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長溼疹?

不可愛_桑


說反了,母乳餵養是可以降低溼疹發生率的。

母乳餵養的嬰兒溼疹發生率明顯低於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者。母乳是嬰兒天然的低敏食物,其中的大分子抗原較少,並且利於嬰兒的吸收,不僅為嬰兒的生長髮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素,而且母乳中的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嬰兒發生IgE介導的過敏性疾病具有保護作用。因此,我們提倡母乳餵養。

另外適當戶外活動有助於降低溼疹發生率,在嬰兒期若能每天外出活動1h以上,發生溼疹的機率將降低。家中有嬰兒後家人怕小兒吹風后受涼,少開窗或不開窗,可使室內潮溼,致黴菌及真菌孢子產生,加上塵蟎及其排洩物,都可作為強烈的過敏原,誘發過敏反應。同時有些家庭為新裝修,室內甲醛濃度及廚房炒菜的油煙,都有可能引起過敏的產生。而室外適當的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有可能促進皮膚屏障的發育完善。故建議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平時家庭注意開窗通風,定期清洗小兒的玩具及床上用品。

嬰兒溼疹主要發生在6個月以內,特別是在1月齡左右,之後其發生率明顯下降。


兒科醫生鮑秀蘭


溼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發作時容易導致皮膚瘙癢、紅疹的情況。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患溼疹的概率大一點,母乳餵養導致嬰兒容易患溼疹,主要原因是哺乳媽媽在哺乳期沒有合理控制飲食。

一般來說,吃了辛辣或者油膩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茴香等刺激性食物;還有就是吃了較多的肉類食物,易使寶寶上火出現熱疹;或者吃了海鮮,菠蘿,蝦蟹等易過敏食物,也會引起寶寶溼疹。

那麼,母乳餵養期間寶寶溼疹了怎麼辦?

1.首先哺乳媽媽的飲食要注意保持清淡,少吃雞蛋、牛奶、海鮮、羊肉、芒果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以免加重寶寶病情。不要吃蔥、大蒜、生薑、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不用鹼性肥皂洗皮膚,洗澡不宜過頻。室溫不宜過高,外出時不要讓太陽直曬有溼疹的部位。勤給嬰兒換衣服,衣服寬鬆些,不能太厚太緊,寶寶的衣物選擇要慎重,要儘量選用純棉製品,穿著要舒適透氣。

3.注意孩子居住的房間需要保持空氣流通,保持清潔衛生,避免灰塵刺激皮膚。嬰兒溼疹的治療應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可以用嬰兒溼疹膏、氧化鋅軟膏等藥物。有溼疹的寶寶,添加輔食時,建議晚1~2個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寶寶的飲食儘可能是新鮮的,避免讓寶寶吃含色素、含防腐劑或穩定劑、含膨化劑等物質的加工食品。


家庭醫生在線網


這個說法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母乳餵養並不會加重溼疹,也不會提高溼疹的發病率。

事實上真的母乳餵養的寶寶,溼疹發生率反而低於混合餵養或者是人工餵養的。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這個是世界公認的目當中含有天然的低敏食物,它的裡面成分營養豐富 比如母乳中的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寶寶發生IgE介導的過敏性疾病具有保護作用。

目前所有的奶粉上都是模擬人乳的成分製作而成的,所以從各個方面看起來,母乳當然是更適合寶寶的。

溼疹的寶寶最容易發生在人工餵養的情況下,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合理餵養,不管添加什麼樣的食物,我們應該是從少到多,以便寶寶的胃腸道能慢慢適應這款食物,而且不能喂的過飽。


溼疹跟生活環境也是有關係的,所以有溼疹的寶寶要注意保持室內清潔衛生通風,不要讓寶寶在太陽底下直曬,但是鼓勵帶寶寶每天出去活動一個小時以上,這樣會降低溼疹的發生概率。

我們給寶寶洗衣服洗尿布的時候都要用肥皂或清潔劑沖洗乾淨,衣服最好是純棉的織品,並且要輕鬆寬大,避免過緊過硬的衣服對皮膚產生不良刺激。

有餵奶的媽媽還要注意一下,媽媽吃進的食物可以抗元的形式出現在母乳當中引發溼疹,所以哺乳的媽媽要注意觀察是不是自己吃的有一些食物能讓寶寶的溼疹更加嚴重或者是誘發。

給寶寶洗澡的水溫也不要太高,正常在38度左右的溫水沐浴是最好的,不要用鹼性過強的香皂或是浴液,洗完之後最好馬上用保溼劑塗到全身,這樣子可以防止水分,通過皮膚散發起到很好的保溼作用。

如果寶寶溼疹嚴重建一站疫苗接種另外必要的時候求助醫生塗抹一些低劑量的激素類藥膏。

溼疹是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這個隨著年齡增大會逐漸緩解,一般號發在六個月之內,一歲之後基本上就自行緩解了。

我是你的藥師朋友,對寶寶溼疹你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