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為什麼長達28年不上朝,你怎麼看?

小小嬴政


在1956年,有郭沫若及吳晗等人主導,北京昌平十三陵皇陵區的萬曆皇帝的定陵被批准可以考古發掘,在考古隊幾經波折後,他們終於在探溝內發現了一塊指路石,根據上面的文字,考古隊終於發現了找尋了許久的地宮金剛牆,於是,一座塵封地下幾百年的大明地宮被緩緩開啟了,正是由於這次帝陵的開啟,環繞在明史專家中的一個疑問,萬曆皇帝在執政後期為什麼不上朝呢?當他們看到了萬曆皇帝遺骸後,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驗證。下面筆者為你細細道來。


當年萬曆皇帝在前幾次不上朝之時,受到了大臣們的質疑,大臣們以為是這位天子沉浸女色,在後宮聲色犬馬導致不務正事,後來萬曆曾經和一位大臣解釋到,自己不上朝的原因是身體疾病,說每走一步,腿部便有鑽心的疼痛,所以沒有辦法帶病堅持上朝,當時的大臣自然不相信皇帝的話,以為他這是託詞,其實身體一點問題沒有,但當考古專家看到萬曆後,這個謎團被揭開了,萬曆皇帝所說的事兒,竟然是千真萬確的。

考古隊員在清理萬曆骨骸的時候,發現這位在後宮蜷縮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真的患有嚴重的腿部疾病,因為可以在他的腿骨中看到右腿明顯短於左腿。這個直觀的症狀表明了萬曆皇帝生前有嚴重的足疾。據相關醫學專家分析,這種情況會讓萬曆皇帝沒有柺杖的幫助下寸步難行。所以萬曆皇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瘸子。

所以,萬曆皇帝真的是病號一枚,他也不是故意的消極罷工,就這樣,這個身殘志堅的萬曆帝在後宮仍然牢牢的控制這大明政權,很多大事都是靠他發號施令的。


老豬的碎碎念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萬曆皇帝確實是長時間不上朝,誰叫人家是皇帝,想不想上朝可以自己說了算。

建國後,一群歷史學家閒的沒事幹,就去把萬曆皇帝的陵墓挖開了,靜靜躺在定陵幾百年的萬曆皇帝被拉了出來。結果人們發現,萬曆皇帝貌似腿腳不太好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貌似是有天生的腿疾,腿腳不靈便,應當是萬曆皇帝不便上朝的一個原因。

中間這個便是萬曆皇帝

但是腿腳不靈便,也不是怠政不上朝的理由吧。畢竟皇上不想走的話,可以讓人抬著啊。

所以萬曆皇帝不上朝,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就是因為明朝的文官體系,這個體系,能夠在道德上綁架皇帝,用一套仁義之君的說法,讓皇帝幹什麼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

張居正不在之後,萬曆皇帝感覺放飛了自我,終於沒有一個大boss監督著自己了,於是乎開始享受真正的皇帝生活,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於是想把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立為太子,但是因為古有立嫡立長的規矩,大臣們就是不同意萬曆的這個做法,那些文臣還嘴硬骨頭硬,就算是被打板子,也不退讓。

萬曆皇帝一上朝,就盡是黨爭這些糟心事,所以最後乾脆不上朝了。

不上朝,不代表就是不理國事。因為有奏報公文系統,地方的消息可以順達中央,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與大臣們爭論,但是國事還是知道的,也會通過詔令下達自己的指示。

這就是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大明還是依然運轉的一個原因。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1956-1957年國家批准開始挖掘明十三陵的定陵地下玄宮,1958年,郭沫若、吳晗等打開了定陵,裡面有萬曆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的屍骨以及隨葬物品,隨葬品眾多震驚世界。專家們對萬曆皇帝的屍骨進行整理時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特徵,萬曆皇帝的右腳明顯比左腳短不少,萬曆皇帝的有嚴重的足疾,不能走路。這是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萬曆皇帝骨架圖)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批鬥“牛鬼蛇神”,萬曆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的屍骨被焚燒,金絲楠木棺材燒不壞,被扔到了山溝裡面,是國家的重大損失。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是不是因為足疾?

