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一大謎案,為何康熙皇帝的三個皇后都英年早逝?

PlightFlower


有長命百歲,就有英年早逝。在古代,康熙算得上高壽,但他生前的三位皇后卻很早就凋零了。從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再到孝懿仁皇后,當皇后的時間一個比一個短。

康熙一生敬愛的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出生於滿清功勳大族。她爺爺是輔政大臣索尼,爸爸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叔叔是索額圖。

赫舍裡能當上皇后,與孝莊太后的運籌密不可分。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孝莊為了康熙與大清的前途,在選後問題上不得不玩弄權術。

在候選人中,不僅有赫舍裡,還有鰲拜與遏必隆的女兒,選誰當皇后必然導致其家族力量壯大。當時,鰲拜已經“冒頭”,所以,他的女兒必定被踢出;遏必隆牆頭草,不能完全信任,也不能不拉攏,所以他的女兒可以當妃子。索尼是元老,對大清忠心耿耿,對鰲拜專權也頗為不滿。因此,冊封他的孫女赫舍裡為皇后再合適不過。

康熙與赫舍裡的婚禮,完全按照漢族傳統,是清朝入關後第二次舉辦的帝王婚禮,也成為後世的制度典範。

事實證明,這樁婚姻對大清而言十分正確。後來,在康熙剷除鰲拜的過程中,赫舍裡孃家人立下汗馬功勞。

雖是包辦婚姻,但康熙與赫舍裡相處比較融洽。康熙八年,赫舍裡生下皇子,取名承祜,寓意得到天賦神佑。嫡子出生,康熙高興異常。

然而,康熙十一年二月,三歲的承祜不幸夭折。孝誠仁皇后為此傷心不已,康熙對她極力安慰。沒過多久,孝誠仁皇后病倒。康熙正在遵化,聽聞此事,立刻飛馳進京,直到皇后病情好轉才放心。

好在兩人感情比較深,赫舍裡依舊很受康熙寵愛。一年多後,她再次身懷六甲。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赫舍裡生下胤礽。但不幸的事情再次降臨,就在生下胤礽的當天,赫舍裡香消玉損,年僅22歲。

愛妻去世,康熙非常悲痛,他沿襲明朝傳統,輟朝五日,以誌哀悼,並命諸王以下文武百官集體舉哀。

孝誠仁皇后一生溫柔賢惠,贏得了康熙的疼愛,可惜去世太早,其子胤礽雖成太子卻終沒成氣候。

位尊而不受寵的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是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初入後宮時,因朝廷各方力量的角逐,鈕祜祿氏並不是皇后,而是貴妃。

遏必隆雖然無比盼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成為皇后,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願。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故。次年,孝誠仁皇后去世,康熙命鈕祜祿氏執掌六宮,不久便封為皇后。

鈕祜祿氏雖被選為妃子,甚至晉升皇后,但她並不受康熙寵愛。尤其在遏必隆被鰲拜牽連後,孃家受打擊,她的處境更加艱難,康熙也對她更加冷落。

康熙既然不喜歡鈕祜祿氏,為何還要冊封她為皇后呢?這並非感情寄託,而是出於對政治的考慮。

一、赫舍裡去世,皇后之位“出缺”,需要一個有身份的人主持後宮;

二、遏必隆的事過去很久,康熙也對他冰釋前嫌。鈕祜祿氏仗著家族勢力,後宮地位尊貴,依據次序,可以由她“補班”。

然而,造化弄人,鈕祜祿氏與赫舍裡一樣,並不長壽,當了皇后沒幾年,就於康熙十七年病逝。與赫舍裡相比,她們有相同的背景,但鈕祜祿氏的命運卻很曲折,入宮十幾年從未生下一兒半女。

在位僅一天的皇后佟佳氏

清朝的二十七位皇后中,要論在位時間最短的則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她僅僅當了一天皇后。她的皇后生涯為何如此短暫?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所以,她既是康熙的表妹也是康熙的妻子。她的出生年月以及入宮時間,並未留下記載。

康熙十六年,佟佳氏被冊封為貴妃,地位遠超其他後宮女子。孝昭仁皇后去世後,後宮沒有皇貴妃,佟佳氏雖無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實,後宮事務在她的管理下井井有條。

康熙二十年,三藩已基本平定,皇后喪期已過。就在大家以為皇后之位非佟佳氏莫屬時,康熙卻一反常態,只晉升她為皇貴妃,讓皇后之位繼續“出缺”。

佟佳氏入宮多年,僅生下一公主,可惜沒多久就不幸夭折。從此以後,佟佳氏便再也沒有生育過,但她將母愛給了其他皇子,其中就包括後來的雍正。

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突然患病,而且病得很重,正在暢春園的康熙與太后趕緊回到皇宮。佟佳氏的病情,牽動著皇室成員的心。特別是太后,得知其病危後非常感慨,想到皇后之位空缺已久,一直以來是佟佳氏負責打理後宮。於是,太后幾乎以命令的口氣,讓康熙冊封佟佳氏為皇后。

