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沒有獅子,為何還會有石獅子?

JoJo撒哇滴卡


我國古代沒有獅子這種動物,它伴隨佛教傳入中國。 當然,確實有外國通過絲綢之路向中國進貢過獅子,漢代曾有西域的國家向中國進貢過獅子,但是中國是沒有原產的獅子的。 產獅子的地方離我國最近也只有印度了,但在很早時間就已被“隔離”,不允許獅子越過其他國境,因此我國從古代起根本就沒出現過有獅子,獅子的“祖籍”只出現在印度以西的中東地區和非洲大陸。 擴展資料 獅子生活壞境: 獅子是典型的熱帶草原動物,主要分佈在非洲的熱帶草原區,而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是季風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和大陸性氣候,所以在我國是沒有野生的獅子的。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佈於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餘年。 獅子起源於約12.4萬年前的非洲東部和南部,大約2.1萬年前,獅子才開始走出非洲,最遠抵達亞洲的印度等地。從分支來看,現代獅子主要分為非洲東部、南部的一支和非洲中部、西部及印度的一支。後者目前已處於瀕危狀態,這意味著獅子面臨著基因多樣性減損一半的風險。


90後的中年男子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也是看馬未都老師的節目看多了,才瞭解的。馬未都在他的節目中明確的回答過這個問題。

在唐朝的時候,西域就給中國進貢過獅子,那會的中國人是見過獅子的。因此,唐朝時期出現的關於獅子的文物,和實際的獅子還是接近於真實的獅子的。

後來,再也沒有進貢過獅子,獅子的形象只存在於傳說中了,而且製作文物的匠人們大多沒有文化,更是隻能道聽途說了。因此,從唐朝之後關於獅子的文物就開始大變樣了。到明清的時候,具體的獅子已經沒有什麼參考了,可以參考的形象也只有獅子狗了。所以,慢慢的在中國關於獅子的形象就變成了這樣:

根據馬未都老師的說明,獅子的形象越兇猛,文物的年代越早。也可以用這個在鑑定文物的時候,做一個斷代。多說一句吧,門口兩個石獅子,腳下按繡球的是公獅子,按小獅子的是母獅子。如果想想了解更多,關注我的賬號吧,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故宮裡的小怪獸,裡面介紹了更多的瑞獸形象。

這是獅子的來歷,至於為什麼那麼多的獅子,獅子是傳說的猛獸,能鎮得住邪氣,擺在門口威風,相對於本土的老虎來說,外來的和尚更會念經呀。

至於龍,這個就不大用我回答了吧。龍是我們的圖騰。


東東歷史


並非非洲的獅子,而是狻猊,龍子之一。性情公正,明辯是非,所以擺在宮門口或衙門口兩側。僅是模樣像獅子,細看與獅子還是有不同。

真獅子的塑像也有了,就是從英國傳來的臥獅像,極像獅子。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獅子是典型的熱帶草原動物,主要分佈在非洲的熱帶草原區,而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是季風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和大陸性氣候,所以在我國是沒有野生的獅子的。中國古代雖然不是獅子原產地,不過獅子還是有其他渠道進入中國的。

獅子最早出現在中國,應該是在漢朝時期。

佛教傳入我國之後,因印度等地區是獅子的原產地,同時獅子看起來十分威猛,佛教便將起納入作為一種祛妖霹邪的護法獸。

同時在漢章帝的時候,《後漢書》記載“月氏國、安息國遣使獻來師子”。這說明當時的大月氏曾經把一頭獅子獻給漢章帝,應該是漢朝人第一次見到真正的獅子。



而獅子傳入中國以來便以威猛著稱,因此慢慢便成為了鎮宅神獸,久而久之,石獅子就成為大戶人家門前的必備裝飾。



後來,獅子在中國有了新的含義,受陰陽學說的影響,門口的獅子一般都是成對出現,右邊為母獅子,左邊為雄獅。在雄獅子腳下,通常還會踩一個球,象徵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而雌獅子一般腳邊會有一隻小獅子,寓意子孫滿堂,福壽延綿。



紫曦堂


獅子屬於非洲本身就是一種偏見。只是因為最近的一千年裡獅子在其他大陸接近滅絕,只有非洲還存在大量的獅群造成了這種錯覺,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印度的吉爾森林還有一片亞洲獅子的保護區。這裡還殘存300多隻亞洲獅。