通過考古挖掘,直接證明了萬曆皇帝有足疾,不能走路,這是他不願因上朝聽政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也促使萬曆皇帝不上朝的,足疾並不是唯一重要的原因。(萬曆皇帝像)

一、張居正後時代,萬曆帝悵然若失

萬曆皇帝少年登上帝位,前十年主要是張居正主持朝政,大太監馮保和皇太后支持監控。張居正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是“一條鞭法”:賦稅和徭役進行合併,化繁為簡;統一役法,攤丁入地;田租徵銀;官收官解。這一措施緩解了明朝前兩代皇帝時期產生的弊端。在軍事上已經基本消滅倭患,調戚繼光在北京的正北方,李成梁在東北方向,國家形式一片大好,史稱“萬曆中興”。(張居正劇照)

1582年,張居正病死了。萬曆皇帝親政,張居正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團,他們彈劾張居正,同時萬曆皇帝長期在張居正的陰影下生活,需要建立自己的君權威望。他先後查抄了大太監馮保和張居正,在馮保家查抄了大量的財富,在張居正家裡也沒有得到多少銀兩,萬曆皇帝悵然若失,長期依靠張居正,現在依靠也沒有了。

二、文官制度和“國本之爭”

張居正在位時,文官們都在他的把控之中。萬曆帝親政了,要自己面對。明朝的文官制度,在封建道義上牽制皇帝,對萬曆皇帝的事情管得很寬,萬曆皇帝也比較和善。最後發展到在朝堂上與萬曆帝吵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申時行著有《召對錄》,裡面記載,萬曆皇帝身體不適,不適宜參加眾多的朝政活動,言官和大臣大臣指責萬曆皇帝,萬曆皇帝曾經做過解釋,但是仍得不到文官們的諒解。一個大臣指責萬曆貪酒好色,萬曆皇帝也就是免了他的職務,讓他回家而已,碰上一個稍微厲害的君主估計差不多處死了。(鄭貴妃像)

萬曆皇帝打算立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主要考慮是太子朱常洛為宮女所生,在朝堂上也沒有什麼勢力支持他,萬曆皇帝擔心一旦朱常洛登基,恐怕把控不了朝政,對大明王朝發展不利,其中也有寵幸鄭貴妃的關係在內。而福王朱常洵在外廷的支持勢力比較大,繼承大統好控制朝局。

萬曆皇帝這個想法主要是從國家的大局出發,立太子。朝堂上的文官們抱著“立長不立幼”的封建道統,與皇帝進行力爭,太子之爭長達15年,這也直接導致萬曆皇帝開始不上朝了。

三、軍權、財權和用人權控制在手

因為立太子的事情,萬曆和內閣爭執了15年之久,萬曆皇帝開始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別以為萬曆皇帝什麼都不管,軍權、財權、用人權這些主要的權利萬曆皇帝都控制在自己手上,別人根本不能插手。至於朝堂上的雞毛蒜皮小事,由文官們打理就行了,他也懶得理會。

萬曆年間的三大徵。萬曆皇帝也是親力親為,

1592年西北的寧夏之役、1599-1600年西南的播州之役、1592-1598年東北的朝鮮之役都取得了勝利。有人說花了很多錢,損失了很多人,傷到了明朝的根本,這樣說是不負責任的,三大戰役的錢都是萬曆皇帝蒐羅的私錢撥發的,沒用戶部的錢。此外,內憂外患來了,不打肯定亡國更快。日本的豐臣秀吉,就是知道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以為萬曆皇帝是個菜鳥,沒想到是一條猛龍,當頭一棒,直接導致日本200多年沒敢侵略朝鮮和中國。(朝鮮之役圖)

萬曆皇帝大局把控還是非常好的,薩爾滸戰役失敗,也是晚年的萬曆不能掌控的了。


萬曆28年不上朝的明朝。有人曾經說,明朝亡國實際上是亡於萬曆,我看不然。立太子這樣一件事情,萬曆皇帝的眼光絕對要比大臣們的眼光要長遠,文官大臣們極力擁立的朱常洛,做了一個月皇帝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自己的兒子朱由檢即位,魏忠賢掌握朝政專權,這也應了萬曆帝當時的擔憂。

