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問一下大家,在家長群裡反對老師意見被踢出群?老師會給學生穿小鞋嗎?

依靈之琳


有了家長群反讓家長和老師溝通失靈,大家只顧宣洩情緒、自說自話

訂校服引發家長和老師口角的背後,不願溝通是關鍵,雙贏變雙輸!

隨著家長群的出現,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本應該消弭矛盾,但事實是出現問題的頻率更高。背後的關鍵問題就在於,一些人只是把家長群作為宣洩情緒的一個場所,純粹是發洩心中的不滿, 卻根本不聽對方怎麼說。自說自話自然問題重重。最近有家長因為學校在訂製校服之後又要訂製年級服,就出言反唇相譏說“學校沒有洗衣機,一套不夠是不是要多買幾套換著穿?”結果被班主任移除了家長群。

在這裡面很多家長肯定認為都是教師的問題。但是我要說雙方都有問題,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失敗,因為學校很多決定,教師扮演的只是傳話筒的角色,是沒有決策權。家長懟老師很爽,但是並不會影響到最終決定的下達,反而讓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很僵硬,事後還擔心老師給自己的孩子穿小鞋。但是這又何必?

請輸入圖片描述

1校服的問題讓很多家長很受傷,老師很被動

作為班主任必須要說,學校統一校服的出發點絕對是為了學生好,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卻漸漸走了樣。學生龐大的人數導致背後的利益巨大,校服訂單就變成了唐僧肉,增加了家長的負擔。但是學校給每個人訂幾套校服絕不是一個小小的班主任可以決定的,即使學校也決定不了,這都是上級決定的。而層層要求傳遞到教師手裡,對教師的要求就是執行,你說他能怎麼辦?

請輸入圖片描述

有的家長不相信,我就舉個例子。一些家長對於學校的餐廳很有意見,覺得餐廳把成本壓得太低,收費高做得不咋地。認為餐廳和教師有利益輸送,進而把這種不滿發到老師身上。但事實上,一個地區的學校餐廳幾乎就是連鎖性質的,人家並不是直接和學校簽訂合同,學校既沒有選擇權又沒有監督權,只有建議權。所以出現問題時,家長很受傷,老師很被動。

請輸入圖片描述

2家長和老師溝通失靈,導致越來越多的矛盾出現

其實家長和學校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了問題溝通好就可以了,但關鍵問題恰恰是當下的老師和家長溝通失靈造成更大的矛盾。一些家長把姿態放得很高,認為你老師就是服務者,你受委屈是小事情,我孩子受委屈就是天大的事,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之前我們學校有學生因為書沒有背過來罰抄就罵老師“你算什麼東西,我爸媽都不罰我你有什麼資格。”家長來了根本就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倒打一耙說老師體罰學生要去教育局告老師。家長和老師本來應該是統一戰線共同推動學生學習,結果並不是如此,雙贏成了雙輸。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個校服和年級服絕對不是一個小小班主任就能決定的,家長如果有什麼不滿,可以直接和老師私下溝通,瞭解到底是誰決定要買了校服又買年級服。家長再去找對方。兩者間其實是不應該產生矛盾的。結果家長只顧著說一些俏皮話,對於問題解決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讓自己和教師的矛盾變得很僵硬。事後擔心老師給學生穿小鞋,你說怪誰?

請輸入圖片描述

佩弦教育語:

其實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面對類似各種問題都不要在家長群裡說,更不要一上來就是火藥味滿滿。這很可能讓兩者沒有溝通的可能性,結果適得其反。這位家長這樣做一沒有解決問題,二把自己和老師的關係搞得很僵。而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佩弦教育


