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電影導演,一出手就不同凡響。他以《推手》(Pushing Hands, 1992)、《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 ,1993)和《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 1994)三部別具一格的電影登上影壇,開闢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李安

這三部電影習慣上被稱為"家庭三部曲"或"父親三部曲",其實,在這三部早期電影中,李安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為其以後的電影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安早期電影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雖然不能一一窮盡,但還是希望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解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關鍵詞來進行解讀:

關鍵詞1:文化

文化是一個大概念,至今也仍未有統一的定義。簡單來說,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活動及其產品。

結合李安自身經歷,他是浸淫在東西方兩種文化之中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呈現出東西方文化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他嘗試去探索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在他的電影中,有太極拳、書法等這些典型的東方元素,也有基督教、拳擊等這些典型的西方元素。這些文化元素並非只是人物的點綴,而是凸顯人物性格命運的底色。

有一個名詞叫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說的是一個人從其固有的文化環境中移居到一種新的文化環境中所產生的的文化上的不適應。

文化衝擊現象在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有突出的體現:

《推手》中的朱父,在退休後從中國來到美國,與兒子朱曉生一家一起生活。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本想來尋求天倫之樂的朱父,遭到了強烈的文化衝擊。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推手》豆瓣評分

他言語不通,缺乏交流。在家裡只能跟兒子用中文交流,更多的時候是與美國的兒媳婦瑪莎一起,看看錄像帶、唱唱曲子又容易打擾到正在寫作的瑪莎。

他朋友圈太小,寂寞感太強。在家裡除了打打太極拳、寫寫毛筆字,他有太多的時間需要排遣。只有到週末了,才可以和兒子一起去中國城教教太極拳,與同在異鄉的人交流一下。

朱父在陌生的美國就像是牢籠中的困獸,因為言語無法交流、飲食習慣不同、興趣愛好不同,他跟兒子一家處於一種擰巴的狀態;生活範圍極端狹小,接觸的人非常少,內心的情緒無法得到釋放。

《喜宴》中的高偉同已經完全融入了美國社會,認同了美國式的生活方式。但一直擔心他婚姻大事的父母,卻是典型傳統中國社會的父母。他們在來到美國探望孩子,促成孩子婚姻的過程中遭遇了極強的文化衝擊。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喜宴》豆瓣評分

在中國傳統的理念中,婚姻大事不能兒戲,雖然身在異鄉,不能事事周全,但起碼的禮數還是要齊備的。他們不能理解婚姻大事竟然那麼簡簡單單,只是去政府註冊一下,家人吃個飯就完事兒了;他們不能理解都結婚了,為什麼還要與"房東"一起生活;他們更不能理解本來是要傳宗接代的婚姻為什麼會變成"同性婚姻"?

《飲食男女》中的梁伯母無法忍受國外與自己的洋女婿生活,選擇重新回國,這也是無法適應文化衝擊的一個例子。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飲食男女》豆瓣評分

文化衝擊或者說文化交融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每一個處於文化碰撞和文化衝擊中的人,都處於矛盾變化之中,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跨越文化的藩籬,而這種張力也給電影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密碼二:家庭

中國儒家自古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是一個重要的生活單元,家庭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安曾說他早期的三部影片都是講述"一個家庭解構和重新結構的進程"。他在"家庭三部曲"中探討了多組家庭關係:父子關係、父女關係、母子關係、母女關係和夫妻關係,而圍繞父親的關係成為他重點呈現的對象。

之所以如此,李安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時說:

"在中國父子間的緊張關係常表現為鬥爭和爭論。我電影中的父親作為家裡的權威, 在不斷的變化, 控制性也逐漸變小, 這正是電影主旨所在。"

從為人子到為人父,角色的轉換讓李安對父子關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他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呈現和分析:

《推手》中的朱父是一個退休的太極拳教授,《喜宴》中的高父是一位退役的高級將領,《飲食男女》中的朱父是一名國宴大廚。他們都非常看重家庭,珍視家庭的意義,對自己的子女奉獻了一切,但也體會到與子女關係的無力感。

《推手》中的朱父含辛茹苦,將兒子朱曉陽拉扯成人,度過了艱苦歲月,讓孩子過上了令別人羨慕的生活。但為了與兒子一家保持更好地關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

離開時他留書一封,上面寫道:

"共患難容易, 共安樂難, 想不到這句話應驗在你我父子的身上。從前在國內多少個苦日子我們都能相親相愛守在一起, 美國這麼好的物質生活, 你們家裡卻容不下我來。"

