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波及,浙江是怎樣防控的?

全國第一個公開通報疑似病例的省份;全國最早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

雖是“人口小省”,但因與湖北經貿往來密切,確診人數名列全國第二(截至發稿時),確診比例遠超廣東河南。

在發現5例疑似病例的時候,省政府高層即以“硬仗大仗”嚴陣以待。從省到地市到鄉鎮街道,各級政府組織快速激活響應,衛生、交通、電信等相關行業幾乎全員發動。

浙江事例再次證明,在面對重大疫情時,醫療機構尤其是大三甲醫院只是最後一道防線。

地方政府對疫情的防控,考驗的是一個組織從大腦到毛細血管的反應能力、判斷能力和組織能力。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以往人流如織的杭州西湖、靈隱寺空空蕩蕩,習慣在那一天求神拜佛的人們,改變了多年以來堅持的習慣。


這是1月23日浙江省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第三天。浙江省是這一波疫情中,全國最早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甚至比疫情爆發地湖北還要早。


浙江省也是最早向社會公開通報疑似病例的省份。1月20日上午10點06分,浙江省衛健委官網發佈通報:1月17日以來,浙江省溫州、舟山、台州、杭州陸續發現5例武漢來浙並出現發熱等呼吸道症狀患者,均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觀察……患者實驗室結果正在按規定複核中,一旦確診,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通報雖僅有短短一段話,然而意義重大。此前,其它各省市的病例需要省衛健委、國家衛健委雙重審核後才能發佈,需要走兩週左右的程序,並且在確診之前不發佈疑似病例。但浙江在未完成複核前,就發佈疑似病例數據,對社會的警示至少提前一週。


一位浙江省的工作人員坦言,這一次浙江幾乎出動了政府全部力量,從省到地市,從地市到鄉鎮街道,各級政府組織快速激活響應;衛生、交通、電信等核心相關行業幾乎全員發動。在他看來,這並非政府過度緊張,而是基於事實的預測。之所以快速啟動一級響應,是因為浙江省早在發現疑似病例之前,根據武漢到浙江的人員流動情況做出的分析:每年浙江和武漢經商、務工的往來人數約有幾十萬,這一人群流動基數,預示著浙江將會有一定數量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


疫情的防控,考驗的是一個組織從大腦到毛細血管的反應和組織能力:省一級的高層要有對形勢的準確預判和大膽決策;地市一級的中層要有強大的傳導和落實能力;基層的街道、鄉鎮和社區,既要有堅決貫徹上級指令的意志和能力,還要有因地制宜的靈活應變能力。


在這套自上而下層層部署,自下而上高效反饋的群防群治的體系中,醫療衛生系統僅是其中一環。這再次證明,在面對重大疫情時,醫療機構尤其是大三甲醫院只是最後一道防線。政府的綜合治理水平、各級組織的協同作戰能力,以及基層群眾的防疫意識和自主自律性,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這些因素的組合,構築了最後一道防線前的層層防禦,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為什麼浙江成為確診人數最多的省之一?


自1月20日浙江省通報疑似病例之後,隨後的一週,被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人數急劇增多。


截至1月28日24時,浙江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96例,除去疫情爆發地湖北省以外,確診人數最多。而如果只看1月25日至1月27日這三天的確診人數,浙江總計確診了111例,比廣東省還多1例。按照病毒潛伏期2-14天計,現在正是發病集中的時間區間。


浙江是“人口小省”,2018年末常住人口數為5735萬,和目前在確診人數上同樣名列前茅的廣東、河南相比,差不多隻有後者的一半。這意味著,浙江的確診比例要遠遠超過廣東和河南。


浙江省衛健委主任張平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浙江確診人數較多,增長快,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浙江外出在湖北,尤其是在武漢經商、學習和工作的人員比較多。春節前夕,這些人員集中返鄉,所以這些重點人員的基數本身就比較大。“從浙江省現在發病數最高的溫州、台州地區來看,這兩個地區本身就是在武漢經商、學習、工作人數最多的兩個地區,這和我們的基數是匹配的。”


第二個原因,是浙江政府比較早地對疫情防控做了部署,對重點人員的排查和密切接觸人群的隔離觀察,落實到浙江省的每一個街道組織、村鎮,幾乎做到了極致。據八點健聞整理發現,早在1月21日,浙江省長袁家軍就在浙大一院召開了疫情防控座談會,並將之稱為是一場“硬仗大仗”。而在當時,浙江僅僅是發現了5例疑似病例。


會後,浙江省各醫療機構將醫院力量著重分配到發熱門診。浙江省第一時間公佈了11個市的發熱門診及疾控中心24小時值班電話;第一時間確定並公佈了省市縣三級95間定點醫院,335個發熱門診。


