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對蘇聯有著什麼貢獻?

驕然


赫魯曉夫是一個的改革家,他雖有心改變斯大林時代的弊政,但卻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科學實驗,所以也未能挽救蘇聯的國運。在蘇聯的所有領導人當中,赫魯曉夫是一個口碑相對不錯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充滿了爭議的人。

(蘇聯第三代領導人赫魯曉夫)

在1971年赫魯曉夫去世以後,他的遺體被葬在了新聖女修道院公墓,沒能進入蘇聯歷代領導人長眠的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中。他的墓碑由黑和白兩種顏色的大理石拼接而成,有人說這代表了赫魯曉夫那功過參半的一生。因為黑與白兩種顏色,既代表人性的善與惡,也可預示人的生與死。

赫魯曉夫是蘇聯第三代領導人,同時也是最早站出否定斯大林路線的領導人。他對蘇聯最大的貢獻其實是猛烈抨擊了斯大林的獨裁政策、大清洗政策和個人崇拜主義,釋放了許多無辜的人員。不過,由於他的手段過於激進,招來了斯大林支持者們的激烈對抗,從而也造成了許多無謂的傷亡。

(赫魯曉夫在蘇聯西伯利亞推廣玉米種植)

在任期內,赫魯曉夫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農業改革,推翻了“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勉強打開了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道路。不過,由於缺乏科學性的指導和總體規劃,赫魯曉夫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蘇聯權利集中、政治腐敗、重工業過剩的弊端。

但是,赫魯曉夫確實是一個全心全意為蘇聯著想的領導人,他頒佈和執行了一系列對人民有益的政策,比如削弱了蘇聯公務員的待遇,加強了蘇聯百姓的福利,廢除秘密警察制度。最讓百姓懷念的是,他否定了斯大林時期的許多恐怖高壓政策,同時還釋放了數百萬政治犯,並使其中許多人恢復了名譽。

(赫魯曉夫參觀美國農場)

在赫魯曉夫執政的10年間,蘇聯的工業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赫魯曉夫的外交政策比較平和,從他在古巴危機一事中認慫的態度就看得出來,完全沒有勃列日涅夫那種窮兵黷武和稱霸世界的風格。

在赫魯曉夫時代,正是蘇聯的黃金時期,因為這一時期的蘇聯重心在於經濟建設和國內發展上,並非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厲兵秣馬、軍事競賽。而真正害怕赫魯曉夫的人也不是蘇聯百姓,是蘇聯的高級官員和少數既得利益者們,因為赫魯曉夫觸動了他們的蛋糕。

1964年,正在度假的赫魯曉夫被勃列日涅夫等人通過政變陰謀推翻,黯然下臺,而他的改革事業也戛然而止。那位窮兵黷武的後繼者、職業軍人出身的勃列日涅夫不僅全盤否定了赫魯曉夫執行的政策,而且把蘇聯帶入到了個人崇拜和美蘇軍備競賽的深淵中,埋下了蘇聯崩潰的隱患。

在1971年赫魯曉夫去世後,莫斯科群眾自發組織了集體瞻仰,但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為了徹底消除赫魯曉夫的影響,不僅禁止蘇聯各大報紙在報道中明顯突出赫魯曉夫的名字,而且還阻止了群眾大規模瞻仰。就這樣,孤獨的赫魯曉夫一直長眠於新聖女修道院的公墓中,逐漸被後人所遺忘,許多與他密切相關的事蹟也被蘇聯當局悄悄抹去。


歷史的荒野


我,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不好意思,名字有點長)雖然給世界添了不少麻煩,但我對蘇維埃社會主義蘇聯還是做過很大貢獻的。


怎麼?不相信?你們繼續往下看就明白了:

請允許我先做個自我介紹:

赫魯曉夫,1894年出生於俄羅斯南部一個叫卡利諾夫卡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讀了四年書,14歲時就進工廠,當了一名鉗工。

