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需要連續繳納滿十五年還是累積十五年?

賢忠31


樓主您好,實際上並不是養老金需要連續繳納,而指的是我們的這個養老保險需要繳納,當然養老保險呢,如果說你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那麼必須要達到15年這樣一個繳費年限,他的這個繳費年限主要是指累積繳費年限,並不要求連續繳費年限,所以說你中途有中斷的繳費年限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麼對於你來講,比如說你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週歲,那麼你一定就要保證你在60週歲之前,你的這個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達到15週年,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在60歲的時候正常的辦理退休,享受基本養老金的待遇了,當然15年只是我們規定的一個最低繳費年限,如果你按照這樣的一個最低繳費年限去交納基本養老保險的話,那麼實際上你退休以後獲得的養老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的。

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個人建議,如果你還沒有到達真實的法定退休年齡,並且你的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已經達到15週年,那麼我個人建議你還要繼續選擇交納養老保險,是比較合適的,因為畢竟你交的這部分錢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所以說,對你來說相當於一個定向投資,實際上你可以得到有效的回報的。


社保小達人


問題:養老金需要連續繳納滿15年,還是累計15年?

需要先修正一下你的問題,你應該這樣問,養老保險需要連續繳費滿15年,還是累計繳費滿15年,才可以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再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是兩種可能性都有,要看你是在哪個地區退休,在哪兒按哪兒的政策辦,因為我國的社保落地政策比較複雜,全國不統一。

1、養老保險和養老金不是一回事

養老保險是投資,養老金是收益。養老保險是因,養老金是果。繳納足夠年限的養老保險是義務,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是權利。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要先盡到符合規定的義務,而後才能享受權利。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2、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至少滿15年是領取養老金的最低要求,不一定是充分條件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至少滿15年,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是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的最低要求,但只是必要條件,不一定是充分且必要條件。不等於在所有地區,只要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還要看你所在的退休地是否有附件規定。

如果地方政策沒有附加規定,那麼就意味著,只要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即使有中斷,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也可以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養老金。

如果地方政策有附加規定,就兩說了,要按地方政策辦。比如有的地區不僅要求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滿15年,還必須形成連續繳費年限才可以,不允許斷繳。這種情況下,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可以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養老金,否則需要補繳。具體以地方政策為準。

3、15年的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

退休時,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好理解,就是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後,你真金白銀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長度,精確到月。

那麼視同繳費年限指的是什麼呢?是指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前,你的正式的連續的,有人事檔案佐證的工齡。滿足這樣的條件的人,屬於1992~1995年前已經正式參加工作的原國企、大集體人員,以及2014年10月1日前已經正式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相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的年限,部隊服役的年限,公派留學、學習、培訓的年限,受迫害出國,後平反,在國外期間的年限等,有人事檔案佐證,或有組織手續,可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在外企、合資企業、民營企業工作的年限不會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

4、只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中人”,難以直接退休

(1)老人

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前已經正式參加工作,且已經正式退休的人是社保系統所稱的“老人”。老人只有實際工齡,不需要繳費,沒有實際繳費年限。老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憑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前的實際工齡就可以辦理退休,領取退休金。一般情況下,“老人”的實際工齡至少滿10 年 ,才可辦理退休。

(2)中人

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前已經正式參加工作,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後退休的人是社保系統所稱的“中人”。在絕大多數地區,中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單憑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前的視同繳費年限是無法辦理退休的,還需要有真金白銀實際繳納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才可以激活此前的視同繳費年限,一併計算為退休時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沒有激活的視同繳費年限等於無效。

現階段,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地區的“中人”的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合計至少滿15 年 ,可以辦理退休。少數地區有附加要求或規定,如有的地區還會要求連續繳費,不斷繳,才可以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養老金。

(3)新人

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後才參加工作,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後退休的人是社保系統所稱的“新人”。新人只有實際繳費年限,沒有視同繳費年限。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地區的“新人”的實際繳費年限累計至少滿15 年 ,才可以辦理退休。少數地區會有附加規定,如有的地區還要求必須連續繳費,不斷繳,才可以辦理退休。

結語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需要連續繳費滿15年,不能中斷,還是隻需要累計繳費滿15年,就可以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沒有一刀切的答案,因退休地區而異,因人而異。如果你不瞭解退休地的政策,可撥打當地人社熱線12333,諮詢確認。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加我的關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願天下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是累計15年,中間可以有間斷,可以不用連續繳納。

按照現行階段的規定,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之後,其養老保險累計有繳納15年,每個月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享受養老保險帶來的福利。

那有的人會問,假如繳納的時間不夠15年呢?這種情況可以在退休之前就把欠下的時段繳納完。

所以,補交的前提是,參保繳費後在國家規定的年齡之內且還從來沒有領取養老金,這種情況可以申請補繳,而達到退休年齡要未申請退休前才可以申請超齡的補交。

因此就有不少人以為,交了累計15年之後就可以不用再交養老保險了,很明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交滿15年只是最低要求,也就是可以領養老金的最低要求,所以每個月的養老金領到手也會非常少。要提高退休後的生活質量,還是需要繼續繳納養老保險,交得多,以後領得也多。


投資社論


養老金需要連續繳納滿十五年還是累積十五年?