這是一段直擊心靈的話,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段話,我好像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推手》劇照

《喜宴》中的高偉同看重家庭的價值,不願意讓父母傷心,所以接受了愛人的建議,參與了一場"假戲真做"的婚禮,本打算讓所有人都滿意,結果是一地雞毛。

老一輩的家庭觀和新一代的家庭觀產生了極大的反差,每個人都珍視自己對家庭的責任,結果卻並不如意。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喜宴》劇照

《飲食男女》中的朱父為了三個女兒,既當父親,又當母親,把三個女兒照料成人。即使為家庭付出了那麼多,朱父與三個女兒卻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大家維繫親密家庭關係的方式就是在一起吃頓週末晚餐。

小女兒和大女兒先後離開了這個大家庭,他們的離開都很突然,讓年邁的父親缺少思想準備。二女兒本來是最強烈要離開的人,結果因為家庭的責任,她放棄了出國的機會留下來。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飲食男女》劇照

家庭,既是每個人的生活藩籬,又是每個人的心靈港灣我們一方面想要逃離,追求自己的獨立和幸福;另一方面也在尋找歸途,追求對家庭的重新認知。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飲食男女》劇照

三部影片中都體現了舊家庭的解體和新家庭的重構。隨著兒女的成長,舊家庭不可避免地走向解體,他們各自從家庭中走出去,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新家庭。

舊家庭代表了一種舊有的文化傳統和權力格局,而在與新家庭代表的新的文化選擇時,新舊勢力相互影響。

東方的犧牲和包容,西方的自由和獨立,在家庭這一方小戰場上硝煙不斷,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也不是西風壓倒東風,而是東西方文化在交互中產生了對家庭的互相理解和共鳴。

關鍵詞3:愛情

中國有句古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西方詩人裴多菲也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愛情,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關鍵詞,也是我們理解李安電影的重要切入點。

1、跨越國界和種族的愛

《推手》中有兩個中西合璧的家庭,一個是朱曉陽和他的美國白人妻子瑪莎,另一個是陳太太的女兒和他的外國老公。他們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個代表,有太多的愛是不論民族、不論國界的,他們相愛並且有了各自的愛情結晶。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推手》劇照

2、跨越性別的愛

《喜宴》中高偉同和賽門之間是一種同性之戀。同性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不為主流社會所肯定,身處其中的人無疑有著很大的苦惱和壓力的,既有來自外部公眾的社會壓力,也有來自內部家庭的親情壓力。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喜宴》劇照

據統計表明,關於會對誰說出自己的同性戀身份,8.5%的人表示不會介意,對所有人都說;29%的人只會對要好的朋友說;只有1.3%的同性戀者會對家長說;有11%的同性戀者只會對陌生人說自己是同性戀;還有50.2%的人不會對任何人表明自己是同性戀。

高偉同選擇了一條異於大多數人的道路,他與賽門的同性之戀雖說對其父母來說有些難以接受,但他們並沒有傷害到其他人。很多人的性取向是天生的,或者是後天形成的,但都是可以理解的,他們不論性別的愛同樣值得尊重。

3、跨越年齡的愛

《推手》中的朱父和陳太太,都是退休年齡後的老人了,也許沒有年輕人的轟轟烈烈,但在異國他鄉,他們萌生了好感並有走向黃昏戀的跡象。

朱父和陳太太,他們原先的伴侶早就去世了,他們將生命的大多數時間都奉獻給照顧家庭,在已經可以享受生活的時候選擇自由戀愛無可厚非。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推手》劇照

《飲食男女》中朱父與女兒的同學錦榮結合,雖然這種老夫少妻模式不符合人們的常規認知,他們的家人也一度非常抵制,難以接受。但誰又規定愛情必須是年齡相當的人才能產生的呢?又有誰規定只有年齡相當的人才能產生真正的愛情呢?

黃昏戀、同性戀、忘年戀,很前衛?這都是李安25年前玩過的梗了

《飲食男女》劇照

感情的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即使是最親愛的家人,有時候也只能是提建議,而不能去強加干涉。

結語

《推手》中朱父的自覺出走,《喜宴》中高父的"舉手投降",《飲食男女》中朱父的重獲滋味,這都是一種妥協後的認可,代表著父親的舊勢力與子女代表的新勢力達成了新的平衡。

李安並沒有給我們指出一條康莊大道,其實,生命並沒有一條普世的道路可循。舊的勢力謝幕,新的勢力登場。如果一定要說有規律的話,那就是代表著朝氣和活力的年輕人,他們代表著前進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