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後是怎麼死的?

少讀紅樓


(紅樓夢)之所以這樣成功,不僅在於寶黛之間悲劇悽美的愛情,亦在於真中有假,假中藏真的寫作手法。

黛玉最終的結局,因為文本八十回後已經遺失,所以成為千古之謎。很多讀者都會黛玉最終的死因充滿好奇與疑惑。

在高鶚續寫的版本里面黛玉,在寶釵寶玉成婚之時淚盡而亡。起初也深信不疑黛玉的這種淚盡而亡的死法,但是隨著閱讀的加深,覺得不能認同高鶚的寫法。

一開始文本就說,絳珠仙子隨神瑛侍者而下凡來報灌溉之恩。又自言以淚償還此情債。確實,文本的開頭,以神話故事虛化故事的人物與情節。

比如說淚盡而亡,與其說是隱寫黛玉的死因,倒不如說在這段愛情裡,黛玉確實愛得非常刻骨,愛得非常不易。

乃至於默默哭盡了一生的眼淚。

因為與寶玉之間這段傾城的愛戀,因為兩個世間最真最純最痴情的兩個人,最終的分離,而致使彼此的餘生都墮入了傷感和遺憾的深淵。而且深淵之下的兩個人,依舊愛得纏綿,愛得依舊無悔。

可以寶黛二人之間,歷經苦難初心不改的愛情故事,確實無比堅貞。

所以,一個情字貫通了整個文本。紅樓夢之所以如此成功,在任何一頁打開文本,你可以津津有味的讀下去,就是因為寶黛之間的,愛的絲線緊緊串聯之間。

大抵略通寫作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無論你今天寫得作品措辭是否華美,只要有足夠的真情在,便足矣令人動容,亦經得住歲月的淬鍊。因為這是個有情的世間,當然會有無數有情的眾生會被真情所牽引,而忍不住一次一次閱讀以情寫成的作品。

毫無疑問,(紅樓夢)是一部因情而永恆的鉅作。因為這份無法圓滿,無比纏綿悱惻,亦無法釋懷,卻也無法開口直接向人講述的愛情,作者不得不巧妙設計文本的人物,故事,情節。

可以說,愛情是紅樓夢的主題。而纏綿兩字就是紅裡面裡面情感的主題。

正是這股綿綿不盡之意,吸引住了幾百年來無數的讀者不忍釋卷。

而這股綿綿之意,讓作者抑制不住的渴望傾述。但既要全面表達出男女主人翁的情感故事,人物性格,又要避開文字獄,所以作者才會採用,穿插以詩言志,或者以明喻,暗喻,等等寫作手法。其中,以詩銘志,最值得探究。

黛玉是否沉水而亡?個人覺得肯定不是。


黛玉詩言: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這幾句裡面,可以看到一個嚮往自由的黛玉。且表明願淨土掩風流。

而不願“汙淖陷渠溝。”黛玉嫌水中未必乾淨,所以定不是赴水歸去。

而詩言: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這裡桃李明年發,明明是歲月靜好的期待,卻忽然跟一句“閨中知有誰”?明明香巢已築成,卻也跟一句“燕子不再來。”

說明後期寶黛明明已相守,卻因一些意外的原因而永遠分別。

為什麼這樣猜測?

黛玉詩“三月香巢已築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應是化魏晉陶淵明的《擬古九首》: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這幾句詩而來。

所以黛玉與寶玉之間,並非分別後便沒有再重逢,而是重逢了,並且已築香巢,但是突然之間又失去。

如果淚盡,哭到淚水枯竭,那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而在“明年發”,“築香巢”這些字眼裡,都讀到是一幅歲月靜好的安然與祥和。所以猜測黛玉之死,必倉促。


如此看來唯有判詞,玉帶林中掛是可靠的。

即黛玉是自縊身亡的。而在其詩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 風刀霜劍嚴相逼。

以及: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這些句子裡都暗示死前受到逼迫,威脅。而從最像黛玉的晴雯死前的冤屈,像黛玉可卿的自縊,像可卿的香菱的被逼死,虛虛實實,影影綽綽裡面,我們可以看出我們所憐愛的黛玉,死因,死法必悲慘。