文官們結黨營私,什麼東林黨、浙黨、昆黨等,都對明朝國家的發展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實際上和閹黨專政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更加隱晦罷了。朝廷官員結黨是國家政局的不穩定因素,自古以來都是有據可考察的。


穿越再現彼岸


明朝有一個奇葩皇帝,在位48年,有近三十年不上朝,受到大臣和史家的非議,被譏為怠政典型。

奇怪的是,這個皇上小時候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登基後重用賢相張居正,厲行改革,使國家一度出現昇平景象。但是後期他卻突然不再上朝,當然他並沒有不管朝政,而是採用諭旨的方式發佈指令。

更為奇特的是,他雖然不上朝,但是朝政並沒有出現大的亂局,長期困擾明朝的宦官專權在他任職期間並未發生,也沒有出現權臣專權的現象,而且他還發動了三次大的戰爭,均取得勝利。

萬曆皇帝自稱5歲就開始讀書,他的父皇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在朝中選了很多飽學之士做萬曆的老師,其中就有張居正。

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后也是一位嚴厲的母親,對他的要求很嚴格,不允許他有絲毫懈怠,每當他淘氣的時候,李太后就罰他長跪。即使在他當了皇帝的時候,太后對他的要求也沒有放鬆。

不上早朝的時候,太后五更天就把他叫醒,讓講官輔導他讀書。萬曆自己也非常努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學問大為長進。

萬曆10歲繼位,他遇上了一位好宰相張居正。張居正是一位改革家,又是萬曆的老師,萬曆對他既信賴又尊敬。

張居正首先要求年幼的萬曆每天讀書,除了上朝之日,每天一大早就到文華殿聽講官講經,中間只做短暫休息,然後接著聽老師講課,一直學到吃午飯,飯畢才回宮。

他們師生合作,實行改革。通過實行“考成法”,改革了朝廷的官職,提高了官府的辦事效率。通過實行經濟改革,使國家經濟大振。

除了要完成老師要求的功課,萬曆還自己主動學習。他研讀本朝的實錄,還派太監到京城書市上購買各類書籍,他既是一個好學生,又是個好皇帝。

但是繼位十多年之後,萬曆也長大成人,更加成熟了,他卻突然不再上朝,國家大事一律用諭旨的方式向朝臣發佈指令,他幾乎不再跟朝臣面對面議政,一直到他去世,這事著實讓人感到蹊蹺。

皇上不上朝,問題當然非常嚴重,很多政務得不到處理。單說各級官員的任免,由於多年不增加新鮮血液,造成很多官府嚴重缺員,缺員甚至達到十分之六七的程度。

有不少官府幾乎陷於癱瘓。就是朝廷大臣,有不少後入職的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皇上長什麼樣。當值的大臣,雖然按時上班,但是無事可做,只能靠數日影長短,打發時間。

不過國家的很多大事並未耽誤,萬曆用諭旨指揮了三次戰爭,其中有兩次是平叛,一次是幫助藩屬國朝鮮驅逐日本人,均大獲全勝。而且在此期間沒有出現宦官和朝臣弄權的現象,不得不說萬曆的掌控能力還是很強的。

萬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萬曆皇帝有腿疾,怕形象不好影響君威。

1958年,考古學家發掘定陵,打開了萬曆的棺槨,真相終於大白。原來,萬曆在棺中是蜷曲而臥,他的右腿彎曲變形,比左腿短很多。這說明萬曆生前患有嚴重的骨科疾病,他當時不僅行走困難,而且形象肯定也不好看。

作為皇帝,走路不便的困難還好克服,最大的問題是影響天子的形象,所以筆者認為萬曆皇帝不上朝肯定與此有密切關係。

二、首輔大臣張居正去世。

張居正的去世對萬曆皇帝的影響也很大,以前都是由這位老師幫助自己,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最賴以依靠的得力助手沒了。

三、朝廷黨派林立,門戶和太子之爭讓萬曆皇帝疲於應付。

當時的明朝黨派眾多,門戶之間相互傾軋,再加上立太子的事情和內閣意見不統一,萬曆皇帝身心疲憊,索性直接封閉自己,不再親臨朝政。

不知各位網友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醉愛侃足球


明朝腐朽帝王中的一朵奇葩——明神宗朱翊鈞

《明史》記載,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明王朝第十二個皇帝穆宗朱載垕在上朝時突然中風,次日駕崩。朱載垕在位六年,死時年僅三十六歲。六月初十日,遵穆宗遺詔,年方十歲的太子朱翊鈞即皇帝位,改次年號為萬曆元年,是為明神宗。