康熙是孝子,也顧不上挑選黃道吉日,馬上照辦,冊封佟佳氏為皇后。事實上,皇后的名分不僅是報答佟佳氏本人,也是為了拉攏佟氏家族。

就在冊封皇后的第二天,這位僅僅當了一天皇后的佟佳氏就病逝。

秋媚說:康熙生前冊封的三位皇后,雖然年紀輕輕就去世,但與影視劇中的“陰謀論”、“宮鬥”、“克妻”等說法完全不相關,歷史已經有明確而詳細的記錄,都是因難產或生病而去世。


秋媚讀史


康熙3任皇后,1個難產而死,2個病死,而且她們都是冊封皇后不久就去世的,這就給後世留下很多猜想。

1、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1665年,也就是康熙四年,12歲的康熙迎娶11歲的赫舍里氏,並冊封皇后。赫舍里氏的來頭可不一般,她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

雖然這場婚姻有很大成分是因為政治因素,但康熙和皇后的感情一直很好。四年後,康熙的第一個兒子誕生,很可惜,小孩還不到4歲就夭折 。

康熙13年,皇后再次臨盆,誕下皇子胤礽,但是皇后卻以為難產再也沒有甦醒。

2、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鈕鈷祿氏是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她和赫舍里氏同時進宮,其實當時一同進宮的還有鰲拜的女兒。由於政治因素,赫舍里氏當上了皇后,鈕鈷祿氏只是庶妃。孝誠仁皇后死後三年,鈕鈷祿氏被冊封為皇后。

但是鈕鈷祿氏十分好學,同康熙有共同語言。在很多地方還能幫助康熙出主意,也就很受康熙重視,這也是在遏必隆倒臺之後,他的女兒仍然能當上皇后的原因之一。

但是康熙日理萬機,精力無限。要想跟上康熙的腳步,那可要花費大量心血,於是鈕鈷祿氏的身體就一天天衰弱下來。

但她在皇后的位置上也只呆了一年,就因操勞過度,病死了。

3、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她的父親佟國維是康熙親舅舅。她是在孝昭仁皇后去世後進宮的,主要是孝莊太后看康熙老是沉浸在對孝昭仁皇后的思念中,就想讓佟佳氏來照顧康熙,所以佟佳氏一進宮就是貴妃。

按照孝莊的想法是直接把佟佳氏定為皇后的,但是康熙現在心中有了陰影,前兩任皇后都是當上皇后不久就去世的。康熙就猶豫了,他害怕佟佳氏和昭仁皇后一樣,其實他和佟佳氏的關係很好,佟佳氏也一直打理著後宮。

直到康熙28年,佟佳氏病重。佟佳氏之前生過一個女兒,但沒滿月就夭折了。佟佳氏很傷心,再加上後宮事情繁多,這一病就在沒起來。

康熙也是為了沖喜,就急急忙忙冊封佟佳氏為皇后。可還是沒能挽回佟佳氏的性命,佟佳氏僅僅當了一天的皇后就去世了。


老蟲


康熙皇帝的三個皇后,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齡,過早的離世,是否有什麼隱情?


我是三少,為你答疑解惑。

康熙,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

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8歲登基,14歲親政。成年後的康熙,一直都在致力於如何加強統治!

康熙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子孫最多的皇帝之一,他一生共有共有四位皇后,是清朝擁有皇后人數最多的帝王之一。生前他曾冊立過三位皇后,無奈三位皇后都無福與康熙一起享受盛世。

他們的早逝,給康熙的一生,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也給中國的歷史帶來了神秘的色彩。

孝誠仁皇后——青梅竹馬的戀人赫舍里氏

康熙帝年幼的時候,無力理政。順治帝臨終前委以重任於四位輔助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其中,鰲拜是實力最強的一個。

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就是輔助大臣索尼的孫女

。赫舍里氏,即歷史上的孝誠仁皇后,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個明媒正娶的皇后,滿洲正黃旗人,其家族顯赫,是清朝時期最重要,也是擁有最大權力的滿洲家族之一。

在這場政治聯姻中,赫舍里氏的入宮之路極其坎坷。康熙四年九月,年僅12歲的赫舍與康熙大婚。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十分正確的!在後來與鰲拜的鬥爭中,赫舍里氏家族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他們的婚姻最初源於政治目的,但是,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十分情投意合。康熙皇帝也很寵愛這位原配!在康熙最沒權勢、最困難的時候,這對少年夫妻一起度過了鰲拜專權的日日夜夜,賢惠的赫舍里氏皇后,還把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

