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美國所有的盟國其實都是美國的殖民地,本質上根本不是盟國?

明宇智遠


這話偏頗了。英法德這些應該算是盟國。只不過這些盟國受制於美國而已。主要也是他們沒有勇氣甩開美國的制約。依賴這種事久了就會習慣的。😄


mulberry1013


美國的實力,並不是表面上這些,還有許多更牛的東西,黑水公司大家知道,黑手黨大家也知道,可是黑水公司完全掌控了黑手黨,黑手黨在僱傭軍面前,就象一條狗一樣,黑手黨如果敢輕舉妄動,黑水公司,有頂級的特工,隨時可以幹掉黑手黨老大全家,美國有些私人都是不簡單的,美國神秘的美聯儲就是私人的,它的股東,永遠都是謎。


茅山醫聖


所謂殖民地,就是沒有主權,日本,韓國,英德等國,從社會到體制,從民眾意識形態,到上層政治精英,都被美國軟性深度控制。美國利用財團扶持的歐洲各種非政府組織,比政府更有動員力。北約組織對各國的綁架是歐洲各國軍力淪為弱雞。美國可以操縱英國脫歐,即使這對英國精英知道這對英國不利。法國總統不聽話,美國就可以操縱長達8個多月的騷亂。美國成功的讓日本韓國掏駐軍費,德國甚至連從近鄰俄國接一條天然氣管道都不能。美國可以在歐洲降維打擊一切對自己有競爭力的公司和個人。大力扶植反對派,控制傳媒,以言論自由的名義剝奪了盟友的部分主權。美國利用經濟,軍事,科技等手段,對世界的統治,比早期的歐洲列強殖民者更深入,更強大。

現在的殖民早已超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英國還要靠屠殺掠奪資源,美國人則不費一槍一彈就能掠奪一國財富。

美國對歐洲的控制超過了中國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歐洲列強對中國的控制。

新的殖民形式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殖民形式。傳統殖民的目的是佔領土地,控制一國,獲取資源。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世界被佔領殖民地粉粉獨立,這種殖民地形式和思維,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難道殖民地思想真的沒有了嗎?不是的,而是以新的形式和包裝出現。這就是美國人對盟友的控制手段。


楚風堂主人


這句話完全錯誤。國人很多人不注意細節,分不清控制與盟友的關係,以為盟友就是今天你說了算,明天我說了算,還不能互相吵鬧。其實,盟友與殖民地有以下區別:

利益是否一致性。盟友利益總體一致,可能有小矛盾,但是大問題上沒有矛盾。殖民地與宗主國國家利益往往不一致,一方得利,一方吃虧。美國與德日利益是否一致?二戰前,日本最好時期是世界經濟第六,二戰後連續42年世界第二,2010年至今世界第三,明顯日本也是獲利方。二戰前日本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5%,1995年是美國的150%。德國二戰前最好成績是世界第三,二戰後長期也是世界第三,歐洲第一,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二戰後的德國(兩德)面積大幅縮水40%,主要是蘇聯造成的,而且當時蘇聯、英法準備肢解德國,是美國幫助德國復國並統一的。因此,德日兩國與美國利益具有一致性。

領導集團是否外國人擔任。殖民地最高領導人叫總督,必須是宗主國人擔任,殖民地國家的公民只能擔任低級別官員。偽滿洲國各部都有日本人擔任實質上的一把手,溥儀的辦公廳主任也是日本人。而德日政府裡從總理、首相到低級官員,沒有聽說過有美國人擔任的情況。

能否使用自己語言。殖民地國家必須學習宗主國語言,弱化本國語言,直到廢除本國語言,如印度人上等人平時只說英語。而德日兩國日常用語都是本國語言,英語只是外語而已,並沒有限制或者要求。

能否批評對方。盟友之間國家機關可以公開相互批評,而殖民與被殖民關係只能私下相互批評。德國在國際上沒少批評美國,默克爾多次公開批評美國。日本相對德國要溫和很多,但是日本也多次批評過美國。

外交關係是否一致。盟友之間外交關係必須總體保持一致,否則不能稱之為盟友,但少數情況下不一致。殖民與被殖民關係必須保持一致,不能有不一致情況。德國沒少與美國不一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德國仍然與伊朗遵守協議,不願退出。日本每年都在聯合國提出世界無核化提案,每年美國等有核國家都否決。