萬曆帝朱翊鈞即位時年僅十歲。由於年幼不能打理政事,便由兩宮皇太后輔政。兩宮太后內事倚重掌司禮監督領東廠宦官馮寶,外事倚重雄才大略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由他全面處理朝政,開創了萬曆初年較為良好的政治局面。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在位長達四十八年,為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上位初期因張居正輔佐,國政為之一新。張居正死後,對其嚴厲管束心懷怨憤的朱翊鈞開始清算張,削其官秩、俸祿,抄沒其家產,荼毒其家人。之後,改革被他廢止,遂沉溺於酒色中,還貪得無厭,敲骨吸髓,大肆搜刮天下,他荒廢政事,二十多年不上朝視政,亦不見廷臣,致使朝政崩壞,奸佞專權,邊防不備,民變此起彼伏。

彼時的大明,礦監稅使橫行霸道,四處搜刮,乃至民怨沸騰,天下動盪不寧。《明史·神宗本紀》記載,到萬曆末年,明王朝積重難返,已成“萎痺頑鈍世界”。有史家評論道:“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由此可見,明神宗朱翊鈞是徹頭徹尾的腐朽型昏君。

驕奢淫逸,貪財好貨

史載,萬曆帝朱翊鈞在位長達四十八年,頭十年“

江陵(張居正)秉政,綜核名實,國家幾於富強”。如果萬曆繼承張居正變法,持之以恆,自然會成為有所作為的鼎革型君主。但他成年親政後,卻不理朝政,還大興土木,耗重金營造宮室庭苑。張居正剛死,屍骨未寒,其改革即被叫停並廢止。神宗驕奢淫逸,還貪財好貨,視金銀珠玉為命根子,公然派遣大批宦官出任礦監稅使,併到處搜刮。這些窮兇極惡的礦監稅使為勒索財物,拆毀民舍,劫奪民財,更有甚者盜掘墳墓,掠走陪葬物,無惡不作。《明史》記載,有正直大臣田大益冒死上疏雲:“皇上嗜利心滋,佈滿狼虎,飛而食人,使百姓剝膚吸髓,剜肉刺骨,亡家喪身,掘冢剖棺,恆充皇上私藏”。

沉溺酒色,荒廢朝政

史載,萬曆到二十歲親政時,後宮中已有近千美人,他日夜酗酒作樂,動輒酩酊大醉,醉後喜怒無常,一動怒則要胡亂打人,宮女、內侍太監稍不留神,就要遭杖責,常有人被活活杖死。彼時大煙還是稀罕物,但朱翊鈞很快就學會了抽大煙,還喜歡養花弄鳥。

由於縱酒嗜色,還迷上了抽大煙、養花鳥,萬曆漸漸覺得處理繁雜的朝政大事沉悶無聊,索然無味,於是他命令御史、給事中等言官,要各自管好本職事物,不得越科言事。如此一來,奏疏果然少了許多,加上申時行等人特意“留中”,萬曆每日需要批閱審理的奏章也就寥寥無幾了。空閒時間一多,他更加可以縱情酒色之中了。

後來,萬曆覺得

日講、經筵早朝這些皇帝每日必做之事也讓人厭倦,應該廢止才是。最初,他嘗試著晚一點上早朝,試探下大臣們的反應,見無人敢拿他怎樣,乾脆就常以“聖體違和”為由,不早朝,輟日講。大臣們有事上奏,因萬曆帝長時間消極怠工,不能面奏,心急如焚,就央求皇帝,哪怕您一個月能臨朝數次也行。萬曆聽後覺得非常可笑,他想天下都是朕的,朕都不急著治理,你們著哪門子急?於是一切照舊。

萬曆帝二十八年不上朝,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明史》記載,言官雒於仁任職一年多,只見過萬曆帝三次面,眼看皇上荒淫怠政,他感到很是不安,於是上了一份名為《酒色財氣四箴》的奏疏,一一列舉萬曆日夜縱酒宣淫、貪財好貨、亂伐無辜等劣跡,希望萬曆能明察自省。

