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學會寫古詩詞?

博覽古月


問題:怎樣才能讓自己學會寫詩詞?


前言

學習詩詞需要經過幾個步驟,不過最主要的我以為是喜歡與堅持,另外,儘量不要讓愛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從學習詩詞創作的步驟來說,我說一下我自己學詩的經歷。

一、先辨別平仄

學詩不可不知平仄,一開始搞不懂平水韻不要緊,可以先從新韻學起。簡單說普通話的一聲、二聲是平,如,詩、時;三聲、四聲是仄,例如:使、是。

等以後學會了格律,可以再轉為古韻(平水韻)。

為什麼一定要知道平仄呢?因為最簡單的古體詩也對平仄有要求。

二、古體詩學起

最早學詩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對平仄格律深入研究,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會被搞得頭昏腦脹,然後知難而退。因此最早作詩不妨從不需要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開始學起。

1、先學押韻

古體詩其實也有要求,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押韻不要押錯。例如平聲韻的詩,在二、四句一定是平聲收尾,例如:@老街味道

汨羅江畔粽葉香,端午時節楚人傷。 屈子遭逐懷王死,空留離騷吟斷腸。

第二句傷、第四句腸,韻腳一定平仄一致。第一句要求不嚴。

仄韻的詩,例如: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第二句,去,第四句,處,韻腳平仄一致。第一句要求不嚴。

2、從古絕句學起

古絕句,就是四句齊言(齊言:每句字數一樣)的古體詩。因為絕句短小,所以比較簡單。可以作為入門的練習。

當然也有長的,如杜甫《望嶽》八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100句.......

古體詩還有雜言詩,例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長篇的例如李白的《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三、再學格律

古體詩除了雙數句(也有句句押韻、三句押韻等其他形式,這裡不單獨介紹了)的韻腳要求特別嚴以外,幾乎就是自由體的詩歌。@老街味道

但是格律詩不同,格律詩又叫做近體詩,近體詩都是齊言詩,沒有雜言詩。近體詩的句式是固定的模式,不能夠隨意改變平仄的組合。

1、近體詩的基本句式

五言近體詩的四種基本句式:

  •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 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 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七言近體詩的句式,就是在五言的句式前面加上兩個平仄相反的字。

  • 仄起平收式: ◎ 仄平平 ◎仄平
  • 仄起仄收式: ◎ 仄⊙平平仄仄
  • 平起平收式 : ⊙平◎ 仄仄平平
  • 平起仄收式 : ⊙平◎ 仄平平仄
近體詩除了這四種句式外,還有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兩種變格,還有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拗體。初學的話,只需要記住前兩種變格即可。

2、同樣從近體絕句學起,熟悉平仄句式、黏連、押韻

近體詩的絕句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七言近體絕句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學習五律、七律 練習對仗

五七律變成了八句,除了平仄、黏連、押韻外,中間四句要求兩兩對仗。例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

中間二聯對仗

上聯: 潮平兩岸闊,下聯:風正一帆懸。
上聯:海日生殘夜,下聯:江春入舊年。

例如李商隱七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中間二聯對仗

上聯: 春蠶到死絲方盡,下聯:蠟炬成灰淚始幹。
上聯:曉鏡但愁雲鬢改,下聯:夜吟應覺月光寒。

四、學習古韻(平水韻)

之所以學些古韻,是因為學習古詩只有看懂古韻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妙處。

另外古韻是中國詩人一直堅持的傳統 ,即使在元朝蒙古族、清朝滿族統治時期,詩人依然用古韻作詩,為我們今天還能夠讀懂古典文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古韻的區別是學習古詩詞的一大障礙,沒有其他辦法,多讀、多記、多練習。不懂古韻,可能會誤解很多古詩詞不押韻或者出律,只有懂古韻才能讀懂古詩。