康熙八年,赫舍里氏皇后誕下嫡長子承祜,可惜承祜年幼染病夭折。康熙十三年,赫舍里氏皇后因生胤礽時,難產昏迷,御醫們束手無策。

都說,女人生孩子好比走鬼門關。赫舍里氏皇后這一次沒能從鬼門關走回來!年僅21歲的孝誠仁皇后留下剛出生的兒子,撒手而去。

在她去世後,康熙賜諡號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離去,帶走了康熙皇帝的心。年輕的康熙皇帝悲痛不已,親自送別愛妻,更在皇后逝後半年內經常前去陪伴愛妻,一去就是一整天。

史書記載:每逢皇后的忌日,康熙當天一般不處理政事,親自去祭奠孝誠仁皇后山陵。這樣的思念大約有25年之久!沒有愛妻的日子,康熙把自己全部的愛給了皇后兩歲的兒子胤礽,並立為皇太子。

赫舍里氏與康熙一起生活十載,這個未曾在歷史上留下多少痕跡的皇后,卻是所有後妃中,最重要的一位。赫舍里氏對於整個康熙朝的發展,乃至後來的康乾盛世,都有關鍵性的意義!


孝昭仁皇后,德才兼備的鈕祜祿氏

後宮不可一日無主!1677年秋,康熙在眾多的嬪妃中,選中了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掌管後宮,這個就是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在初進宮時,是個普通的妃子。但是,她的政治地位其實比孝誠仁皇后還要顯赫!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後金開國名將額亦都孫女。

雖然在清除鰲拜集團時,她的父親遏必隆因坐護惡不阻之罪,被削去太師銜及公爵。此時的康熙,卻仍需要拉攏滿洲鑲黃旗貴族的勢力!

康熙十六年八月,熬了多年的鈕祜祿氏,終於成為了後宮的主人,立為皇后。出生名門的鈕祜祿氏,腹有詩書,有極高的個人修養。史料贊其“覽史披圖”,“夜寐夙興,克佐旰宵之治”。

因此,聰明博學的她與康熙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康熙曾稱孝昭是自己的“良配”,是“內廷之良佐”。其實,她被封后的時候,家世已經沒有當初顯赫,但能得到康熙的如此評價,與她的個人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史書說,她日夜辛勞,處事公正,把六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在這個聰明又有才幹的女人的陪同下,康熙渡過了執政之後最艱難的時期。!

不過,鈕祜祿氏終究沒有做皇后的福氣!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這位沒有來得及給康熙生兒育女的皇后駕崩於坤寧宮。她的死因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很可能死於某種突發性疾病。

孝昭皇后突然病逝,宮中立刻哭聲震天。因為孝昭皇后平時對宮中下人非常寬厚,很多太監宮女知道後都失聲痛哭,如喪考庇!而康熙則傷悼不已,一度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有人說,康熙在這場政治婚姻中和皇后並沒有什麼感情。

那麼,你告訴我,在平定三藩之亂的關鍵時刻,那個每日長時間在鈕祜祿氏梓宮前舉哀的憂鬱男子,又是誰?

孝昭皇后去後,再未有過皇后住進坤寧宮,她是歷史上最後一位住過坤寧宮的皇后。

孝懿仁皇后——嫡親表妹佟佳氏

當孝昭仁皇后過世之後,康熙十多年時間未立皇后,由後宮份位最高的貴妃佟佳氏主持後宮。佟佳氏,康熙生母的親侄女,康熙的嫡親表妹,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唯一親封的皇貴妃。

其實,佟佳氏早已管理後宮有八年。在後宮眾人心中,她早已是後宮的主人。康熙二十二年,佟佳氏生下女兒,不久早夭,從此不曾生育。但她短暫的一生中,卻養育眾子,特別是養育了後來的雍正皇帝。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佟佳氏病入膏肓。康熙皇帝為了尊重母親一族,又念她長時間服侍自己,最後加封她為皇后。一天之後,這個苦命的女子,撒手人寰!

其實,朝中一直有大臣請奏,要求冊封佟佳氏為皇后,康熙一直很猶豫。前兩個皇后的早逝,就像康熙心裡的一塊不能觸碰的傷疤,他怕,他真的很怕!

當佟佳氏終於離他而去後,康熙幾乎每日都到其梓宮前舉哀,並靠近殯宮駐蹕。望著她的遺袿,康熙悲從中來,不能自己,揮筆悼念亡妻。

月掩椒宮嘆別離,傷懷始覺夜蟲悲。

淚添雨點千行下,情割秋光百慮隨。

雁斷衡陽聲已絕,魚沉滄海信難期。

繁憂莫解衷腸夢,惆悵銷魂憶昔時

佟佳氏,是康熙親舅舅的女兒。佟佳氏孩子的早夭和佟佳氏自己的早逝,應該與他們的近親的婚姻有很大的關係。

結束語:

三位皇后就這樣先後離開了他們摯愛的康熙,留下他在人間獨自傷痛不已。

年僅36歲的康熙皇帝,在往後的33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再立後,甚至連皇貴妃也再未冊封!