朱翊鈞看後,大為震怒,恨不得將雒於仁一頓亂棍打死。他將此事告訴宰輔申時行,一面為己辯解,一面主張嚴懲雒於仁,最後將其判死罪。申時行以處死言官恐怕會引發朝野非議,勸萬曆將其革職歸家為好。萬曆怒氣難消,立即將雒於仁削職為民,逐出京師。從此,萬曆乾脆把不理朝政公開化,從萬曆十八年(1590年)起,不再臨朝視政,文武百官的奏章,他的諭旨、批示,全部由內監傳達。甚至連每年祭祀祖廟、郊祀等禮儀,他也不再主持、參加,而讓宗王替代。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發生了震驚朝野的“

梃擊案” ,他才匆匆召見了一次廷臣,商議對策,滿朝文武已經二十五年沒見過皇帝了,很多人都是及其幸運地首次一睹龍顏。從那以後,萬曆帝直到死再也未公開露過面。

史載,萬曆帝前後共二十八年不上朝,在數千年來二十四姓帝王中絕無僅有。

明不亡於崇禎,名實亡於萬曆!

據史料記載,朱翊鈞自幼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從小養成好逸惡勞的懶散習性、從經商的外祖父那裡繼承來貪婪稟賦、以及狹隘錙銖必較的市井眼光,緊緊地束縛了他。但他不理朝政,如果僅僅視為懶惰或耽於酒色,那也不是完全正確的。縱合史料記載,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商人習氣很重的帝王,講究盈虧平衡。過去沒得到的,現在要加倍補償;往日被嚴加約束的,今日偏要肆意妄為。骨子裡的報復心很重,國事、家事、天下事均如此。沒有實際利益,他都懶得管,什麼國家興衰,民眾福祉、選賢任能、拾遺補缺等等,他都甚少過問,這是典型的商人心理,於我沒有實際利益,管它作甚?

史載,就因為他懶得打理朝政,對官員的離職、死亡、升遷漠不關心,導致萬曆中後期明廷官員缺額甚巨,很多官職都無人去做。到萬曆四十年(1612年)時,內閣僅剩葉向高一人,六卿六部僅餘趙煥一人,督查院連續八年無主官,全國半數以上的州府沒有知府,而每年新科文武進士數千人,卻集體滯留京師無人派官......萬曆就是這樣一個奇葩帝王,視國事如兒戲,把大明江山看作一片無需耕耘的土地,把億萬臣民看做一群無需看管、飼餵的牛羊,加上在立嗣(立太子)一事上與大臣意見不合,索性賭氣撂挑子不幹,二十八年不上朝,導致萬曆中後期朝政極度腐敗,民情激變,後金鐵騎不時寇邊,北疆不寧,陝北農民大起義已在醞釀發酵中......“薩爾滸之戰”慘敗後,明王朝已經衰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難怪《明史》編纂者哀嘆曰:“

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萬曆”!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個兒子。老皇帝駕崩之後,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登基稱帝,並且改年號為萬曆,在位時間長達48年之久,堪稱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以前,經常會用日理萬機去形容皇帝的繁忙。但皇帝有最勤快的就也有最懶惰,萬年皇帝朱翊鈞,就是那個被稱為最懶惰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

因為他在位48年,卻有28年不上朝,這一聽還真是哈!那麼萬年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懶呢?早期時的萬年帝在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儉樸,也大有勤勉明君之風範,他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並且還鞏固了大明王朝的疆土。

在執政後期,他才一改往日的勵精圖治,突然變得不理國事、卷與朝政了。為什麼在早期頗有建樹的萬年帝,在執政後期變得這樣昏庸荒淫無道呢?