例如很多人就誤以為《登幽州臺歌》不押韻: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五、學習填詞

懂了格律和古韻,就可以學習填詞了,其實所有的詞都可以看作符合格律要求的古體詩。唐宋人作詞,一開始都是按照曲譜,後來曲譜遺失了,後人依照前人作品制訂了詞譜,改為依譜填詞。

例如這首《浣溪沙 》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 ◎○⊙●●○△ ⊙○◎●●○△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細更沈檀。
⊙●◎○○●● ◎○⊙●●○△ ◎○⊙●●○△

其中“○”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標平韻; “▲”標仄韻。

可以看出,填詞是必須依照詞譜的要求。

結束語

以上是詩詞入門的簡單步驟, 入門以後還要學習句法變化、章法的安排、字法的修煉、還有各種修辭手段.........

上面關於格律沒有講的太清楚,可以看看我的置頂文章《10分鐘看明白 創作格律詩不可不知的四種基本規則》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文化底,我家有毛主席詩詞,語錄,老三篇,早晨,晚上沒事寫上一段,實際我什麼也不會,電腦,手機,從一兩年才玩手機,多虧有虧寫字,在微信用上了,別的多這麼多好老師教,所以學的庭快,我今年努努力,學到很多知識,我年老也不為名和利,不是為了掙錢的,學點技術跟上社會主義發展而前進吧。


用戶6749300950


古體詩,又稱古風,是相對於近體(格律)詩來說的一種文學體裁,有歌、行、吟等多種形式。

古體詩格律相對近體詩自由,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也沒有限制。而句子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體。

如何學會創作古體詩,要依個人情況來定,如果有一定古漢語基礎,又覺得自己有一定天賦的,可以先熟讀一些古詩,再試試仿作。開始時不寫得太長,因為古體詩很講究氣脈。功力不達時則容易洩氣斷脈。

如果,古漢語根基不是很好,則建議先學近體詩詞,從學習唐宋詩詞入手,再配合創作練習,先學會格律詩詞的寫作,再學習古體詩。(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可翻閱我的文章,第一篇是:十分鐘學會平仄。不明白的隨時可問我,我也可作相應的免費輔導。)

如上所述,學習古體詩創作,需要一定的古漢語基礎,而學習古漢語,我也主張從唐宋入手。因為如果按傳統方式以《詩經》入手,初學會較困難。而唐宋,有八大家的古文運動,可以藉此溫古,而學得又不會太吃力。

學習古體詩創作,在我的詩友當中,上述兩種方式都有,此號抱庸齋主和一諾都是先寫古體,而我因天賦不高,則先習近體。

最後,附上一諾寫的古體詩《雪》:

我是筱靜,謝謝關注。歡迎喜歡古體和近體詩詞的朋友一起交流學習。


詩詞書院


1+1等於幾?

2啊!

是的,寫詩詞就這麼EASY!

寫好很難,但是寫會很容易,如果只是寫出打油級別的古詩詞,那是小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小可素來不喜歡講大道理,那種高高上的論調始終都是一顆被扯來扯去的蛋而已。

舉例說明,我現在正在聽歌,是一首民謠歌手趙雷的《成都》,OK,那麼就把《成都》試著改成七絕打油,七律打洞,打油詞得了,不試怎麼知道呢?而且試的過程,就是學寫的過程,當然,我的過程是取巧,是欺騙,是唬弄,是扯皮,但總能騙騙那些無知的少男少女。

OK,開騙!

先把《成都》原歌詞複製上,如下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捨的 不止你的溫柔。

餘路還要走多久 你攥著我的手。讓我感到為難的 是掙扎的自由。

分別總是在九月 回憶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綠的垂柳 親吻著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 我從未忘記你。成都 帶不走的 只有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喔…。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這是原歌詞,我們看看是否可以改成古詩詞,第一步,改成初稿,要求字數相同,韻母相近。因為大凡對於初學者而言,不經過長期訓練很難脫口而出就符合平仄格律等要求,所以練筆是必須的,有什麼比改寫更能練筆的呢?