按照目前發掘的化石顯示,起源自非洲的獅子曾經廣泛存在於歐洲大陸、英國、 亞洲的中東、西伯利亞、中國北部和西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獅子甚至通過北亞的西伯利亞經白令陸橋遷徙至北美洲,最後獅子又從北美洲進入南美洲。

中國獅子的來源

亞洲獅子曾經存在於中國的新疆一帶,也就是古代的西域。周朝時期的《穆天子傳》就記載了一種名獸叫做狻猊,漢朝時期中國人就已經見過獅子,《漢書》記載當時的烏弋國出產犀牛和獅子。

烏戈地······而有桃拔、師子、犀子。

實際上在西漢時期獅子作為一種特殊的方物就已經進入中國,到了東漢時期已經成為尋常的事情,主要是當時的班超收復西域,比如章和元年,班超大破莎車國之後,月氏國就派遣獅子送給東漢的漢章帝,章和二年,安息和月氏都送來獅子。唐朝貞觀年間,西域的康居國也進貢獅子,說實在話這種例子在史書裡記載很多。但是很可惜的這些獅子都是作為奇獸養在禁苑裡,一般只有皇帝和親近的大臣們才會看到。

獅子此外在我國的佛教文化裡屬於護法者,比如文殊菩薩的坐騎就是獅子。獅子孔武有力,兇猛彪悍,作為護衛和辟邪一直受到中國人的喜歡。比如中國府邸門口會有成雙的獅子,左邊的是雄獅,踩著一個球。右邊的是雌獅,腳下一個小獅子。雄獅腳下的球是權利,而雌獅的小獅子象徵子孫昌盛。


人者仁義也


題目問:中國古代並沒有獅子,為何古人能雕刻出石獅子?

中國古代是有獅子的,由西域進貢而來

這個問題從根基上來講就是錯誤的。中國古代是有獅子的,也被叫做“狻猊”。《爾雅·釋獸》:“狻麑如虦貓,食虎豹。”西晉郭璞對其註解即是:“即師子也,出西域。”可知,中國古人很早以前就見過獅子了,中國本地不產獅子,但西域有。可為什麼我還是說“有獅子”“很多人見過獅子”呢?因為西域歷來都是要向中原進貢的,其中就有他們送的獅子。你自己沒有的東西,別人送給你,難道你還說“並沒有”嗎?

獅子主要產於西亞和非洲,在漢代以及隋唐時期,中國國力強盛,西域諸國均臣服中國,向天子進貢東西。漢代的時候,士大夫們就可以近距離欣賞到獅子的模樣,那是大月氏送給漢章帝的。因此他們可以描繪出獅子的形象,絲毫不奇怪。到唐朝貞觀九年(公元635年)的時候,康國進貢了一頭獅子,李世民便讓虞世南寫了一首《獅子賦》。

中國古代雕刻的石獅子和真獅子差距很大,主要是因為民間雕刻師沒真見過獅子

民間工匠只是聽說過“獅子”,也知道獅子很兇猛。《水滸傳》裡,大家都知道獅子兇猛,抓老虎的人,見了武松,吃了一驚道:“你那人吃了忽律(鱷魚)心,豹子肝,獅子腿,膽倒包著身軀!如何敢獨自一個,昏黑將夜,又沒器械,走過岡子來!不知你是人?是鬼?”然而多數人是沒見過獅子的,所以對獅子的形象把握不準。中國古代喜歡用猛人守家門,譬如哼哈二將和門神尉遲恭、秦瓊。用不常見的猛獸當吉祥物,如龍、貔貅、獅子。沒太見過獅子,只是聽說,讓石獅子守家門,於是就成了我們見到的石獅子的模樣。

18世紀瑞典也搞過這麼一出,瑞典一省督向國王獻了獅子骸骨,國王讓標本師根據描述和骸骨形狀復原一下“傳說中的獅子”,結果搞出來這麼一個東西:

現在信息發達了,圖片都能直接看到了,沒有溝通障礙了,你看現在雕刻的獅子就挺像了:


豆子人民藝術家


那天聽了謙兒哥的謙道說了,中國本來是沒有獅子的,然後中國人是怎麼了解到獅子的呢?那是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經裡記載獅子一直跟在佛祖身邊,偶像崇拜嘛,佛教信徒開始把獅子神格化,但是中國又沒有獅子,也不太有人見過獅子,所有人對於獅子的描述來自於書籍,當時的皇帝可能是漢靈帝,有人給他找了一隻狗,非常像書裡描述的獅子,於是開始了一輪養獅子狗的熱潮,然後連寺廟的門口也要放兩頭獅子看門兒啊,又沒有見過獅子怎麼辦呢?於是就按照獅子狗的樣子,放大了,雕刻成這樣的獅子,所以我們看到的獅子雕刻,大部分造型都是蹲著的,其實獅子一般是趴著比較多,狗才會經常蹲著,所以,雕刻的獅子形象來源於獅子狗和書裡的記載再根據一些想象創造出來的。


四爺在此


許多人都喜歡在大門前放上一對石獅子,但其實中國古代並沒有獅子,那麼石獅子又是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呢?