(上朝)

其實他是因為長期受到老師張居正的壓迫,所以在他內心也逐漸變得矛盾畸形。老師一方面教導他聖賢之書,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而自己卻在背地裡貪汙受賄、貪圖享樂,這讓萬年帝非常失望,覺得他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

在老師張居正的真面目被揭穿之後,文武百官道貌岸然的形象,也就昭然若揭了。為了維護自己一代忠臣的好聲譽,他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而萬年帝看到他們的醜惡嘴臉也是覺得噁心至極。

這些都還不是讓人最崩潰的,堂堂一代天子,萬年皇帝竟然沒有立太子的權利。在權利被架空之後,不甘淪為傀儡的萬年帝,只能用花天酒地去麻痺自己,也是對言官制度的一種抵抗。

萬年帝不上朝,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換做是誰當皇帝,若連立太子的權利都沒有的話,那麼這個九五之尊又有何意義呢?

所以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並非某一種因素獨立所致,而是綜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是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罷了。


搞史人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十歲即位,在位長達四十八年,成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位皇帝在執政前期,有內閣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併合力進行改革,推行萬曆新政,踐行治邊政策,促成了“萬曆中興”的出現。但從萬曆十五年開始,這位勤勉的皇帝便開始不上早朝,且長達二十八年。作為一國之主,萬曆皇帝為何不上早朝了呢?


首先,明朝處理政務的機制有所不同。早期的明朝對早朝十分看重,不僅有嚴格的時間規定,而且在早朝上所議論的事件也極為繁雜。上至國家大事,下到雞毛蒜皮的盜竊小事,都需要皇帝裁決處理。但是中期的明朝處理政務的機制逐漸演變成“延議——票擬——批紅——封駁——執行”的形式。這樣的變化,最主要的變動便是處理政事由朝上變為朝下。簡而言之,就是既使不上早朝,皇帝也能處理政事,不會受什麼影響。而早朝在萬曆皇帝眼裡,也許就是一種儀式化的東西了吧。

其次,萬曆皇帝后期怠政也是不可置否的事實。張居正生前所推行的改革雖然有利於明朝的進步,但也觸碰了官僚集團的利益。他死後,文官集團的利益更為強大,其中立太子事件更是激化了萬曆與群臣之間的矛盾。此後萬曆的治國主張從勵精圖治逐漸變成無為而治。曾經所憧憬的理想藍圖與現實中無能為力的巨大反差讓萬曆深感失望,從而倦怠於朝政。

當然,關於萬曆皇帝不上早朝的原因還有很多,身體不好、沉迷酒色、吞服鴉片、有腿疾……在此就不展開說了。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千尋)

喜歡歷史、熱衷碼字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探討!


青梅煮史


萬曆中後期常年不上朝,所以清朝就包括有皇帝在內說明實亡於萬曆的言論出現延續至今,這裡不做探究,下面來分三個時期來說萬曆長時間不上朝的原因。

萬曆六年之前

在萬曆六年之前,萬曆在李太后以及張居正、馮保的約束下,正在向著一個好皇帝的發展。這時候萬曆不僅用功學習,而且還是頗具智慧的,還能發現奏章中的漏洞和矛盾。此時的萬曆年齡還不算大,還能被約束其懶惰貪婪的一面。

雖然此時萬曆性格中貪婪懶惰的一面能被很大程度約束住,但只是他人約束而不是自己,故就有前兆,比如萬曆三年就有明詔索取國家十萬金鉅款的事情,萬曆五年又索十萬金,並且還下詔索取其他供其享樂的東西。



大婚以後

從萬曆的《起居注》和《實錄》就能看見從萬曆萬年開始朱翊鈞就開始從勤奮轉向了懶惰,不再勤於政事。萬曆六年大婚之後的朱翊鈞變成了“兩面人”,一面在張居正等人約束下當個好皇帝,一面又是一個貪權貪財貪享樂的昏君,這時候的萬曆隨著年歲的增長,萬曆還是沒有自我約束,內心的陰暗面也在增長。

此時大權基本上就被張居正掌握,無論是朱翊鈞還是張居正,兩人皆是貪權之人,雖然君臣二人的關係日常看著和睦,但是暗地裡的矛盾已然滋生,這種暗地裡的對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萬曆日後走向暗黑面,因為此時的萬曆想要大權,而張居正則是死握著不放。



張居正死後

張居正死後以張居正為首對萬曆約束的團隊基本上瓦解,萬曆的陰暗面因為沒有人約束逐漸被放到最大,特別是貪財的一面,變得索取無度。而這時候也開始不上朝,只是以風寒之類的病相托而已。於是就有諫臣出來出來說明怠政的禍端,之後就又形成了君臣對立的局面,朱翊鈞原來以為張居正死後自己就是真正的皇帝,沒有人能鉗制他了,但是現在又要發生這種事情,他陰暗面本來就爆發了,故而就養成了長期不上朝的習慣。