作者分別以幾個最像她的女子,從不同的角度隱約告訴我們,黛玉絕非淚盡而亡,或者投水而逝。而是因為受到逼迫,威脅,而吊死的。

或許我們都因為太喜歡她,而都不想接受“玉帶林中掛”的悲慘的死法吧。

(圖源皆自網絡,侵刪)


書燈幽見


紅樓未完,關於黛玉的死,歷來爭論不休,莫衷一是,而最被認同的三種死法,一為沉湖說,其次為自縊說,再有便是淚盡而亡。

略諳紅樓的朋友都知道,作者不僅擅一手二牘,一喉兩歌之事,行文常有“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更有借人物所作詩詞,特別時期的發聲等暗示其命運結局,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力量就在於此。

那麼,黛玉到底是怎麼死的?其實前面三種說法,似乎都是有跡可循的。

沉湖說

認為黛玉沉湖而死的讀者,多因黛玉所作詩詞中知名度最高的“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而來。某個中秋節,賈府已現出頹敗之相,席間黛玉和湘雲離開,前往凹晶館散心,二人面對著清冷的月色,聞著遠處傳來的幽笛聲,互相感懷身世,期間湘雲主動提起聯句,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直到湘雲詞窮,不防荷塘掠過一隻鶴來,驚了兩人一跳,頓時靈感突現,吟道:“寒塘渡鶴影”,黛玉則思索一會,對之“冷月葬花魂”。

黛玉愛花,惜花,更以花自詡,這一句葬花使得多數讀者認為是黛玉的詩讖,結合此情此景,故黛玉應是在月色中慢慢走向湖中,結束了性命。

有沒有這種可能?其實黛玉早給出了答案。剛搬進大觀園時,寶玉曾跟黛玉說道要將花掃了撂在水中,黛玉回道:

“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

一朵落花,黛玉猶怕水糟蹋了它,更何況是最喜潔的黛玉自己呢?黛玉若要自盡,絕非選擇沉湖這種方式。

其次是自縊說

在第五十七回,被紫鵑言辭試探後,寶玉情緒受到極大刺激,如頭上劈了個焦雷,呆呆走回屋裡後“竟死去了大半個人”,襲人手足無措,知道是紫鵑跟寶玉談過話,忙趕來瀟湘館,竟也顧不得禮數,剛見到紫鵑便質問起來,彼時黛玉在旁邊,見情狀反常,忙問是何回事,襲人只道:
“不知紫鵑姑奶奶說了些什麼話,那個呆子眼也直了,手腳也冷了,話也不說了,李媽媽掐著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個了!”

黛玉一聽了不得,哇的一聲將剛吃進去的藥都嗆出,紫鵑忙上前捶背,黛玉便推紫鵑道:

“你不用錘,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

黛玉這一段話,被認為是其能接受吊死的證據,而在黛玉的判詞中,“玉帶林中掛”一句,則被認為是暗示黛玉最終自縊於樹林。

然而,如果因為黛玉的判詞而認為其最終自縊,便就因字害意了,在金陵十二釵的判詞中,已經得知秦可卿自縊而亡,而由元春的判詞可以推斷其最終被迫自縊,十二人中已有兩個自縊,如果黛玉再如此結局,便落入巢窠,俗之又俗了,這完全不是作者該有的筆法,而且如果由此得出黛玉自掛樹林,那麼寶釵是否就是凍死雪中了?可在第一回中,甄士隱解讀《好了歌》時,在“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中脂批:寶釵、湘雲一干人。

也就是說,寶釵是在對寶玉無限的等待中老去

所以,玉帶林中掛,不過是林黛玉的名字,當然,也有黛玉最終會和腰纏玉帶的人有糾葛的意思,譬如北靜王。而金簪雪裡埋,是寶釵的名兒,當然,也暗示寶釵最終被寶玉所冷落,正應那句“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以上兩種死法可以排除,那麼,有沒有可能是淚盡而亡呢?事實上在開篇不久,作者便給出了答案,黛玉就是淚盡而亡的。

黛玉前世是絳珠仙子,而絳珠仙子前世不過是一株仙草,因得神瑛侍者的甘露澆灌,又受得天地精華才得以幻化成人形,故在得知神瑛侍者下凡歷劫後,便主動提出要下凡報恩,這報恩的方式極特殊,其對警幻仙子道:
“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後來我們便知道了,絳珠仙子下凡後,遇到了前世為神瑛侍者的寶玉,二人初遇便覺得似曾相識,而在後來的日子中,黛玉的眼淚確實只因寶玉而流,一心只牽掛於寶玉身上。到了第四十九回時,黛玉已覺得“眼淚越發少了”,那麼到了八十回後,黛玉必將是眼淚枯竭了。

