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與日本經濟到底有沒有衰落?

用戶4366910744706444


(日本經濟的象徵——豐田汽車)

和巔峰時期相比,日本的經濟和企業都出現了明顯的衰退。這個巔峰時期就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經濟規模為例,1995年日本GDP曾達到5.45萬億元左右。而到2018年,日本GDP仍然維持在5萬億美元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說這23年日本名義GDP是零增長。

作為對比,美國1995年的GDP是7.6萬億美元,比日本多了大概2.1萬億。23年之後的2018年,美國GDP增長到20.5萬億美元,將日本GDP拋開15.5萬億美元。在這23年間,日本名義GDP是零增長,而美國名義GDP則增長了約1.7倍。


再來看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中國。1995年GDP約為8300億美元, 約相當於日本的15%。2018年中國名義GDP增長到13.6萬億美元,是23年前的16倍。現在日本GDP總量只有36%左右。

無論是縱向對比還是橫向對比,過去的23年間,日本的經濟發展是失敗的。你想一下,本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佔美國的比重達到了70%。現在呢?佔第二大經濟的比重也只有36%了。

再來看日本企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本企業的實力迅速擴張,在全球捲起了巨大的衝擊波。日本企業憑藉著手中雄厚的資金,在全球大肆併購,連美國的文化象徵——哥倫比亞影業和洛克菲勒中心都被日本企業收購了。


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首次發佈了全球500強排行榜。當年,排名第一的是美國有151家企業。排名第二的就是日本有149家企業,僅僅只比美國少了2家。

24年過去了,2019年全球500強也出來了。美國以120家,排名全球第二,1995年少了31家。日本呢?只剩52家了,比1995年減少了接近100家,相當於平均每年減少4家。

中國則是安全企業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沒有之一。1995年只有3家企業入圍,2019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求500強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達到129家。和日本平均每年減少4家相比,我國是平均每年增加5家。這一正一反的鮮明對比,不就是日本企業實力衰退的象徵嗎?


雖然日本的經濟和實力較顛覆,世界上的實力下滑了很多,但是仍然非常強大。它依舊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經濟總量比德國、英國、法國高很多,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也遠比他們多(德國有32家世界500強企業,比日本少了20家)。


財經知識局


評論日本之前,一定要把日本罵一通。日本是個極其壞極其壞的國家。超級壞。日本是對中國極不友好的國家。

日本目前的經濟處於穩健發展狀態。為什麼過去20年GDP沒有任何增長呢?那是因為90年代日本處於經濟泡沫期,那時的GDP確實是虛高,現在的GDP數字仍然是5萬億,但是已經沒有泡沫了。

其實有兩個日本,一個是本土日本,一個是海外日本。這個國家極具危機感,早在100年前就開始資本和人種的轉移,大量購入海外優質資本,這一部分是不計入GDP的,比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日本人的資產,但是進入中國的GDP。

中國的GDP雖然排第二,人均GDP只是日本的1/5,關鍵是日本人口密集度高於中國,位置極其偏僻,且除了火山地震幾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資源。

日本很陰險,表面低調,內心隱藏著巨大的禍害。因為他掌握著機床、精密製造、化學、航空航天、機械等各個方面的尖端科技。

能和它一拼的只有美國,德國,以色列。哪一天狂起來,真的很難治得了它。

舉個小例子,日本的壓縮機已經做到能效比為9.8的CO2熱泵壓縮機,中國只能製造最低端的R22冷媒的入門級壓縮機,技術相差20年。

壓縮機核心技術就是密閉型,就相當於用一塊鐵片捲成蛋卷型,豎著放在平板上,朝裡面倒水,然後還要給水施加高壓,在施加高壓的情況下還要不斷的擠出吸入,接縫處還能滴水不漏。CO2熱泵壓縮機,是在這種不封閉的系統裡,給二氧化碳施加超高壓,從而達到超強制冷制熱。如果技術不過關,會瞬間爆炸,威力可以將一層的房子夷為平地。而中國研發的最初級的壓縮機,總是用著用著就爆炸了(格力空調爆炸就是這個原因)。