先七絕打油,再七律打油,再打油詞。關於平仄,格律,詞譜之類的,網上多的是,我不做重複。

第一步,削成一個粗糙的輪廓,就是毛坯房的意思,大體如下。


讓我掉淚者,不止昨夜酒。讓我不捨者,不止君溫柔。餘路走多久,輕輕執我手。讓我為難者,掙扎中自由。分別在九月,回憶是輕愁。深秋嫩垂柳,親吻我額頭。陰雨小城裡,從未忘卻你。成都帶不走,只有你相侯。成都走一走,燈熄不停留,你挽我衣袖,我手揣褲兜。盡頭玉林路,酒館坐門口。

現在寫詩詞,很少寫古風類的,還要轉韻,顯得特別麻煩。要麼是七絕,要麼是律詩,要麼是詞。

我們不妨,按打油七絕,打油七律,打油詞的順序試一下。

我們先看七絕,七絕一般情況下,或得說是基礎情況下,前面兩句是景物描寫,用來襯托後面的情感。但只有四句,而原詩又這麼多字,顯然,你必須要刪減才好。先是把景物描寫挑出來做前兩句,然後把情感描寫拿出來做後兩句。

“分別總是在九月 回憶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綠的垂柳”這一句是景物描寫,OK,就拿它開刀!

關鍵字是分別,九月,思念,愁,柳,。“回憶”可以省略,因為分別的愁,自然隱藏了“回憶”二字。而深秋和嫩綠在古詩詞中顯然邏輯不通,何況前面有了一個“九月”,所以舍“秋”而存“柳”。所以要在七個字內把這三句話說完,試擬一個粗糙的七個字

九月別愁垂嫩柳,

有九月,思念,有柳,有分別。但是七絕首句一般都是平收,就是第七個字是平聲,而且更操蛋的是九月,九月哪裡來的嫩柳。而且垂字用得有些爛梗,不如換一個。綜合一下,就再改一個初稿。

九月離愁綰柳枝。

把引人爭議的嫩字去掉,直接換成柳枝,再換一個牽強的綰字,就差不多了。

然後是第二句,查看了一下原歌詞,有執手,有親吻額頭,有陰雨小城,有街頭,有燈火,有褲兜,有酒館門口。街頭燈光在歌詞的後面,儘量要符合原來的順序才好,而褲兜實在是有些詞味不正,因此,陰雨小城可能最好。

小城陰雨吻額時。

這個陰雨,尤其那個陰字顯得有些濁,有些偏了,而吻額也顯得萬種惡俗,更重要的是,額字在古代是仄聲,這樣平仄是錯的。初學者最忌給自己找理由,不死用平仄必須是在熟用平仄的情況下才有資格耍著玩的。連李白東坡毛主席都不敢總是這麼耍,我們就不要找藉口了。

小城絲雨淺蛾眉。直接額頭向下移一寸,變成眉毛得了。眉字還符合韻腳。可以用“掃”,用“畫”,但前面是雨,雨掃蛾眉總有些狼狽,而畫眉又容易引起誤會。所以隨便按一個字,淺。

這樣,七絕的前兩句就出來了。

九月離愁綰柳枝。小城絲雨淺蛾眉。

剩下的兩句,為了儘量向原歌詞靠近,只能用原來的尾句。大意就是街頭散步,手挽手,玉林路,小酒館。隨便精簡一下,就成了

玉林路上執衣袖,酒館門前訴相思。

但是這一句很扯,半文半白,尤其最後一句,訴相思簡直是古人都不愛用的爛梗,所以,再替代一下。變成了

玉林深處牽蘿袖,悄坐壚邊兩不疑。

這樣,整首打油詩變變成了

九月離愁綰柳枝。小城絲雨淺蛾眉。

玉林深處牽蘿袖,燈火壚邊兩不疑。

那麼,七律怎麼辦呢?