我就肯定不會!但不知別的老師了。我是老師,最早教中學, 後教小學,教了幾十年,馬上就退休,什麼學生都教過,特別是最優秀的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的就有六七個,這裡就不寫名字了 ,遲文~、辛~、張心~、辜俊~、黃~、鄭~,當然我子都考上中山大學…………因為以前每屆六年級前三十名的學生,學校都有免費培優數學 ,是我教的,早期是奧林匹克數學比賽,後來是為了學校學生能考上優秀的私立學校“公辦班”。做人不能太小氣,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教好自已的學生有成就感,我不會去理學生家長的,曾教過公安局長的兒子,教過本市首富女兒(當時首富) 教過鎮長的子女,本校教師子女差不多都教過 ,去年還教老書記的孫子。曾有家長因孩子考上全市最好的私立學校“公辦班”而高興不已,她都不知道是我教他孩子奧數的,還跟我說:我女說學校的奧數班很有用,升中考試的難題全有教過,哈哈哈……我笑著告訴他:是我教的。貴家長,放心吧!他只是不喜歡你,並不是不喜歡你孩子,班主任也有自己的難處,別人完成任務了,自己沒有完成, 上頭肯定會~~,互相體諒吧。與此同時,希望家長說話也要有個“度”,注意下說話的場景、注意下說話的語氣和表達的方式。希望我們的教師也不要太小氣,更希望家長和老師、學校都要多點溝通,大家不要誤會,共同創造和諧的校園氣氛,讓教師安心教、開心教,讓學生開心學、學得更好………希望社會、學校、家長、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做到最好!


用戶2074693921100


一個字:會,而且非常可怕,我老婆是無論如何不敢把我拉進家長群的,因為我小孩小學的時候就吃過我的苦頭,她媽害怕了,初中,高中連家長會都不讓我參加,我覺得現在的老師很可怕,國家是應該出面打擊一下了,應該堅決制止和打擊所有學校建立家長群或是QQ群,任何作業應該佈置在黑板上,任何通知(含家長會)都應該由學校以紙質的形式發放,並加蓋公章。現在的學校和老師不得了啊不得了。


等米下鍋


一般會給孩子穿小鞋的。我兒子上初中住校,夏天天氣特別熱,沒有空調,有風扇但風不大,蚊子還特別多,一個寢室8個同學都有個蚊帳。還是有蚊子鑽進蚊帳裡咬人,又熱又癢,經常一夜睡不了幾個小時。有家長就在班級群裡提議,反映孩子休息不好,家長自己出錢給孩子安空調。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老師就說不行,必須要經過學校批准,還要教育局同意才行,大家也不要討論這個問題了。過了幾天,兒子給打電話說,某某同學的家長是不是在班級討論什麼問題了,你千萬不要去討論,老師現在天天找這同學的麻煩,給他小鞋穿。現在班級群很安靜,沒人再討論這些問題啦


藍創藍天


我是一名校長,孩子會不會被穿小鞋,我覺得關鍵在於老師的心胸。

目前,家長們普遍維權意識很強,一般來說,老師不會用故意打壓故意找茬和立即調換座位等方式來給孩子穿小鞋,倒是可以有意無意的對某個孩子冷淡,對某些孩子的作業批改馬虎,對態度不好家長的孩子乾脆不管不顧。所以穿不穿小鞋,就要看老師的胸懷了。

從提問來看,國慶節家長買了三套校服,不知道這是學校的統一要求的還是家長自己隨意購買的,倘若是學校要求購買的,家長又一次購買級服家長是有充分理由拒絕的,哪個孩子都不需要一下子買六套校服。倘若國慶前三套校服是家長隨意購買的,那學校要求學生購買級服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家長理應配合,而不是肆意埋怨。

我看了一下,班級要求訂的級服,款式很好,看著質地不錯,價格也相對便宜,其中應該沒什麼貓膩吧,倘若家長認為老師其中有回扣,大可以到有關部門舉報。

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目前,敢於跟學校老師做對的在校生家長有兩類,一類是孩子已經徹底沒希望,對孩子放棄了,對學校怨恨很深的,另一類,就是容易意氣用事,一時說了氣話的。別人哄老師都來不及,你還說氣話,對挽回事情沒有任何作用,還導致老師對家長和孩子有了異樣的看法,實在是得不償失,說嚴重一點就是糊塗。你說呢?


