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對人都好的人,反而是對誰都不好的人”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謝謝!在生活中對人都好的人,最後成為對誰都不好的人。

因為,一人難得百人的意,如果對別人都好了,反而別人會說不好,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



九月


  1. 人們都喜歡老實人,但不喜歡老好人!

  2. 騎牆派最終是要被孤立的

  3.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對每個人都好,但每個人都沒有被特殊對待的感覺,也就感覺不到你的好

  4. 普遍照顧眾生不如重點關注一人

希望建議對你有用。如果對感情上有什麼感情上的迷茫和問題,可以關注我寫的文章或者私信我回答你的疑惑!

輕慶情清傾


對誰都好感覺很隨和,性格也溫和希望爭取每個人的認可,害怕跟任何人發生對抗和衝突從來也不願意去得罪人,明知對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是自己不想承諾的,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無法拒絕,給人的感覺是帶人熱情大方,在人際關係中普遍受到歡迎。這種情況只是處於初期階段,時間長了反而會產生欺軟怕硬的心理,會感覺自己身心疲憊,在這種心理下更多的是扮演老好人的角色。

希望得到普遍認可,相信幫助別人能讓自己免遭他人的拒絕和刻薄對待,但長此以往會給對方造成一種錯覺,覺得你本就應該這樣做,認為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靈活處理,偶爾拒絕對方的一些要求,不能什麼事都爭著搶著來做,一味謙讓謙讓有求必應。

已經習慣了幫人做事,幾乎從來不說“不”,很少給他人派活兒,哪怕自己變得疲於應付。突然有一天做不到了你拒絕了,人們對你的看法就改變了,就會覺得對你失望,你從前的種種,你所做的事情,似乎從你拒絕的那一刻開始就變得什麼意義都沒有,當你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較重要時,對於應不應該幫助他人和幫多少,就拿捏得很清楚了。先要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習慣性地選擇逃避難以應付的情感,不會有效地處理衝突,或者怎樣恰當地應對憤怒。不拒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正確面對。克服自己對憤怒、衝突的恐懼,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相互溝通了解對人際關係是健康、有益的。如對待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會是一味的要求你去幫助他做什麼,予人玫瑰手有餘香,能夠幫助別人當然是很高興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沒有原則地提供幫助,請不要讓你在他人眼中的”好”,讓你失去了自我。

 

 

 





靠近樸素


確實,首先,對誰都好,好的程度不可能平衡,一對比,要埋怨。

其次,對人太好,自己正事做不好,要被嫌只會哄人,擔不起大事。

最後,容易把自己弄成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不能取悅自己,更無法取悅別人。

所以,一個對自己都不好的人,肯定是對所有人都不好。


有幾人


人是個體,思維獨立!我們沒有辦法把別人改變自己想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把想自己的樣子展現給別人,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了!因為我們都是對別人不好了自己心裡就會難受的人!因為我們善良



瘋子情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05000c60dedd55e1e1\

青城老友記


希望你能採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b141cbe46604e4e9e7dc3f49fd90e52\

潘兵雷上海記


對人都好對誰都不好,想八面玲瓏把所有得人都照顧到,所顧及得很多。思考得很多,做生意得話還可以,日常中,這樣,第一,處事方式使然,。二,性格使然,。這樣的不得罪人,但是,等別人真的需要幫忙,他會後撤三舍。因為缺少交心得過程,沒有交心,感情不到位,所以,話不能看表面,事要看行動,情意在日常才是情義。


小張手機日常



濟世論事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你對別人好,也不是每個人以同樣方式對你好,心態放平,想對誰好,就去對誰好,不要計較回報,平常心對待平常事,心裡就不會失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