後來,赫魯曉夫不願當一名普通工人了,開始喜歡政治。

我再給諸位講講我的政治經歷,我也是一步一步爬,不,是幹出來的: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同年月29日,赫魯曉夫當選魯欽科夫蘇維埃主席。

1930年赫魯曉夫成為莫斯科最大的區的黨委書記。

1935年,赫魯曉夫被任命為莫斯科州委第一書記。

1934年,斯大林開始在蘇聯發起了大規模的"政治清洗運動\

盜墓歷史


赫魯曉夫曾是蘇聯最高指揮,執政期間爭議頗大。但公認的一點就是赫魯曉夫掌權不是偶然的,他是黨的方針的表達者。

中國百姓對赫魯曉夫最熟悉不過了,他曾訪問過中國並對中國發起的人民公社運動和大躍進發生過爭論,戲稱“蘇聯的共產主義是吃馬鈴薯燒牛肉,中國的共產主義是喝大鍋清水湯”。文革時稱其為“現代修正主義”。



在赫魯曉夫認為,這是幽默。但更多人實在不敢恭維他的笑話,以黑色幽默定義赫魯曉夫。自然,他也曾這樣幽默過英國首相麥克米倫,美國總統尼克松等等。

他的性情和他的幽默是一樣的,比如在聯合國的一次會議上,赫魯曉夫與一位代表爭吵起來。情急之下,赫魯曉夫脫下靴子,拿著靴幫猛敲桌子,高聲叫喊:混帳!你胡說!。

可以說自斯大林直到戈爾巴喬夫,更多人都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蘇聯人民的,比如國家領袖這點,他們的最高指揮出身,幾乎都是草根出身,赫魯曉夫也一樣是烏克蘭貧農的兒子,地道的放豬娃。

有關他的貢獻大和還是破壞力大曆來眾說紛紜,但對於蘇聯人民來說,他的貢獻要大的多。

赫魯曉夫主張東西方緩和,以避免核戰爭。對外主張“三和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過渡。

這樣的政治導向,使得赫魯曉夫執政期間成為蘇聯思想活躍的時期,經濟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輕工業品增加;提供了上千萬的免費住房,讓蘇聯知識分子得到了極大的尊重。還大量裁減陸軍和海軍。

在氫彈、航天等領域,領先美國,首先爆炸了氫彈,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將人類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送上太空。



赫魯曉夫熱烈的衝擊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開創性。此舉震撼了世界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掀起了世界範圍的去斯大林化運動。

隨後,赫魯曉夫平反了近千萬人的冤假錯案,釋放了絕大多數古拉格中的政治犯。知識分子也從斯大林時代的恐怖中獲得解放。

他在任期間,蘇聯的政治氣候空前寬鬆,索爾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開出版作品。

赫魯曉夫對普通群眾開放克林姆林宮,並取消了中央領導的“特殊供給”和官僚幹部的各種特權以及“特殊津貼”,深得民心。

他多次訪問美國等西方國家,雖說他的對外政策繼續美蘇核對抗,但他仍是冷戰期間的蘇聯主要領導人;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的主要策劃者。

赫魯曉夫對蘇聯的經濟的貢獻在於對農業進行改革,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即允許農莊莊員擁有一定數量的自留地和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大規模開墾荒地和種植玉米。

赫魯曉夫還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擴大了地方權力,卻沒能讓企業獲得獨立自主的經濟地位。

從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不到2年的時間內,赫魯曉夫控制了蘇聯局勢,到了1963年的時候,他已經萌生了退意。最終,蘇共主席團全體成員指責他的錯誤,以他年事已高為由,罷免了他。赫魯曉夫當時怒斥,自己所犯的所有錯誤當時都與在座的各位商討過,當時大家都是集體同意的。



1971年,彌留之際的赫魯曉夫問身邊的人,自己希望勃列日涅夫等人能夠回答,自己當初已經多次選擇了辭職,為什麼他們一致熱烈的請求自己留下來,1個月後卻罷免了他。蘇聯當局沒有給出答案,拒絕了他的提問,赫魯曉夫在遺憾中辭世了。

