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會不會產生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嗎?

人參的杯具


工作中經常聽到病人問我他的降壓藥吃了很長時間了,需不需要換一種。或者已經擅自做主更換了降壓藥。那高血壓藥到底該不該換?多長時間換呢?



換降壓藥只有在血壓控制不好和身體耐受不好的基礎上才能換降壓藥。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第一,首先就是在服用一段時間的降壓藥後始終血壓為達到理想控制水平。其次就是服用降壓藥後出現一些藥物不良反應如依那普利乾咳,氨氯地平水腫等。出現這兩種不得已的情況下考慮換降壓藥。

如果在血壓控制穩定,又沒有不良反應的情況下最好不要更換降壓藥。血壓穩定的情況下換降壓藥對身體不利在於:

第一,大家都知道要穩定一個血壓是要調整用藥的量的,同一種藥有的需要一顆,有的要兩顆才能穩定。在你千方百計才調整好劑量穩定了血壓你才換了藥物,又需要進一步調整才能穩定血壓。

第二,不同的人對藥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別人效果好你不一定效果也好。


所以在血壓穩定的情況下不建議換藥。


餘千蘭


“這降壓藥可不能吃,吃了就停不了,吃著吃著還有耐藥性!”家長裡短之間,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有的時候我也不樂意理,有的時候也想上去說道說道,其實,能這樣說的人,多半是聽不進去我說話的。

高血壓是什麼病呢? 咱們在這裡只說原發性高血壓,它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綜合症,是心腦血管常見的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可損傷心、腦、腎、眼等,後果嚴重,這類疾病致殘致死率高,所以雖然不可怕,但是像基石一樣的存在!



這是個治不好的病,確實,吃了藥,就要長期吃,藥物是要隨時依據血壓一段時間趨勢調整的,比如冬天可能偏高、夏天偏低,藥量可能會適當的調整。

但沒有這麼一說:藥吃一段時間就要換!這個不需要,因為如果血壓平穩,一個藥可以一直吃,他一直沒傷你肝腎,以後也不會!

之前我的文章中講到突然血壓低的幾個因素,在這裡簡單贅述一下:心臟疾病影響心臟泵功能、血容量不足、天氣變化血壓波動、營養不佳身體虛弱等。

耐藥性是個什麼概念呢? 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於藥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化療作用就明顯下降。 他其實最多用於抗生素對細菌治療時,產生耐藥菌以至於耐藥。

那高血壓既不是微生物也不是寄生蟲更不是腫瘤,所以其實談不上耐藥性。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覺得自己吃著藥有耐藥性呢?

人的血壓是會波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24小時每一個小時都不一樣。人的血壓可以因一些因素降低,也必然會因一些因素升高。說白了,藥勁兒對於您不夠了或大了!或者身體哪裡出問題了! 血壓也會波動。



原因是什麼呢? 季節變化血壓波動、休息不好血壓波動、過多食鹽食糖血壓波動……這一系列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壓升高,但唯獨不是耐藥的問題。

所以,血壓有了問題,先想想最近自己生活情況,再想想藥力量,聽聽醫生給你建議,我覺得應該不會有一個醫生說:高血壓藥耐藥了!

如果一個藥吃得好就不要換了,什麼叫好?能控制血壓且能保護靶器官!如果一個藥控制不好可以把它加成足量也可以加其他的藥物。


心血管內科王醫生於2018.7.1日編輯。


心血管王醫生


高血壓藥物是不存在所謂的耐藥性概念,所以並不需要定期更換藥物種類。但是在選擇高血壓藥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相應的原則,選用最適合患者的藥物。

1.個體化原則。個體化原則是選擇高血壓最核心的環節,因為不同患者最適合的降壓藥是不同的,有些降壓藥物雖然能夠降低血壓,但不能帶來更多額外的好處。

比如,糖尿病患者應該優先選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也就是普利類和沙坦類的藥物。因為這類藥物不但能夠降低血壓,而且有保護腎臟、減少尿蛋白等作用。