駐軍是否管束問題。控制與被控制國家間,當地對駐軍沒有多少發言權。美國駐美軍每幾年發生一次刑事案件,每次美軍將領都親自上門鞠躬道歉,並嚴加管束,在日本的要求下,美國駐軍地點也越來越偏遠。美軍駐軍現在還維持宵禁和禁酒令,美軍晚上必須回營地。沖繩美軍在2002-2005年的兇惡案件(包括殺人、放火、強姦、搶劫)為12起,沖繩本地人也有448起。《日美地位協定》規定,駐日美軍引發事件、事故時,如為“執行公務”,原則上第一次審判權歸屬美方;如“非執行公務”,由日本審判。現在3.5萬駐日美軍最近一次,犯事是3年前。

因此,總體上德日不是殖民地,而是美國的盟友,其他國家更是盟友。


尋找歷史的truth


文字數字符號的出現,導致私有制與有意識的階級固化特權制。私有制發展到資本壟斷型帝國主義時代即達到制度能量的頂峰效應。

羅馬凱撒與蒙古鐵木真分別代表奴隸制與封建制的制度能量的極限效應,日不落大英帝國主義代表自由海盜殖民制度的頂峰效應……美國獨立戰爭之後,歐洲的海盜精英們集中了所有的私有化制度的優勢,在不間斷的“自由航行”式的海掠行動中,把美國帶上全球殖民掠奪的制度能量效應的頂峰。

在美國肆掠全球的過程中,列寧斯大林的共產國際、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日本的軍國主義都向美國發出了歷史與制度的挑戰……但都一一敗在歐洲海盜精英們的謀略之下……

《無法跨越的300年制度能量極限值》,信號數字,1919,1939,1991,2009,2019,2029,2049……


山裡樹水中魚


探討一下。

確實如此。實際上的“內涵”遠超過與此。還是美國的“預備役部隊”、“炮灰”、“防彈衣”、“刺刀”、“義務補給基地”、“武器實驗場”、“陪練員”、“替身”、“出氣筒”、“搓背員”、“汙水處理站”等等等。

能有如此地位,也是“往日”“殖民家族”的“貢獻”。“前面”“一傳手、二傳手、三傳手”們,都成了“現代殖民者”的“鋪路石”。“他們”“成就”了“美國”。

當然,美國也存在“三副”“殺手鐧”。其一:猶太人“掙錢”是“能手”。其二:白人“猛士”,“槍迷”。“嗜好”“武力”。其三:忠誠的“示威者”。“持槍”“監督”。可“自主”“執法”。

還有一個,另版的“零和”“遊戲”。給“盟友”制定“無數”個“套餐”“帽”。比“西遊記”中“悟空”的“緊箍咒”的“功能”“齊全”。又是一個“神器”。適時更換。

因此,新“盟主”有“幸”延年。

謹參與。


早晨的太陽122


美帝所說之盟國,實質就是迷惑這些國家的一個煙霧彈,由於其軍事、美元之實力所至,那些國家也就府其項背,與之狼貝為奸。由此一來其實質那些國家就與殖民地無二,如今顯現更透徹些,開始有反抗之意。不過這是早晚的事而已,正所謂:合久必分也。


劉平桂


從根本上來看,美國所謂的盟國,或所謂盟友。一切均以利益為基礎的,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一但利益的天平被打破,那麼這些所謂的聯盟就會出現危機了。不象我中華文明,把義放在首位,以“仁”治天下,以“和”交天下友。以“和”為貴。從不以武力威脅人家做生意,而是講究互利互惠。


禪意51


只有中國看到了美國光鮮亮麗的背後,口蜜腹劍的險惡用心,而且對美國的所有套路都瞭如指掌,不然八十年代中美再次蜜月,早被美國忽悠成東方烏克蘭了。


g5265


嚴格說那都是些不完全主權國。一級的:日本,他還是被佔領狀態。二級的:以色列,拉美部分國家。三級,北約、英裔聯盟。不知分的對不對?請內行分一下讓大家明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