文軒閣


我認為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對教師不理解,甚至有怨恨,攻擊,緋謗教師這個群體,主要是極少數個別教師思想道德觀的問題。但絕大多數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如園丁一樣栽培祖國的花朵,為人師表,傳道解惑,堅守清貧,任勞任怨,是不會為一點點小事來計較洩憤在學生身上。既使教師的地位低,待遇低,社會上的風氣總是圍繞群體進行持久的傷害。但教師群體絕大多數教師都有寬大的胸懷,不然怎會配得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最光輝的事業。


天馬行空128039981


從你的問題就知道你說話很沒有邏輯,故事講的不是很清楚。

不過先鋪墊個常識,學校的校服是學校決定的,跟班主任沒關係,班主任只是幹活而已,真的沒權利。如果要提意見,找校領導,別和老師瞎逼逼,你弄錯方向了。

另外。你的弟弟不是家長,虧你孩子班主任居然忍你到今天,要是我,就不可能進群。

訂校服,說明才一年級,你心裡對於學校,對於你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們,孩子的同學,好朋友,有定位嗎?你瞭解過班級情況嗎?老師是什麼級別的你知道嗎?其他孩子的家長是些什麼角色你知道嗎?我估計你一樣都沒了解。就因為你的反饋和些許抱怨,老師就踢出你,首先說明老師是個不好惹的主,你是個衝動派。

退一步說,如果就你想特殊,總是想什麼說什麼,那麼你還是轉學吧,因為你的潛意識裡就沒有相信學校和老師。如果要繼續呆,還是聽學校的,老師就是任務完成者,真的,提意見去找學校衙門——教育局。市長。都可以,你傷害別人,別人也會傷害你。


冰冰181709


所有的正常老師都不會給學生穿小鞋。

很冒昧地問一句,你們家家長是不是不在了。

如果你家長不在了,那麼你還是應該積極聯繫老師,說明你是孩子的唯一監護人,讓老師把你加回家長群。

如果你家長還在世,那麼我非常懷疑你是怎麼和你的另外一個弟弟一起加入家長群的?

任何老師,都不會允許學生的各種兄弟姐妹嫂子舅子的閒雜關係人加入家長群!

因為一般情況下,這些人無法擔負起學生監護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甚至在我們班,一個群裡,一家只能有一個代表。


記不清多少年前了。聽聞過類似的情況。

親戚的鄰居搞不懂小學進家長群的目的,外加可能自認為年紀大了,不想與年輕老師溝通。於是讓孩子的哥哥進入了家長群傳話。一個初中生在家長群裡三天兩頭汙言穢語。老師最後將這個孩子踢出了群之後聯絡了學生家長。家長看過孩子哥哥在群裡的聊天紀錄後悔不當初。可老師對一個家庭的印象已經生成,又怎麼可能輕易改變呢?談不上是由此之後老師對該生的印象變化,亦或是本身家庭影響。近年再聽到這個學生的情況,已經是一塌糊塗了。


如果說上面的話是寫給題主。那麼下面的話我想應該是寫給所有能看到這篇文字的家長們了。

1:家長的意見可以私下與老師溝通。不要在公開場合質疑。

從教育角度來說:老師是專業的,家長是業餘的。以業餘質疑專業,浪費彼此的時間。

從影響的角度來說:教師是引導者。家長的公開質疑一方面削弱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另外也引發了其他家長對教師的質疑。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解釋還是不解釋。都已經無法改變質疑者本身已經開始傳播抵制情緒的現實。此時,無論是牽頭者還是跟隨者,我想他們的名字都已經被印在了老師的腦海當中。

此時,如果質疑對了。老師有問題。那麼理所當然可以投訴,可以舉報,還要換一個新的班主任。

但是,如果質疑錯了。我想這些衝動的家長肯定是忘記了自己的孩子還要在這名老師的班級裡待好幾年吧。

如果是在私下與老師溝通,那麼無疑是給這種衝突製造了一段緩衝的空間。使得大家都能夠有餘地的討論問題。


2:很多家長都在關心,如果我真的頂撞了班主任,那麼他會不會給我的孩子穿小鞋?

這裡我給所有的家長一顆定心丸。

只要是正常有腦子的老師。絕對不會給任何一個孩子穿小鞋的。

現在的社會,諮詢發達。上網方便。別說給孩子穿小鞋。很多老師哪怕罵學生一句,恐怕下課後也會被傳到互聯網上並炒作一波熱搜。

更何況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各種嬌貴,從學校裡受了氣,必然是要找學校討回公道的。

那老師又怎麼會給學生穿小鞋呢?