關於黛玉的死,最直接點到的一次便是元春省親時,點了四齣戲,其中一出《還魂》,脂批《牡丹亭》伏黛玉之死。《牡丹亭》是講述太守之女杜麗娘夢中邂逅書生柳夢梅後相愛的故事,醒來後發現是一場夢而已,最終在中秋節中,對柳夢梅的無盡相思中死去。杜麗娘死時無災無病,全然因為情志失和,抑鬱而終。

而根據前八十回多處線索,可以推斷寶玉最後離家避禍,譬如在第二十八回,寶玉被馮紫英叫去喝酒,黛玉在後面嘆道“
阿尼陀佛,趕明兒你回來,我死了也罷”,寶玉至馮紫英家後眾人說起一件“大事”,影影綽綽與政治有關,可以想見日後寶玉必定被此殃及。而等寶玉回來時,黛玉已經不在了,應了那句“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如此情形下,黛玉最終也像杜麗娘一般,在對寶玉的無盡思念和擔憂中抑鬱而終、淚盡而逝。


微影悼紅


林黛玉死有很多種說法,總體來說有三種:上吊,淚盡,沉塘,每一個說法都是紅迷心中最悲的痛。



可林妹妹真的死了嗎?

現代並沒有人看過曹雪芹的紅樓結局,無論是你我還是劉心武或者周汝昌兩位現代紅學大家。



那麼,為什麼都說林妹妹一定是死了呢?

賈寶玉是神瑛侍者,紅樓夢碎後被僧道二仙接引著回了仙界。

林黛玉是絳珠仙子,同樣的仙人身份,就算是為了還淚,淚盡了也只會飛昇,根本不可能留下肉身在凡間。

更何況是溺死和吊死這些扭曲醜陋的死法,或者淚盡心力交瘁而亡,這些死法根本不符合曹雪芹給林黛玉的人設。



“玉帶林中掛”,都說這是林黛玉的判詞,也暗含了林的結局,電視劇新紅樓夢甚至都整出了五毛特效,一根玉帶飄飄然掛到一棵枯樹上,拍得不像紅樓像鬼片。

可,如果把這五個字倒過來讀,分明是卦中林黛玉。真的有林黛玉的結局,也不應該是上吊吧,那明明是林黛玉的名字……

最最重要的,以曹公對林黛玉的愛惜,怎麼會捨得她吊死或者溺死,哭死肯定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曹公心中林黛玉的結局,最大的可能是和寶玉一樣,成仙走了。真的深愛一個人,是下不了筆寫死的,或者這也是為什麼《紅樓夢》為什麼沒寫完的原因?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刪


舒遅


夢,是對現實人生的一個預言、一個警告、一個建議。黛玉、晴雯、紫鵑實一也,是寶玉的夢中情人,黛玉和晴雯之死是夢在提醒寶玉,如果寶玉的夢中情人不死的話,寶玉將只能活在夢中,將不可能過一個正常人的世俗生活,無法去尋找世俗的愛情和婚姻,所以書中黛玉死和娶寶釵同時發生。但是,寶玉終放不下黛玉、晴雯,紫鵑一直都在,這也註定了寶玉的命運,無法過一個凡人的生活,生命之花還沒有綻放就已早早凋零,書中說的“花落人亡兩不知”,對應著寶玉的另一面賈珠的早夭。

【寶玉說:“不妨的,我已經好了。”便爬著吃了一碗,漸漸的神氣果然好過來了,便要坐起來。麝月上去輕輕的扶起,因心裡喜歡,忘了情說道:“真是寶貝,才看見了一會兒就好了。虧的當初沒有砸破。”寶玉聽了這話,神色一變,把玉一撂,身子往後一仰.........復又死去】寶玉用盡全力去忘掉夢中情人,即砸破所啣寶玉,但最終不捨,選擇了放棄生活,慨然於死。