赫魯曉夫永遠相信勃列日涅夫等人對赫魯曉夫當時的評價:深沉、老練、文中、睿智。

但實際上,這四點恰恰是他缺乏的。正如赫魯曉夫認為自己說話的方式很幽默,但事實上任何都覺著是智慧的欠缺以及缺少教養的表現。

悠悠歲月

根據赫魯曉夫司機的回憶,他的生活非常的簡樸,一直希望能夠在莫斯科簡單的晚年生活。他在莫斯科有一處房產,住在老對手馬林科夫家的樓上,是6樓。他成為了蘇聯總理之後,才住進了國家為他準備的別墅。 值得一提的是,在勃列日涅夫之前,蘇聯歷任領導的遺產都非常有限,子女生活也比較清苦。


個人覺得,赫魯曉夫來自平民,骨子裡自然而然有種揮之不去的情懷,那就是偶爾在迷茫中尋找或選擇方向時出現的短路:正如有人讀歷史是或因為喜愛或需要或專業等等。但也有人讀歷史只不過是一種消遣或發洩而已,或存在挑戰傷害到乏味的狀態(本人屬於看完就忘),高分數低智能到遠遠不及趙括談兵的境界。

所以說歷史人物對後人來講尊重和感恩永遠是首位,銘記在心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情義。


天行諾


斯大林去世之後,奸邪小人赫魯曉夫篡權,當年赫禿兒子叛國被處死,斯大林堅持原則,未出手相救,結果在小人得勢之後,公報私仇。斯大林在時叫親爹,斯大林去世小人得勢後編造謊言,極力汙衊醜化抹黑斯大林,抹黑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制度。赫魯曉夫在國際,屁股坐到西方一邊,幫助印度對付中國。誣衊性地要教訓中國,最後則是撤走專家,逼債,幹盡所有倒行逆施。在國內搞什麼種玉米,養烏克蘭豬,一天三變,早令夕改,最後無不怨聲載道。 正如毛主席所說,自從蘇共赫氏丟掉了斯大林這把刀子,便走向了一條不歸路。這就是歷史。這也是蘇聯以亡黨亡國的教訓。


群眾255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赫魯曉夫這個名字我們都不會陌生,特別是經歷過文革時期的人,對他再熟悉不過了。其實赫魯曉夫作為大國領袖,在國際上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在所有蘇聯領導人當中,他的名望僅次於斯大林,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赫魯曉夫。

斯大林去世以後,赫魯曉夫於1953年擔任蘇聯國家領導人,他剛上臺的首要工作就是全盤否認斯大林,其實不僅是赫魯曉夫,蘇聯的各個領導人都是這樣,現任否認前任,這也是蘇聯政壇獨有的“潛規則”。從性格上說,他激進暴躁,不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做事武斷,好大喜功,經常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但同時赫魯曉夫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在他執政期間,正是和美國的冷戰時期,他吸取斯大林晚期的教訓,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讓蘇聯的國力上升,特別是在軍事上超過了美國,讓蘇聯和美國並列為世界兩個超級大國。

縱觀赫魯曉夫執政期間,基本上都是在和美國較勁,他熱衷於閱兵,喜歡通過閱兵,展示一下自己先進的武器,涼一涼自己的軍事實力,這種秀肌肉的做法,從一定程度上震懾了美國,這也正是赫魯曉夫所希望達到的目的。有一回在閱兵式上,蘇聯展示出了最新型的核導彈,由三級火箭推進,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在國際上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消息很快傳到了美國,軍人出身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立即組織軍事專家,對這種核導彈進行戰略評估,評估結果是這種核導彈的有效射程至少在400公里以上,這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也引起了美國軍艦界的一片恐慌,後來赫魯曉夫在自己的回憶錄當中揭開了謎底,原來當時的蘇聯也製造不出三級火箭的核導彈,閱兵式上所展出的只是一個模型,是用來嚇唬美國人的。

