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和曹操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曹操不惜率兵逼迫匈奴放人?

尼采廣寒宮中坐


三國時期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而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梟雄,但是他卻是一位非常有謀略的軍事家、政治家,那個年代沒有單純的好與壞,只能說成王敗寇。拋開曹操的功過不說,他的私生活同樣也是關注的熱點,曹操喜歡人妻人盡皆知,而他與蔡文姬的故事也是被人侃侃而談。不過按照曹操的性子應該把蔡文姬收了,但是他不但重金將蔡文姬從匈奴贖回,而且還幫她找了一個丈夫,這顯然有點不符合曹操以往的做法。蔡文姬是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獨生女兒,長得自然也是貌美如花,曾嫁給衛仲道,但是他們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衛仲道死了之後,蔡文姬就被匈奴左賢王抓走。其實蔡文姬的情況完全符合曹操喜歡人妻的代表,不過曹操也是一個非常愛才惜才之人,蔡文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才女,讀過的書是車載斗量,而且還非常的精通音律,清朝的詩論家張玉谷稱讚蔡文姬的文采超越卓文君。而曹操是一個非常喜歡書法文學的人,也因此跟蔡文姬的父親蔡邕常有交際,對於好友的獨生女兒自然也是多加照拂。所以在曹操統一北方後,不惜重金將她贖回,並且將蔡文姬嫁給了董祀。曹操對於蔡文姬完全是惜才之心,董祀曾因犯下罪被曹操下令斬首,而蔡文姬赤足散發求情,獲得曹操的讚賞,而蔡文姬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將蔡邕家中遺失的400餘篇古籍全部默寫出來,送給曹操。而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曹操對於蔡文姬不同於那些女子,她是東漢末年的一代才女,而《文姬歸漢》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墨池細說名著


蔡文姬是曹操的老師蔡邕的女兒。對於才華橫溢的人,曹操是比較尊重的,因此蔡文姬在匈奴那邊到底過得怎麼樣,曹操也還是比較關心的。


蔡文姬流落異鄉

蔡邕死後,關中地區發生諸侯混戰,長安的百姓四處逃難。蔡文姬也跟隨難民到處流亡。匈奴兵南下趁火打劫擄掠百姓。蔡文姬被匈奴搶去,成為左賢王的夫人,在匈奴一過就是12個春秋,思鄉之情在所難免。曹操經過多年的是征戰,取得了一定的勢力範圍後。有時蔡文姬的好友王粲也常常在曹操面前提起說不知道蔡文姬在匈奴那邊過得如何。



曹操重金贖回蔡文姬

為了報答老師的恩情,曹操便派人以重金贖回蔡文姬。匈奴人考慮到曹操的勢力,便把蔡文姬送回了曹營。這便是史上著名的“文姬歸漢”。蔡文姬回來後,曹操見她孤苦伶仃,於是將她許配給了屯田都尉董祀,使文姬有了一個歸宿。王粲投靠曹操時並沒有藏書。文姬歸漢後,曹操叫文姬把家裡的藏書寫出來,文姬辛辛苦苦寫出了400多卷,這也算是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曹操和蔡文姬對文化的貢獻吧。


也許很多後人以為曹操是貪圖蔡文姬的美色,才把蔡文姬從匈奴接回來。這個想法是不成立的。請想想,蔡文姬畢竟在匈奴生活了十幾年,還生了2個孩子。而曹操身邊美人多的是,他會想要一個人老珠黃的女人麼?而曹操接回蔡文姬後,把她嫁給了董祀,這也就印證了曹操不是貪圖蔡文姬之美色。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其實誰也說不清為什麼曹操不惜重金一定要贖回蔡文姬,估計只有曹操自己才知道,我們今天也只能根據一些史料故事來分析這是蒜苗原因。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曹操年輕在洛陽的時候,常到蔡府去拜訪蔡邕,在文學詩歌上常請教蔡邕,對曹操往後的藝術文學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蔡邕也可以稱為曹操的老師,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曹操必然對蔡邕是敬仰和感激的,曹操常去蔡府,自然能遇到蔡文姬,而蔡文姬又是才女,很有可能曹操與蔡文姬相互交流過,估計關係如同師兄妹,當然也有可能有私心,對於曹操這樣精力旺盛的人,不難有想泡蔡文姬的想法,不過後來蔡文姬嫁人了估計也就罷了。

後來因為蔡邕為董卓打過工,董卓身死後,蔡邕也獲罪死了,又恰逢戰亂,蔡文姬就被北方匈奴擄走了,因為蔡邕無子,僅有蔡文姬一女,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曹操處於對蔡邕的感激,必然要把蔡文姬接回中原,待曹操統一了北方,還記得這個事,用重金把蔡文姬贖了回來,後來又安排當時的一個小才子董祀娶了她。

作為人妻狂魔的曹操,為什麼不直接收了蔡文姬,估計一是忌諱這是恩師蔡邕之女,有為倫綱,二是估計此時蔡文姬姿色已衰。

不過曹操之後還是經常與蔡文姬交流,還與蔡文姬一同整理古書400餘卷,這就是著名的“文姬默寫古籍”的典故。


曹老師xixi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她是東漢末年集才情與美貌與一身的奇女子。她的一生兜兜轉轉,跟曹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蔡邕與曹操]

