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房價上漲,也有人說暴跌,到底相信誰?

我的快樂生活66


一直以來房價都是在上漲,只不過是不同的城市上漲的幅度而已,一二線城市近年來頻發各類調控政策不斷施壓,雖然說是限購,但是大家想明白了沒有?為什麼要出政策限?限的目前是為什麼,如果不限會是怎樣結果? 其實限購的根本目的是讓房價平穩有序發展,而不是所有人都參與進來靠買房賣房發家致富,不是說限購了房價跌,真要讓房價跌很容易,為什麼十多年前一直喊著控房價 直到現在房價依然比十年前翻了很多。 很多人在等待中一次次的措施購房良機,很多人聽信很多專家 親戚 朋友的也是追悔莫及,總之房子這個事如果要買早買早好,越是等待越是猶豫不定將來的購房成本就越高


房小貝


房價不會暴跌。上漲空間也會被封殺。這就是調控的政策指導。調控政策的核心是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而不是要求房價下跌。實際上就是說漲太快不行。要慢慢漲。

為什麼是這樣。房價下跌可以。局部下跌應該。是對短期上漲過多的一種修復。但絕對不能下跌過多過快 要避免風險外溢蔓延擴散。

目前地產整個產業鏈貸款有數十萬億元。一旦地產下跌過度 引發較多的地產公司出現問題破產。金融風險就會蔓延到銀行和債券市場。這樣的話。風險就大了。就難以控制了。這是政策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另外目前地方槓桿高企。債務負擔很重。不少地方存在較大的風險。 主要依靠土地收益苦苦支撐。如果地產暴跌 土地價格大跌甚至賣不出去。債務危機就會進一步增加的概率。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一旦信用破產。融資就是大難題。風險也會蔓延到銀行頭上。

所以地產調控急不得。是一個慢火煮青蛙的過程。先控制上漲節奏。接著才是引導價格慢慢下跌回歸。

目前政策逐漸轉向地產產權分割制度 降低地產金融屬性。可能是價格調控的一個信號。

地產投資時代已經結束了


杜坤維


請努力相信自己,這樣做出判斷才不會後悔。羊群效應就是跟著頭羊的方向跑,而且結果往往是錯誤的。我不想做那隻羊,我只想自由的決策並根據自己的判斷行事,這是最好的決策方法,因為別人不會代替你承擔盈虧。

其實房產的漲跌首先是不能一言而論,比如上海的房子,寸土寸金民國便如此,有傳言說當年上海繁華南京路的鋪子你要用黃金鋪滿地面,然後成交。(當然未必是真的)這能夠說明房子在民國在上海就是昂貴的,如今一樣昂貴。這並不是說昂貴不會改變,而是說其實土地是有地域性的,我們習慣區分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認為一二線的土地更加堅挺,這依然源自於地域的限制。也就是說,你必須考慮到土地資源的地理位置是具備壟斷性的,在海邊有很多土地,但是在海邊,永遠不會被海水淹沒,距離城市中心非常的近,旁邊有學校和醫院,還有一個天然的沙灘且沙子乾淨遊客不多,打開門就能看日出的土地老實說不多。你看,如果加上很多限定,土地自有貴賤,這樣上漲下跌根本不是你說了算。

但是另一方面,房子必然有周期,即使很多人說,房子只會漲不會跌,但客觀規律就是有周期,沒人買,自然就蕭條了。即使政府不停的打針,不停的鼓勵買房,如果房子已經很多了,那麼久不存在效用。所以週期存在,需求也存在。那麼房價漲高了必然要跌,如今看全國部分地區跌的還比較快。未來在跌的那些地方,會跌的更快。當然政府可以有一個方法支持房價,簡單的說就是讓錢不值錢。

讓錢不值錢,房子自然值錢。大城市1000萬一套的房子,如果是1000萬美元,感覺很貴,如果是1000萬日元呢?感覺挺便宜。所以如果貨幣不發行過度,看供需,如今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基本到位,而一部分城市無房者,高房價對其沒有意義,一個月賺8000的人面對1000萬一套的房子,屬於無效需求。所以房價整體要跌,如果在不超發貨幣的情況下。這就是我的判斷。

不過你還是按照自己的判斷。


凱恩斯


半年內房價下跌5%以上為暴跌,那麼很多地產項目實際執行的房價已經達到暴跌的程度了。但半年跌5%以上就是暴跌,估計沒有人會同意這個觀點。按我個人對地產市場的瞭解,目前公開掛牌的房價跌的不多,打98折左右的項目還是很容易找到,有些城市優質項目房價房源掛牌價有些微漲這個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什麼有人說房價暴跌呢?