赫魯曉夫雖然在軍事上和美國較勁,但是在促進兩國關係上,赫魯曉夫也是很努力的,有一年赫魯曉夫訪美,當時蘇聯剛剛研製出一種新型的客機圖95,這種客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機,但是由於剛剛研製出來,正處於試驗階段,赫魯曉夫就迫不及待的想把圖95作為自己的專機,要坐著它去訪問美國,當時蘇聯官方並不同意,認為這種飛機剛剛研製出來,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但赫魯曉夫不聽勸阻,極力要求坐圖95去訪問美國,已顯示蘇聯的強大,當他的飛機在美國降落的時候,前來接機的美國人確實被驚呆了,因為他們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客機,但當赫魯曉夫要下飛機時卻尷尬了,由於這種飛機太高,機場的旋梯夠不到飛機的艙門,赫魯曉夫只能在飛機裡等了很長時間,美國人才把旋梯加高,讓赫魯曉夫下來。

在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會談期間,本來頭一天晚上已經就某些問題達成了共識,準備第二天發表聯合公報,當天晚上赫魯曉夫把談話的內容向他的幕僚彙報以後,他的幕僚覺得赫魯曉夫是被艾森豪威爾算計了,讓蘇聯吃虧,這令赫魯曉夫沮喪不已,第二天當他再次見到艾森豪威爾時,竟然想出爾反爾,令艾森豪威爾非常生氣,無奈之下,赫魯曉夫只能兌現昨天的諾言,而赫魯曉夫的這些言行,也讓艾森豪威爾摸不著頭腦,他竟然組織了一批心理學家,對赫魯曉夫進行心理研究,想知道赫魯曉夫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研究一下這個身材又矮又胖、圓圓的腦袋、小小的眼睛、帶著禮帽,兩顆門牙之間留著很大的縫隙、說起話來手舞足蹈、喜歡像希特勒那樣揮著拳頭的人、他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縱觀赫魯曉夫,他在執政期間做了兩件不著調的事,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皮鞋事件”,就是在1960年的聯合國大會上,當菲律賓指責蘇聯種種不是的時候,赫魯曉夫竟然拎起了一隻皮鞋,一邊敲著桌子一邊咆哮,要知道,在西方人看來,拿鞋敲桌子是最不禮貌的事情,但是赫魯曉夫大腦一熱就這麼做了,從中也暴露了赫魯曉夫的粗魯,這在當時也成了國際上的一個笑柄。還有一件事就是“古巴導彈”事件,1962年,赫魯曉夫把核導彈直接部署在了古巴,想以此來震懾一下美國,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是個少壯派,根本不信邪,他馬上調兵遣將,準備和蘇聯打一場核戰爭,眼看核戰爭一觸即發,赫魯曉夫只好把核導彈撤了回來,這次事件,也讓赫魯曉夫丟盡了面子。

赫魯曉夫對我們中國,也做了一件讓我們不能忘懷的事情,那就是1960年7月他單方面撕毀合同,下令撤走了幫助中國建設的蘇聯專家,給中國留下了許多半截子工程,這位昔日蘇聯老大哥的翻臉,導致中蘇斷交,甚至在他下臺以後,中蘇之間還爆發了一些小衝突,這件事的起因就是赫魯曉夫提出想在中國建立一箇中蘇聯合艦隊,因涉及主權問題,毛澤東沒有答應,於是中蘇關係 就開始出現裂痕。

總之,赫魯曉夫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同時也是一個令人琢磨不透的人物,他經常會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講話時那豐富的肢體語言,也成了他獨有的標籤。從他執政期間來看,他對蘇聯還是有貢獻的,他讓蘇聯逐步崛起,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壓制住了美國,讓蘇聯走向世界超級大國的行列,為蘇聯的鼎盛奠定了基礎。但同時,赫魯曉夫過於重視軍事上的發展,軍費開支過大,導致蘇聯國民經濟的發展極不平衡,重視了重工業,輕視了輕工業,他在和美國搞軍備競賽的同時,也埋下了國民經濟被軍備競賽所拖垮禍根,為後來的蘇聯解體,留下了隱患。

