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拜見溥儀說了什麼,竟讓溥儀無地自容?

貓眼觀史


估計沒有人會想到一個土匪出身,沒有文化的大老粗會成為中國最有權勢的人,他就是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慘敗後,張作霖痛定思痛,厲兵秣馬,整頓軍備,兩年後又捲土重來,打敗勁敵直係軍閥,入主關內,成為了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當家人。此時的張作霖心情肯定異常複雜,久久不能平靜,自己能走到這一步真是經歷了千辛萬苦,九死一生,如果再重來一次,估計張作霖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


而張作霖的真正發跡還是起源於1908年在東北地區的那次平叛。當時只是東北地區的一箇中級軍官的張作霖奉東北總督徐世昌的命令歷時一年,剿滅了有沙俄支持的蒙古貴族的叛亂,得到了朝廷的大力嘉獎,並御賜了溥儀的一件龍袍,部隊也擴編到3500人,就是憑藉這3500人的起家部隊,張作霖開始了在東北地區的深耕。在張作霖心裡,還是很感激晚清政府的,不然像他這樣要文化沒文化,要背景沒背景,要錢沒錢的人,怎麼會有出頭之日呢?


就在張作霖控制了中央大權的同時,張作霖昔日的主子溥儀也很不幸的被馮玉祥的部隊趕出了皇宮,而且是那種突然襲擊式的通告,限三個小時走人。真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即便是袁世凱也沒有這般粗魯的對待過這位前清皇帝。當年的小皇帝溥儀現在已經慢慢長大,在他的腦海裡已經充滿了復國的想法,只是沒有找到可靠的勢力罷了。

其實早在政治強人袁世凱去世後不久,溥儀和前清遺老遺少們認為時機已到,就在忙活著如何復辟大清,他們也想到了張作霖,畢竟張作霖深受皇恩才有了現在的勢力,並且滿清的龍興之地又在張作霖的地盤上,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張作霖只是一個匹夫,沒有什麼頭腦,這樣的人是最好控制的。很多報紙就此捕風捉影大肆報道,說張作霖支持復辟。聽到這種風聲,張作霖打破沉默公開發表聲明,說自己雖然深受皇恩,但是自己不支持復辟。溥儀的美夢暫時被打碎了。


而張作霖當了北洋政府的主人後來到了天津,就想和也在天津的溥儀見一面,因為張作霖在之前就聽聞溥儀為了所謂復辟大清而和日本人眉來眼去。溥儀得知後誠惶誠恐,雖然他內心也很想見一面張大帥,不過不知道張作霖的用心,也怕見了面後該怎麼稱呼對方,畢竟現在的張作霖已經不是16年前的張作霖了。


誰知道溥儀還沒到張作霖的住所,張作霖就迎了上來,然後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說了聲:皇上好。這才讓溥儀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他沒想到張作霖居然給自己這麼大的禮遇。溥儀也回了聲:將軍好。


不過起身後的張作霖還是來了一句讓溥儀難堪的話:我現在有足夠力量可以保護你,為什麼你還要去投靠日本人呢?突然來了這麼一句,場面一度很尷尬,讓溥儀無地自容,不知道怎麼答覆,只好含糊的說了幾句應付了過去。


張作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張作霖自己和日本人打交道也有很長時間了,知道日本人的險惡用心,日本人現在這麼拉攏溥儀,無非是看中溥儀還有一點價值,想把溥儀推到前臺做日本人的傀儡,好迷惑一部分人已實現日本人侵略中國的野心。其次是張作霖希望溥儀能認清形勢,不要心存幻想,不想讓溥儀被日本人利用。封建帝制早已被全中國人民所厭惡,共和已深入民心,任何阻擋時代潮流的人畢竟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可溥儀還是白夢做夢,幻想日本人給他畫的大餅,最終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而張作霖呢?也因為始終和日本人對著幹,成為了日本人除之後快的障礙,最終在撤離關外的路上被炸身亡,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對此,你覺得張作霖和溥儀說的話有什麼深意呢?歡飲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1925年,張作霖打贏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在天津家中拜見了當時已投靠日本人的溥儀。張作霖見到溥儀後說了兩句很有出名的話,第一句是跪迎溥儀時說的:皇上好!第二句便是讓溥儀頗感尷尬無地自容的那句:以我張作霖如今的實力足以保護您,您為什麼還要投靠日本人呢?