3:家長是事精,孩子不討喜。老師就真沒辦法了麼?

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最有效的辦法。

很多家長自詡精明。認為既然現在輿論與教育部門都站在了自己一邊,便可以無所顧忌的對老師進行各種要求。

好傻啊。

對於現在的老師來說,讓這種家長自作自受簡直不要太簡單。

那就是放任。

不做老師,永遠不知道這兩個字對學生的未來會產生怎樣的毀滅性影響。

家長聽到的只能是“孩子沒問題”“孩子很好”“一切都正常”

家長安心,老師輕鬆。WIN WIN!

十年後再看,家長不要太后悔的說。


總結說一下,公開質疑就要有公開質疑之後承擔後果的勇氣。也不用擔心老師會不會給學生穿小鞋,這種危險的操作沒有幾個老師會做的。


章魚老師就是我


可以很肯定的說,只要老師是屬於心理健康的老師,百分之百不會因此給學生穿小鞋的。

這是因為:

首先,師生之間是有感情的,一般不會因為家長搗亂而影響到師生的關係

儘管老師在教室裡可能繃著個臉,但是,師生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互相還是很有感情的。這種感情並不會因為家長語言上的不當就遷怒孩子的。尤其那些家長很吊,而孩子很聽話的那種。老師往往惋惜挺好的孩子沒有生在一個好的家庭,還替孩子叫屈呢。所以,一般情況下,家長只要不是太過分,只是在某信群裡說幾句不太恰當的話,老師是不會遷怒於孩子的。

其次,老師經見的特別的家長多了去了,不會將其當回事的

老師面對的是各行各業的家長,每個人的素質是不一樣的,性格也大為不同。當然,大部分家長對老師都是比較客氣的,但是不排除有些家長脾氣暴,或者因為孩子學習不好,對老師、對學校有怨言的。作為老師,也是要儘可能的與家長進行協調,通過與家長的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但是,有下列情況的,不排除老師會報復你的孩子:

第一,家長舉報老師的

家長動不動就舉報老師,弄得老師很被動,甚至因為你的舉報被上面給了處分的。這種情況下,你別天真的以為,這個世界除了你小心眼以外,別人都很大度。如果該老師比較大度,不會欺負你家孩子,但是,你也別指望老師會對你孩子有多好。

第二,因為一些小事,經常找老師和學校麻煩的

孩子不慎摔傷了,或者與同學發生了點小摩擦,弄破點皮,然後,家長沒完沒了的找學校麻煩,找老師麻煩。這樣的情況,你在這個方面佔了便宜,在另一個方面必然會吃虧的。不可能所有的便宜都讓你佔盡的。

話又說回來了,與其這樣戰戰兢兢的拿不定,還不如早一點和老師道個歉來得實在一些。大家都說清楚了,就釋然了,省得都不高興。


愛河北人


把你移出群,肯定會繼續為難你們。除非你趕快想辦法讓老師消氣。可以直接找老師聊聊,消除誤會。老師要整學生,辦法多的是。很多時候無需他親自動手。有人自然會心領神會。趕快想辦法安撫老師的玻璃心吧。關鍵的關鍵,不要以為只是這位老師給你小鞋穿,群裡還有其他老師哦。他們會怎麼看你呢?他們會不會和班主任沆瀣一氣呢?要知道,班主任是一個班的管理者,其他老師也必定會和他統一戰線。一旦所有老師達成共識,放棄對孩子的教育,任由他自生自滅,最倒黴的還是孩子。所以,最好是不要和老師發生任何衝突。有什麼想法別直接發群裡,實在有想法,私聊可能還有婉轉的餘地。老師也要面子的,當面駁了他的面子,能有好結果嗎?不過這位老師城府還算不深,提前給了你信號。就怕那種你當面駁他面子,他還對你滿臉笑容的老師,那才是心機深重。我相信,只要你拿出誠意,老師也不見得會一直慪著這口氣,讓他早點發了,就沒事了。與其瞎猜,不如直接面對。共情同理心,現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很多問題就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