獅子的原產地在非洲、南美這些地方。漢朝時期,中國和西域各國開始往來,獅子才被當作貢品進入中國。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當時的皇帝看到後大為驚訝,非常高興,還把它視為勇敢剛毅的象徵,不僅如此 ,平民百姓也特別喜愛獅子,並且還把它稱為「瑞獸」。

獅子在中國的地位被不斷地抬高,甚至和百獸之王的老虎都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獅子能夠盛行,和當時佛教傳入中國也有很大關係:傳說佛祖出生的時候,就是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並像獅子一樣吼叫。

所以佛教徒們一直以來都把獅子當作神獸來崇拜。在中國神話中,文殊菩薩的坐騎就是一隻威嚴的獅子。

到了唐宋時期,獅子的形象才開始走向民間,當時候,百姓大多居住在一種叫做「坊」的住宅區裡,「坊」由特定的圍牆圍起來,圍牆和圍牆之間有承重的柱子,每根柱子底部都會放上大石塊 用於防風防震,為了辟邪和求福。

人們把石塊雕刻成麒麟、海獸、獅子等等動物的形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俗 ,一直到今天,雖然破除了迷信的思想,但為了增添美感和威嚴,有的地方仍然會在大門口前放上一對石獅子。

我是找靚機二手機,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視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Peace~


找靚機科普君


在古代,大型哺乳動物——獅子生活在非洲和印度。也就是說中國最早是沒有獅子的。

追根溯源,獅子起源於12.4萬年的非洲東部和西部,大約2.1萬年前,獅子才開始走出非洲,最遠到達亞洲的印度等地。

中國最早的獅子是漢朝時期,西域向皇帝進獻的禮品。

《後漢書·西域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

意思是說遠在西亞的安息國(相當於今伊朗),譴使送給當時的漢章帝劉炟(da)一件禮品: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

這在當時的國都洛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看到如此龐大的食肉動物。獅子威風凜凜的形象震撼人心,從此獅子被國人追捧和熱愛。



中國最早沒有獅子,但是有一種和獅子幾乎一模一樣的神話動物——狻猊(suan.ni)。相傳它是龍的第五個兒子,形似獅子,平時喜靜不喜動,是個宅男。由於久坐寂寞無趣,又喜歡上了吸菸,是吸香爐裡的煙火。所以香爐上都刻有它的頭像。



古代建築頂部都有神獸坐鎮,按照建築物的等級高低不同,大殿屋脊上神獸數量不等。但不能超過十個。故宮太和殿裝飾最多,有10個,其它大殿都是9個。

按照等級排列為:第一個為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由此看來,狻猊雖然和獅子很想似,卻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如圖)




獅子傳入我國後,人們認為它是一種祥瑞之物,有驅魔鎮邪的作用,於是用石頭雕刻成像。廣泛應用於宮殿、寺廟、佛塔、橋樑、園林、陵墓。但更多的時候用於大門兩側把門看家。

最早的石獅子和真獅子有些區別,畢竟能見過真獅子的人少之又少,工匠憑想象力,加上狻猊和獅子極為相似,兩者形象合二為一,創造出了許多憨態可掬的形象。比如在故宮武英殿以東的金水河上有座石橋——斷虹橋,橋的望柱上有許多石獅子,還有盧溝橋的石獅子,其實都和真獅子的形象相去甚遠。(斷虹橋的石獅子是明清時期雕刻的)





石獅子成了一種傳統文化。南北地區雕刻的石獅子又有區別。這從南方和北方舞獅可窺一斑,南獅輕巧活潑,北獅威武雄壯,這和地域文化有關。





秉燭讀春秋


你問著了,獅子不是中國所有的物種,獅子形象始於漢朝,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不知從何時起,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門口石獅子也是有雌雄的哦,教你分辨小竅門,公獅子爪下摁的是繡球,母獅子爪下撫摸的是幼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