有人說:這是康熙皇帝命硬,克皇后。

哈哈,皇帝也有克人之說!


三少yun


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一共有四位皇后:孝誠仁,孝昭仁,孝懿仁,孝恭仁。但實際上,只有前三位是在康熙生前冊封,而最後一位是胤禛生母,在雍正登基之後才按照祖制追封的。她們均和康熙感情好,卻又都沒享受很久皇后的尊榮,冊封后不久卻去世。

第一位孝誠仁皇后:死於難產

孝誠仁名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父親是康熙年間大官索額圖,爺爺是老臣索尼。在皇后二十歲這一年,因為生胤礽的時候難產,去世了。

第二位皇后孝昭仁:死因不明

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鰲拜的義女。康熙十六年,她被冊封為皇后,但是她的命不好,僅僅當了不到一年皇后就去世了。

歷史上對於鈕祜祿氏到底是怎麼死的,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許多人都猜測為病死的。還有人說,康熙命太硬,克妻克父克子。

第三位皇后孝懿仁:死於疾病

佟佳氏,史書記載是皇帝最愛的,相比之下,孝懿仁的皇后之位來的太不容易。孝昭仁皇后死的早,那個時候後宮無主,佟佳氏早早的就已經得到管理後宮的大權,但是卻一直不是皇后。

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突然病重,在清朝是存在“沖喜”做法的,希望她因為福氣的到來病情好轉,康熙聽取了太后的建議,冊封佟佳氏為皇后。

剛剛冊封一天,皇后病逝。佟佳氏於是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


江湖風雨樓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老話說的好,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他有聽頭。大傢伙就聽俺這老人掰扯掰扯這事。

其實就這事,他也不是啥迷案不迷案的,壓根就沒上這檔次。老天爺就是這麼安排的,還能說啥呀,該著了,事就得這麼走。

但這事擱到當事人康熙自己個的身上,這就比較鬱悶了。到後來他都開始懷疑,自己個是不是有克皇后的八字。

當然咱做為現代四有青年,都知道咱不信這個,這壓根就是迷信,但這擱古代康熙他也不知道啊。

所以在第二任皇后死之後,他這就從心底裡拒絕冊封皇后的。他就害怕,害怕這冊封沒多久,又得走嘍。

所以第三個皇后,眼瞅著快不行了,康熙本著沖喜的打算才冊封的,尋思著衝一下喜,心許這就能從鬼門關裡撈回來,結果前腳冊封,後腳人就沒有了,這把個康熙給痛的。

打死也不會再冊封第四個了。

所以康熙活著的時候,就冊封了三皇后,最後一個也就是第四個,是雍正硬給塞上去的。

畢竟這第四個德妃烏雅氏,是雍正的生母不是。生母沒有皇后的位分,雍正坐皇位上自己就膈應,所以他替康熙封了一個。

當然這不違規。而且康熙在自己的地宮的棺床上本來就五個位置,一個給自己,四個給皇后的,正好!

那麼整個過程是咋回事呢?今天就藉著題主這一畝三分地,咱就把這事說道說道。

第一位出場的是孝誠仁皇后

就這位皇后,那是康熙畢生的摯愛啊!這沒別的,第一個老婆嗎?咱初戀都不忘懷呢?更別說初戀外加頭一個老婆,真愛啊!

想當年,康熙八歲登基,就這歲數,擱一般人家就是一小屁孩,粘著大人玩樂的時候。

但康熙是啥?皇帝啊!一般人乾的事,他就不能幹,天天的學習所謂的帝王之術,為以後親政做準備。

但祖宗的規定擱在哪裡,這皇帝想親政,這可以有,沒毛病。但有一條件,必須結婚之後,才能忙乎這事。

按照咱老古人說的,這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嘛?所以結婚這事就擱在了親政的前邊。

所以康熙到了十二歲的時候,這就提前為親政做第一個準備——大婚。

您這大婚先得找個老婆才對,皇帝的老婆那不是隨便選選就得了,這都得和政治進行捆綁,弄個政治盟友啥的,為以後的親政鋪平道路。

那麼選誰家的閨女,這滿朝各個方面合適的就是三人,一個是鰲拜的閨女,論家世有家世,鰲拜他們家那也是開國之前就跟著愛新覺羅家打天下了,這也算還是功臣世家,而且這年齡也合適。