2.聯合用藥方案。對一些血壓程度較高或血壓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可以考慮選擇聯合用藥方案,而不是單獨選擇一種藥物,因為兩種降壓藥物聯合之後,會相應彌補藥物的缺點,增加藥物的降壓強度。

3.選擇長效藥物。對多數患者來說,儘量選用長效的藥物,也就是一天服用一片就可以平穩降低血壓的藥物。比如常用的硝苯地平,普通的硝苯地平片只能控制3到4個小時的血壓,每天需要服用三次以上,而硝苯地平控釋片通過特殊的控釋技術,延長藥效,一天服用一片即可。

總而言之,應該在評價患者病情之後指定最佳的降壓方案。一旦服用,不要隨意更換。


惠大夫在江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病症,它常常由於生活習慣的影響而導致,治療方法有改善生活習慣以及採取藥物的方式,其中降壓藥就是其中一種藥物治療。至於耐藥性的問題來說是不會的,在生活中受到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比如飲食方面、作息不規律以及運動量太大等等會影響藥物的效果,但是這不能說成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會產生耐藥性。不過會隨著藥物治療的時間的增加,耐受性越高,也就是吃降壓藥的量會越來越多。

在是否需要更換降壓藥這個問題上,如果目前的降壓藥對患者來說是適應的,對身體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並且沒有不良反應的,這是不需要更換降壓藥的。因為經常更換降壓藥的話,身體不容易適應降壓藥,可能還會引起不良反應,對降壓沒有效果。不過也是有需要更換的情況:

1.若是服用降壓藥產生了新的其他病症就需要考慮更換其他降壓藥。

2.如果服用的降壓藥導致血壓升高,甚至比平時還要高。

總之,任何一種降壓藥對患者來說是不存在耐藥性的,是不會因為長時間服用降壓藥而降低降壓藥的功能。更換其他降壓藥是不能自己隨意更換的,需要根據醫生的診治具體來更換。


醫聯媒體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控制血壓達標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高血壓是以持續性血壓升高為表現的綜合徵,並不存在所謂的耐藥性(耐藥性針對的是微生物、寄生蟲等對藥物的反應性降低,如抗生素耐藥性等)。高血壓患者的治療要個體化,在醫生指導下堅持使用,優選長效制製劑,不能隨意更換或停藥,只要這種藥物能有效降低血壓、能控制血壓長期達標,就無需更換,頻繁調藥不僅不利於血壓控制,也會增加副作用和併發症的發生。我們在進行降壓藥物治療的時候要綜合考慮患者病情,根據血壓水平、患者年齡、合併症情況等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應以有效劑量開始治療,但對於年齡偏大(特別是高齡患者)、有心功能不全、體位性低血壓等患者建議從小劑量開始。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需要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同時進行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對於單純性高血壓(未合併有其他疾病),當血壓不超過160/100mmHg時可先不進行藥物治療,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最多進行三個月,如血壓仍未達標,則需要使用降壓藥物。

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首選長效製劑,常用的降壓藥物有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ACEI類(如卡洛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貝那普利等)、ARB類(如纈沙坦、伊貝沙坦等)、利尿劑(氫氯噻嗪、安體舒通、速尿等)、β受體阻滯劑(如阿替洛爾、美託洛爾、比索洛爾等)、α受體阻滯劑(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總的來說,只要藥物治療有效,就不必更換,除非藥物不耐受。我們要日常要注意監測血壓水平,根據血壓水平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切忌偏聽偏信,私自調整劑量或停藥,以免引起血壓波動,增加併發症的發生。人的血壓並不是一成不變,會隨我們運動、季節變化和所處時間(如早上血壓較高)等產生變化,希望大家注意監測,並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案治療,以達到血壓的長期穩定控制、避免併發症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