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滕王溝地名的由來(周明海·文)


嵩縣滕王溝地名的由來(周明海·文)

河南省嵩縣(古稱嵩州)田湖鎮滕王溝村有一個巨大墓冢,佔地面積在三畝左右,名滕王冢,墓冢對面有五道山嶺朝拜於此,周圍有三股泉水湧出,風水極好。“文革”前,墓冢保存完好,墓地蒼松翠柏,甚是壯觀,附近有滕王溝、滕王河、卸甲溝等與滕王有關的地名、河流名稱。滕國遠在山東,怎麼伊河流域會有口耳相傳、經久千年不衰的滕王傳說及地名故事呢?原來在伏牛山深處,還有一段滕王戰死此地的故事呢!

滕國(前1122~前296),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在滅商之後,為了鞏固周朝統治,平定“三監”及武庚叛亂,周公旦率部東征,先後平息了徐國、奄國及其它東夷方國,將文王姬昌第十四子叔繡封於滕(今山東滕州),開始了滕國建國的歷史。公元前414年,滕國被越王朱勾所滅,不久復國。戰國時期,宋康王稱王,滕國被宋國滅掉,共傳23世。滕國曆史中,以滕文公著世。周顯王四十三年(前326),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國,在途經宋國時,兩次拜見孟子,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誨。增強了將滕國治理為善國的信心。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聲大震,遠近都稱文公為“賢君”,自願來滕定居者絡繹不絕。數年後,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君賢,善國之名遠揚。

周景王二十年(前525)秋季,晉國策劃攻打陸渾戎戰鬥。為防止暴露作戰意圖,晉頃公先派大夫屠蒯赴周,請求祭祀雒水(今洛水)與三塗山。三塗山在今河南省嵩縣境內,是伊河三闕之一,大禹在治理伊河水患中,首先鑿開龍門、陸渾口,後帶領人馬鑿開三塗山下的崖口,疏通了伊河,後在此召開治水大會,參加大會者萬國,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閱兵式,上古時期,三塗山是天下名山。周景王二十年(前525)9月24日,晉卿士荀吳率軍南下直抵洛陽,時任滕王帶領一班人馬,正好也在東周洛陽朝拜周天子,晉國要祭拜三塗山,滕王得到消息後,亦帶領部屬隨晉國到三塗山遊玩。荀吳讓祭史用牲畜祭祀雒水,祈禱上蒼後,翻越龍門山,沿伊河谷地,向洛陽南部山區邁進,直抵陸渾戎戎都-今嵩縣田湖鎮古城村,滕王此時方知:晉國祭拜三塗山是藉口,伐滅陸渾戎是真實目的,隨也積極參加剿滅陸渾戎的戰鬥。

嵩縣滕王溝地名的由來(周明海·文)

陸渾戎,由姜姓戎、允姓戎組成,最早活動於今陝西、甘肅、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敦煌附近的瓜州是其活動中心,此地大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草甸區(今瓜州地區大多已是沙漠地域)。陸渾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強族,以遊牧為業,基本上不事農耕,披長髮、穿獸皮、野蠻剽悍,經常騷擾侵襲周邊國家,大肆劫掠財物。周幽王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妃褒姒為後,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及陸渾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曾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最後周幽王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秦國驅逐陸渾戎,晉國在陸渾戎危難之即接納了他們,在領地內把陸渾戎安置在中原地區的伊河川地,讓他們進入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的文明地域,享受華夏文明。陸渾戎遷居伊河川地後,慢慢由遊牧民族,變為定居生活,因此對晉國國君尤為感激,在亂世爭雄的春秋戰國時期,隨晉國東征西伐,特別是在崤之戰中,為晉國打敗秦國軍隊作出了巨大貢獻。陸渾戎的舉動,惹惱了遠在湖北的楚國嫉恨,更是楚國問鼎中原的障礙,周定王元年(前606),楚莊王帶領大軍伐陸渾戎,併到洛陽問鼎。在後來的日子裡,陸渾戎時而親楚,時而附晉,處在晉楚搖擺之間,又引起了晉國的不滿,對於陸渾戎親楚,忘恩負義,疏遠晉國的做法,晉國國君十分惱火,想以祭拜三塗山為名,消滅陸渾戎。

陸渾戎不知是計,遂放鬆警惕,加之不懂戰法,晉軍乘其正在睡夢中,突然發起攻擊,於27日被大軍圍剿。陸渾戎亡國後,其國君帶領部分軍馬,乘夜色倉皇向楚國逃竄。正在一角蹲守的滕王,發現陸渾戎子騎馬逃離,便飛馬急追。陸渾戎是一個善於騎射的民族,兇猛彪悍,滕王追至今田湖鎮卸甲溝時,陸渾戎兵將向他們亂箭齊發後逃遁,流亡至楚國,被安置在鄖國故地,即今湖北安陸(安置陸渾人之地)市,餘眾逃奔到周邑甘鹿(今宜陽縣南留,位於甘鹿山下,古稱甘城、甘鹿城),被早有防備的周王朝軍隊俘獲殆盡。滕王中箭倒地,無奈只得將盔甲卸下,在此拔箭療傷,並將盔甲埋葬於此,後人在滕王卸甲的地方居住,村名便以卸甲溝命名;滕王重傷不能追趕陸渾戎,無奈返回洛陽,到今騰王溝時,箭傷發作,疼痛難忍,痛不欲生,在此短暫停留,後人將停留之地的小河命名為滕王溝河,地名命名為騰王溝,到今黨溝自然村西南時,終因箭傷不可救治而死亡,滕王去世後,就地掩埋,封土成冢。

一代國君千里迢迢來到嵩州大地,參加圍剿陸渾戎戰鬥,並喪命於大山之中,埋藏於此,為嵩州大地增加了厚重之感。千百年來,騰王溝、卸甲溝人民,在每年祭祖時,都沒有忘記給滕王添土掛紙。20世紀70年代,到處掀起修梯田運動,滕王墓冢被夷為平地,有不少箭頭、瓷片出土,多名村民曾在墓冢處下挖,想探個究竟,當挖至3米深時,有巨石覆蓋,挖掘之事停止,並回土封埋。20世紀90年代,墓冢又被盜墓者挖開,據傳有不少文物被盜走。

(2019年12月19日,作者與萬明昌先生一同到滕王冢,通過走訪及實地查看,翻越歷史資料,特寫出如上文字,供研究者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