七絕打油OK了,七律打油無非是添上兩個聯,這兩個聯是有要求的,一是結構要緊,因為這首七絕打油的結構是松的,為了整體上和諧,結構必須緊,才能顯得虛實互補,緊馳有度。然後呢,頜聯的最後一字和頸聯的最後一字,詞性絕對不能相同,比如頜聯出句及對句第的七字是動詞,那麼頸聯對句和出句的第七個字絕對不能是動詞,可以是形容詞,名詞。

添加兩聯不難,因為七絕是選擇性填寫,把那些沒有用上的組成對仗就可以了,試寫打油如下

九月離愁綰柳枝。小城絲雨淺蛾眉。

依依昨夜杯中酒,故故難為心底痴。

街巷成都同繕綣,依稀燈火更參差。

玉林深處牽蘿袖,悄坐壚邊兩不疑。

顯然,中間兩聯結構還是松,看起來像打油詞不像打油詩,所以一定要再緊一些才可以,再改

九月離愁綰柳枝,小城絲雨淺蛾眉。

星晨昨夜唯關酒,前路經年只是痴。

街巷成都同繕綣,人間燈火卻依稀。

玉林深處牽蘿袖,悄坐壚邊兩不疑。

這回算是能唬弄人的打油律詩了。

那詞呢?怎麼抹上油呢?

當然,也成詞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替換一下就可以了,酒可以改成沾襟,成都可以改成錦城,牽手改成攜君,衣袖改成翠袖,用《一剪梅》試一下,來一個初稿打油詞。很粗糙,是原材料級別的那種就可以,比如。

昨夜淚痕更溼巾,難捨離情,不忘溫存。

何時餘路可同君,鎖了自由,繫了寸心。

九月分離愁滿襟,嫩柳秋光,額頭吻唇。

成都陰雨落紛紛,燈火花街,羅袖酒門。

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啊,輕淺虛浮庸俗,而且牽強拼湊扯淡,動不動愁,淚,心之類的,矯情死至,所以改吧。把所有不順眼的詞全換掉具體事情的詞彙,一定要具體,只有具體才能產生聯想。沒有聯想的詩詞不會有代入感,而沒有代入感,詩詞就是王八蛋。所以,還要改

前夜淚痕雜酒痕。月染離愁,眉畫溫存。

蓬山攜手幻如真,已亂芳心,更墮紅塵。

九月相思菊滿巾,柳下深秋,額上濡唇。

錦城微雨又逢君,壚徑氤氳,燈火黃昏。

這一次就有些像打油詞了,唬弄那些不懂詞詩的人還是可以的,但千萬別碰上高手,碰上高手,這一首依然是一個扔貨!

所以,寫詩詞最重要的一是積累,把讀過的詩詞裡面的詞彙能用上的全用上,二是改,不停地改,改到嘔吐,改到噁心,改到痛苦。然後才有資格說是打油詩,打油詞。

當然,你一定要確認你周圍的朋友沒有此中高手,才能發出去,否則你和那些人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打了這麼多字,題主若是可憐在下,點個贊吧!


亦有所思


1.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

寫詩就是將感受極端化,將感悟哲理化!

花杏枝頭春意鬧

雲破月來花弄影

鬧、弄二字意境全出,什麼是詩詞的境界?

就是人的深情,什麼是人的深情?

深情是人的至誠,不自欺,不欺人。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無關風與月

人生是因為有情,所見風月,皆含深情。斜坡開滿鮮花,在牛羊眼裡只是飼料。像牛羊那種實用眼光太多了,一輩子只做個有用的人,那人生該多無趣。深情淡利,詩詞的一種趣味。

2.水鄉多情

橋上風景橋下人,船裡女子船外翁。

泱泱華夏多美景,茫茫人海少一人。

20180430周莊朱家角

中國最美的風景就是人多!去哪旅遊都是人山人海,但我們總在這茫茫人海里沉浮卻倍感孤獨。孤獨是自戀的享受,有一種永恆的孤獨叫曲高和寡!

