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離職,到目前面試了十幾家,為什麼面試官總是喜歡問很底層的原理問題?這些問題?

相愛便是一輩子


請問一下什麼最底層的問題,你想讓別人問你什麼問題。一份工作給你談人生估計很少,他們招人也是找一個靠譜合適的人選不是隨便抓個人就可以的。

一般面試官無非問的最多的就是為何要從上一個公司離職:這個問題應該也是他們看中的因為要是你來這裡,肯定也會遇到上面公司的問題《比如工資低,跟公司的同事關係不好,或者沒有什麼前景》。

肯定也會問你希望工資多少這個問題就看你怎麼回答。既然是有面試官的工作說明有一點技術含量的工作,如果你一來直接叫你去上班你也不敢去!


視覺小福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一名職場填坑多年,參加多次應聘求職,完成過幾次招聘和崗位職責說明書的人,我談一下對問題的看法。

面試是為了挑選有用的人,而不是挑選“高大上”

公司招聘,實際上是以實用為主的,作為面試官需要通過面試過程的信息篩選挑選出最合適的人。如果是一些基礎性的崗位,那麼基層的經驗和原理是考察一個人崗位熟練程度的最好辦法。至於說高大上的問題,更多的是測試求職者的附加價值,也就是意外驚喜,這一塊作為參考條件即可。

面試只是一種方法,結果判定才是手段

面試官面試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套路”。作為應聘者,我們要做的就是見招拆招。一個簡單的問題,同樣的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定,不要糾結面試官問什麼,重點關注你回答了什麼!

求職應聘,最重要的是表現讓對方滿意,至於說能否體現全部實力不重要

相中了一份工作進行面試,我們的關注焦點應該是如何通過面試。至於說對方問的什麼,如何評判實際上不重要。

原理類的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很有技術含量

一些與基礎經驗有關係的崗位,問現場的原理性問題能看出應聘者對現場問題的瞭解和掌握情況!最底層的問題恰好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實踐經歷,有沒有在現場做過事,只要問一個現場小問題的處理就能看的出,這些恰好是可以排查“麵霸”的最好工具。


僅是路人


最近幾年,只要是技術崗位,一般都離不開底層問題,無論你面試的是那個層級的崗位,統統要從底層走一波,而且特別底層特別細的那種。

接下來簡單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對底層的關注度折射出行業的成熟度

還記得老夫當年剛畢業的時候,只要你對一些常用語句,關鍵字、常規概念、運算法則能夠熟練掌握,別人就會認為你基礎不錯,而且當時一堆技術人員在一起聊一些基礎問題往往也就是聊這些。然而,儘管現在看來這些無比簡單的概念,當年也難住了不少人。

再後來,人們開始關注一些常用對象的不同適用場景,並開始注意到他們的實現原理等等,不過當時的要求畢竟還很簡單,只要瞭解他們的不同點以及底層的大致實現原理,基本上基礎這塊就能過關了。

大約是在2009年2010年前後,只要提起基礎,就會涉及到垃圾回收、內存模型、加載器這些東西了,而且對一些常用對象的理解不僅僅要懂原理,還要明白大致的實現方式。

到了最近幾年,一提起基礎,那是沒完沒了的細緻問題,底層的原理、算法等等自不必說,甚至常會被問起一些犄角旮旯的細緻性實現,例如:某個容器內部代碼中的某一段代碼的作用,以及怎麼實現一個類似某容器的加強容器。

小結: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都是從外到內,從粗淺到深入,從簡單到複雜。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我們對底層的認識肯定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緻。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會越來越深入。


面試中為什麼要問這些底層問題

1, 可以看出你對待技術的態度

例如,從一個人能否記得住伴侶的生日,可以看出他對伴侶的關注度,儘管這個日期一問便知;從一個官員對治下人口、經濟情況的瞭解度可以看出他的勤政程度,儘管這些數據都可以查出來。

因此,從你對底層問題的瞭解程度可以看出你對技術問題有沒有刨根問底的態度,也粗略的可以瞭解到以前你工作的層次。

2, 對底層的瞭解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二十多的發展,技術人員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早已經不侷限於一些簡單的邏輯問題,業務的深度定製、大規模的併發訪問、海量數據處理。有時候對底層的一個小小優化就可以給整個系統提升很高的處理能力。

在一些架構設計過程中,如果你對底層足夠了解,還常常可以借鑑別人的優秀處理方案。

小結:面試中很多看似無病呻吟的點,其實都是有目的的。儘管很多企業的面試官都不知道某些點的真實作用,例如:明明有你的簡歷還要讓你再填一份表格。


面試中關於底層的提問是否真的能考察出面試人員的真實實力

說一個十幾年前我的真實招聘經歷,某天公司安排了七八個技術人員過來面試,而最終的錄取人數只有一人,當時有個參與面試的(權且成為小A)人員給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自稱有兩三年的工作經歷,而且所有的面試問題幾乎都完美的答了出來,而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問題答不出來。毫無疑問,小A被錄取了。


然而入職後小A的動手能力特別差,好在比較勤奮,人也比較聰明,就留了下來,但我能明顯感覺到他不可能有兩三年的工作經歷,因為處於試用期也就沒問他真實的情況(他肯定不會說)。


在轉正以後我找他談話才知道,他一天班也沒有上過,參加面試之前在家裡狠背了小半年的面試題,黑線!