一位在浙江省某三甲醫院工作的醫生說,1月17日開始,浙江省級的三甲醫院緊急召集,開傳達會議。連續三天,強調在院研究生和住院醫護人員一定要參加。連開了五六場,讓所有人務必去一場。每場持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主要是當時的疫情傳達,然後注意接診時的病史和症狀詢問,注意有沒有武漢的接觸史。


同樣是在1月21日的疫情防控座談會上,浙江省提出了“五個嚴格,十個最”的具體舉措,號召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排摸傳染源,重點是排查近一個月去過或接觸過武漢及周邊地區的人員。


1月21日當晚,浙江省衛健委發佈《武漢回浙人員須知》,要求近期從武漢回浙的人員不要外出參加聚會,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必須外出時要戴口罩。如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症狀,及時到當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在具體方法上,浙江鼓勵基層根據自身情況大膽創新。啟動一級響應的第二天,台州全市公眾聚集場所一律臨時關閉,公眾集聚活動一律取消,重點區域及主要道路出入口等一律實施體溫測量。溫州泰順新興村的村幹部用婦女們平時跳廣場舞的拉桿音箱,從村頭拖到村尾,挨家挨戶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杭州濱江新州社區的基層工作人員動員物業和業委會,一天時間完成小區2200多戶業主的排查……


如何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


溫州市,是浙江省確診病例最多的城市。截至1月26日24時,已有32例確診,高於杭州市的27例。


雖然溫州去湖北務工的人數不多,但常年以來,溫州和湖北省生意往來的人數,在整個浙江省是最多的。據當地商會統計,溫州在武漢經商、務工、就學有十幾萬人,前期經過勸阻提醒,仍有大量人員春節返溫。經排摸,截至1月27日,返溫人員約2.63萬人,其中武漢封城後抵溫的,3天時間就達9800多人。這些人均屬於高危人群,有些在武漢已被感染,回溫後發病,發病曲線與回溫人流高潮成正比,比如鹿城、樂清和瑞安病例數較多,也與這些地方返溫人數成正比。


1月23日,溫州市某村村長接到了浙江省下發的整體防控的要求。在整體防控要求下,村委會自己又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工作步驟:


1、著重排查武漢返回人員,進而對其進行居家隔離觀察,並對居家觀察人員家庭張貼溫馨提示;

2、居住在本村的武漢籍人員,要跟蹤排查其行程;

3、其他非本地人士以及曾經到過湖北的人士也是排查對象(排查依據:三大電信運營商數據);

4、本村擁有武漢居住證的本地人員的行蹤情況;

5、近期在湖北住宿名單內的本村村民行蹤和體溫情況;

6、本村內及途經本村的湖北籍車輛排查;

7、排查並關停人員聚集場所,如足浴店、宗教場所等;

8、通知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要求測量體溫和停用中央空調;

9、通知企業對湖北籍務工人員疫情解除後再回;

10、張貼宣傳橫幅。


除夕那天,這項工作是村長負責,大年初一是村支書負責。大年初二開始,村委會全體出動,一起加班。每天早上8點,村委會成員去村裡,主要做的事情是排查往來武漢人員,最早是挨家挨戶,當摸排過了一輪後,不用挨家挨戶,隨後是電話跟訪。


被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波及,浙江是怎樣防控的?


這位村長談到,排查人員,在各方面的配合下,難度並不大。他們有一個名單,彙總了武漢返回溫州的人口情況。其中,數據直接跟民航系統、鐵路系統打通,由溫州市發給各個區,然後區裡發到街道,最後到各個村。人員名單每天都會更新。


他所在的村裡目前總計有三戶是從武漢回來的,根據名單,村委會先電話跟他們要返回的人員的聯繫方式,先確定出行情況。“人還沒到溫州,我們就先聯繫上了。”


其中一戶的居民,春節之前去武漢要賬,當時人還沒回到溫州,村裡電話就打過去,要求他自行隔離。他們家還有一套空置的房子,在距離這個村8公里的小區。他回來之後,沒有回村裡,直接去那套空房子裡,自己一個人單獨隔離。


在其它村裡,一些沒有多套房子的人員,由區政府安排酒店,在酒店單獨隔離。此外,在高速公路上,也進行返溫人員排查。如果遇到鄂牌車輛,會讓他們停下來,詢問及量體溫,視情況進行單獨隔離。


那些隔離在家的人,在第一輪上門排查過後,村委會每天電話跟蹤,中午給他們打電話,確認有沒有出門。每天安排醫護人員上門查體溫。每天把隔離人員和當天的排查情況上報給街道,每天兩次,上午11至12點一次,下午4點一次。街道再逐級向上彙報。上報的內容包括:根據民航、鐵路的名單,每天排查疑似人口及密切接觸人口的情況;疑似病例每天的體溫情況。


對當地居民的宣教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村裡在年前就停止了所有的宗教活動。和其它地方情況類似,當地居民中的年輕人比較配合,幾乎都戴口罩,但是老年人不太在意。如果村委會看到敬老院、祠堂、榕樹下、小賣部附近有老年人聚集,村委會會去提醒,但有些老人還是不太聽勸。對於當地的菜市場,從1月28日開始,消費者和經營者進菜市場都要測體溫。


被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波及,浙江是怎樣防控的?


