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看熱鬧不嫌事大:她比我們會教育

部分父母在誕下二胎後會要求大寶讓著二寶,兩個孩子有矛盾了,他們多是不分青紅皂白就呵斥大寶不懂事,儼然忘記了懷二胎時對大寶的承諾——不會因為懷了二胎就不愛大寶。即便在父母心裡這不是“不愛”的表現,在大寶的眼中卻是真實的背叛。

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看熱鬧不嫌事大:她比我們會教育

“爸爸,姐姐打我!”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姐姐做得對

與這部分家庭不同,李先生家的狀況卻是反過來的——8歲的姐姐可以對3歲的弟弟“為所欲為”。在李先生夫婦倆眼中,姐姐比他們會教育很多,他倆也就樂享其成。因此,即便姐弟倆吵架,他倆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就差嗑瓜子圍觀了。

李先生跟妻子在廚房準備午飯,客廳裡傳來了一聲“哀嚎”,隨之是弟弟的哭聲:“爸爸,姐姐打我!”不知什麼原因,姐姐把弟弟打哭了,但夫婦倆沒打算插手,決定在角落靜觀其變。

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看熱鬧不嫌事大:她比我們會教育

果不其然,接下來就聽到姐姐說話:“我打你疼不疼?”弟弟點頭。姐姐又說:“那你打我的時候,姐姐痛不痛?”弟弟想了一下,說:“疼,我以後不打姐姐也不打別人了。”姐姐這時才抱起弟弟進行安慰,兩個人一下子就和好如初了。在角落的爸爸媽媽看到這樣的畫面,也很欣慰,說:“姐姐做得很對,果然比咱會教育。”

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看熱鬧不嫌事大:她比我們會教育

家有二寶,父母該如何處理與孩子相關的事?

☛不偏心

部分子女間的關係不好,多是父母偏心、區別對待導致的。二寶出生後,父母免不了要多花心思照顧,以免出現意外。但是,在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讓大寶成為家裡的“透明人”,相反,相應的關注與愛護應該只多不少,不能讓大寶覺得落差明顯。在日常相處的過程中,父母要想辦法培養他們的感情,讓他們和諧相處,而不是做矛盾的激化者,讓他們“反目成仇”。

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看熱鬧不嫌事大:她比我們會教育

☛明辨是非

兩個孩子每日相處在一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諸如搶玩具、打架、吵架的事時有發生,做父母的應該弄清楚原委再進行批評獎勵,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如果總是抱著“弟弟/妹妹還小,你要讓著”的想法,倒不如換位思考,大寶也還只是個孩子,他們比二寶大不了幾歲,沒有道理讓他們選擇忍氣吞聲,長期下去,只會惡化孩子間的關係。

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看熱鬧不嫌事大:她比我們會教育

☛少插手孩子間的矛盾

有的時候,孩子間的矛盾顯得十分零碎,在父母眼中不值一提,但是為避免他們吵架,做父母的一般會勸和。其實,換個角度看,父母可以靜觀其變,看看他們會怎麼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他們逐漸消解委屈,也能讓其中一方明白不能這麼做的原因。

8歲姐姐“打哭”3歲弟弟,父母看熱鬧不嫌事大:她比我們會教育

就如文中的姐姐一樣,她反而更比父母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既不影響姐弟間的感情,還能帶來更好的教育效果,父母何樂而不為?

養一個孩子已經很難,養兩個更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命題”,希望父母都能夠研究好這個課題、順利“畢業”。

今日話題:大寶跟二寶鬧矛盾,你會怎麼處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