首先對暴跌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暴跌一般意義來講是短時間內房價大幅跳水,在價格趨勢圖顯示一條陡峭的下降曲線,也有叫崩盤或者叫價格雪崩的,道理都一樣。自從上半年政治局對房地產定調以後,房價一直沒有出現過以前快速上漲的現象了,很多地產項目採取的是房源掛牌價不變,通過以下方式促銷:

1.一次性付款給予一定幅度的折扣,大概在9.2~9.8折之間,主要看開發商現金流的情況;

2.解除捆綁銷售:很多項目把車位的使用權捆綁在房源進行銷售的,現在基本都取消了;

3.大幅贈送:一般為全屋電器,傢俱,物業管理費,面積,公攤等等作為贈送促銷,有些項目直接告訴你贈送品可以折價扣除房款。

4.特殊渠道大幅度優惠:對於特別渠道來源並不影響公開發售價格的群體,採取團購的形式給予大幅價格優惠,這個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資金回籠緊迫的項目一般折扣在8.8左右,降價幅度非常大。

5.優質房源按差房源價格銷售;

6.降低部分首付款,承諾大額按揭貸款進行促銷;

7.其他變相降價促銷手段;

在地產項目銷售火爆的17年初以前,想買一套房還得搖號,還得符合各種條件,還得熬夜排隊申請,打折贈送就是天方夜譚了。地產銷售的突然反轉給人一種冬天的凜冽寒冷,滿大街的DM派送也說明了開發商缺少大量的購房客源。在這種營銷氛圍下,暴跌或許就是從特殊購房渠道、團購客源渠道中流傳出來的真實謊言。

給你一個實情作為參考:我個人處於職業關係設定了3個房產跟蹤項目,其中一個項目的掛牌價不變,口頭喊價10個月已經跌了15%左右,原來沒有發售的優質房源現在任選,捆綁車位繼續按原價出賣使用權,但使用權合同需要在兩年後簽訂。其他兩個項目一個採取高贈送促銷,掛牌價和喊價基本一致,但有喊價的空間。另一個掛牌價微跌,售樓部銷售代表減少了一半,除折扣以外暫時沒有其他促銷政策,有喊價的空間。

以上僅供你作為參考,至於房價暴跌的傳言不值得相信。


HelloSeny


  你可選擇中立啊!為什麼要相信誰呢?

  如果你有房,且是自住,那麼房價漲跌與你何干呢?房子作為商品,在你購買的那一刻,就已經承擔了所有的風險,包括未來的房價漲與跌。但漲與跌也與你無關,因為你不會再買也不會賣,這就好如買了一件衣服,穿了n天以後,該衣服漲價與降價與你無關。

  如果你沒有房,而如今的房價如此之高,你又買不起,那房價漲價與降價,與你又何干呢?想買也只能等待下跌,相不相信上漲或暴跌都沒關係。

  與你有關的情況可能就是你有多套房,或者沒有房卻準備買房。

  如有多套房,那麼購買房產屬於投資,而投資就必然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特別是槓桿型投資。或者說,槓桿型投資更像一種賭博,賭博行為更加相信的是自己,而不是有人說。如果自己都無法判斷未來房價漲與跌,那你又有何膽量購買多套房,進行槓桿式投資?

  如果沒有房卻準備買房,那麼如今購房是不合適的,不管以後的房價漲與跌,因為市場資金較為短缺,商業銀行房貸利率出現大幅上浮。

  比如貸款50萬,貸款期限30年,貸款利率4.9%,即不出現上浮或打折。那麼以4.9%(會隨基準利率變化而變化)的利率計算,30年的貸款利息是45.5萬;而上浮30%,以4.9%*130%=6.37%計算,那麼利息高達62.24萬,總共要還112.24萬。

  如果房價以過去十多年平均10%的增長,一年以後也只是貸款55萬,55萬以不上浮的4.9%計算,那利息也才50萬啊!遠在62.24萬以下。除非往後的多年房價連續增長,而貸款利率也持續多年上浮,不會出現像前兩三年前打折的情況,如今購房才有利可圖。