但這時間段裡的鰲拜,那都快騎到康熙的腦瓜頂上了,儼然就是攝政王的存在。康熙要是娶了他家的閨女,這還了得,這鰲拜非得爬天上去,所以這家人直接就被踢出了局。

接著是遏必隆的閨女,這遏必隆丫整個就是一牆頭草,那頭是勢力大,他就竄那頭吆喝,這不還讓自己的閨女認了鰲拜當義父,就因為鰲拜的勢大,你說這事弄的,康熙瞅著他的女兒也膈應。

所以遏必隆的閨女這大婚就沒她的份,但他這多多少少的也算是一股勢力,屬於能夠爭取的,所以遏必隆的女兒充其量只能為妃,還是那種沒有賜冊封號的。

這事弄的比較尷尬。

最後一個就是索尼的愛女,這老頭就一個字——滑啊!平時悄摸兮的不說話,但能夠一擊必中直擊敵人心窩子的就是他。

那沒得說了,康熙大婚的對象就是這索尼的女兒了。

這就是後來的孝誠仁皇后。咋說呢?倆人年紀這都小,康熙十二歲,孝誠仁皇后才十一歲。

就這年齡擱現在,這就是身子骨還沒有長全乎,發育完全呢?這就結婚了!

他倆這早早的就有了娃,也就是四年後,這孝誠仁皇后才十五歲,擱現在才是初中娃。他們就迎來了第一個孩子,這孩子沒長大,四歲就死了。

您說娃死了,您這別管年齡大小,這擱一個母親身上,能過的去嘛?過不去啊!所以她這身子骨就落下了病根。

那麼到了她二十一歲的時候 ,就有了第二個娃,也就是後來被廢了立,立了廢的太子。

這一次她沒有撐過來,難產死了。擱過去,那醫療水平他也有限,女人生個娃,這都是打鬼門關溜達一圈,走不走那都是聽天由命啊!

這傢伙把個康熙疼的呀!哭天抹淚的,這不為了表達緬懷一傢伙就不管不顧的立了太子,這也為後來的事埋下了隱患。

當然這事咱擱這不提,畢竟這事和咱的主題沒有關係。

那麼在孝誠仁皇后死去,康熙親自送行,這還不算,之後的半年裡,他經常去瞅瞅他的這個老婆,一去就是一天。

在後來的二十五年裡,這年年到了祭日的時候,康熙壓根就不處理政事,大傢伙跟著 一塊休息。

從這裡,咱就能看的出來這倆人,結婚雖然有著一定的政治因素,但後來的磨合,讓倆人算是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夫妻。

第二個皇后這就孝昭仁皇后

這就是前邊那個遏必隆的女兒,第一個皇后沒有當成,做了康熙的妃子,這不孝誠仁皇后死了,後宮這邊就不能一日無主不是,所以她就上來了。

說道這裡,有些人就說了,這孝昭仁皇后因為是鰲拜的義女,所以康熙不待見她,封了皇后,沒多久就神秘的死了。

您這說的不靠譜,這孝昭仁皇后開頭確實不受康熙待見,但架不住人家是個知書達理的人。

讀過書的女人他就是不一樣,和康熙坐一起,你還別說倆人都能說道一起去。

而且您記住了,孝昭仁皇后的時候,康熙這坐朝堂上都多少年了,他沒有必要再去搞啥政治聯姻?想多了吧,他本身就是最大的,壓根就不需要,所以安排孝昭仁皇后做了皇后,這絕對是出自於他的本心的意願,不存在啥陰謀詭計的。

雖然孝昭仁皇后當皇后不滿一年,但倆人的愛情還是擺在哪裡的。人死了之後,每天康熙都去舉哀,一呆就七八個小時,這麼幹就幹了四五天,要知道這時間點上,滿清遇到的三藩之亂正在最亂的時候。

再有,孝昭仁皇后當上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遏必隆自己的老爹弄個家廟,而且康熙是立馬同意,這要是康熙瞅著她不順眼,會同意嗎?拉倒吧,大眼皮子都不帶撩你一眼。

還有一件事,就是孝昭仁皇后死的當天,孝莊也就是康熙的奶奶這就準備進入宮裡邊哭靈。

這鬧的長輩給晚輩哭靈,這可是第一任皇后都沒有的待遇,這要不是康熙硬生生給勸回去,老太太指不定就哭暈了。

所以有人說背後有啥道道的,這不可能。

第三個皇后孝懿仁皇后

這是康熙的第一個貴妃,而且還是唯一一個他親封的皇貴妃,就這位分僅次於皇后,但挨著皇后的位分就差一腳丫子的距離了,硬生生的被康熙給喊停了。

為嘛呀?

開頭俺不就說了嗎?康熙都懷疑自己的皇后這都不長嗎?所以他打心眼裡拒絕給自己的老婆冊封皇后。

那麼這孝懿仁皇后,大半輩子就一直頂著皇貴妃的身份,來主持後宮的。

後來她不是生病了,眼瞅這隻有出氣沒有進氣了,康熙也是心疼,這不就給了皇后的名分嗎?

