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公號為“造謠者”正名,糾錯還有多遠

摘要:解鈴還須繫鈴人,但願這個案件的執法者,能好好讀最高法公號這篇文章,讀懂其深意,並作出正確的行動。這個刺不拔掉,人們無法痛快。如果能真正重新審視這個案件,作出正義的判斷,如果錯了就勇敢糾錯,這將是比治癒了多少個患者更好的消息。這樣的正本清源,不也是抗疫應有的重要部分嗎?


最高法公號為“造謠者”正名,糾錯還有多遠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萬眾一心防疫抗疫,馳援武漢,同舟共渡,但無法迴避的是,很多人心中都有個心理障礙,這個障礙不去除,共渡難關的人會覺得很彆扭――就是疫情爆發前武漢公安機關處罰8名發佈“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7例SARS”的案件,人們無法釋懷的是,如果開始重視了這個警告,而不是機械地當成謠言,當下武漢和中國就不會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了,10幾億人的春運春節就不會如此狼狽了。這事兒不說清楚,沒有一個尊重法律的處置,人們心理就很難痛快。

最高法公號的文章也表達了這種惋惜,這篇被人們奔走相告廣為傳播的文章提到,此案如果機械地理解適用法律,我們的確可以認定,鑑於新型肺炎不是SARS,說武漢出現了SARS,屬於編造不實信息,且該信息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依法給予其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有其正當性。但事實證明,儘管新型肺炎並不是SARS,但是信息發佈者發佈的內容,並非完全捏造。如果社會公眾當時聽信了這個“謠言”,並且基於對SARS的恐慌而採取了佩戴口罩、嚴格消毒、避免再去野生動物市場等措施,這對我們今天更好地防控新型肺炎,可能是一件幸事。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重要原則:執法機關面對虛假信息,應充分考慮信息發佈者、傳播者在主觀上的惡性程度,及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只要信息基本屬實,發佈者、傳播者主觀上並無惡意,行為客觀上並未造成嚴重的危害,我們對這樣的“虛假信息”理應保持寬容態度。

這個特殊時期,最高法的特別身份,這樣的專家觀點,通過公號表達,可能傳遞了一個信號,諸多法學專家和相關部門都覺得那樣的執法是有問題的。此前諸多法學專家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謠言當然必須打,特別是在傳染病防治的戰役中,謠言的危害更大,正像這幾天所呈現出的,但嚴厲之外也應該尊重法律原則和常識,真相有一個逐漸浮現的過程,人們認知也有一個過程,加上相關信息的不透明,公共部門信息發佈滯後,對因為所處階段和認知能力所產生的無惡意“虛假信息”,不必動不動就粗暴地蓋上造謠之名。公共部門沒有做到充分透明的發佈,又沒有審慎和寬容,很容易誤傷一些能救命的警報者,破壞信息流通的傳播生態,就像這個案件的處理所帶來讓公眾無法釋懷的問題。

最高法公號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惋惜之情,溢於言表,如果當初如何如何,該多好啊,這代表了一種主流的態度,真不是事後諸葛亮式的判斷,而是基於法律原則被機械僵化地適用,而產生的痛惜和痛心。這篇文章事實上是在為那幾個人正名,他們不是造謠者,而是善意的發出警報的人,可惜,這個警報在“打擊謠言”的機械處理中被忽略了。疫情發展到今天的地步,這件事成為橫亙於人們心中的一個巨大的障礙。

我們相信,最高法公號此時發這篇文章,也是不吐不快,嘗試努力消除這個讓齊心抗疫者不舒服的障礙,像病毒一樣窒息著我們呼吸的障礙。解鈴還須繫鈴人,但願這個案件的執法者,能好好讀最高法公號這篇文章,讀懂其深意,並作出正確的行動。這個刺不拔掉,人們無法痛快。如果能真正重新審視這個案件,作出正義的判斷,如果錯了就勇敢糾錯,這將是比治癒了多少個患者更好的消息。這樣的正本清源,不也是抗疫應有的重要部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