夢也是人生之鏡(風月寶鑑),能看到反面之骷髏,看到死亡,知道夢中情人是必須的經歷和過程,但也必須放棄,不論有多痛多難,否則人不可能真正的長大,只是世上有幾人能做到。【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正哭著】,正所謂【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浮木盲龜


現在關於林黛玉之死最流行三種說法。上吊說,沉湖說,淚盡說



關於林黛玉上吊說,源於判詞: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但這個說法很靠不住。這兩句不過是點出了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名字。說玉帶掛在樹上就是上吊,也很牽強。畢竟玉帶不掛在樹上要怎麼呈現?還有上吊雖然是封建社會女子最多的一種自盡選擇,但死相很難看,以林黛玉之美,是不會選擇上吊自盡的。

沉湖說被劉心武所推崇,個人也覺得不可信。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來解釋林黛玉沉湖自盡也很勉強。黛玉葬花就是不讓落花隨意被踐踏,隨波逐流。林黛玉阻止賈寶玉將落花拋於水中,認為水流到外面,也是不潔的。有這樣的認知,林黛玉勢必不會讓自己如此而死。

淚盡而亡才是作者想表達的。林黛玉也只有淚盡而亡才是美的。

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林黛玉顯然還淚而來。林黛玉之死是通行本《紅樓夢》高鶚續書最好的一回。林黛玉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日焚稿斷情,淚盡而亡。這樣安排林黛玉的死是沒問題的。

林黛玉隨著《紅樓夢》全書情節的推進,賈家越來越衰敗,林黛玉的身體也越來越衰弱。薛寶釵和林黛玉和解的四十五回,

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這樣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別說病,只論好的日子我是怎麼形景兒,就可知了。”

顯然林黛玉也清楚自己的病好不了了。淚盡而亡也是一種消耗的說法。而且林黛玉死,賈家覆滅,也符合林黛玉和賈府共同衰落的情節推進。林黛玉最後的死,就是因病消耗,精氣神消耗殆盡,最後自然死亡的方式。只有這樣的死,才符合林黛玉的美。作者必然也不可能林黛玉慘死自盡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就這樣!

我是君箋雅,多歧為貴,看我眼中的紅樓夢和你們有何不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君箋雅侃紅樓



題目來看,提問者認為林黛玉一定是死了,但其實不然。

林黛玉之死是在後40回的敘述當中提到的寶玉大婚,然後林黛玉死了。而續書中林黛玉的死法應該是病死,心力過勞抑鬱而死。

有時候我會想,林黛玉是不是沒死呢?畢竟林黛玉是絳珠仙草下凡,非肉身凡胎,沒有死亡一說。

關於林黛玉和薛寶釵共用一個判詞的說法,我一直是不認可的。

因很簡單,《金陵十二釵正冊》一共只有11首判詞,而《紅樓夢曲子》卻有12支與之相對應,這就有點不通。

而且書中寫的很清楚,寶玉想看冊子的時候,警幻仙姑說過他不適合看。

書中寫道:

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爾凡眼塵軀,未便先知的。”

在寶玉的再三央告下警幻仙姑讓他看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這樣一句話“寶玉還欲看時,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穎慧,恐把天機洩漏,遂掩了卷冊,”

也就是說,賈寶玉並沒有把金陵十二冊正冊的十二首判詞完全看完,就被警幻仙姑制止了。

而作者讓警幻仙姑制止寶玉的行為,我想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作者並沒有想好怎樣安排林黛命運。第二,故弄玄虛,我們知道紅樓夢是一部虛幻的小說,所以作者留下了很多的疑點和謎團。而賈寶玉沒有看到的那首判詞,就應該是寫林黛玉的,給林黛玉安排好命運的一首判詞。


我想林黛玉真的死了,那也應該是淚盡而死,寶釵判詞上的那兩株枯木,就代表著哭死的林黛玉,木上懸著的一圈玉帶代表著賈寶玉對她的牽掛,雖然有薛寶釵當前,但是他無論如何也忘記記不了林黛玉。

而且賈母也曾經說過,林家的人都死絕了,這既是對林家人的不滿,也是對林黛玉之死的預言。

如果林黛玉沒死的話,她會去哪裡呢?我想只有一個結局和賈寶玉一樣,賈寶玉是被和尚道士帶走的結局,那林黛玉一定是被警幻仙姑接走了,因為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時候,警幻仙姑就說過一句話,她本來就打算到賈府去接絳珠妹子的,這絳珠妹子就是林黛玉。。