雖然萬曆長時間不上朝與身體有疾可能有關,但並不是主因。主因是萬曆本人就沒有真正的修身,只是被他人表面約束,隨著年歲增長這約束只會是刺激,故有了和張居正之間的權力矛盾,導致朱翊鈞變得不想再受半點約束,明朝又以諫臣出名當然會有諫臣以死諫之,矛盾再次激發,所以萬曆長期不上朝只是以病相托不想被臣子約束的藉口而已。


淡看天上月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來不上朝,這在中國歷史上應該算是一個未解之謎,通過近幾十的研究,有幾種說法。

一、心理陰影說



萬曆皇帝登記後,還是很勤政的,特別是有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至少能把他爺爺嘉靖帝和他爹隆慶帝給他留下的爛攤子給整得差不多了,當然這裡張居正推行的新政非常重要。萬曆初年,大明帝國真正算是逐步走向了正軌。皇帝,首輔,太監(掌印太監馮保)少有一條心,上下齊心一門推行新政改革。

萬曆皇帝當時只有十多歲,頭上有他媽李太后管著,他媽李太后就極為信任張居正,宦權代表馮保和相權代表張居正又穿一條褲子,所以這樣的政治格局肯定是能推動任何改革的。可壞就壞在萬曆皇帝幼小的心靈受過傷害,張居正不但是內閣首輔,更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從他當太子起,就是張老師一路打著手板心過來的。



這萬曆都登基當皇帝了,還受著張老師的管教,皇帝是皇帝,但不能親政,他媽不讓,凡事都要請教張居正張老師,這萬曆皇帝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也種下了比較畸形的種子(你是皇帝,啥事你都說了不算,你心理也畸形)。

至於馮保,那就更是痛恨了,對於張居正,萬曆好歹還有師生情誼,打個手心也是為我好,可那馮保著時可惡,純粹是監視他的一特務,萬曆有一點的出格,馮保定會報告給李太后和張老師,萬曆的媽就會拿皇帝位來威脅萬曆。萬曆皇帝那是真恨馮保,所以後來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就查辦了馮保,並抄了他的家。



抄了馮保算是徹底的把萬曆皇帝心裡的那條惡犬放出來了,此時張居正已經死了,萬曆親政了,再也沒有人管他了。萬曆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好財色。不但抄了張居正,還對其他一些官員等抄家索賄,這皇帝要賄賂,真的還是少見。

後來萬曆皇帝就很少上朝,甚至直接不上朝了。直到駕崩。

二、殘疾說



建國初期,郭沫若以考古的名義打開了萬曆皇帝的陵寢,發現萬曆皇帝有重大的腿疾。也就是說,萬曆皇帝在中後期由於腿受傷,無法痊癒成了瘸子,皇帝肯定是要顏面的,而且每次上朝肯定是大臣等皇帝,沒有哪個皇帝一大早坐那裡等大臣的。所以萬曆皇帝索性直接不上朝了。



這種說法是比較靠譜的,畢竟在萬曆一朝中,大明不但有兩廣農民暴動,還有日本入侵朝鮮等大事,如果萬曆皇帝不能掌控朝局,大明朝廷是無法運轉下去的。萬曆皇帝雖然從小在心理上受了很大的影響,但在後期皇帝位置上還是比較成熟的。不至於因為心理問題而荒廢朝政,要不他也不可能掌控大明王朝那麼久。


沉墨I方之城


28年萬曆皇帝不上朝,其實他是在和文武百官玩一場陰鷙哲學,效仿嘉靖帝,操縱人心,玩世人於鼓掌之間。

簡單探究一下陰鷙哲學:

一般解釋為兇狠,另一解釋陰鷙為“心思縝密且深藏不露",另外一個陰騭,出自《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惟天陰騭下民。”意思是默默地使安定,轉指陰德。

《書經·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意思是默定,後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道教《文昌帝君陰騭文》,簡稱《陰騭文》,勸人多積陰功陰德,為善不揚名,獨處不作惡,這樣就會得到暗中庇佑,賜予福祿壽。

看到這裡,再看看萬曆帝的行為,就是按著陰鷙一步一步來的。 萬曆帝陰鷙哲學的由來張居正這個好師傅,帶出萬曆帝這個好徒弟。

萬曆皇帝是一個苦逼的皇帝,10歲上臺,老師便是張居正,張居正何許人也,是在嘉靖爺手裡玩得溜溜轉的人。是從一個小小的貢生,一步一步走向首輔大臣,他靠的是什麼?