蔡文姬與曹操的相識源於其父蔡邕。蔡邕(yōng)出身於陳留望族,家世顯赫,交遊廣泛,是東漢時期的名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而且在朝中擔任重要職位。

而曹操的家世卻不是那麼顯赫,因為其祖父的關係,甚至是有點尷尬。彼時,曹操在書法、棋藝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詣,後拜蔡邕為師,二人因共同的好友喬玄而相知,由對詩文、音樂等的相同愛好到性情相投,同時,蔡邕具有善於知人、樂於獎掖後進的性格,他對當時尚無名氣的曹操有一定的知遇之恩。蔡邕識人重在才能,不以門第看人,因此對家門不好的曹操能夠做到賞識和舉薦,所以說,曹操對蔡邕是具有尊敬與感恩之情的。

[文姬歸漢]

蔡邕死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只能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蔡文姬後被匈奴搶走,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在匈奴住了很長時間,但蔡文姬還是很思念故鄉。彼時,曹操經過常年的征戰,已是成長為一方諸侯,勢力不容小覷,偶爾的機會,曹操想起了故友蔡邕,並且聽說他的女兒蔡文姬流落匈奴,出於對好友的顧念之情,便派人以重金贖回蔡文姬,匈奴出於對曹操勢力的畏懼,便把蔡文姬送還曹操,這便是著名的“文姬歸漢”。蔡文姬回來後,曹操看她孤苦伶仃,將他許配給了屯田都尉董祀,也算是有了一個圓滿的歸宿。

從整件事來看,曹操應該是出於對故友加恩師的蔡邕的感恩之情,不忍他的女兒流落蠻夷,故而將之接回,也算是對故人的一個交代吧。








鳴沙古今


曹操和蔡文姬的關係基本是一種政治體制建設初期復興文化的需要吧!毛澤東建國初期不是也搶了一些文化名人嗎?曹操一身南征北戰,年輕的時候應該和蔡文姬沒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曹操比蔡文姬起碼大二十歲以上。所以說曹操愛慕蔡文姬大多是妄談。從歷史上分析曹操和蔡邕也沒什麼交集,但是曹操身邊最寵的幾個人分析是可以探得為什麼重金求得文姬歸漢。建安七子,王粲文學成就七子裡最大,現存詩二十三首,王粲不僅深得曹操寵幸,還和曹丕關係很鐵,有個成語驢鳴之葬就是寫曹丕因為王粲喜歡驢鳴,曹丕在王粲的葬禮上學驢鳴為其送行,可見其關係感情之深。王粲少有才學,蔡文姬的父親對其有知遇之恩,蔡邕是東漢末年的大儒,也必是曹操年輕時候的偶像。察邕比曹操大二十二歲。王粲和蔡文姬應該是同齡人,曹丕比兩人小十歲左右,曹操比蔡文姬父親小二十二歲,曹操比這兩人又大二十歲左右。曹操和蔡邕不是同齡,兩人年齡相差二十歲,但是他們的恩師是同一個人,橋玄!橋玄官居司徒,對曹操有知遇提攜之恩。蔡邕又極得橋玄賞識,在橋玄手下做過事,橋玄的墓誌銘就是蔡邕寫的,從正史上幾乎沒有曹操和蔡邕交集的有關文獻。但蔡邕和王粲卻有很大的因緣,察邕對王粲好到什麼程度,基於對王粲才華的賞識蔡邕將家裡的六千卷藏書送與王粲。王粲和蔡文姬同齡,對蔡文姬才華應該是很瞭解的,王粲肯定在曹操面前要提起察文姬!所以說察文姬引起曹操的重視,可能最重要的是王粲。王粲投奔曹操的時候沒帶藏書,後來文姬歸漢後,曹操叫文姬記下的家裡的藏書寫出來,文姬寫了四百多卷,這也是曹操統一北方後對文化重建工作的需要吧!在東漢門閥士族制度下,橋玄官至司徒,蔡邕是東漢末年數一數二的大儒,王粲的祖父,曾祖父也是司徒司空的高位。曹操曹丕要建設自己士族集團,無論從各方面講迎蔡文姬歸漢對當時文化的復興有百利無一害,這如同當初董卓對察文姬父親察邕的一日三遷,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家之言,望指正。)


東山匹夫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非常著名的文士,精通音律文章,被王允迫害而死。蔡文姬也有音律和文章的才華,流落到南匈奴,嫁給左賢王,生了兩個孩子。曹操也許是因為自己和蔡邕認識,更多的是蔡邕蔡文姬的名聲,而到處尋找蔡文姬,然後給要了回來,曹操安排董巳和蔡文姬成婚。蔡文姬背寫出四百多篇古文,做了胡笳十八拍等名曲。


木子哲學


整個三國出名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親戚關係,說白了就是一大群表親在打架


不朽仙王安瀾


因為她知音律。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