書中寫道:

”一語未了,只見房中又走出幾個仙子來,皆是荷袂蹁躚,羽衣飄舞,嬌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見了寶玉,都怨謗警幻道:“我們不知系何貴客,忙的接了出來。姐姐曾說今日今時,必有絳珠妹子的生魂前來遊頑舊景,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這濁物來,汙染這清淨女兒之境?”寶玉聽如此說,便嚇得欲退不能退,果覺自形汙穢不堪。警幻忙攜住寶玉的手,向眾姊妹笑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榮府去接絳珠……”

所以,我想也許黛玉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續書中寫到的那樣死了,而是被警幻仙姑度脫而去,重返仙界了!


凡眼看紅樓


關於《紅樓夢》中林妹妹是如何魂歸離恨天的,曹氏原稿已流失無從得知,按照高鶚續寫的後40回,她是病體難支,又兼聽到了寶二奶奶是寶釵的消息,心灰意懶徹底絕望,之後拒絕服藥,拒絕吃飯而病死的。她臨死的場景是這樣的:這裡是張燈結綵、闔家歡慶,寶玉和寶釵兩個人拜堂成婚;那邊是瀟湘館淒涼寒夜,林黛玉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這種對照的寫法,更加渲染了寶黛的愛情悲劇特徵,黛玉的悲慘結局。真正是人情惡,歡情薄,一懷愁緒,無計可消除,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那麼,根據曹氏前文,對黛玉的判詞來看,黛玉又真的是死在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的新婚之夜嗎?好像又不該是,因為她與寶玉後來已經心意相通,兩個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謂你好我便好,你不好,我便不好,你證我證、心證意證。因此,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就拍了寶玉出外之後音訊皆無,黛玉這裡噩夢連連,最終因思念寶玉而病死。寶玉回來後,到瀟湘館再也見不到可愛可親的林妹妹。但按照前文藕官的說法: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於是,寶玉聽從了家長的安排,娶了寶釵,但終是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因此最後還是出家去了。

寶黛前世按照曹雪芹的說法,一個是神瑛侍者,一個是絳珠仙草,因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來澆灌絳珠仙草,使得絳珠仙草五內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欲要用終生的淚水來回報他的灌溉之德!因此黛玉在全書中動輒就會哭,特別是因為她和寶玉之間的誤會、矛盾,更是哭得一塌糊塗!黛玉從吃飯時就會吃藥,藥一直不斷,並且時好時壞,也沒有特別見效,所以,身體其實是先天不足之症,外加後天失於調養,越來越差了!後文中,隨著寶黛的關係越來越好,心意相通,黛玉反而是哭的少了,她說只是覺得心裡酸,眼淚卻比舊年少了。這也證明,黛玉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還淚,是這個帶有一定神話色彩的故事,在寶黛現實生活當中的宿命。因此黛玉肯定是因為心理上遭受到了打擊,前路無望之後病死的。


有的人也會根據黛玉和湘雲的聯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推斷黛玉是沉湖而死,可是你想一下,把落花撂在水裡,流出去也是很髒的,這是黛玉葬花的重要原因。連落花隨水流逝,最終都為黛玉所否定,那麼她堅守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怎麼又會選擇沉湖而死呢?

還有的人從前文判詞當中: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來判斷黛玉竟是上吊而死,這也不符合曹氏原意,因為他筆下的人物命運各異、性格差距也很大,既然是已經有秦可卿懸樑而亡,怎麼黛玉也會這樣子呢?步秦可卿後塵的應該是鴛鴦。


冰珊醉紅樓


在曹雪芹的《紅樓夢》裡林黛玉沒有死。因為目前沒有看到過完整版曹氏《紅樓夢》,沒有看到曹氏筆下的黛玉之死,所以只能說曹公筆下黛玉未死。

高鄂為《紅樓夢》做的續書裡林黛玉之死像是所有人給林黛玉下的一個套。上到賈母、王熙鳳,中到薛姨媽、王夫人、下到黛玉的小丫環雪雁,簡是沒有一個是有心肝的人。只有一個紫鵑對黛玉是深情厚義的。於是在賈母對賈家的維護中、王熙鳳對賈母的順從和對自己利益的考量中、王夫人的自私自利用兒子換自己的利益中、薛姨媽和寶釵母女只管自己裝聾作啞不顧黛玉死活中……在所有沒心肝的人的合夥算計裡,黛玉終於敵不過陰暗的黑壓壓的巨大勢力而不得不死。到最後只落得在亂哄哄之中由不得自己,被人擦洗、攏頭、穿衣的擺佈之中離魂而逝、嗚呼哀哉。