當然,這和我當年的面試能力有關,但是,面試的不確定性在這裡也有所體現。有過多次招聘經驗的面試官往往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有些人面試的時候感覺不錯,但入職以後不怎麼樣;有些人面試時感覺很一般,但入職以後能力卻很出眾。


具體到面試中對底層細節的考察,說實在的,這些年接觸過無數的技術人員,從大牛到小白都有,但是他們沒有任何一個人對底層細節都很熟悉。最多也就是對底層的一些原理很清楚,以及某一塊特別熟悉。


其實想想也是,那麼龐大的代碼量,如果都要熟悉,沒有個三五年不可能做到都熟練,況且底層也在不斷更新換代,而且你在工作中還有更多的框架新技術需要掌握,所以不可能拿出那麼多時間專研底層。


所以在面試中,如果你碰到了剛好是你熟悉的那塊,回答出來當然沒問題,如果是你不熟悉的部分,那些細節問題自然回答不上來。除非,你能想上述小A那樣狠背半年面試題。


小結:面試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在那麼龐大的技術體系面前,誰也不可能處處精通,僅僅根據底層或者某幾個技術點,並不能完全衡量出來面試人員的技術能力。這些年我面試過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單純因為技術的落選的,不足5%。


這幾年整個行業都不景氣,大量公司倒閉或裁員,這也就增加了崗位的稀缺性,常常出現一個崗位幾十人候選的情況,因此,一些企業也開始增加入職的門檻,面試時會出現一些刁鑽,偏僻的問題也可以理解。

作為求職者,在這種大環境下只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學習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當然,也可以想辦法讓自己不再是一個求職者。


群龍無咎


其實作為技術人員,面試過程中詢問面試者底層原理主要是考察面試人員的基本功,以及對技術的學習態度。一個對技術有探求有好奇心的技術人員,一定都會去研究底層的原理。原因很簡單,作為技術人員,碰到問題如果沒有打破砂鍋追求到底的精神,他的技術結構和經驗就會如同沙雕,非常鬆散。對於底層原理的瞭解和掌握,才能讓你的沙子結構變成混凝土,才會更紮實,更堅固。一個不懂底層原理的技術員和一個深入研究底層原理的技術員的差別,就像一個只會開車的司機和一個會修車的教練,司機和教練都能把車開走,但是一旦出現車輛故障,司機只能等待救援,而教練就可以迅速定位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所以作為技術人員,如果對於日常用的到技術不能理解其底層原理的話,那麼出現問題就會無從下手分析,更談不上針對設計和底層原理去優化了。所以如果是技術人員,那麼平時對於常用的技術要有研究其底層原理的動力,只有真正理解了它的原理,才能更好地應用它去開發,去優化。


我樂自我高


作為一個經常面試別人的面試官,我也經常問別人一些底層原理,一般人都停留在會用的層面,如果能答出一些底層原理問題,說明這個人平時喜歡研究技術的。


java追夢人


java開發吧,頭條有個BAT今年金三銀四的面試題,HashMap原理,數據庫索引原理啥的,那套題全部刷一遍,多準備準備,今年的面試基本就是問的這些,刷完面試,然後總結下,就能面上


特斯拉中國區總監


應該是今年互聯網寒冬影響的,我老公培訓公司教c++,也教過ios,以前ios火的時候學生很好找工作,只要你懂皮毛就行,後來不火了,找工作都要會內核,我做測試,今年找工作都要會自動化,可惜我不是很會


正在放棄ing


大多數it或軟件開發的機構、公司,他們並不清楚要找什麼樣水平的人。臨時抓的技術人員也好、項目組用人單位的負責人也好,往往以不超越自己的技術為標準,作為選擇人才的標準。應聘者上網找“攻略”做應試準備,招聘者照樣找“攻略”準備考題。應聘者內心就把“攻略”當基礎,招聘人則把“攻略”當準繩。“那些”真的是基礎嗎?別逗了!


井151276607


底層的逼格最高,不裝就浪費技能


社會百態185128381


問的都是用不到的,多看看面試題多背背就行,反正該會的都會,試用期都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