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在工作群裡互相推卸責任,作為領導該怎麼辦?

老萬


工作中互相推卸責任現象時有存在,遇到此類情況不必驚慌!員工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可能有以下原因引起:1、害怕被追究責任;2、管理過分縱容推卸責任的員工,導致一發不可收拾;3、團隊沒有凝聚力,員工之間各懷“鬼胎”;4、其他方面。遇到此類現象,對症下藥,查明原因,不姑息不遷就故意推卸責任的員工,如是屢教不改的員工,建議調離原崗位或勸退。另外領導在處理此類問題時要客觀公正,自身也要做好表率作用,敢於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讓員工有敢推卸責任的心沒那推卸責任的膽,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實際處理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凡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皆是好辦法。


HR耀哥


按以下5種方式給員工分配工作,員工不但沒怨言,還歡天喜地把工作做好。

【1】分工分權

給員工分配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分一些協助他工作的權利。如果僅僅給他分配工作不給他權力,他就會事事請教你,時不時的問你,這樣反而也會耽誤你的時間。想讓員工幹,必須給員工創造乾的條件。

【2】結果分錢

給員工分配工作,一定要把他的結工作結果與收入掛鉤。如果只是一味的讓員工幹,而不給,再大公無私的員工也會煩。有所付出必須有所得,給員工應該得到的。不要期望員工無所求的跟著你幹,除非他是你的家人。每個人都要養家餬口,光讓牛拉車,不讓牛吃草,肯定擠不出牛奶。

【3】過程指導

你的員工也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每一項工作都能夠獨立的完成。在他工作的過程當中肯定需要你的指導,你的提醒,你的幫助。當員工找到你的時候,不要置之不理,狠心拒絕,而要用適當的方法激發他,挖掘他,點醒他,讓他認為幹這個工作是有意義的,是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的。

【4】獎罰分明

做管理一定要做到獎罰分明,不能對成績置之不理,也不能對錯誤無限包容。心中要有一杆稱,好的一定要及時大力表揚,壞的也要及時處罰。不能夠讓員工認為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有人說,員工是罰出來的,是淘汰出來的,此話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壓力就不出成績。

【5】時間限制

給員工分配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時間,這樣工作才能有效率。光有結果沒有效率,也會給員工的執行力打折扣。做工作要專注,要爭分奪秒,這樣才能體現個人的能力。管理人員在給員工分配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時間節點,這樣才能讓員工有緊張感


人在職場水上漂


組織中出現問題,管理者一定要洞察現象背後深層次的東西。跟冰山一樣,任何一個行動下面是與之對應的情緒,而情緒的下面是誘發情緒的內在需求。管理者首先要洞察的是推卸責任這個行為背後的情緒是不安,擔憂,忐忑,,而這些情緒的背後是渴望安全感。

在企業管理中出現問題,建議不要先找人的原因,而要檢討的是機制的漏洞。因為機制塑造人!好的機制誘導和弘揚人性善的部分,而壞的機制則會誘導人性原始的那部分本能的反應。就好比同一個人,在新加坡街頭就是一個守規則的良民,而到了髒亂無比的街頭可能就會隨手扔垃圾。

確實同樣的境況,不同的人態度不同,有人主動擔責,有人推諉,這是因為人和人的價值觀和對安全與否的評判確實存在個人差異,有點人害怕經濟制裁,有點人害怕降級,而有點人輿論壓力就怕的不行….但作為管理者要先從機制上作檢討,只有機制合理才能形成主動承擔責任的企業文化和氛圍。抱怨員工素質不行,對管理者來說是最簡單,也是最無能的表現。只有改進機制,才能從根源杜絕相互推諉的情況再現。

例如制度上“嚴刑峻法”必然會誘導大家掩蓋真相,推諉責任。大家聽說過空難出現後,航空公司是絕對不會懲罰機組人員的,因為這樣就很有可能導致故障真相被掩蓋,同樣的空難無法從根源上杜絕。再比如,主動承擔責任的人不但沒有因為這份擔當受到肯定,而是在經濟上或者名譽上深受打擊,那必然會培養組織相互推諉的文化,畢竟尋求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潛在的危險出現時,逃避危險確保安全是人的本能,無可厚非。

當然領導的以身作則也很重要,遇事領導不自我反省,先找下屬的茬,這也是典型的推諉,那麼上行下效,下屬有樣學樣。這些都是需要從機制層面首先反省的問題。否則就算換人,一旦出現問題照樣會原樣重演。

從機制上找原因解決問題叫做“防呆”!呆子也不會犯錯!機制優秀,德行合格的人就可以勝任工作,否則到哪兒找那麼多德行拔尖的人才呢?