  所以,從房貸上浮利率考慮,如今買房非常不合適,不管未來房價是漲還是暴跌。


三人聚眾


現階段的房地產就是穩字當頭的資產,不會大幅度暴漲,更不會暴跌。

首先,房地產行情現在處於嚴厲的調控階段中,所有的調控政策已經銀行的資金政策,對房地產來說都是相當有壓力的。國家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更是明確政策本身對房地產的目標。

第二,通貨膨脹和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對房價的影響是巨大的,2008年的4萬億刺激之後針對房產的效應,在2016-2017年開始反映出來,很多地方的房價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同比前一年房價翻了一番, 4萬億刺激後通貨膨脹被麼有那麼容易被消化掉的,最近兩年裡水果都打幅度大漲就是因為通貨膨脹不能在房地產上消化就是需要找到其他的突破口。

第三,房地產現在表現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現在房地產是抵押資金中最具優質的抵押物,房產本身流動性弱,但是變為金融屬性的抵押物就成了流動性良好的產品,如果房價大幅度下跌,信貸市場就會嚴重損害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房產價格的大漲大跌對經濟的殺傷力是很大的,目前的房地產價格以穩字為主。


炎恩嶽看財經


個人以為房價會跌。房子是用來住的,始終要回歸到住的本性。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在城市獨生子女具多,子女結婚可能會有一至兩套新房。隨時間推移兩頭父母百年後甚直手上會有三四套或更多房產。

還有一部分炒房人,他們手裡有大量房產。

隨著以後房產稅,空置稅的收取壓力,也許誰都不會保留多餘的房產。

儘管放開二胎,大家都知道多個孩子意味著什麼。從孩子出生,撫養和教育,需要太多金錢和精力。

房子在不斷的建設中。一套房產要花費幾代人的錢。對於大多人憑一己之力恐無法實現買房的願望。

房價應該終會迴歸理性,會逐漸回到應該的位置,應該回到大眾居住的性質。





豫魏


房價暴漲暴跌,要取決於自然的經濟規律,要順應國情,民意。暴漲與暴跌對國家,人民都沒好處。

中國是一個有著近十四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人並不富裕。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全民奔小康。最直觀的就是居者有其屋,安居樂業,增加收入,擺脫貧困,共同富裕。

那麼,安居樂業才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讓大眾不僅買得起房,更要住得起才是關鍵。

所以,房子是用來住的,讓房價迴歸屬性才是更重要的。

暴漲!雖然說對於少數人,炒房客,以及手中有多套房的人來說,得利了。但卻使國民經濟泡沫化,一旦泡沫破滅可是災難性的。

暴跌,對於上述人打擊自不必說。可對於銀行,已經買房的人也是難以承受的。同時和房產的相關產業的衝擊也難以倖免。

那麼,正如有良心的經濟學家們說的那樣,讓房價迴歸正常。使絕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住得起才是王道。

中央政府,國家領導層,是該著手為這一最大的,根本性的民生工程下決心治理了。徹底剷除“高房價”這顆毒瘤。從而使國民經濟得到良性發展,真正使老百姓安居樂業,走向共同福餘之路。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論政y


當前條件下,給你說上漲是開發商或者投資房子的代表,給你說跌並不是無房的,而是真正思考了房地產走向的,房子也是商品,不會只漲不跌,房地產更不可能一枝獨秀,如果你相信房子一直漲不跌,那就是相信人不會衰老,永葆青春,人什麼樣子才能永葆清穿,那就是死在了青春,然後把他凍起來。我們說說為什麼房地產一定有下半場。

第一,房地產需求不是無限制的,連汽車只有10多年壽,他們需求都會有下滑時候,克隆房地產大多數人一輩子只能一套,看看現在空置率20%以上,加上在規劃和建設的30%以上,老齡化加劇,這個貴導致10年內50%以上空置率,請問這個怎麼來保持高價呢?賣給誰呢?賣給銀行嗎,那我現在低價拿幾百套,到時候哄抬10倍價格還給銀行,他答應嗎?銀行敢接招嗎?如果那個銀行再空置率居高不下時候敢接招,我認為他離破產也遠了,美國2008破產那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就是活生生案例,並且什麼東西來中國如果好無限制,就會被玩壞。