突發事件中的人性化


自從1月24日武漢“封城”,對人員進出實行嚴格管制以後,大量此前出境旅遊的武漢市民在返回時,只能改簽航班,在國內其它城市先行落腳。


過去的三天,杭州成了接收武漢遊客最多的城市之一。根據杭州官方通報,截至目前,已有4架載有武漢乘客的航班降落杭州蕭山機場,其中就包括了一架總共載有116名武漢乘客的TR188次航班。這無疑給已經非常嚴峻的浙江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根據浙江衛健委的官方通報,截至1月26日,浙江確診的128例病例中,就有2例來自於TR188次航班。


這架航班屬於新加坡航空下屬的酷航,於1月24日晚上10點多飛抵蕭山機場,飛機上除了有原先就搭乘該航班的219名杭州旅客外,還臨時增加了116名武漢旅客。酷航方面表示,這116名武漢旅客是因為原本飛往武漢的航班取消,所以自發改簽為飛往杭州。


航班的突發安排,難免導致同行者的不滿。據多位乘坐此航班的杭州乘客表示,他們事先對有武漢乘客搭乘同一航班並不知情。“我們是等到飛機落地後,聽到廣播裡說,武漢籍的遊客請坐在原位不要動,才知道同行的有武漢人。”其中一位乘客告訴八點健聞。


他們的擔心並非多餘,經過排查,116名武漢乘客中有2人出現發熱症狀,落地後被直接送往就近的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並於次日確診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同機的其它114名武漢乘客被臨時安排在機場附近的寶盛道谷酒店暫時隔離。讓武漢乘客感到溫暖的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比較好的保障:每人一間房,一日三餐由酒店供應,每個樓層的電梯口有公安人員值守,產生的生活垃圾也由專人負責清運處理,確保疫情不會在杭州當地發生蔓延。


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陳珺芳表示,對這些武漢乘客,杭州市政府派出了3個行動組。一組是醫療組,由蕭山衛生系統抽調,負責每天早晚的體溫監測,一旦發現有發燒、咳嗽等情況,需要立即上報給疾控中心;第二組是生活保障組,由酒店和當地街道的工作人員組成,負責一日三餐,同時也幫忙代購藥品或其它生活必需品。第三組是安全保障,由公安系統負責。


而對於同機的219名杭州乘客,出於穩妥考慮,杭州市政府將他們安置在了位於杭州市西南方向的市委黨校,同樣是一人一間房,每天接受體溫檢測,只有連續14天沒有出現異常,才能解除隔離回家。


杭州市民劉先生和家人都在這架航班上。在進入杭州市委黨校之前,他們每個人都領到了兩張單子,一張是《來杭人員集中醫學觀察告知書》,上面寫著觀察期限“自1月25日起至2月7日止”。另一張是一個二維碼,可以掃描進群,200多名乘客和相關工作人員都在群裡,主要用於日常交流。


劉先生說,一開始大家的情緒都比較激動,一來是因為航空公司事先並沒有告知他們會有武漢乘客同行,導致他們都有被感染的風險。二來是大多數人都著急回家和親人過年,可現在一隔離就是14天,多少有點怨氣。


但現在,大家都平靜下來了。在這裡待了兩天,他們發現政府提供的服務非常到位。一日三餐有專人送到門口,頭一天晚上吃的是梅乾菜燒肉和水煮牛肉,吃好後放回門口就行。有急需的東西,比如說藥品、奶粉什麼的,在群裡說一下,就有人買好送來,不用掏錢。


因為賓館不能開中央空調,工作人員還給每個人發了個熱水袋。“聽說還搞了一個臨時家人送貨點,可以讓家人把需要的東西拿過來,工作人員再給我們送上門。”


此外,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杭州市委黨校27日還在兩個樓層試用了機器人送餐服務,預計第二天16個機器人就能全部上崗,承擔所有樓層的送餐任務。


1月25日晚,又有3架載有武漢乘客的國際航班(AK1574、CA734、MF8642)降落杭州蕭山機場。3架飛機上共有武漢乘客25名,其中有1名發熱病人,已送定點醫院治療,其餘24名安排在定點賓館醫學觀察。因為實驗室診斷該發熱病人系普通發熱,同機的其他乘客在集中等候數小時後解散。


在1月28日蕭山區政府的通報中,包括通過機場輸入的二例病例在內,目前蕭山區的四例確診病例均未二次傳染。這四名病人情緒穩定,病情也趨於好轉,其中三名體溫已恢復正常,另一名患者的症狀也有所緩解。


毛曉瓊 吳曄婷 王晨|撰稿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