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遠程武器普及的今天,雙方軍人還用見面廝殺嗎?

於無聲處34


不用見面廝殺?那敘利亞、伊拉克都是怎麼回事?

遠的越戰,近點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車臣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內戰,什麼時候見到雙方光拿遠程對攻,完全放棄近距離戰鬥?

一直有種觀念,認為現代戰爭都是大炮轟鳴飛機狂轟導彈亂炸,士兵們就是跑過去趟地皮插旗子的,認為面對面的廝殺已經LOW了,沒多大用途了。

這種思想不能完全說錯,因為確實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輕武器就已經逐漸退下了主戰的位置,遠程火力投送成為了主導殺傷的方式。所以今天我們很難再看到像二戰那樣,靠單純的步兵隊伍去突擊,去發揚戰術並殲滅敵人。

但是,這裡面有個誤區,把事物給絕對化了,更把冷戰時人們的一種過時思潮當成了真理。萬事萬物離不開發展,冷戰時軍隊以世界大戰為標準,特別崇尚高火力的立體機械化作戰,動輒就是大兵團衝鋒和以頻繁核爆為背景的預演,這種情況下步兵輕武器作戰的確派不上什麼用場,甚至雙方只要導彈和核彈頭就夠了。

這裡面美國也貢獻了不少誤導思想,20世紀末的美軍,歸納出了一套依靠密集裝備使用的“0傷亡”戰術,即:直接採用戰機、火炮等方式,高效率、高精度的消滅敵人,避免在與敵方大部隊作戰環節中投放步兵等低效率部隊進入,繼而減小傷亡。

說直白點:能用炮轟的不用人衝,能用飛機炸完的絕不上去多事兒。

冷戰戰術現在顯然是淘汰了,誰都不想打末日之戰,當年也只有蘇聯和美國窮兵黷武拉起陣營之力才能勉強擺出個架子,現代一般國家是別指望。這就是中忽悠,真到打起來,美國在越南玩的是機海和人海戰術,越南叢林裡你再先進也只能陪著游擊隊繞山轉。即便端出炮艇機和巨型燃料空氣炸彈、橙劑還有凝固汽油爆彈都沒用。

蘇聯也是一樣,在阿富汗戰爭中吃盡了苦頭,哪怕你的MI-24能把地面掃成火海,然後再拿火箭彈炸一遍,繼而拋灑上密密麻麻的地雷,依然會有部族游擊隊在打冷槍、放毒刺。最後不得不讓步兵上去圍剿,繼而演變成輕武器大戰和隨後的陣地駐防戰。

至於美軍後來的“0傷亡”極不靠譜,這種戰爭只有美國這樣的國家蹂躪小國才能做出,真真正正單靠飛機讓一個國家屈服的也只有南斯拉夫的戰爭,但那配合的是政治,並非純粹的軍事。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灰頭土臉,雖然戰前前幾波的火力準備取得了極為豐厚的戰果,打崩了“共和國衛隊”等伊軍主力,又在之後的坦克衝鋒中取得了刀切黃油的速度。但巴士拉一戰,照樣將美軍拖入了巷戰;這還不提再後來幾年的治安戰。

俄羅斯的車臣之戰更是一塌糊塗,大量的坦克、摩步部隊進入城市,結果完全發揮不出機械化優勢,士兵們只能玩起面對面的巷戰,逐屋穿牆進行搏殺。你想拉開距離也拉不開。第二次車臣戰爭普大帝改變了思路,用直升機進行精兵空投,卡住要點再讓部隊進去配合清掃,統統都是面對面的戰鬥。

這些戰爭中,人們擺出的“美好期望”根本就一個都沒實現,時代在進步,武器在發展,但面對面的戰鬥依然很激烈,甚至相當重要,想躲都沒辦法。

而且新形勢下的戰爭開始愈發的向城市戰方向轉變,無論是俄軍打的格羅茲尼,還是美軍打的巴士拉、巴格達,或者以色列打的黎巴嫩、加沙,一板一眼教科書式的兩軍對壘出現的很少,反倒是巷戰的威脅越來越嚴重。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美國發展的帶有巷戰生存模塊的新型號 M1A2 SEP Tusk坦克,還是最新的德國進行了城區作戰優化的豹2A7+,甚至瑞典的CV90120-T輕坦,都在往這方面的進行革新,近戰根本無法避免。

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兵裝備的研製和升級速度很快,從最早的“大地勇士”系統到今天的編程武器、數字化武器和數據鏈、無人機、外骨骼、智能彈藥的發展不過十餘年而已。這說明人們重新對單兵作戰激發了興趣,或者說,單兵作戰這種模式誰都不認為它會從戰場上消失。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中遠程武器的普及確實是解決了很大的問題,在未來的作戰中也將擔負著許多作戰任務,可能許多作戰都是離不開他們,但是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仍是一個問題,中遠程武器大包打一切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從實戰來說,可能只是一種理念而已。實際作戰中能否做到實際上很成問題,理想不錯,實際卻錯誤的事情發生過許多次。