第二個建議,確實可以通過出現問題時不同人的應對錶現來篩選人才。關鍵是要對不同表現的人有不同的反饋,才能使優秀者脫穎而出,平均值表現以下的人自動淘汰。這也是塑造企業文化必經的步驟。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好的榜樣,主動承擔責任的標兵會激發更多的同樣行為。

總之~企業管理中,凡事多考慮機制~~優秀的管理者就是不斷升級改善機制的過程中養成的!



職場老煩


員工“推功攬過”,大家其樂融融,應該是所有管理者理想中的團隊狀態,但很可惜,這種情況在現實中並不多見,出現責任與問題的時候,部門與個人之間相互推諉似乎更加常見。那麼如何才能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1、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作為領導者本身,應該抓住每一個適當的機會,樹立正確的職業形象,率先垂範,做一個勇於承擔責任、敢於承認失誤、且欣然接受懲罰的人;

2、管理應當既管人又理事,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明確每個人的崗位職責和工作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特別要關注部門或者個人職責相交或者重疊的部分,這個範圍往往是出現問題的重災區,如果模糊地帶已經有言在先,那麼出現問題時任誰也沒有機會推諉;

3、要培訓團隊有能力實施“計劃前置、過程管控、歸納總結、覆盤提升”的工作閉環,假以時日,上述問題會越來越少


富而學禮潤己達人


對於員工在工作群(QQ群、微信群)裡互相推卸責任,應該我們很多人都遇到過。有時候,和同事起了衝突,可能直接就在部門群裡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這種爭論或許在我們比較冷靜的時候,都不會讓它發生,至少不是在公眾場合發生。但有時候,確實是很難控制自己的衝動。作為領導,他應該知道的是,這種爭論,有兩個目的:

第一,對同事的話做正面回應。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會覺得只有心虛的人,才會在別人質疑他的時候不說話,所以,當被別人說了並不是事實的話,一定會進行解釋。且如果在群裡同事是直接指向自己,那必須做正面的回應,不然就感覺同事說的就是事實,責任、過錯都是自己的。

第二,讓領導或者其他同事知道不是自己的錯。在群裡爭論,你一言我一語,不厭其煩地回覆,並不是很有時間或者無聊,而是想呈現更多的信息,最終想讓領導知道,自己才是最有道理的。

但大多數我們遇到的情況都是,大家在爭論時,都是希望領導來評判一下,但領導有時會保持沉默,就感覺消失了一樣,不會出來說話。

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都會比較疑惑,領導為什麼不站出來說句公道話?但如果能去站在領導的角度想一下,自然就能明白。

一、領導並不知道全部、清楚的情況,自然不會輕易評判。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未知全貌,不予置評“,這句話適用於很多的場合。在我們不完全瞭解事件的全部情況時,不要輕易評價。在職場中更是,因為很多話是不能”撤回“的、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以完全消除的。正常情況下,領導要確定一個錯誤的責任方、進行處罰,至少需要:

1、知道具體的情況

如果領導之前並不瞭解具體的情況,憑藉微信群裡兩個下屬的對話,是不能知道具體的情況的。

我們在說話時,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當然會有選擇性的說話,說對自己有利的、對對方不利的話。而在雙方都只說個人角度的話時,很難根據對話知道事情的全貌。

因此,領導不會在不瞭解情況的時候,就在群裡說話,至少不會說有指向性的話。

2、權衡好處罰的方式

看到下屬推卸責任,並不是去評判誰對誰錯就可以,而是要考慮到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應該要怎麼去解決。

下屬在群裡推卸責任這件事,存在如下兩方面問題:

(1)不應該在群裡爭論

任何領導都不會希望下屬在公眾場合爭論,自然也不會希望看到下屬之間推卸責任。下屬的爭論擴大,如果是在工作時間,因為群裡有其他人,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且原本可以私下處理、將事情的影響最小化的,而下屬偏偏選擇影響比較大的方式,讓事情的處理變得比較困難。

(2)推卸責任本身就是不對的

沒有領導會喜歡推卸責任的下屬,工作上,不能好好的配合完成工作、給領導減輕負擔不說,還要爭論,反而給領導造成一些意料之外的困擾,這本身就是不對的行為。

3、問題要怎麼解決,怎麼消除影響

下屬在群裡推卸工作責任,作為管理者,要考慮之後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怎麼能不讓其他下屬“有樣學樣”......能在解決好這件事的前提下,不遺留一些後續的影響。

因此,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去思慮周全、去評估清楚,自然不會在看到的當下就回復。

二、照顧下屬的“面子”

一般來說,領導如果不是出於有意敲打下屬的目的,為了照顧下屬的自尊,給下屬留面子,基本不會在一些公眾的場合批評自己的下屬。

在微信群裡也是同樣的道理,裡面不僅僅是隻有一個人,如果直接批評某個人,其他人也能看到。對於我們大部分來說,如果是自己的錯,能接受領導的批評,但都接受不了領導在公眾場合批評,公眾場合的批評會讓自己更無地自容,嚴重時,下屬可能出去氣憤或者羞愧就直接辭職了。