張作霖叩拜溥儀並稱之為皇上,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張作霖只是匪寇出身,後經清廷招安才得以為官,清廷更是曾賜龍袍給張作霖,表彰他的功績,可見張作霖當初所受皇恩不可謂不浩蕩,所以此時張作霖感念舊恩也說的過去。不過溥儀對於張作霖的這句"皇上好"倒是頗感意外和感動,畢竟彼時的溥儀已不再是清廷的皇帝,更為甚者此時已被馮玉祥趕出清宮,淪落到投靠日本人的境地。對於眼前這位手握幾十萬重兵的一方大帥,溥儀來會見他之前心中並沒底,此刻張作霖還能感念舊恩以皇帝看待他,溥儀自然是甚為感動的。

至於張作霖後面那句"責問"溥儀為何偷懶日本人的話,也著實會令溥儀無地自容的,畢竟日本人干預中國之事本來就是懷有異心的。溥儀作為前清的廢帝,他心裡想的是怎麼復辟,這也是他投靠日本人的原因,張作霖雖然也曾得到日本人的幫助,但他清楚日本人的面目,骨子裡是鄙視日本人的,所以他後來寧可與日本人翻臉也不願充當漢奸。

另一方面,張作霖是反對滿清復辟的,當初張勳復辟之時,張作霖就曾明確發電表明自己不會支持滿清復辟的。這次的會面也沒有改變張作霖的立場,他依舊錶示不會幫助溥儀復辟,溥儀也因此繼續投靠日本人,後來還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建立了偽滿政權,充當日本人的傀儡。上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加入交流這個問題。



歷史守望者


張作霖對溥儀具體說了什麼話,存在多個版本,但大致意思為:“我有足夠的能力保護你,你為何要投靠日本人?”可以說,尚有一點良知的中國人聽到這句話都會無地自容,更何況是曾經的九五至尊:宣統皇帝。




東北王張作霖:出身草莽,但有著民族氣節

張作霖的一生頗富傳奇色彩,他作為中國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軍閥,既不像其他北洋軍閥一樣靠著繼承袁世凱的遺產,也不是跟隨孫中山起義造反的革命成員,而是靠自身從白手起家不斷打拼,最終成為割據一方的梟雄。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張作霖雖然草莽出身,但在國家利益和民族立場上,他的一些舉措卻令很多人羞愧不如,這當中就包括貴為天子的宣統皇帝。

溥儀皇帝的一生同樣是跌宕起伏,滿富傳奇色彩。剛學會走路的他,莫名其妙的登上皇位成為了一國之君,然而屁股還沒坐熱,一場革命又將他從神壇之上趕了下來,作為“國寶”被圈養在紫禁城內。本以為就此便能無憂無慮的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但他的身份實在太特殊,先是在辮子軍的忽悠下開展了一場復辟鬧劇,後又被當作封建糟粕趕出來了宮外。

彼時的溥儀儼然明白,權力對於他來是多麼的重要,沒有權利,即使他有著皇帝的名號也歸任人擺佈。可是, 前有袁世凱復闢失敗含恨而終的慘劇,放眼整個中國有誰能幫他奪回屬於他的權力?思前想後的溥儀便只有將目光投向了日本方面。



作為東北軍閥的張作霖得知溥儀逃往天津日租界的消息之後,提議要在天津行館與之見面。溥儀得知後,便屈尊而去,也不管自己曾與他有過君臣關係,畢竟往後想在東北進行復闢運動還得看這位東北王的眼色。

張作霖在見到溥儀之後,先是行了君臣之間的跪拜之禮,並說了聲“皇上好”,溥儀也禮貌性的回了句“上將軍好”。然而,張作霖在起身之後,便直接向溥儀質問道:“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你為何要投靠日本人?”