很多許多時候人們,只是理想化的認為某種方式可以代替以前的方式,但是實踐證明他無法好好用,就像在上世紀50年代,導彈技術出現以後,興起了導彈萬能論,認為導彈可以代替飛機了,這造成了許多國家壓縮戰鬥機數量,大量淘汰轟炸機。更認為空戰不再需要使用機炮,於是把機炮拆了,結果事實證明飛機不能缺少機炮,依然是空戰中必不可少的裝備,最後找了一個彎路,又重新重視發展作戰飛機。

理念與戰爭的實踐有時有很大的差別是很正常的,目前的情況來說,中遠程武器解決的問題不是全部問題,雙方依然還要面對面,甚至步兵之間的步槍對射也依然是無法避免的,這就是現實不是想象一下即可,實戰所面臨的情況更為複雜,理念不等於實際。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要看隔多遠見面了,總的來說只要有戰爭,軍人就要面對面。


以海灣戰爭戰爭為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共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噸,發射288枚戰斧巡航導彈和35枚空射巡航導彈,並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飛機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對選定目標實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強度的持續空襲,極大削弱了伊軍的C3I(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能力、戰爭潛力和戰略反擊能力,使科威特戰場伊軍前沿部隊損失近50%,後方部隊損失約25%,這些中遠程武器的使用為發起地面進攻創造了條件。

1991年2月24日當地時間4時,多國部隊發起地面進攻,在沙科、沙伊邊界約500千米正面上由東向西展開5個進攻集團,結果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軍傷亡人數大約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8.6萬人被俘,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多國部隊方面傷亡4232人,其中美軍陣亡148人,戰鬥受傷45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其他多國部隊陣亡192人,受傷318人。美軍損失飛機56架(多國部隊共68架)、坦克35輛、艦艇2艘。

多國部隊傷亡的4232人絕大多數是在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地面近距離作戰中中造成的。多國部隊恐襲轟炸完以後,地面部隊搜索前進,這期間避免不了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近距離接觸,避免不了傷亡。而十幾年後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中,即使美軍完全佔領了伊拉克,還是避免不了美軍的傷亡,執勤和巡邏的美軍士兵,不是被伏擊就是被汽車炸彈襲擊,這種能看到對方,甚至面對面的襲擊讓美軍一直傷亡不斷。

所以在中遠程武器普及的今天,雙方軍人最終還是要面對面,雖然不至於拼刺刀,但也不過是換了種方式而已。


木子知兵史


現在戰爭,首先要從天空海陸鬥,天就是衛星戰,衛星是監控地球上的一舉一動,消滅衛星就是消滅敵人的天空一雙眼睛,任何導彈及火箭突擊,都必須要依靠衛星導航與指引,否則導彈不但打擊敵人,同時亦有可能反擊自己的陣營陣地。航空武器包括戰鬥機,轟炸機等都需要衛星定位與導航,海面上的戰艦也是需要衛星定位導彈,打掉衛星,敵方就必須要恢復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格局戰爭,大兵團,大規模,大縱深作戰體系再現,所以,海陸空天,彼此的實力差不多,從天到空,從海到陸,要想最後贏得戰爭就必須要面對面決戰,否則,大家都知道根本就不會叫取得最後的勝利。當然這個是特定的兩國科技等等綜合國力差不多的戰爭才會有如此結局,但是兩個不對等的戰爭,如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就另當別論,當時叫做整個西方一群大人欺負一個小孩一樣,完全不同概念戰爭,自然不必面對面互相砍殺。


用戶61291178699


科技迅速發現的今天也造就軍事武器的快速發現,武器高端技術決定了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強弱。中遠程武器在高端也需要軍人。國境線太長免不了有人入侵,而且成本高。

中遠程武器也罷,一旦加入了戰爭,那麼戰爭就會更加慘烈、發動的規模就會更大。殺傷力大殺的人就會更多。影響戰爭的因素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先進的武器固然好但並不是萬能的總有打不到地方,重要的地理位置好以為的轟炸只是一時的佔領總是需要人的堅守。當雙方展開小規模戰爭拉鋸站是就是人需要為國家奉獻的時候戰爭永遠是人的戰爭。

未來戰爭一定是極端不對稱的。如果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發生戰爭中遠程武器並不能取得勝利,必要會動用核武器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發生的。這樣的戰爭並不能帶來任何利益。想想美國和伊拉克,一開始就是中武器的話伊拉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並不能為美國帶來更大收益,相反美國在伊拉克投訴重兵相互拉鋸雖然有傷亡但是在雙方拉鋸中也不會造成更多無辜的人死亡。

我認為未來戰爭依然是人的戰爭。大規模的武器形成火力壓制總有冷卻期吧最後還是需要人上去廝殺。很簡單如果不需要人廝殺的話我想就會減少軍人了吧。




微觀2020


見面就是你死我活的結局,跑是沒有機會的。除非投降。

只要想打,就會等到短兵相接的時候。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這要看交戰雙方進行的是怎樣的一場戰爭。也許在中東的阿富汗戰場上,美軍與塔利班多年的戰爭到如今的結果就是其中一個實實在在的答案。


隨緣也59325636


當先進的武器消殆盡,戰爭的最終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


zhangzhuren1211


總會是步兵去結束戰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