第二,試圖救房地產只會加劇房地產泡沫,其這個在達利歐新作(瑞達利歐) 的債務危機裡面有詳細以往分析,很多金融和債務危機來源於金融和銀行得挽救,泡沫產生時候如果試圖去側方位刺激需求,往往加劇泡沫,美國次貸就是刺激需求,他們試圖讓人們再高價買房子,買了可以次級貸款,但是結果2008的報應席捲全球,那時候中國房價不高,對我們影響很小,其實現在我們情況大家仔細思考,如果通貨膨脹來解決,真的可以解決嗎?我認為不能不說,還會加劇泡沫產生和破滅,比如通過漲農產品讓農民有錢來接盤,那將導致人們生活成本變多,特別是城市上班族,那他們錢花在了房租,房貸和食物上,沒有錢去消費其他的,包含服務業旅遊業,中高端其他生活用品等等,進一步讓其他產品和產業萎縮,裁員,失業,降薪了。斷供潮也來了,泡沫就破了。有點急病亂投醫,房地產經濟是西方產物,西方病是腳疼醫腳,頭疼醫頭,既然高了,就把它將下來才行,去年我也想過通過通貨膨脹去解決,現在思考行不通,還是降價唯一選擇,如果真的想救,可能只能金融做文章了,那就是降價了適當給高價接盤剛需補貼,甚至減少還款金額和把利息抹掉,這個沒有任何國家嘗試過這個是對金融巨大改革,成功與否則難說。會不會產生新問題也想不到。


劉華銀mark


凡是把房價上漲和暴跌,脫離變現的時間節點,單獨放在當下來就事議論的人,都是在耍流氓,都不要相信。這些人只跟你講政策、講道理,大道理一堆堆,但從來沒有人算過細賬。

首先,房屋是特殊商品,變現時間有特殊限制。比如黃金,可以T+0交易;股票,股票可以T+1交易;房屋,受交易時間限制,以若干月為計算單位。以重慶為例,需要在取得房產證後兩年交易。因此二手房的最快變現時間為24個月,新房從網購之日算起,最快變現時間至少30-34個月。房價漲跌,只在變現離場時討論才有意義。離開這個時間段來講房價上漲、暴跌,不是耍流氓的,就是裝文盲的。下圖是重慶市2017年關於限制房屋登記後交易時間的通知。其他城市的情況,請自行查閱。

其次,在限售時間到期後,比較銷售價格才有意義。每個月15日,國家統計局都會發布全國70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交易價格統計指數。這個指數有三個指標,分別是環比、同比和定基比。其中,環比是和上月比,上月的價格為100;同比是和去年同期比,去年同期的價格為100;定基是和2015年比,2015年的價格為100。結合時間交易限制,對比定基指數,才知道房價是漲是跌。以今年11月的統計為例,在定基指數中,錦州最低為105.7,合肥最高為153.6。銀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為3%左右,加上每年2%左右的CPI指數,在這張表中,凡是定基指數超過了15%以上的,就不能說房價降了,只有定基指數低於15%的,才可以說房價跌了。對照國家統計局的指數看看,低於15%的有幾個?以下截圖是11月的商品住宅交易價格統計指數。原始文件可在國家統計局查詢。

最後,遏制房價上漲不等於房價不漲。房價構成中,土地成本依舊,建設成本日增,城鎮化發展不停,房價就始終會上升。如果這個上升和GDP、CPI指數同步,比GDP和CPI之和略低,就不算漲;不超過銀行同期利率的與CPI之和,就算保值。政策提到的遏制上漲,是指超過以上參照系數指標幅度到一定程度的超規模超範圍上漲。如果只是討論凍結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完全不用考慮經濟發展了。五十年代,5毛錢人民幣可以好一頓大魚大肉。今天,大魚大肉一頓放在500以下,都算節約會過日子。雖然購買力差不多,但名義貨幣金額能一致嗎?金銀本位以後,以國家信用背書的流通貨幣(通貨)天然會貶值,中外概莫能例外,除了剛需客、投機客以外,還有很多老百姓買房的原因是保值。弄明白了這點,再回看第三點,都會明白到底房子漲沒漲。以下截圖為銀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僅2.75%,前面討論時,參照銀行攬儲實際,做了上浮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