1964年,勃列日涅夫通過宮廷政變,免去了赫魯曉夫的一切職務,逼迫赫魯曉夫退休,赫魯曉夫十年的執政生涯到此結束,蘇聯進入了轟轟烈烈的鼎盛時期——勃列日涅夫時代。退休後的赫魯曉夫屬於半囚禁狀態,他的主要工作是寫回憶錄,直到1971年去世


驕然


赫魯曉夫自從20世紀20年代踏上蘇聯的政壇,從卡岡諾維奇的提拔,到獲得斯大林的重用無不顯示著那極為出色的政治才能。他並沒有為二戰立下什麼功勳,卻因為積極擁護斯大林而獲得了絕佳的晉升機會。斯大林死後,他便當選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1 農業改革

赫魯曉夫在任職烏克蘭期間,幫助戰後的烏克蘭重建,積極推行農業集體化,提高了糧食產量。返回莫斯科後,他在1953年9月提出降低農產品稅收、增加國家對穀物的採購價格、鼓勵農民經營小塊自留地的農業政策,並鼓勵開墾哈薩克斯坦和西伯利亞的荒地。

雖然開荒運動在短時間內暫時緩解了國家的糧食供應問題,降稅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然而由於缺乏調查,30多萬墾荒志願者幾年來的辛勤汗水換回來的不過是農業和生態上的災難。

2 削減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作為曾經的斯大林政治清洗的擁護者,在其死後三年後的蘇共二十大突然大肆批判斯大林以往的罪行,積極平反以往政治清洗中的冤假錯案,從而打破對斯大林的迷信。

3 權力下放

在工業方面,赫魯曉夫主張將管理權力下放到地方,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這些舉措的出臺擴大了加盟共和國的地方權力,調動地方積極性,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4 改善與西方的外交關係,恢復美蘇對話,由雙方的冷戰格局逐步發展為爭霸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世界和平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

5 科技上取得了巨大的發展。195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1961年發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赫魯曉夫上臺後一系列舉措猛烈抨擊了斯大林模式,拉開了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序幕,具有一定的探索意義。但是,缺乏理論的支撐和科學的規劃,所帶來的改革成功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而他自己也於1964年被要求下課。


史海覓蹤


赫魯曉夫在任期間說到貢獻的話,應該有以下幾點:

1.實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各領域均為活化,尤其文藝獲得解凍。

2.赫魯曉夫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經濟得到改善。

  1. 為了解決蘇聯時期民眾的住房問題,發明了預製板式簡易樓房,又稱“赫魯曉夫樓”,由於蓋這種樓建設速度提高,緩解了住房困難問題。

以上應該是他在任期間能談得上的貢獻,他在任期間,與中國關係惡化,中蘇關係跌入冰點。


王姐在中亞


赫氏為蘇共垮臺,為蘇聯解體奠定堅實基礎,他不懂馬列主義,鼓吹階級鬥爭熄滅論,製造全民黨,經濟上鼓吹金錢萬能,並鼓吹:盧布,強有力的火車頭!赫氐本來就是小人,一朝權在手,他姓啥都忘了,在他從西方軍被德軍合圍時逃出來,斯大林沒搶斃他,是斯大林的錯!


高山流水71017


赫魯曉夫對蘇聯有怎樣的貢獻?

赫魯曉夫上臺之初面臨的困局。

他剛掌權時面臨著巨大的困局和十分複雜的任務。國內專制的登峰造極,導致各種矛盾十分尖銳。農村越來越貧困,半數接近崩潰,糧食出現短缺;居民的住房問題越來越大,大多生活水平低下;數百萬人被關押在監獄和集中營、國家與外部世界的隔絕,秘密警察橫行,國內處於一片政治恐慌之中......

