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耕田不養豬,等於秀才不讀書,有道理麼?

用戶4474642174


耕田不養豬,等於秀才不讀書,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我們老家土話是這樣說的,“農民種地不養豬,好比秀才不讀書”,是古代民間流傳下來的關於種地養豬的諺語。

這句話明顯體現了過去農民種地的智慧。養豬既能賺錢,豬糞可以用來壯地。在古代,人們種地耕田都是提倡養豬的,這是因為古代人也知道種地需要施肥,莊稼才能長得好,才能多打糧食,才能養活更多人。古代是沒有化肥的,而肥的來源只能靠養豬來積攢豬糞,然後用於種地耕田。

記得我小時候,我們農村老家種地,家家戶戶都會養上幾頭豬,然後把豬糞堆積腐熟,整地時施入田內。施入豬糞的地塊一般都比較壯,肥力高,莊稼長得也好。現在隨著農業的發展,化肥的運用越來越多,但是優質的農家肥,種地仍然少不了。


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農村老人常說:耕田不養豬,等於秀才不讀書,有道理麼?


這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養豬積肥種田的諺語,反映了祖祖輩輩的養豬肥田的實踐經驗,“耕田不養豬,等於秀才不讀書,”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在沒有化肥的年代裡,農田的肥料就只能依靠養殖畜禽踩糞,農業豐收的希望也在於養殖的畜禽,畜多肥多則糧食多。種植莊稼沒有養豬是沒有肥料的,農作物也不可能獲得豐收。秀才是一個讀書憑證,就如現在的小學畢業,秀才不繼續讀書是不會考取舉人的,是沒有好的前途。


一頭豬就像一個小型有機肥工廠,一頭豬一年排洩的糞尿有2000公斤,加上墊圈的草等,每年可以積圈肥5000公斤左右。新鮮豬糞尿含氮0.5%、磷0.24%、鉀0.5%,如折成化肥,相當於硫酸胺50公斤、過磷酸鈣27公斤、硫酸鉀20公斤,總計相當於100公斤左右的化肥。過去曾經說“豬多、肥多、糧多”、“種田不養豬,十年有九年輸“,說明豬糞尿的好處。


豬糞是有機肥,豬糞除含有農作物必須的氮、磷、鉀外,還含有一種叫胡敏酸的成分,含量也很高,胡敏酸是腐殖質裡面的一種主要成分,它具有膠性,能夠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適於含蓄水分和通氣。有利於莊稼的生長,我們每年在土地裡多施有機肥,土壤呈現海棉狀,原因就在這裡。


豬糞必須經過微生物的腐熟作用,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而被莊稼吸收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很緩慢的,分解一點,莊稼吸收一點,所以肥效比較長。不像化肥那樣施到地裡,莊稼馬上就會吸收,見效很快,但是不經久。


由於豬糞見效慢,肥效長,化肥見效快,肥效短,因此,在種莊稼時多以糞肥作基肥,化肥作追肥,這樣不僅能發揮它們的所長,也能適應莊稼生長的需要。



老周說三農


在農村裡,一般耕田的農民基本上家裡都養一兩頭豬,農村裡常說:耕田不養豬,等於秀才不讀書,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古時候的秀才是讀很多書的,不讀書又怎麼可能成為秀才呢?讀書是基礎,只有讀得書多了,才有可能成為秀才。因此,秀才不讀書是個不可能事件。耕田不養豬也是同樣的道理。農村裡的農民沒有經濟來源,只能靠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種點莊稼養家餬口。農民想要種好莊稼,除了風調雨順的好年頭,還要給莊稼提供充足的肥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勤勞的農民,如果沒有足夠的肥料,也很難有好的收成。那麼養豬和農民耕田有什麼關係呢?養豬,除了能給農民有豬肉吃,還能賣錢,最重要的是豬產生的糞便是莊稼最好的肥料,有了這些肥料,農民就不用擔心莊稼長得不好了,真是一舉三得。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體現了農民的智慧,種養一條龍,不浪費,回收利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自己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