技術研發並不是企業的問題,而是由於市場規則不允許搞技術研發。搞技術研發幾乎等於是自殺。最佳的商業模式是搞營銷廣告,鋪貨做渠道,掙到利潤投入一部分做“外科手術式技術研發”,剩餘的部分購買優質資產做理財。

所以中國GDP雖然很高,那都是想當年鄧小平同志鋪的路,現在想進一步發展需要“二級火箭”……


美之星暖通


可以這麼說,日本企業與日本經濟仍在不斷衰落當中,但實力仍然很強。

企業方面,我們以世界500強為例,1995年的時候,日本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達到149家,只比美國少了2家。但這20多年來,日本的世界500強數量不斷減少,2018年日本的世界500強企業只有52家,幾乎減少至1995年的1/3,但數量上仍然穩居世界第三,實力還是很強的。



經濟方面,我們以GDP為例。1995年日本GDP達到最頂峰的5.33萬億美元,佔美國的比重達到70%左右,但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經濟從此一蹶不振,甚至被稱為“失去的20年”,2018年日本GDP約為5萬億美元,已經不到美國的1/4。但日本經濟實力仍然很強,GDP穩居世界第三。



從以上榜單可以發現,美國幾乎保持穩定,而中國則是突飛猛進。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2.7倍。500強企業方面,1995年中國只有3家,但這20多年來中國的500強企業不斷攀升,到了2018年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達到129家,首次超過美國,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而與之相反的是,日本至今仍然發展緩慢,仍在不斷的衰落當中。


錦繡中源


根本不存在衰落!日本是一個極其狡猾的對手!是一個把韜光養晦玩到極致的國家!他經常處處示弱,其實他非常強大!日本分為本土日本,海外日本!GDP是一個非常容易欺騙的數據,日本GDP只計入本土,海外大多數沒算!另外,日本這幾年成功轉型,GDP含金量很高!但這樣一個國家卻經常示弱,處處隱藏實力!這才是最可怕的!千萬不要被表象的日本欺騙!日本衰退,是個假象!


我是大灰狼2009


日本經濟確實在衰退,當然和阿根廷的衰退不同。

日本經濟以窗口指導為核心。日本有數十億的出口和盈餘的外匯,他們把這些外匯再投資到自己的經濟中,利用銀行把貸款引導到以出口為重點的商業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和80年代,經營一家本應只獲得200萬美元貸款且只需要200萬美元,但卻得到了600萬或800萬美元的企業並不罕見,因為銀行必須滿足貸款配額,因此被迫過度放貸。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導致了不良貸款。然而,日本經濟停止增長的真正原因非常簡單,美國告訴日本,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就停止了增長,因為一旦達到一定水平,美國就會感到受到日本增長的威脅。美國讓它結束了窗口指導政策,並從那些讓日本經濟以現在的方式增長的官員那裡引導經濟。

這似乎不切實際。1965年,日本的經濟總量與加拿大相當。到1980年,中國擁有1萬億美元的經濟,而美國只有2.8萬億美元。到1990年,日本經濟增長了兩倍,達到3.1萬億美元,而美國經濟增長了一倍,達到5.9萬億美元左右。到1995年,日本的產量上升到5.3萬億美元,而美國在5年的時間裡增加了7.6萬億美元,日本在5年內增加的產量幾乎與整個德國2.5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順便說一下,這段時間東德也增加了2.5萬億美元)相當。如果那樣高速增長,日本的經濟將超過美國。

美國曾向日本施壓,要求其經濟“自由化”,並讓日本的不良貸款倒閉。2008年,日本國內銀行遭遇類似危機時,美國曾對這些銀行施以援手。日本經濟從1995年的5。3萬億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4。7萬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外匯儲備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要多,美國告訴日本不要救助泰國,讓泰國接受IMF的貸款,因為他們不希望日本對該地區擁有更多的控制權或權力。