結果這名分給下去沒一天的功夫,第二天這孝懿仁皇后也就去了。

所以這孝懿仁皇后在皇后的位子上是最短的。

也就是打這裡起,康熙就沒有在動過冊封皇后的念頭。

後來他身邊最得寵的就四個人,惠妃,宜妃,德妃,容妃。這四個人中,您真要讓康熙選一個當皇后,非這宜妃不可,但她這時間點趕的不好,康熙已經絕了立皇后的念頭。

您要問為什麼是這宜妃?

她可是唯一一個可以坐四人軟轎擱皇宮裡邊溜達的主。

當年康熙微服私訪記,為嘛老帶著宜妃不帶別人呢?原因就在這裡。

第四個孝恭仁皇后

這個就不是康熙冊封的了,在康熙活的時候,她就是康熙鍾愛的四個妃子倒數第二個——德妃,也就是雍正的生母。

他這皇后的字號是雍正給的,這咱就不用說了。

好了事就是這麼個事,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康熙皇帝一生共有過四位皇后,是清朝皇帝中擁有皇后數量最多的一個,雖然皇后很多,但他是痛苦的。因為前三位皇后都是在冊立皇后不久便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世,這給康熙帝的一生都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下面,我們就分別來說下康熙王朝的謎案,康熙三位皇后的英年早逝的原因:

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是首輔大臣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康熙初年,鰲拜專權,康熙勢單力薄,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聯合四大輔臣之首的索尼,實行了政治聯姻,取了赫舍里氏,立為皇后,雖然有些政治色彩,但是兩人的感情很好,赫舍里氏溫柔賢淑,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盡誠孝,侍奉夫君體貼周詳,下對其他嬪妃也寬和豁達,深受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康熙的喜愛。但是在因為生下胤礽時難產而死,令康熙痛不欲生。

孝昭仁皇后

康熙十六年,赫舍里氏去世後,封孝莊太后懿旨,康熙冊立遏必隆之女鈕祜祿氏為皇后。這是康熙的第二為皇后。

因為父親遏必隆的原因,鈕祜祿氏覺得自己的是罪臣之女,在在宮中一再的謹小慎微,生活的很壓抑,同時又要屈居於赫舍里氏之下。但是鈕祜祿氏同樣也很溫柔賢惠,也喜好讀書,跟康熙很有共同語言,於是在赫舍裡皇后去世3年期滿後,康熙測試鈕祜祿氏位正宮皇后。

但是悲劇的一幕發生了,可能之前受了太多的委屈,壓抑了太多的不滿,身體早已不堪重負,是隻靠著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這個目的活著,一旦願望達成,人鬆弛下來以後,精氣神便會渙散,於是在僅僅當了六個月皇后後,鈕祜祿氏便去世了。

孝懿仁皇后

在冊封鈕祜祿氏為皇后的同時,康熙喜愛的佟佳氏也被立為貴妃,在隨後鈕祜祿氏去世病三年期滿後,被冊立為皇貴妃,康熙不敢在冊立皇后了,他也害怕了。

與前面兩位皇后不同的是,佟佳氏雖然也是一位名門淑女,但是她是跟康熙有著血緣關係的,她的父親佟國維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弟弟,所以按輩分佟佳氏就是康熙的小表妹。因此康熙對她就更加親切。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但是在康熙二十八年七月,正陪皇太后暢遊暢春園的時候,忽然傳來鈕祜祿氏病重的消息,康熙與孝莊便立即回宮,一看鈕祜祿氏已經時日不多,於是康熙便立刻冊立為後。但是沒想到,僅冊立一天,便去世了。

康熙帝是一位明君,但是他也相信冥冥之中有些事情即使是帝王也難以改變,他把自己看成是“克後”之後,於是一生中雖然兒女眾多,後宮也相對很多,但是自此之後終生便在未冊立皇后了。


丫丫說史


康熙(1654~1722)是清朝入關的第2個皇帝,他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活了68歲。

康熙開闢了“康乾盛世”,但他的婚姻生活很不順,接連立了三位皇后,都很快就死了。據說他和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還有一代宗師黃飛鴻一樣命中克妻。

