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歲的小孩怎麼教育?

狼伯爵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工作者,我想我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了。剛剛一週歲的寶寶,手腳特別好動,嘴巴也會嗯啊說個不停,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是個讓人頭疼的時期,因為孩子要開啟惡作劇模式了。



但是其實這個時候你不需要覺得頭疼,一週歲的寶寶,他其實已經可以理解你批評他的時候一些原因,比如說,因為把杯子打壞了所以批評他,他是能夠理解的,也可以對你進行一些回應,他會大眼睛看著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孩子的發育能力是驚人的。

這個時候你可以對寶寶樹立要求了,比如吃飯飯你可以嘗試為他準備幼兒餐具,讓他自己抓或者吃,來訓練他的生活習慣,寶寶這個時候的習慣養成,作為家人是很痛苦的,因為他會用最大的武器,哭,來代替,而大部分媽媽都受不了就全部依著他,其實這是錯的,很容易給孩子一種錯覺,我想要什麼,我哭就是了。

孩子的一些習慣,其實在一歲時就可以教給他了,寶寶喜歡自己動手那就給寶寶做。雖然他弄得並不好,這是年齡特點的原因,但是你一定要表揚他,這件事做的很棒,孩子也就會慢慢形成,沒到整理東西就幫著一起,有的家長說,還不如不給我收拾,越弄越亂,其實你要做的是用溫柔的語氣慢慢引導,或者一起整理一件東西,把足夠的耐心給他。


最後就是寶寶會有近乎百分之百的模仿力,所以你的言行舉止,寶寶都看在眼裡,他的模仿力非常強,如果你可以每天習慣很好,或者主動讀一些幼兒的繪本書籍,他也會慢慢模仿你的,教育是一個長線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你們的很多生活習慣也好,脾氣性格也罷,都是很容易影響寶寶的。

最後祝福寶寶健康成長,闔家歡樂。


EzanSun


一歲多的孩子這個時候是最好玩的,他對任何東西,任何事情都會感覺到好奇。父母應該多和小孩說話,因為一歲多的時候小孩開始組織自己的語言庫,所以多說話,定期讀繪本給他聽,多唱歌,一起做一些互動遊戲,引導他接觸新事物,讓他時刻保持好奇心。

我姐姐家裡有個一歲七個月的男孩,這個時候真的很好玩的,而且精力特別旺盛型的,因為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白天在家裡陪他玩的時間少,所以只要等到下班回家,整個人都是放飛自我型的,他會有各種稀奇古怪的點子。不過有時候也真多是很調皮搗蛋的。

因為他會對好多事情好奇,導致他看到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站在你身邊搗亂,比如你打開電腦他就會在鍵盤上不停的啪啪啪拍,如果大人們在餐桌上吃飯,他就會在邊上拿著筷子搗亂,還會把吃的東西都拿到自己身邊,我理解的是他就怕東西不給他吃了,哈哈哈。

不過好多喜歡都需要大人去引導,比如小孩吃飯的問題,就因為他總是在吃飯的時候搗亂,而且會拿飯菜當玩具,我姐沒少因為這個事情去教育他, 有時候也氣急了也會吼他。還有一個就是隨時會尿到地上,然後自己跑著玩的時候會因為地上有水或者有尿被摔倒,每次摔倒的時候都會給他講不應該這樣做,要怎麼怎麼做,但是小孩可能玩忘記了,就不知道了,其實多提醒他的時候他也知道要到衛生間裡面去。

所以小孩要多溝通,別看他一歲多,其實他懂得好多東西,只是自己語言組織不好,還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所以大人要多引導小孩,不要亂吼,不要當著小孩多面發脾氣,不要吵架,不要苛責小孩,要多鼓勵,多獎勵,這樣的小孩會更自信,更陽光。


我在美國等你來




小算哥哥


大家好,我是二孩媽媽,出版社編輯,非常願意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一歲多的孩子,正處在好奇心強、模仿能力超強的階段,作為家長,我想不用刻意去教育什麼,而是有質量的陪伴,給他愛,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我家二寶一歲多,只要有空,孩子就是我帶。這個階段,我是不看電視,不拿手機的。陪她看繪本,陪她用磁力片搭房子給小動物住,陪她一起聽歌跳舞,陪她玩藏貓貓遊戲。週末就帶她到小區或公園去轉轉,到哪裡就跟她講話。總而言之,家長需要提供環境讓她玩,讓她感受。一切所謂的教育都在玩中就可以實現,比如,帶孩子出去玩,看到大孩子玩滑板車,她看多了,也模仿著騎車,進步很快。 所以尊重孩子自身的內在成長規律,家長多陪伴,多和孩子聊天,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望多評論和轉發!謝謝!