此話一出,溥儀簡直是羞愧不已且無地自容,只得含糊其辭地解釋說不得已而為。真的是不得已嗎?想必是為了自己的私慾還做著皇帝夢吧。


舊時樓臺月,堅持原創,歡迎關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舊時樓臺月


在很多傳聞記載中,都記錄了張氏父子先後見溥儀的情節。張作霖對清政府還是比較懷有感恩之心的。張作霖出生綠林,是清政府詔安給了他關注,他才漸漸的為後來成為東北王打下基礎。

張作霖在擔任奉天巡防營統領的時候,遇到沙俄鼓搗蒙古鬍匪叛變。為了剿滅叛匪,時任東北三省總督的徐世昌將重任派給張作霖。張作霖作戰中表現英勇,以奇襲戰術,直搗黃龍,追擊悍匪,為剿滅叛亂勢力立下汗馬功勞。溥儀贈予張作霖一件藍色絲織龍袍,上以金線繡九龍。之後張作霖與溥儀私交甚篤,甚至溥儀退位後任十分照顧。



後來在革命洪流中清政府轟然倒塌,溥儀四處尋求勢力妄圖復辟帝制。多方碰壁後,他將目光鎖定了日本人,張作霖十分生氣。他面見溥儀,仍記得恩情,所以行跪拜禮。但是他直接質問溥儀“我可以保護你,你卻投靠日本人”把溥儀說的尷尬不已。


有記載張學良也曾面見溥儀,在父親張作霖受意之下,向溥儀行跪拜禮。但是張學良顯然不像張作霖那麼客氣,直接說:“今時不同往日,你不要妄圖想著復辟帝制了,也不要勾結日本人。”並且講自己的一些珠寶給溥儀,讓其安穩度日。但是沒想到溥儀依舊投入日本懷抱,建立偽政權。


紅雨說歷史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1925年,溥儀為了復辟,開始投靠日本人,為了擺脫馮玉祥等軍閥的監視,因此決意不再繼續住在老爸的醇親王府,想逃到天津去。

於是溥儀在外籍老師莊士敦以及陳寶琛、鄭孝胥等其他滿清遺老遺少們的協同籌劃下,先換住在日本駐京的使館之中。

後來又經過多次輾轉,在1925年2月2“龍抬頭”這天,由天津日本總領事館人員以及警察署長和便衣特務的護送,從北京前門車站化裝逃到了天津。

到了天津的溥儀,在滿清遺老們的攛掇下,最先拉攏的軍閥是曾經深受皇恩並且已經登上東北王寶座的亂世梟雄張作霖,因此給張作霖發去了邀請。

張作霖收到邀請本來不想去,因為當時的溥儀住在日租界,因此溥儀只能屈尊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園接見張作霖。

張作霖見了溥儀的面以後,馬上磕頭行李,並說:“皇上好”,這樣溥儀很有面兒,連忙把他扶起來。

怎料起身後的張作霖臉色變了,一本正經並用質問的口氣說道:“皇帝,我手下有重兵,有足夠的力量保護你的安全,為何你還投靠日本人,並住在日本人的使館裡面”。


這句話讓溥儀頓時無地自容,因為當時的溥儀和日本人妥協合作,靠著出賣民族尊嚴這種為人不齒的行事來謀取復辟,為百姓們所不齒,而張作霖對溥儀的這句話,雖然有些嚴肅,也體現了自己不願意和日本人為伍,同時也體現了對溥儀的忠誠。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張作霖對溥儀的善意提醒,顯然不是真的心疼這位皇帝,他之所以對溥儀如此客氣,還是因為當時張作霖所統治的區域,正是大清王朝的發祥地,清朝王室還有大批土地和皇家資產在東北。

雖然當時的溥儀已經“有名無實”,然而畢竟擁有“宣統皇帝”這一正統尊號,對於大清朝發祥地的滿蒙地區仍然有號召力和影響力。張作霖也可以藉助溥儀的名號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

溥儀和張作霖的會面讓溥儀明白了張作霖不會和日本人為伍,可溥儀被複闢沖毀了頭腦,一心要做滿清的孝子賢孫,因此還是沒聽張作霖的勸告,依然投靠了日本人做了偽滿洲國皇帝,而張作霖也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這注定是一場讓人嘆惋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