張之洞連續娶了三個老婆,突然發現娶一個死一個,到第四個說什麼也不敢“娶妻”了,而是稱“納妾”。張之洞一口氣納了兩個小妾,還別說兩個小妾活的都很滋潤。



黃飛鴻也是這樣,娶了三位妻子先後都死了。在他碰到十三姨時,說什麼也不敢叫“娶妻了”,而是稱“納妾”,結果十三姨(莫桂蘭)活了90歲。

康熙很喜歡這三位女人,想給他們最高榮譽和身份,但這三個女人都無福消受,立皇后不久就死了。到第4位也是不敢稱皇后,雍正的母親到死稱為“德妃”,最後活了63歲。

所以說有些事兒不能不信。下面來看看康熙的三個皇后都是多大死的。



康熙有4位皇后,前三個是他自己立的皇后,後一個他兒子雍正追封的。也就是說,雍正稱帝后,追封她母親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康熙的前三位皇后分別是:1.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2.孝昭仁皇后鈕鈷祿氏。3.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一、孝誠仁皇后(1654~1674)是康熙的原配妻子,是輔政大臣索額圖的孫女,她和康熙同歲,孝莊皇太后在康熙11歲時為二人舉辦了婚禮。皇后在15歲時生皇長子承祜,3歲時嫡長子夭折,皇后傷心欲絕。

皇后在20歲時生下次子胤礽後因難產大出血去世,死時年僅21歲。

二、孝昭仁皇后(1653~1678)是康熙的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12歲入宮為妃,24歲被立為皇后,當上皇后一年後就去世了,死時年僅26歲。



三、孝懿仁皇后(1653~1689)是佟國維的女兒,也是康熙的表妹。14歲時被封為貴妃,28歲時被封為皇貴妃,36歲時立為皇后,第2天去世,她就做了一天的皇后。

康熙的三位皇后為何英年早逝呢?據說康熙命硬克妻,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不能立皇后,所以康熙從此以後再沒有立皇后。


秉燭讀春秋


古代醫療不發達,壽命不長的原因有很多種,在古代,未成年之前,生命都得不到多大的保障,所以子女夭折不好說,原因太複雜,說說皇后吧

第一位皇后:孝誠仁皇后

康熙四年,鰲拜專權的現象日益嚴重,為了抑制鰲拜專權,孝莊太皇太后準備與孝莊太皇太后聯姻,那時候康熙跟皇后都只有12歲。

孝誠仁皇后與康熙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感情也好,但是因為孝誠仁皇后產子時候,遇到難產而死,年僅21歲。

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

在聯姻首輔大臣後,解決了鰲拜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三藩”問題,於是康熙非常需要掌握兵權的八旗核心人物的支持,於是他改變了對遏必隆的態度,甚至立他的女兒為皇后,以達到拉攏鑲黃旗的政治目的。

康熙選擇鈕祜祿氏作為皇后,除了二人確實有共同話題之外,也看重他的體弱多病,達到政治目的後,這位皇后半年就掛了。

第三位皇后:佟佳氏

康熙還是很愛佟佳氏的,死了之後還作詩表示哀悼,但是立佟佳氏為皇后純粹是看她快要死了,一方面希望沖喜能讓其病好轉,另一方也就是臨死在拉攏一把佟家。

所以皇后的死,原因各異,子女的夭折更是原因多樣。

或許、、、

真如人所說康熙是個大爛盤的命呢


笑嘗歷史百態


歷史一座公平的天秤,有給予必有剝奪。有清一朝,天命將長壽賜給了康熙和乾隆,就將短命給了順治和雍正,所謂的公平,就是在天命支配之下的人生。康熙皇帝統治天下一甲子,大家都覺得他享盡了人間極樂,但是不知道的是他面對生命時,連自己喜愛的女人都保不住,他的三位皇后就是這樣連續逝世。

從青梅竹馬走向婚姻的孝誠仁皇后是康熙最敬愛的女人。

(孝誠仁皇后劇照)

孝誠仁皇后是後來的追封,她的本名叫做赫舍裡.端心。是滿洲八旗之中的正黃旗人,順治時代名臣赫舍裡.索尼的孫女,赫舍裡·噶布喇之女。叔叔是康熙中後期名臣索額圖。
  1. 赫舍裡.端心11歲入宮,她能夠當上皇后是與孝莊太后離不開的,主要是為了制衡鰲拜勢力。當時候選人有鰲拜之女,顎必隆之女,索尼孫女,因為當時鰲拜弄權,自然不可能讓鰲拜再把勢力滲入後宮,而顎必隆又意志不堅定,女兒不能為後,只可以拉攏為妃子,深思熟慮只有赫舍裡能夠配得上皇后大位。

  2. 包辦婚姻不一定不幸福,康熙和赫舍裡的結婚完全按照漢族傳統舉辦,成為了後世的典範。婚後的赫舍裡沒過多久就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康熙取名承沽,意為天承神佑,但是沒過多久就夭折了,赫舍裡也病倒了。

  3. 得知赫舍裡病倒後,康熙特意趕回來陪她養病,一年後再次懷孕,生下了第二個皇子,康熙取名胤礽。可能是好人不長命吧!生完孩子的赫舍裡因為過度虛弱而死,康熙因為對赫舍裡的愛,將胤礽封為太子。

補位的孝昭仁皇后和孝懿仁皇后只是地位尊貴,但並沒有得到康熙的真愛。

(孝昭仁皇后劇照)