3.自由

多少人生不過百,從來隨心好無憂。

當年音容今何在,昔日愛恨盡已休。

一切分別思想了,萬事執念時空逝。

人間無我無所謂,地獄不空不成佛。

2018-09-01

想起一部電影一一美國往事:人永遠不要被任何東西所綁架。

有所為有所不為

什麼都想要,就什麼都得不到。人生必須做出選擇,也就是取捨。取捨的目的是專注,專注的目的是隻做自己最重要最擅長的事!就是自己的時間與愛只給重要的人和事。

致人而不致於人

致人是聽自己的,不致於人是不聽世界的。否則人就是一條巴甫洛夫的狗:怎樣刺激就怎樣反應!人永遠要保有緩衝空間和自主選擇權!

所有的妄念在時間面前都是可笑的!








木秀宇宙


我就知道隨手一翻這個題目之下全是講平仄格律之類,但我想說你如果照著這些規則學著寫很難!不如拋開這些,那麼詩還剩什麼呢,還剩意境。詩需言之有物,除了這些你還得弄清楚一首詩裡講了什麼。依著我說暫時別講平仄之類,如果真想學先拿一些你覺得好的一些詩來模仿,比如《鵝》《春曉》之類簡單易懂的,仿它的形式。比如《鵝》第一句鵝鵝鵝,曲頸向天歌。你可以寫雞。雞雞雞,低頭啄大米。(只是講規矩雖然寫得很口水流)。說白了就是模仿,不停地模仿,先不論好壞能開個頭就行。仿完一首再仿下一首,不停地提高要求,自然水平就提高了。再就是改字,比如韓愈還是誰的詩有句“僧推月下門”,也有說“僧敲月下門”的,讀書時就有討論“推敲”這兩個字到底用哪個好的。“推”說的是屋裡沒人門沒鎖,所以推。“敲”,說明門可能鎖了,打不開所以敲。(我從小學開始喜歡詩歌,從初中到高中就開始嘗試寫,第一步就是模仿,所以有點心德。但是因為是沒有去研究平仄格律之類,也因為是自己偷寫著玩又沒有請教高人,所以從專業角度看,水平不咋的,細究之下毛病一堆。這些不倫不類的東西我寫了一堆,有段時間甚至膨脹到想要歸個總拿去出版社試一下的。後來看頭條好多人批評我,我才知道水平確定不怎麼樣,才打消了這個“狂妄”的念頭)。


淼哥是個臭男人1


學會寫古詩詞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寫出唐詩宋詞甚至古風的味道,同時又不落俗套,寫出現代詩感來。寫詩容易,寫精難。詩人賈島在《題詩後》中寫道: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學好了對傳承中華經典有很大的幫助。

憑著現代人大腦的容量,學會寫古詩詞很簡單。

一、從格律詩入手

古代的詩分古體詩、近體詩兩部分,近體詩就是格律詩。搞明白了什麼是格律詩,自然就搞懂了古體詩。我們把格律詩之前的那些民歌、樂府詩等統稱為古風即古體詩。除了古體詩便是格律詩,格律詩有以下特點:

1、講究平仄。中國的語音分幾個階段,秦漢以前的語音叫上古音,漢到隋唐之間為中古音,宋到清為近古音,中古音既上我們常說的中原音韻分四聲(平、上、去、入)平即為平聲,上去入為仄聲。初學者可以先熟悉現代漢語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統一為平聲,上聲、去聲統一為仄聲。現代漢語沒有入聲字,它已經隨著語音的進化被分配到平、上、去三聲中。

2、押韻。押韻就是在指定的位置上用韻母相同的字,也叫韻腳。現代人寫詩,有兩套韻書可供選擇,第一套是《中華通韻》,學過漢語拼音的人很容易記住它。第二套是《平水韻》 有入聲字,對於北方人來說稍有難度。