赫魯曉夫的貢獻:

01批判的個人崇拜、消除政治恐慌

赫魯曉夫為了推行改革,需要對斯大林的遺產有個清楚的認識:先要站穩腳跟,掌握權力;必須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赫魯曉夫在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上作《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裡面揭露了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危害,對民眾的個人迷信帶來了巨大沖擊,接著又逮捕了貝利亞,使得斯大林時期嚴重破壞法制的不正常狀態不再重演,消除廣大人民、幹部的政治恐怖。

他還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據估計,在斯大林時代被關進集中營的有1200-1300萬人,赫魯曉夫從集中營釋放“政治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為了使蘇聯社會有安全感,赫魯曉夫對國家安全機構進行改組,並健全了司法制度,檢察機關的職權逐步得到。但在統治後期,他也犯了個人崇拜的錯誤。

02 推動了經濟理論的發展。

赫魯曉夫上臺之初就對經濟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前期還是有一定的效果,而在後期蘇聯的經濟有倒退的跡象。雖然改革不太成功,但他打破了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由他定稿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提出的經濟理論觀點的壟斷,儘管經濟理論的發展受歷史條件的影響,仍有很大的侷限性,但畢竟是對多少年來不容有半點懷疑的斯大林經濟理論的一次巨大沖擊。它的積極意義在於對東歐一些國家相繼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03動搖了官員的特權。

赫魯曉夫在政治領域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就是就是取消官員的終身制,改為有限任期制。這動搖了大批官員的既得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官員的腐敗,這在當時來看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只是曇花一現,這項改革得罪的人太多了,赫魯曉夫被趕下臺與它有很大原因。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又恢復了官員終身制。


千尋史記


赫魯曉夫對蘇聯有什麼貢獻?兩個字:砍旗!

他通過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砍倒了斯大林這個社會主義的旗手,並將斯大林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立起來的經濟體制,汙之為斯大林模式,力圖將其描述為僵化的,低效的,毫無生氣的模式,而極力加以摒棄。這也為三十年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埋下了伏筆。


戈氏的改革直接顛覆了蘇聯經濟體制,解體了蘇聯,並使俄羅斯經濟長期一蹶不振,成為世界嘲笑的對象。只到今天,歷盡苦難的俄羅斯民眾才醒悟過來,悔之晚也!

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否定,還直接顛覆了人民對社會主義的信仰,使人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庸俗化。赫氏認為,“土豆+牛肉就是共產主義”,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講,就是“有奶就是娘”,把馬克思主義一慣倡導的“奉獻精神"與“創造精神”庸俗化了,追求物質利益成為蘇聯社會的主流。這直接顛覆了蘇聯人民的價值觀,使斯大林為期幾十年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毀於一旦。併為幾十年後的蘇聯解體打開了地獄之門。

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否定,砍倒了社會主義信仰之旗,直接動搖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對蘇聯的信任,引發了波蘭,匈牙利等國的反蘇事件,使蘇聯只有通過武力鎮壓才能維持與東歐各國的關係。併發引了中蘇意識形態的爭論,惡化了中蘇關係。


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否定,直接造成蘇聯人民思想混亂。戈爾巴喬夫就是在這種混亂環境中長大的。他對赫魯曉夫不見得有好感,但對斯大林模式卻有深刻的認識,這也就種下了毀滅蘇聯的種子。也算赫魯曉夫對蘇聯人民的一大“貢獻”吧!

赫魯曉夫開啟了靠軍事政變上位之門。1953年與1957年,赫魯曉夫通過兩次軍事政變消滅了政敵,1964年,又被政敵通過陰謀手段趕下臺去,形成了一個圓滿的循環!

最近,看電視劇《外交風雲》,對赫魯曉夫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一個遠沒有斯大林有理論修養的人,又易衝動易怒,他適合掌舵嗎?不把蘇聯帶陰溝裡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