遇到這種情況,領導的處理方式一般都是私下找兩名下屬溝通。

領導在遇到兩名下屬有爭論時,領導都會選擇私下分別找兩名下屬進行溝通,瞭解清楚事情的具體情況,以及下屬的一些個人想法。即使要責罰下屬,也不會當著所有人的面,而只會單獨和下屬說。

三、群裡直接回復,可能說不清楚情況,比較浪費時間

當面溝通相比微信、QQ等溝通形式,其中兩個優點:

1、能看到對話人的表情

憑藉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說話的時候的情緒,是比較平靜的還是比較憤怒的。且通過微表情,可能判斷說話人是否在撒謊?而這些,通過微信信息的往來是無法看出的。且通過微信對話,當事人可以在思考以後再進行回覆,可以去避免自己說話的一些漏洞,而當面溝通,要求當事人馬上回復,反應的時間比較短,所說的話的真實性自然更高。

2、溝通效率比較高

職場中,在彙報一項比較複雜的工作時,我們都是優先選擇當面彙報。原因就是當面彙報相對其他的方式,能更直接的把問題說清楚,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且能避免理解偏差。

因此,領導不選擇在群裡回覆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微信群裡,你一言我一句,溝通的效率並不高,可能僅僅是在爭論。

因此,領導不選擇在群裡出聲,因為在群裡溝通,不能直接看到當事人的表情,不能進行甄別。另一方面,微信溝通,相比當面溝通,不能說清楚情況,比較浪費時間。

綜上所述,同事在公司工作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為領導一般不出聲呢,這也算不上什麼職場潛規則。換一個角度,試著站在領導的角度,自然會明白為什麼領導不出聲。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領導不出聲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不知道事情的具體的情況,自然不會輕易的做評判;另一方面,群裡還有其他人在,考慮到不傷害下屬的自尊心,領導也不會當著其他人的面批評、職責下屬 。而我們自己,在平時的職場生活中,即使和同事會有爭執,也儘量不要在公眾場合,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給其他同事帶去一些不好的影響。除此之外,平時可以多站到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避免自己的一些行為惹起領導的反感。







麥田眺望者520


員工在工作群裡互相推諉,是一個問題,又是一個機會。

這是領導發現問題的機會

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問題,你就會發現,平時你沒有怎麼關注的事情,今天全被你看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情。

有的時候,發現問題的不僅僅是在工作群裡,你還會在員工私下的聊天中,或者部門經理在會議室的爭論中發現問題。


此時,你應該:

1、認真聆聽員工的心聲,記錄在案,分析原因;

2、逐一找關鍵的員工訪談,瞭解事情背後的真相;

3、採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開會討論問題並給出大家都認可的解決方案。


此時,你不應該:

1、在群裡指桑罵槐;

2、在群裡偏袒一方;

3、在膝蓋上一拍作出決定。


這是一個值得你反思的問題

作為領導,如果員工在群裡推三阻四,你就要認真反思了,因為:

1、你領導無方,怎麼會帶出這樣的團隊?

2、你不關心員工的疾苦,你以前怎麼不知道這些事情?

3、或許是由於你的錯誤決策、隨意干預才造成這種局面。



更多職場文章,請關注荒原狂劍


荒原狂劍


對於這種問題來說,應該領導有一定的責任,很多情況下,員工推卸責任原因在於領導,第一,上面領導肯定多次處罰過員工,過份嚴歷的處罰可能會是推卸責的主要原因,員工受到了嚴歷的處罰,因此在遇到問題時就會推卸責任甚至說謊,以說謊言來逃避處罰。第二推卸責任可能是管理者沒有正確的分派職貴,甚至後果就是找不到問題責任人,員工們相互推卸責任。第三,在分配工作的時候,管理者告訴員工如何工作,作為一個團隊要互相包容,遇到困難要努力克服,只有這樣員工遇到困難才敢面對


全哥在廣東


我覺得領導者在沒有把事情弄清楚前應該保持自己的威信,這種威信不是靠一言堂或者一起開個會就能有的,應該採用諸如一對一的談話或者結果為導向反推每個節點的負責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f30a38e07da4dc197f68ac120338dac\

紅記


當領導這事還不好處理嗎?

推卸責任很正常啊,人之常情,底層員工誰跟你倆擔責任,為的就是溫飽,能扛事的都是有想法的底層員工。

你就裝不知道,該咋辦咋辦唄,底下如果鐵板一塊,才是你該愁的事。

以夷制夷,咱們這千年傳統你忘了?


人形挖掘機


[一句話回答]

靜觀其話不作聲,把你要K的人,列為黑名單放到抽屜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