3、粘和對。格律詩有個要求,句內平仄要錯落有致,也就是要按馬蹄韻,聯內要對,聯間要粘。對就是平仄相反,粘就是平仄相同。

4、對仗。格律詩,特別是五律、七律,要求中間兩聯(頷聯,頸聯)要對仗。什麼是對仗?大致來說就是相應的詞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對。

除了以上幾點,還要注意句式的起承轉合關係。雖然內容不多,要掌握也得付出一些時間和心思。

5、格式。不論絕句或是律詩,都有固定的四種格式,把這四種格式掌握住了,詩的大框就搭成了。欠舉出四個例句,以供參考:(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們說不符合格律詩要求的就是古體詩。寫格律詩最忌諱的就是孤平,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同時還要避免三平尾和三仄尾。一些基礎知識只能在學習中不斷領會。

二、多看古人的詩詞作品,從中體會深刻的意境。

人常說“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溜。”背誦古人的詩很有必要,且不說那些千古名句多麼震撼人心,就是那每一首詩所包含的一氣呵成的順,大氣磅礴的勢,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作品讀多了,自己就會融入唐詩宋詞的語境中去,領會其中的奧妙,寫出高水平的作品。

三、多寫。用理論指導實踐,寫出屬於自己的東西。詩歌是時代的產物,唐詩宋詞再好只能屬於過去,只有寫出與社會和時代密切聯繫的作品,才能體現出詩詞的價值和意義,才能成為被時代認可的詩人。

學好格律詩,然後再向宋詞發展就會容易多了。人們常說“詩莊詞豔”,各有各的內涵,各有各的規律,挑破那層窗戶紙,內涵的東西就要靠各自的天分、愛好和努力的程度了。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強盛,詩歌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繁榮的日子即將到來,一起去迎接它吧!


飛鴻鳴春


我來回答你:

詩詞如美女,汝當先愛之。

既愛即琢磨,然後寫詩詞。

——古絕 論學詩

20200110






用戶60397079085


在學寫詩詞之前,需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想寫古詩詞。

是覺得古詩詞風雅絕世,一時興起?

是看別人動不動信筆而書,心有不甘?

是想拿出去招搖過市,彰顯自己才高八斗?

想賣弄風雅,爭強好勝,招搖撞騙的,還是莫要學了,便是學,你也是學不會,用心不正,畫虎不成反類犬。

詩詞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若是真心熱愛,對詩詞帶著傾慕,崇敬之心的,我可以說說我的看法。

一、先讀書

首推《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

讀這兩本,內心對韻部就先有個底子了。

此外,掌握大量典故和組詞方法。

比如我們都會背的: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晚照、晴空這兩個詞,不比落日、藍天強百倍?

你把這兩個詞記住了,下一回用在自己詩裡,不比你自己亂組詞好?

我在頭條上見了很多人寫的詩,最大的毛病就是亂組詞,覺得那個詞好看,便堆砌在一起,狗屁不通。

之後讀唐詩宋詞元曲。

我的意見是都要接觸,如果有大把的時間不妨讀樂府全集。如果時間比較零散,就去買一本詩詞大全,裡面什麼詩人都有,選的也絕對都是好詩,是那些詩人的代表作,這一次讀的時候,就可以和《聲律啟蒙》對照起來,你會發現難脫窠臼。

等到你有大量儲存的時候,詩詞就會在胸口洶湧。你看見桃花,便想起人面不知何處去,你看見綠柳,便脫口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時候選幾個你喜歡的詩人,進行細讀。