這就是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原因。

下邊是日本和其他經濟體對比:



中華小當家他爸


日本經濟與企業有沒有衰落需要數據更需要看現實。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經濟在2018年產生了5.6萬億美元,僅次於中國、歐盟、美國和 印度。日本有1.27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4,550美元,是世界上第32位,這使其生活水平低於美國或德國,但它高於其亞洲競爭對手中國和韓國。

經濟衰退的看法與實地現實不符。來日本的遊客會看到一個生活水平很高的國家,擁有清醒實用的公共建築和宏偉的交通基礎設施。這是一個熱愛高科技創新的社會,統計數據顯示,與美國相比,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失業率更低。

乍一看,該國過去二十五年的GDP增長記錄看起來很可憐。每年1.1-1.3%,相當於美國的一半左右。但這種比較具有誤導性,因為它沒有考慮到日本人口老齡化和隨之而來的日本勞動力減少。根據工作年齡人口的增長情況,日本過去二十五年的年增長率為1.6%,與德國相當,實際上高於美國,是意大利的兩倍。

確實,自20世紀80年代末金融泡沫爆發以來,日本一直在間歇性地看到通貨緊縮,但這並沒有阻止消費者的消費 ,隨著人口老齡化,家庭儲蓄率急劇下降,也沒有阻止工人生產力和崛起的生活水平。

通貨緊縮可能使服務於日本龐大且不斷上升的政府債務變得更加困難,現在佔淨GDP的136%。然而,幾乎所有債務都由日本公眾在內部持有,這使得政府在外國人持有債務方面有更大的迴旋餘地,特別是因為日本的稅收負擔仍然相對較輕而且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債權人。

此外,即使在考慮到低通脹預期之後,日本政府僅支付其十年期債券的0.6%的利息,這是世界上最低的利率。與歐元區陷入困境的國家不同,日本保留其貨幣和匯率工具,根據安倍的激進貨幣擴張政策,為了提高競爭力,日元貶值大幅增加。

實際上,競爭挑戰的增加加劇了日本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焦慮。以汽車製造業為例,日本取得了巨大成功 - 每年生產800多萬輛汽車,是美國的兩倍。日本現在必須與中國競爭這個行業的投資和就業機會,中國是一個主要生產汽車的國家。如今,中國的年產量超過1800萬輛,其中許多是日本公司生產的。

日本的經濟可能不再是“頭號”,但它也不像許多觀察家所說的那樣災難性。改善的道路很明顯 。簡單的算術表明,婦女的經濟解放以及移民和農業改革將有助於提高經濟的供給潛力和擴大需求。然而,這些政策需要處理一些日本最根深蒂固的僵局,這使人懷疑它是否會在短期內重新獲得最高級別的位置。

日本的問題是依賴進口也依賴出口,這受國際態勢影響是免不了的,但重點是它的技術與資本依然強大。


異域頻道


衰落與否是分相對還是絕對的,相對是橫向比,絕對是縱向比。

縱向比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任何一個國家,放到歷史長河中,都是在不斷進步的。即使盧旺達岡比亞這種國家,如果和二百年前比,也會有進步,有進步自然就不能叫衰落。

所以衰落與否要看橫向比,特別是和鄰居比。一個國家的實力,無非包括軍事經濟這種硬實力,還有政治文化這種軟實力。說到這裡其實沒什麼可說的了,自己比一下就行了


胖子190692068


和美國一個檔次


用戶1540562832550


在座的各位,有誰能跳出國內局域網,看看真實的世界?國內大多數人都是填鴨式新聞餵養的寶寶們吧,指鹿為馬就是馬...


黃金點評


雖然是經濟總量沒增長,但是日本的經濟質量更加強大,國民收入高,生活幸福指數高,失業率低,房價更加合理,環境好,國民素質高,吃穿住行排行世界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