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這些名著曾經影響過哪些名人。不過由於篇幅有限,我在這裡僅選取了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故事,希望通過這三個故事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第一個故事:《戰爭與和平》是如何成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

《戰爭與和平》剛一面世,便立刻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大名鼎鼎的世界名人紛紛為之傾倒,比如法朗士、羅曼·羅蘭、亨利希·曼、托馬斯·曼、德萊塞、伯納·蕭、高爾斯華綏、屠格涅夫、毛姆、高爾基等等。

這種超強的圈粉能力實在令人刮目相看,據說,幾乎所有歐美作家和亞洲作家都受到過它的影響及薰陶。當時的法國、英國等評論家也都紛紛稱託翁的現實主義創作,對他們國家的文學起到了振興作用。足可見它的影響和魅力有多大。

而在這無數粉絲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丁·杜·加爾,可以說是《戰爭與和平》最忠實的鐵桿粉絲了。據杜加爾自己說,《戰爭與和平》對他的整個作家生涯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是《戰爭與和平》奠定了他的創作基礎。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提到杜加爾的小說創作,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一段寫作入門的故事。

少年時代的杜加爾非常酷愛文學,但是對於寫長篇小說卻一直不得要領。16歲那年,敬愛的老校長為了提高他的認知思維和寫作水平,便推薦他閱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既然是老校長鼎力推薦的,杜加爾當然不敢輕慢,馬上從朋友那兒借來了這本書。書一拿到手,杜加爾便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起來。讀著讀著他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這部小說的藝術風格、創作技巧、以及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等等,都給了杜加爾極大的啟發。

杜加爾後來回憶說,托爾斯泰的洞察力是極其驚人的,他在任何一個人物的身上,都能找到內心世界中最本質的東西,而這些,如果沒有托爾斯泰的幫助,我們則是看不到的。

讀完《戰爭與和平》之後,杜加爾便迫不及待地模仿托爾斯泰的寫作手法,創作出了他的第一本處女作《聖人的生活》。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在以後較長的時間內,杜加爾又多次懷著讚歎、興奮而又驚異的心情反覆閱讀這部作品。他說,讀托爾斯泰的作品,可以說是我少年時期的大事,它對我整個作家生涯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我對於創作長篇鉅著的絕對信心,是在我讀了《戰爭與和平》之後形成的。

在《戰爭與和平》的影響下,杜加爾的寫作技巧迅速成熟起來,年紀輕輕地就登上了法國文壇。1937年,他創作的長篇鉅著《蒂博一家》又一舉榮獲了諾貝爾文學大獎。

面對如此殊榮,杜加爾從不驕傲,他說,我認為,對未來的小說家來說,托爾斯泰是最好的導師。他的影響你自己可能體會得到,也可能體會不到,但只要他對一個作家產生了影響,那就一定是好的影響。當你深入到他所創造的世界中時,你的觀察力和思考力也會跟著變得敏銳和犀利起來。這對於一個年輕的小說家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有益處的呢?

的確,一本好書,如同一位好的導師,它能夠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洞察自己的內心,能夠讓我們的觀察力和思考力變得敏銳而犀利,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而對於每一個讀者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有益處的呢?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第二個故事:由《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引領,而結下的跨國友誼

《約翰·克利斯朵夫》剛被翻譯到中國時,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當時正值抗戰時期,許多青年、知識分子受到克利斯朵夫的影響,紛紛走上了抗日革命的道路。

在眾多的克利斯朵夫迷中,著名學者王元化對克利斯朵夫的熱愛可以說是無人能比。他從21歲開始閱讀《約翰·克利斯朵夫》,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年,還在請人閱讀這本書。

他說:“這本書是我年輕時最愛讀的,並且不知讀過多少遍……我是多麼傾倒於克利斯朵夫啊!我覺得他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成了批評的正義和藝術的真理。”

在王元化的心裡,克利斯朵夫就像普洛米修士從天上竊取了善良的火,來照耀這個黑暗的世間一樣的神明。”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出於對克利斯朵夫的熱愛,王元化先後寫下了兩篇關於《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論文,這兩篇文章認識獨到,極富見地,文中肯定了克利斯朵夫為信仰而搏鬥的英雄精神,以及他們追求“心的光明”的人格力量。

然而,在五六十年代的反右運動中,《約翰·克利斯朵夫》卻被當作“是一本個人主義的小說”,遭到了蠻橫無理的批判。當時,凡是推崇過,介紹過羅蘭書籍的人紛紛受到牽連而被禁,王元化自然也難以倖免。而他所寫的關於《約翰·克利斯朵夫》這兩篇文章首當其衝地遭到了口誅筆伐,甚至直到這場政治鬥爭結束,學界仍有某些專家對他的這兩篇論文加以斥責和討伐。