比如你喜歡豪放的,如辛棄疾,就讀他的詩詞。你喜歡瀟灑如李白,就讀李白。反正那麼多詩人,你挑自己最喜歡的那一類就好了。

二、多動筆

天生就會寫詩的人是天才,除此外沒有人能夠出口成章,一次到位。

練習寫詩在看《聲律啟蒙》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你在讀那個韻部,就用那個韻部寫,每個韻部寫一遍,你就把韻部都記住了。

這時候的作品絕大部分不能看,在遣詞用句和格律上必然有問題。

在後面不斷地閱讀中,嘗試著不停地去改,實在無法改,就重新寫。

閱讀的越多,你會發現你的詞彙儲備量越大,最初使用的詞你看著就越來越低級。

當你看著你的草稿,對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不滿意的時候,說明在進步。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用詞沒毛病,或者要改卻不知道怎麼改,說明閱讀還是不夠。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

如果覺得自己的草稿可以見人了,就交給朋友去看。這個朋友只要愛好古詩詞就行,會不會寫都無所謂,請朋友指出你的錯誤。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只要你找的這個人經常閱讀詩詞,他一眼就能看出你草稿的問題。

於是重複寫,改,重寫,改。

這個過程很痛苦,一個人悶著頭,為找一個合適的字合適的詞抓心撓肺。

不管你後來寫詩多麼牛逼,還是會遇到這種情況,這個無人能夠避免。

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推敲是詩人的常態。

三、學習格律

我不主張先學格律再學詩,格律是次要的,是為了使詩更美更好。錦上添花的事情必然是最後一步,漢魏六朝沒有格律,他們的詩照樣很美很動人。

但有了這樣的文體,有了這樣的規矩,你就得學,哪怕是不喜歡,不遵循,最起碼你要知道你要了解、有些人不懂格律,亂寫一氣,還為自己的東西標上七律,七絕,這是非常可笑的。

這裡推薦一些工具書:《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白香詞譜》、王力的《詩詞格律》。

不過我對格律興趣不大,寫古體詩打油詩更多一些,不太在乎這個。

但填詞必須按格律,畢竟你用人家的詞牌名,不能按著你的想法亂來不是。

我之前填了一首《臨江仙》,有人亂七八糟改,胡亂斷句,我說這是臨江仙,對面還覺得我多管閒事。

當然,你愛好這個,隨便亂寫不成章法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你想寫好,想得到大家的認可,就不得不遵從規矩。

四、詩心難得

這是個很玄妙的話題了。我重複了很多回的話再重複一遍:

以情為詩則上,以酒為詩則中,以景為詩則下,至於無病呻吟,機心造作,竊以為無品也。

寫詩最要緊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情緒,一種狀態。有感而發的作品往往能夠成為精品經典。

很多人是為了寫詩而寫詩,這樣的詩我一天能作幾十首,過來過去都是這個愁那個憂,無病呻吟的東西能夠引起共鳴嗎?

為什麼讀詩要知人論世,為什麼賞析要情景交融。

都是從一個真字上來。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能催人淚下黯然銷魂的,絕對是真誠的。

以前有首打油詩,專門總結詩詞套路:

小資喝花酒,老兵坐床頭,知青訪古自助遊,皇上宮中愁。

剩女宅家裡,蘿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美眉在青樓。

雖然說來可笑,但仔細想想,這些人哪個沒有心事,哪個活得自在?正是因為不自在有心事,所以才有好詩。

以上是我的一點想法,希望每個人都會讀詩,會寫詩,寫好詩。

--------丸--------


祁門小謝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學會”的意思。對於初學詩詞者來說,“學會”應該是能寫出合乎格律、語句有詩的特點的詩詞作品。也就是從詩詞的形式和內容兩方面考慮。

一.建議學習的過程

傳統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只求押韻,平仄沒啥要求;近體詩則嚴格要求區分平仄和押韻。詞和近體詩一樣,也需要嚴格區分平仄和押韻。

