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

是人體下肢三大負重關節。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其中踝關節位置最低,

在站立或行走時,

幾乎承受人體的全部重量,

而且活動度較大,

所以臨床上發生扭傷的機會較多,

大致佔全身關節扭傷的80%以上。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崴腳後如何自我判斷是否骨折?

專業的醫生能夠通過一些方法判斷崴腳後是否發生骨折。那麼,作為患者該如何判斷呢?也有一些特殊的方法。

崴腳後用手按壓以下這些部位: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內踝後緣6公分區域/足舟骨處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外踝後緣6公分區域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第五蹠骨基底部

以上這些部位都是崴腳後特別容易發生骨折的壓痛點

崴腳後如果按壓有明顯的疼痛感同時不能堅持行走一分鐘,則需要高度懷疑是足踝部骨折

在簡單的自我判斷之後,患者還須到醫院遵醫囑拍攝X線片,以排除骨折、發現增生的骨贅。MRI(核磁共振)能清楚地顯示軟骨、韌帶和滑膜的損傷,結合病史和體檢,醫生就能作出正確的診斷,並予以相應的治療,以消除致痛因素,增強關節穩定,緩解症狀。

崴腳後還能走,就不是骨折嗎?

有些人崴腳後出現足部骨折,仍然可以走,是因為負重骨頭沒有損傷,不特意壓骨折處,不會出現劇烈疼痛,而且骨折後有些斷裂表面看不出有異樣,走路也能勉強。因此,

崴腳後即便可以走路,也有可能是骨折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崴腳後不是骨折,就沒事了嗎?

在所有的踝關節扭傷中,骨折僅佔15%,那其餘85%沒有骨折的情況。崴腳後如果醫生確認沒發生骨折,是非常幸運的,但這並不代表萬事大吉。沒發生骨折只是說明骨頭沒有損傷,但肯定有軟組織損傷,例如足踝部韌帶損傷。

如果發生足踝部韌帶損傷,需要慎重對待。因為如果韌帶損傷沒有處理好,可能會導致韌帶鬆弛。而關節的穩定性需要韌帶維持,韌帶鬆弛會讓關節不穩,進而可能導致創傷性關節炎,後期處理也會變得十分複雜。因此,即便崴腳後沒有發生骨折,也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踝關節一旦發生扭傷,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不要認為當時沒什麼事,等到幾周甚至一個月後腫脹、疼痛症狀仍沒有好轉才去看醫生,若此時拍X線片發現骨折對位不好、關節不穩以及韌帶損傷,使骨折和韌帶損傷失去最佳治療時期,已經很難再對骨折進行完全解剖復位。

腳踝扭傷後記住大米原則(RICE):

R,rest,休息

I,ice,冰敷

C,Compression,加壓包紮

E,Elevation,抬高患肢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首先是R,rest,休息,我們建議立即停止運動,千萬不能落地行走。在崴腳後我們要求3周以內戴護踝等支具保護,拄雙柺,儘量避免負重。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其次是Ice,冰敷,我們可以用冰袋或者其他溫度比較低的物品比如冰的礦泉水放在踝關節周圍。冰敷可以減輕局部腫脹,同時還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那什麼時候開始冰敷呢?我們建議傷後立即進行,一次20分鐘左右,前24小時每小時冰敷一次,傷後24-48小時,一天冰敷3-4次即可。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第三是Compression,加壓包紮。我們最常用的是彈性繃帶,加壓包紮可以壓迫損傷的血管,減少出血和滲出,同時還能起到局部固定作用。這裡提醒大家綁的鬆緊度要合適,千萬不能綁的太緊,太緊了會阻止血液流通,嚴重會引起壞死。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第四是Elevation,抬高患肢。我們在平躺狀態,把患肢抬高10到20釐米,高於心臟水平,就可以達到減輕腫脹的目的。

骨科大夫解惑:崴腳後怎麼判斷是否骨折?

現場處理後需要儘快去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拍攝X線片檢查,以排除踝關節骨折,必要時行踝關節MRI檢查!

總結

總的來說,早期就診,早期檢查,早期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徐海林《崴腳後還能走,就不是骨折嗎?》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楊旭《崴腳,您重視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