確切的說,應該是養老保險費是累計繳滿最低15年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由於我國的社保參保水平還是很低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參保。而且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勞動法的遵守上也存在較大問題,有些企業想方設法規避給員工參保,造成我們很多員工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一般都不長,而且參保的時間也不一定連續。再加上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時間並不長,對原來沒參保的也不能不管,所以國家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享受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和累計計算方法,以儘量保證絕大多數人的養老權益。

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和參保率的提升,員工的參保情況肯定會有一定改變。近來年,在應對老年化社會到來的討論中,也出現了我國養老保險最低繳納15年的年限較短,是否可以考慮延長最低繳費年限以彌補養老統籌基金的觀點。


社保早知道


兩種說法都不對。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十五年,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因此,我們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不需要連續繳費滿15年,也不是累積計算15年。

不需要連續繳費15年的原因,主要是我們勞動力市場市場化水平越來越高,大家的勞動關係變動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少的人會一輩子為一家企業效勞。而且很多企業註冊或破產倒閉,也會造成大量的企業職工失業或重新就業。

2018年,我們實現全國新增就業人數1361萬,失業職工再就業551萬人。

養老保險中斷繳費,不會影響我們的養老金待遇的。

實際上我們的養老金待遇是根據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形成的一個複雜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主要是跟繳費年限、繳費指數和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有關。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繳費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繳費當年的社會平均繳費指數的比值。所以,只要繳費了當年繳費指數就固定了。因此,跟是不是連續繳費沒有太大關係。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根據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個人賬戶的餘額實際上計算起來比較複雜,主要是這樣形成的:

每月個人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劃入個人賬戶,實際上在以前我們的劃入個人賬戶的規模比例是本人繳費工資的11%,後來逐步降低到8%的。

個人賬戶累積的餘額每年還會計發記賬利率。記賬利率也很關鍵。過去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利率,後來逐漸增長到4~5%左右。2016年開始由國家統一發布記賬利率,這三年來分別達到了8.31%,7.12%和8.29%。記賬利率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划算。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個人賬戶養老金跟是否聯繫繳費也沒有關係。

為什麼說累積繳費十五年也是錯誤的呢?

其實這是一個語文上的用詞不當問題。累積強調的是層層累積,是一個注重過程的用詞;累計強調的是個體相加計算,是一個側重於結果的用詞。

另外,我們想領取基本養老金,需要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法定退休年齡根據男女、特殊工種、勞動能力等各種因素不同,又分為45歲、50歲、55歲、60歲等多種情況。



所以,我們的養老金計算是非常複雜的。總之條件就是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滿15年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如果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不滿15年,那麼要麼延遲退休繼續繳費,要麼轉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那又是另外一個複雜的過程了。


暖心人社


社保要交15年,是指累計繳費15年。

社保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五險,實際上15年針對的是其中最重要的養老保險,這也是五險中繳納比例最高的一個險種。

醫療保險:除非你在退休年繳納滿足20/25年,就可以終身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當你還未退休時候,你斷交就意味著你不在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除了醫療保險,其他保險停交一時半會兒後果並不是很嚴重。

社保繳費基數: 

第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以本人的月均工資為繳費基數,但是,當職工的工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60%的,則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當職工的工資高於社會平均工資的300%的,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

第二,靈活就業人員,由於無法核定其工資,則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60%到300%之間,由社保部門設立不同檔次的繳費基數,由參保人自行選擇檔次繳費。

第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是從100到2000元以上,參保人自由選擇繳費基數。

擴展資料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

第二條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十五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五年後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十五年。

第三條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條規定延長繳費)的,可以申請轉入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物語最近在更新系列視頻“記錄自己外匯10萬美金實盤翻倉100萬目標”,滿滿的乾貨,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共同學習,研判後市!】


水形物語ll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肯定的是,養老保險繳費是退休的時候累積計算,繳費多少年就計算多少年,中途斷繳沒有繳納的時間段不計算繳費年限,

這個問題社保法有明確的規定,是累積計算,沒有連續繳費15年之說,因為也不可能那麼規定,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這個中斷是難免的,

無論是自願的辭職還是因非本人的原因失業,都存在中斷的可能性,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說是不能規定必須得連續繳納的。


12345688順流


樓主您好,養老金需要連續交納15年還是累計繳納15年?首先這個並不是養老金繳納,而是養老保險繳納,因為我們只有交納了養老保險,它的最終目標是讓我們領取養老金的待遇。養老金是一種收入,養老保險是一種支出,他們兩個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他們兩個是有關聯性的。

我們說要領取養老金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累積參保養老保險要達到15週年以上,注意這裡指的是累積的繳費年限,也就是說你中途可以有中斷的繳費年限,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你不必要非得是連續的繳費年限,但是你必須要保證累計繳費年限達到15週年以上,並且自己要達到一個法定的退休年齡,那麼才可以正常的辦理退休享受基本養老金的待遇。

所以說你的養老保險,即使中途有中斷的繳費年限也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有些地區中斷的繳費年限是不能夠進行補交的,比如說你的這個中斷繳費年限時間比較長了,可能就沒有辦法進行補交了,所以說只要是你在退休之前累計繳費年限達到15週年也是完全可以的。這樣也就可以正常的辦理退休享受養老金的待遇了。


懂社保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十五年,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因此我們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不需要連續繳費滿15年,也不是累積計算15年。

  不需要連續繳費15年的原因,主要是我們勞動力市場市場化水平越來越高,大家的勞動關係變動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少的人會一輩子為一家企業效勞。而且很多企業註冊或破產倒閉,也會造成大量的企業職工失業或重新就業。

  2018年我們實現全國新增就業人數1361萬,失業職工再就業551萬人。

  養老保險中斷繳費不會影響我們的養老金待遇的。

  實際上我們的養老金待遇是根據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形成的一個複雜公式。


局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