研究《紅樓夢》的學者劉心武也根據曹氏的前八十回對黛玉之死做了一個推測。大背景不脫黛玉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了無生趣而死的,但是至少賈母對黛玉這個嫡親的外孫女還是感情很深厚的。只是當賈母一死,這個真正護著黛玉的護法尊者沒有了,黛玉就免不了孤苦無依的悲慘下場。在賈府各種勢力的交鋒中,黛玉最終成了犧牲品。

讓人可以接受的一點是劉心武覺得黛玉不會淪落到讓自己毫無尊嚴地等死。所以會精心策劃自己的死亡。這樣的黛玉從容不迫,依舊乾淨、美麗,確實比起高鄂續書的黛玉之死更讓人覺得符合黛玉的性格。劉心武認為黛玉在無望之中選擇的最終死法是沉湖,就是曾經和史湘雲聯句,說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湖。想必當黛玉死時,賈府勢敗,園子裡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繁華熱鬧,反倒更清淨、更乾淨。黛玉最終就選擇了在湖中留下肉身離魂而去。


沅汰


曹雪芹在前80回中反覆交代了結局,其中黛玉之死最明確。

a“元妃省親”點四析戲,第四折是崑曲《牡丹亭》“離魂”。脂批:伏黛玉之死。

b“黛玉葬花”之後路過梨香院小戲子正唱崑曲《牡丹亭》遊園“原來奼紫嫣紅開遍……”黛玉聽痴了,不覺流下淚來。

c“劉姥姥進大觀園”行酒令,黛玉說出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

d“中秋賞月”黛玉與湘雲聯句,湘雲“寒溏渡鶴影”黛玉“冷月葬花魂”。(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在春天花開時遊園後,夢中與書生柳夢梅相遇相愛,醒來後相思傷情成疾。最後在這年中秋月圓之夜抑鬱而亡。)

林黛玉之死應該非常明白了。黛玉和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一樣,因為無法與相愛的人結合中秋月圓之夜抑鬱而亡……“冷月葬花魂”。


阿丹151014015


今天我們分析一下又一個紅樓熱點:黛玉最後是怎麼死的?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黛玉之死充滿好奇,因曹雪芹先生在前八十回中並沒有寫到,也沒有明確地暗示黛玉死因,因此學界就黛玉判詞和前八十回中相關情節,以及脂批,大致得出了黛玉死因的三種解釋:淚盡夭亡、上吊自盡、沉湖自盡。

最近我讀到幾篇文章,很多人傾向於黛玉是上吊自盡,這讓我大跌眼鏡,持這種觀點的人,最主要的根據在黛玉判詞上,紅樓夢第五回關於黛玉的判詞有一句是“玉帶林中掛”,解說是“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很多人將這圍玉帶看成是黛玉的象徵,而其掛在木上,自然是象徵了黛玉是上吊自盡。

這種觀點可不可信呢?我們試著來駁一下。

首先我們先得弄清楚曹公對金陵十二釵之死的寫作手法,我們知道,金陵十二釵都入了薄命司,皆是薄命之人,每個人薄命的成因及結果各不相同,從文學手法上來說,也不可能相同,十二釵中的秦可卿已經被曹公安排成了懸樑自縊,他不可能再安排一個人上吊自盡,這就犯重了,以曹公如椽大筆,他怎麼可能這麼寫紅樓呢?

其次,如果“玉帶林中掛”解釋為黛玉是上吊自盡,那麼寶釵的判詞“金簪雪裡埋”自然就可以解釋為薛寶釵最後死在了雪地之中,熟讀前八十回,這顯然不合理,這是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鑽了文字的牛角尖,試想:曹公筆下最鍾愛的兩個女子,怎麼可能安排一個上吊自盡,一個死在雪中這麼不堪的結局?