孝昭仁皇后出身鈕鈷祿氏,是當朝大臣顎必隆的女兒,也就是和赫舍裡一起入宮的,當時被選為妃子,他的父親一直想讓她取代赫舍裡,但是這個願望死後才實現。而孝懿仁皇后則是在臨死的最後一天才被封為皇后。
  1. 赫舍裡死後皇后之位一直空缺,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後宮也是一樣,皇后之位空缺出來之後需要一個人處理後方。
  2. 而當時康熙因為鰲拜的事情對她冷落了很久,赫舍裡死後多年,顎必隆也死了,康熙早已經對過去看淡,便扶持鈕鈷祿氏上位,但她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前半生的宮中生活被冷落,後半生因為疾病幾年就去世了,一生都沒為康熙生下子女。


  3.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她是康熙的表妹,但同時又是康熙的妻子,她是康熙生平所封的第三位皇后,但是也是最後一天被孝莊太后逼封的,佟佳氏一直一皇貴妃的身份打理後宮,雖然沒有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實。
  4. 雖然生下一女,但也不幸夭折,便一心操勞後宮,後來在忙碌之中受寒病重,康熙和太后急忙趕回來,幾乎是孝莊太后逼著康熙封她為皇后的。但是就在第二天,這位佟佳氏就去世了。

康熙的一生對於功績上面是豐滿的,但是情感方面卻是悲涼的。


無根樹花正孤


康熙皇帝一生中共有四位皇后,分別是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和後來追封的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除了最後一個皇后外,康熙的前三個皇后似乎都逃脫不了英年早逝的命運。


說來也奇怪,凡是被康熙封為皇后的女子,最終都會早逝,他的最後一個皇后是在康熙死後才被追封的皇后,活了64歲。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其實就是雍正皇帝的親生母親,雍正繼位以後就封她為皇后,後來烏雅氏死後才被封為孝恭仁皇后。那麼康熙的其他三個皇后是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的呢?

我們先來說下康熙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不論是看穿越劇《宮》還是看電視劇《康熙王朝》都不難發現,康熙對他的第一個孩子赫舍里氏格外的深情,縱使後來後宮有很多美麗的女子,但皇帝依然對她念念不忘,所以他才會把太子從小放在自己身邊,寄予厚望,所以才會對太子廢了又立,立了又廢,終究是不捨得。那麼他的這位皇后到底有多與眾不同呢?



歷史上記載赫舍里氏是在生下次子之後難產而死的,那麼真的只是因為她福薄嗎? 其實,康熙帝在娶她之時其實就是早有預謀的,因為當時四位輔政大臣的勢力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年紀尚小的康熙來說無疑是不利的,於是他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平衡他們之間的權勢,又或是加強自己的勢力。


當時在為康熙擇選皇后時有三個候選人,一是鰲拜的女兒,二是遏必隆的女兒,再者就是索尼的孫女也就是赫舍裡皇后。後來鑑於鰲拜的野心已逐漸展露,恐怕更無法壓制,而遏必隆又屬於牆頭草的那種人,看哪邊強大就倒向哪邊,不能依靠。所以這時候赫舍裡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既然如此,康熙帝對她究竟是深情還是假意就難說了。雖然康熙後來改了規矩立尚且年幼的赫舍裡皇后次子為太子,誰知又是不是在演戲?

如果說赫舍裡皇后的死是意外,那麼康熙的第二任皇后遏必隆之女鈕枯祿氏呢?赫舍裡在成為皇后以後,鈕枯祿氏便進宮成為了庶妃,後來又當上了孝昭仁皇后,不過後來也早早的就去世了。


巧的是康熙死的前兩個皇后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家族勢力,都是當初的輔政大臣之一,手上都有著巨大的權勢,那麼會不會有種可能這兩位皇后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呢?為了自己的手中能夠掌握絕對的勢力,皇帝是不會允許自己的臣子手中的力量太過強大的,而於此同時他們家族中送來的女子也不會真正得到皇帝的喜歡,所以不管表面功夫做的再好也不過是逢場作戲。

康熙的第三個皇后算是活的比較久的了,不過她身為皇后卻活的很短,這其實也沒什麼,因為被封為皇后只不過是想要給她沖喜,她是康熙第一個親封的皇貴妃,在前兩個皇后去世之後,康熙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沒有冊封新人為皇后,在此期間一直是這位貴妃在管理著後宮大大小小的事宜,不似皇后勝似皇后,後來在她即將死的時候把該有的名分又都補給了她。


所以我認為,這位皇貴妃才是最大的贏家,因為她得到的康熙十幾年的恩寵是真的,名分榮譽該有的一樣一沒有少,而前兩位皇后很可能只是政治聯姻,不會有好結果是應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