大航小曦



羊媽媽和虎寶加猴寶們


一週歲的孩子需要進行以下四個教育:

一、規則教育。

一週歲的孩子需要平等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感,開始養成一些良好的規則。

吃飯坐在桌子邊上吃,不要再拿著玩到處走。飯前飯後要洗手,玩完以後的玩具收拾起來,不亂丟亂放。

二、自理能力。

一週歲的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

吃飯可以讓孩子自己練習,自己吃;垃圾讓孩子自己丟進垃圾桶裡面;每次出門讓孩子自己背一個小揹包,自己玩了的玩具自己收拾好;自己的衣服自己疊起來,自己拿過去放好。

孩子也會自己非常的喜歡的,小孩都非常喜歡自己動手的。

三、情緒管理。

一週歲的孩子還需要呵護,但是還是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有話好好說,杜絕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服務孩子哭鬧的行為要和孩子好好講,告訴他哭鬧解決不了問題,有話好好說,情緒管理越小教越好。

四、良好作息。

一週歲的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9點以前上床入睡,早上7-8點鐘起來,進行戶外活動,中午進行午休,下午和晚上各安排閱讀和遊戲的時間。

一週歲的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時,等到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很好的過度。

最後,養兒一百常憂九十九。一週歲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才剛剛開始拉開序幕,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堅持,多一些愛,孩子是最美好的天使。








豔豔寫作微學堂


首先為什麼會脾氣越來越大,不知道你說的具體是什麼情況啊。但是一般孩子來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很容易變的呀,剛剛還在哭鬧,轉眼就呵呵大笑啦。

我是初中數學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有以下幾個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有耐心,對待孩子要有耐心。這是肯定的。相信每個孩子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很定都是非常有耐心的。

第二,千萬不能溺愛和嬌慣孩子。溺愛和嬌慣的後果就是,若稍不如意他,他就開始哭鬧不停歇,這就養成這樣子的習慣。所以,如果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有過分溺愛孩子的情況,必須及時改掉,因為這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

第三,可以多在小區和同齡孩子一起玩。別說這麼小不會玩。蹣跚學步的孩子,天真好動,也一樣喜歡人多的地方,喜歡和同齡孩子一起。這樣子的孩子性格更開朗。

第四,可以教孩子簡單的事物認知和語言認識,告訴孩子這個是什麼咯,那個是什麼。

第五,可以教孩子數數。別說這麼小,剛剛咿咿呀呀的,怎麼會數數?你只要認真的和孩子一邊玩玩具一邊數就好了,就從一數到十,很開心很自然的數給孩子聽就好了。孩子聽得多了,智力自然就開發。後面的數學思維能力更強,理解能力更強。

我是初中數學老師,班主任,現在今日頭條開通方老師數學課堂,專門講解初中數學題和中考科普,歡迎大家關注。


方老師數學課堂


蒙臺梭利曾說過: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他們身心自然地發展。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小孩的身心得不到自然地發展。

1.先說身:一歲的小孩開始會走路了,我們家長說的最多的一句:慢一點,會摔倒的。如果小孩恰好摔倒了,家長會補充道:叫你慢點不停,看這下摔了吧。

其實,他聽不懂慢和快的,他只是在跟隨自己的步伐,去探索這個世界,鍛鍊自己腿部的力量。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他並教會他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

我家寶寶我從來不會讓他慢一點,我會親自示範怎麼在重心不穩的時候保護自己。所以走路半年了,他幾乎沒有磕到碰到。

2.心:一歲的小孩開始有了“我的”概念,會出現自己玩具不給別人。而很多家長礙於情面,硬是從小孩手裡奪過玩具借給其他小孩。並且還會說句:你怎麼這麼小氣!

任何人都享有對自己物品的支配權,在他的世界裡,玩具就是他的所有。他不借這是正常的,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行為。

孩子天生就是有點小自私,所以他們才那麼真實。一歲的小孩正是模仿的爆發期,與其說教育,不如說以身作則。

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會有樣學樣。


小米媽媽0803


首先,一歲多的孩子處於語言發展敏感期。這個時候,可以陪孩子開始讀繪本了。選擇一些卡板書,或者是家長拿著書,指引孩子看圖畫,家長給讀故事。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或者不認識,現階段就是一個詞彙積累的階段。早比晚好。

其次,鍛鍊孩子的大運動能力。雖然有的孩子已經開始可以走了,但還是要多訓練孩子爬的能力。讓孩子獲得充分的爬,對孩子的協調能力和前庭覺訓練都有很大的好處。千萬不要太著急讓孩子學走路。

再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對精細動作產生興趣。給他找些報紙或餐巾紙去撕,找些畫筆和顏料去塗鴉,找些大塊玩具去擺弄、搭建或者拼接。不用要求孩子做到完美,給他活動的自由和空間就好。

還有,當然是情感的陪伴了。多陪孩子,多跟他說話,帶著孩子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和人。


甘伯伯:專業兒童故事講演人;藝術愛好者;痴迷傳統文化、電影、相聲等。


非常懶和怕麻煩先生


一歲半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時很多寶寶已經開始說話了,這時是訓練寶寶語言能力的絕佳時期。此外,也可以開始針對寶寶的精細動作做一定的訓練,比如拿小勺,嘗試自己穿衣服等等。如果有條件還應該讓寶寶多接觸同齡的孩子,培養基礎的社交禮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