再次,黛玉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弱柳扶風般嬌弱,且對大觀園中的每一個人都充滿善意,是與寶玉有著非常深的靈魂共鳴的知己,是曹雪芹筆下最美的女子,即便是死,她怎麼可能選擇上吊自盡這種不雅的死法?更何況,她對寶玉一往情深,如果寶玉活得好好的,以黛玉性情,她怎麼可能主動去尋死?

已經被證偽的癸酉本石頭記後28回,寫到黛玉是上吊自殺,死了一年之後才被發現,這就不是紅樓夢而是聊齋了,讀來令人噴飯。試想,如果曹雪芹真的把黛玉寫成了是上吊自盡,你還會把紅樓夢奉為經典麼?這就流於世俗小說了。

我們再來看沉湖自盡一說,持這一觀點的不乏知名的作家,紅學專家,給出的證據看似都很合理,其實經不起推敲。

證據之一:黛玉湘雲中秋聯詩的最後兩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也就是說,黛玉可能會在一箇中秋夜選擇沉湖自盡。

證據之二:寶玉曾井邊祭金釧兒,被不少人解讀為這是在祭奠黛玉,而寶玉歸來後黛玉曾說“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後文黛玉沉湖,於是寶玉舀一碗水以祭黛玉。

證據之三:黛玉號瀟湘妃子,這個名號典出娥皇女英的故事,說的是舜的兩位夫人娥皇、女英尋夫,得知丈夫已死,遂投江自盡,這暗示了黛玉最後也會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樣看似合理的證據還能說出很多,反正就是要坐實黛玉是沉湖自盡這個觀點,其實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這些“證據”並不能直接得出黛玉是沉湖自盡的結論,比如湘雲黛玉兩人中秋聯詩,說出“寒塘渡鶴影”的明明是湘雲,不是黛玉!寶玉明明祭奠的是投井的金釧兒,跟黛玉沉湖沒有一點關係。娥皇女英的死因一直也有爭論,除了投江而死,更多人認為是淚盡而亡,不然何來湘妃竹一說?

所以,這些證據,只是為了存在而存在,即先認定了黛玉沉湖的結論,然後又去找證據,這樣本末倒置的論證,顯然不靠譜。

其實,黛玉之死並沒有那麼神秘,曹公在一開始即交代了黛玉有不足之症,要長期服藥,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個藥罐子,別說她自己尋死,她就是不尋死,也還不知道生命忽然就在哪一天終止,且有寶玉在,她怎麼可能撒的下手?所以黛玉之死,有一種可能,就是病逝。

這一點原文中都有過暗示,前八十回中,黛玉之病是日益加重的,最後都不得不在瀟湘館靜養,每日熬藥,寶釵、黛玉送要等,所以,與其說黛玉是上吊或沉湖,不如說她是因為生病,一直無法好轉,最終病逝,這從情節發展來看,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黛玉前世是絳珠仙子,下世即為還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恩,等到淚還完了,她自然會離開,所以有“淚盡夭亡”一說,這一點我們通過一條脂批可以佐證,原文第二十二回,寶釵生日眾人聽戲,黛玉因眾人說她像戲子被惹惱,寶玉去解釋,黛玉連說了兩個“與你何干”,這之後有一條脂批:問的卻極是,但未必心應。若能如此,將來淚盡夭亡已化烏有,世間亦無此一部《紅樓夢》矣。

請注意,批語裡明確提到了黛玉最後的死因是“淚盡夭亡”,脂硯齋、畸笏叟等人應該都是看過全本紅樓的重要批者,因此這條批語可信度很高,且在此之前的二十一回裡,脂批還提到了“顰兒淚枯”,由此可知,黛玉最後的死因,很有可能是淚盡而逝,她該還的淚流盡了,離她死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因為她下世即為還淚。第一回即有“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可知,黛玉還完灌溉之恩,很快就會死亡。

前八十回中,林黛玉自己也曾說:“近來我只覺得心酸,眼淚倒像比舊年少了些的,心裡只管痠痛,眼淚卻不多”其實,這才是真正暗示黛玉之死的預言,即她最後是在重病之下,淚枯而亡。這樣才首尾呼應,符合還淚一說,符合曹公對寶玉黛玉木石前盟姻緣的設定。而上吊自盡,沉湖一說,似乎跟寶玉關聯不大,也偏離了黛玉還淚的主題,根本就站不住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