直到1982年,這兩篇飽經創傷的論文才得以修訂重印。

日本著名漢學家相浦杲在雜誌上看到這兩篇文章後,立即將這兩篇文章翻譯成日文,發表在日本研究羅曼·羅蘭的期刊上,並稱王元化的這兩篇文章是“優秀的中國知識分子的羅曼·羅蘭觀。還說,“誰的觀點也不及王元化先生的論文”給他的“教益”。

就這樣,王元化與相浦杲之間,因《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引領,從此結下了深厚的跨國友誼。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幾年後,相浦杲不幸身患癌症,臥床不起,王元化得知後,出於對友人的懷念,寫了一篇追思往事的文章。這篇文章很快傳到了日本病榻上的相浦杲那裡,這位已病入膏肓的日本漢學家閱讀後感動至極,在臨終之際,他抱病寫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文《有關羅曼·羅蘭的一些事》,發表在日本《亞細亞時報》上。

文中記述了他翻譯王先生這兩篇文章的經過,以及重申了他將這兩篇文章介紹給日本讀者的重大意義。他說:“一則可以讓人瞭解到貫穿整部中國的現代史,以及優秀的中國知識分子關於羅曼·羅蘭的評論;二則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瞭解,究竟是誰對中國文化問題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王先生讀到這篇文章時,相浦杲已經離開了人世,先生懷著無限惆悵和悲傷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遙祭相浦杲》一文,以此遙祭他的異國好友。

而這段由《約翰·克利斯朵夫》所引領的異國友誼,也成為了史上的一段佳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第三個故事:《安娜·卡列尼娜》與《葉子》

有島武郎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也是白樺派文學的重要人物,在日本那個黑暗殘酷的時代,寫私小說成為那個時期的主流,而有島武郎卻一反潮流,在他的作品裡不僅大力倡導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而且他所塑造的主人公不僅個性解放,具有自我覺醒的反叛意識,同時也具有不妥協、不屈服的頑強性格。這種敢於反抗上流社會、敢於挑戰封建道德和世俗偏見的人物形象。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而有島武郎的這種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完全是因為受到了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的影響而形成的。

1907年,有島武郎從美國留學回來,他在回國的船上第一次讀到了《安娜·卡列寧娜》,立刻就被托爾斯泰高超的創作藝術和精湛的寫作風格給吸引了,他像發現了珍寶一樣,懷著無限喜悅的心情讀很快完了這本小說。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他在日記中寫到:“我讀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為他深奧的文學造詣不勝驚訝。他才是真正瞭解人們心靈的作家……這實在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它有充分的力量打動讀者,以動人的美令人熱淚盈眶……”

有島武郎回國後後,他又多次重讀這部小說,每次讀都同樣禁不住極大的興奮和由衷的讚歎。

為什麼《安娜》這本小說會對有島武郎產生如此大的衝擊呢?這是因為有島武郎在安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苦惱和悲劇。

有島武郎出生於一個高級官僚的家庭,從小就受到兩種不同文化的薰陶,一種是父親嚴格的儒教思想,另一種是美國的西方文化思想,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有島武郎的思想矛盾也由此而形成。

他一方面非常渴望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到現實社會的壓力和束縛。這種擰巴的思想讓他感到憂傷、苦惱而又無能為力。就在他的內心異常矛盾和迷茫時,他讀到了《安娜·卡列尼娜》。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安娜的反叛性格和她悲慘的命運給了有島武郎強烈的衝擊。而安娜對個性解放、生命意義和愛情自由的渴求,也給了有島武郎很大的觸動,安娜的這種她敢於挑戰世俗和道德的鬥爭精神,彷彿是對他的一種暗示,豁然揭開了他心中的迷霧。在安娜的身上,他看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人性及其生活”,而這正是他一直渴望,卻一直沒能明確認識到的東西。

自此,有島武郎人生態度發生了改變,他開始追求個性自由和思想獨立,這也是有島武郎思想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葉子》是有島武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創作風格幾乎與托爾斯泰的《安娜》一脈相承。他把葉子描繪成像安娜那樣激進的、反叛的、具有自我覺醒意識的女人。他希望通過葉子的悲慘命運,來揭露日本社會的黑暗和罪惡。來探索人生的出路。而實際上這也是他內心真實的表白,是他向那個畸形社會發出的吶喊。

名著與名人的故事,看看名著對名人所產生的影響


《葉子》這部小說被譽為是日本近代文學紀念碑似的鉅著,在那個黑暗的時代裡,有島武郎這種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為日本近代文學增添了一抹亮麗的光彩。

—————————————————————————————

從上面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名著的影響是非常廣泛而有力的,它們不僅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行為,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並能為我們的人生起到指導作用。

名著不僅能夠跨越國界和時空,為世界搭建起一座思想和文化的橋樑。也能為社會改革製造思想武器,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精神發展。

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不朽的經典名著猶如閃耀在天空裡的啟明星,引領著我們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