當時輔佐嘉靖帝的嚴嵩,位高權重,滿朝嚴黨,門生故吏眾多,尤其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號稱獨眼太子,在嘉靖帝的眼皮子底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曾經一度,官員的升職任免,都必須經由嚴世蕃首肯,嚴嵩和嚴世蕃都是青詞高手,深受嘉靖帝寵愛,加上嘉靖帝移居西苑後一心煉丹,不上朝,給嚴世蕃監管權臣,打壓朝臣,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當年萬曆帝的老師張居正,如何謹小慎微,察言觀色,一路走來,最後搞倒嚴嵩,嚴世蕃,最後當上首輔大人,有人說張居正用的是隱忍,但他用的就是陰鷙哲學,張居正的一輩子用陰鷙兩個字可以完全概括。

有這樣一個陰鷙的老師,他培養出來的學生,又如何是泛泛之輩呢?張居正輔佐萬曆帝10年,正是萬曆的成長,世界觀形成的階段,他的這套哲學完整的在萬曆帝身上得到了體現。 嘉靖帝這個好前任,給萬曆帝留了一個好傳統。


陰鷙哲學,嘉靖帝是玩的最溜的,從15歲的嘉靖藩王,剛被確認為皇帝,嘉靖帝就開始耍起了手腕,據史載就一個迎接嘉靖帝入城的儀式,嘉靖帝都玩出了花樣,後來給自己的父親封號的問題,又玩了一把,這兩個小的手腕,顯示出了嘉靖帝,心思縝密,雖然嘉靖帝玩的這兩個小手腕都失敗了,但是嘉靖帝深深的掌握了朝臣,執政對手的能力。

嘉靖帝上臺之後,大力發展錦衣衛,掌握朝臣,先後搞了楊廷和等一批重要的大臣,穩穩的將政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實現了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嘉靖帝的陰鷙的手腕,充分暴露出了它的殺傷力和爆發力,嘉靖帝控制朝堂,遊刃有餘。


萬曆登基10年後,開始掌政,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都被張居正解說得十分精彩,萬曆帝繼承了嘉靖帝的良好傳統。 社會風氣這個大環境,深度的影響了萬曆帝。

嘉靖年間,由於嘉靖帝痴心道教,一心迷戀長生不老,尤其對道士更是崇敬不已,上有所好,下有所效,這股風氣造成當時社會的大環境中,崇尚和迷戀道教,文學表現形式上,青詞也成為重要的一種接近皇帝的方式。

嚴嵩和嚴世蕃,張居正等一大批朝臣都是青詞高手,萬曆帝生長在這個環境中深受其影響,耳濡目染,身在其中,道教的種子在年幼的萬曆帝心目中,被深深的種下,道教的積善積陰德,為善不揚名深深影響他做事和做人的風格。 陰鷙性格便由此形成。


萬曆帝陰鷙哲學的展現:

萬曆帝在位48年,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控制藝術,同時展現自己道教的風骨,尤其是為善不揚名,在張居正提出減少上朝次數這個建議的時候,他不僅應允,而且他用28年不上朝來體現它的控制藝術。

萬曆帝在位期間,曾遙控有輝煌的三大徵,指揮明軍赴朝鮮抗倭寇、平叛寧夏之役,平叛播州之役。敲定梃擊案,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指揮藝術。 還有萬曆年間,一起震動天下的廟產爭奪戰,萬里出乎人意料的處置,讓天下人震驚,顯示出他高超的控制人心的藝術。

綜上所述,萬曆的陰鷙哲學,高超的運用使明朝萬曆年間,沒有宦官亂政,奸臣當道,外戚干政,實現了萬曆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