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先從簡單的古體詩開始學起,再過渡到近體詩,再過渡到詞。

一個比較好的經驗是,先練習字數較少的古近體詩,如五言四句(五絕),再到七言四句(七絕),再到五言八句(五律)、七言八句(七律),最後學詞。

從字數較少的詩體學起,其好處是:

1.字數少,格律上容易掌握。

2.詩是高度的語言藝術,用字力求凝鍊,字數少,有利於訓練詩的語感。對於初學者來說,一開始寫長句長篇有點力不從心。

為什麼建議最後學詞呢?因為詞的格律、句法,和詩多有相同之處,詩法熟悉了,過渡到詞相對容易。二是先學詩容易培養韻律節奏感和詩的語言感,有利於向詞過渡。

當然,這個不是絕對的,例如,你在學五、七律的同時,也可以開始接觸詞了。

二.如何學習格律

古體詩平仄要求不嚴,只求押韻,比較容易學,所以我們主要說一下近體詩和詞。

你需要一本格律的工具書。對於初學者,王力的《詩詞格律》就可以了。《詩詞格律》詳細講述了詩詞的韻部、四聲、平仄、對仗的問題,還有詩詞的的語法特點、語言的節奏等,詩的各種平仄句式、粘對、孤平、拗救、對仗規則,學完這本書,寫出合律的詩是沒有問題的。

格律詩的基礎是格律,所以基礎要打牢。

另外,你需要三部工具書:平水韻、詞林正韻、詞譜。詞譜推薦你購買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至於平水韻和詞林正韻,買不買都可以,網上都可以搜到。

當然,如果不想學平水韻,新韻也是完全可以的。

詞是按譜填寫的,句式比較複雜,不象詩那麼簡單,你不可能記全詞譜裡的格律的,所以需要有詞譜作為工具書,填詞的時候,就照著詞譜填。

至於韻書,因為古音和今音有別,尤其是入聲字在普通話中已經消亡,不好判別,所以參考的韻書是必備的。不但初學者需要,老鳥都需要。

三.如何初步寫出詩詞的語感

相對於格律的學習來說,詩感的培養就難得多了,因為這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方法可言,主要還是靠領悟能力,所以大多教學寫詩詞的,都避開詩詞語言的教學,只談格律,因為格律有標準可依,容易教容易學。

詩詞語感的培養,沒有捷徑,主要還是多讀詩,讀古人優秀的詩詞作品,細細體會其句法煉字章法,學習其如何用最少的字數來表達大量的內容,要體會詩的語言和白話文的區別。

這涉及的學習內容很廣,我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下面這句詩: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這句詩只說了晚上在樓裡聽下雨,第二天早上有人在巷子裡賣杏花。我們看它是怎樣處理成詩的語言。

注意這些字詞:

“小”:樓不是高樓大廈,是小樓,小樓比高樓大廈意境好多了,類似的還有“小園”、“小閣”、“小庭”。

“春”:春天的雨,多麼美好,讓人聯想到細雨綿綿的暖春,多有詩意!

“深”:不說巷子,說深巷,深字說巷子的細長,說明作者居住地方的幽靜偏僻,也反映著作者心境的安靜。

“杏花”:為啥不說別的花?因為杏花太能代表江南春之美,令人聯想到“杏花春雨江南”。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詩是怎樣用有限的字詞來表現大量的信息。詩的語言,首要就是凝鍊。

建議買詩詞賞析類的書籍,去學習、分析古人的寫法。我推薦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鑑賞辭典》。這本書由眾多詩詞學者合力編寫,剖析精微,是很好的學習資料。

四.最後給初學者三點建議:

一.格律是基礎,需要掌握,但不要花太多時間精力糾結于格律上。

二.少看詩論詞論,多深度閱讀前人優秀詩詞作品,多用心體會。《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詞典》都是很好的選擇。

三.多練筆,一開始不必寫一首完整的詩詞,例如用一兩句詩來表現某景物的某一方面,做到力求簡煉準確,以培養敏銳的詩感和筆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