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花錢,給別人花,但是過後又後悔,怎麼改變這種毛病?

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6


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自私和自我欣賞,妄自尊大。

受到打擊或者通過時間驗證之後的成熟,代價太大了!!!你首先會感慨失去的親情更會抱怨所謂的友情。其實誰都很渺小。(冒犯[祈禱][祈禱][祈禱]的斷言:你的文化水平不高。)

即便不願意學習,至少要對歷史和國學有所認知。你就不會糾結在如此狹隘的自我矛盾當中。“學歷無所謂,無知毀一生”。


源大胖子


計劃一下自己的經濟!

每天花多少,一個月去幾吃飯店,喝幾次酒,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本來攢了好幾天的錢交房租,沒想到,朋友來了,要請我一起唱歌!喝多了,最後我結的,5千,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那幾天本來生意不好!雪上加霜啊!這就是生活!不要後悔,潑出去的水,錢沒了再賺,自己好好的就行!這叫本錢!



霧裡看大好河山


這種叫癮,是很典型的心理問題。得治。

你上的這種癮,可以簡單稱為“關係癮”,可以理解為是對社交關係存在一種病態的依賴。它比煙癮還嚴重很多。

你通過將自己的東西(能量)贈予他人,製造一種類似“友好關係”的幻象,你的大腦因此得到了多巴胺的獎勵,你就興奮。這種興奮又讓你習得一個經驗,就是不斷重複這個操作以便獲得更多的興奮。

哈佛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老鼠實驗,他把老鼠關在一個箱子裡,裡面有一個控制桿,只要老鼠推動控制桿,食物就會大概率地給予,數量不定,結果老鼠很快就學會了控制那個控制桿,並且頻繁操作,達到上癮的地步。他得出結論,只要你做好大概率的獎勵設計,癮就會產生

你的癮是

“贈予——感覺關係變好——獲得多巴胺獎勵——再贈予”這樣的循環。可,這個循環是誰給你設計出來的呢?

根據心理學理論推導,大概率是你的童年原生家庭生活造就的。如果一個人在幼年的生活經驗中存在缺愛、過度依賴社會性支持、過度物質化等情況的話,他可能就會自適出來一種對社會關係畸形敏感的多巴胺獎勵機制。

何為畸形敏感呢?

根據能量心理學觀點,所有的多巴胺獎勵只跟一樣東西有關,就是大腦獲得了能量上漲的信息。正常來看,良好的人際關係確實能給人一種“能量上漲”的感覺,但一般不會達到上癮的狀態,更不會以非理性的物質贈送作為手段來獲取關係。因為,正常的社會人際關係,是在一個“共存”的框架內(共存是客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續存關係)。非理性的物質贈送已經超出了“共存”框架範圍,進入了“共體”範疇。“共體”就是兩個客體融為一體,彷佛共同成為一個主體,比如母親和嬰兒就是一個高度共體糾纏屬性,愛情中的男女也具有共體屬性。顯然,

所謂畸形,可能就是在於將對童年共體依戀缺失的補償,泛化到了社會關係中來

所以,你會將你喜歡的東西買下,這個東西它的隱意就是你的主體能量的延伸,然後,你把這個東西送給別人,就相當於讓它代表著你“進入”別人的身體,與別人形成一個更大的“主體”,相對地,你就感受到一種能量倍增膨脹的虛擬快感。每送一次,你就爽一次。不由自主地,毫無免疫。

等到你爽過以後,理性迴歸了,又發現自己本來就不多的錢變得更少了,而你幻想中的關係還是客體關係,並沒有成為你的主體,所以又產生負性情緒——後悔。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幾個建議

1)把親密感情關係和社會關係徹底分開。記住一句話:真正對你有能量支撐意義、值得你非理性投入感情去維護關係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超過18個!18個!已經包含你的直系血親、兒女、兄妹,以及好友。

2)強化你的親密關係建設,尤其是你依賴的、信任的,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他們身上。同時,弱化你在18個人以外的關係(他們沒有那麼重要),儘量避免投入沒有實際收益的能量。

3)找一個購物監督人,幫助你把關。或者乾脆一段時間內不送任何禮物。

4)做生意必須定一些明確的規矩,寫下來,你自己先把規矩尊重起來,規矩可以幫你自律。


MrJ心理黑話


現在的你,也是曾經的我。可我發現這現象也是每天開始嘗試的來控制金錢,只是每天一次,一個月下來就要算算自己的收入與開支是否在自己超支的理想中來。有錢在身,是件好事,但花錢的實質意義遠無法讓你自己來理解,這樣的你,首先要學習生活的理想,生活中的計劃,這花錢就是無理的花在生活之上而於,所以無理想無計劃自然就成了亂花錢。講究方法,就是把自己最大的理想要的東西用自己的收入方式拿下來即可.


林鄉人剛子


你上的這種癮,可以簡單稱為“關係癮”,可以理解為是對社交關係存在一種病態的依賴。它比煙癮還嚴重很多。

你通過將自己的東西(能量)贈予他人,製造一種類似“友好關係”的幻象,你的大腦因此得到了多巴胺的獎勵,你就興奮。這種興奮又讓你習得一個經驗,就是不斷重複這個操作以便獲得更多的興奮


農村阿麗6021


這個問題,我從我個人或男性的角度來回答吧

我們愛花錢,表現在請人吃飯或喝酒等方面,俗稱酒肉朋友
怎麼解決這個毛病?
我認為
要告訴自己,錢難掙;可能,你會馬上反駁我的觀點,會說,還好吧。
我的經驗告訴我,的確有時候錢比較好賺,但是需要時機或這樣的時間其實不過。
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培養自己勤儉持家的習慣,告訴自己家庭才是最重要的,無論社交是處於孤獨還是利益,都應該拒絕為不必要的費用買單。
最後分享一個例子,許多香港女星晚年都很悽慘,因為他們沒有了年輕時候的經濟來源,但是卻保留了年輕時候一直保留的花錢的作風。
感謝邀請,歡迎評論指正。


梓麻大叔


首先,你喜歡花錢並沒有錯,錢作為一種貨幣流通工具,如果只掙不花,拿他幹嘛呢?再說你花的錢都是花在親戚朋友之間,必須肯定這就花對了。個人認為錢花在親情,友情上是值得的。中國曆來講究禮尚往來,聯絡感情,相互送點禮物,很正常。現在按你說的,有點後悔,這也是好事,說明你開始注重學習理財了,錢到用時也恨少。錢財如糞土,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些錯誤的花錢理論影響了你我這些不懂得理財的年輕一代,成了月光族!教你幾個方法,管不管用由你:一、如果有閒錢,找合適的項目投資;二、交出你的財政大權,你不適合做財政部長[捂臉][捂臉][捂臉]兩手空空,一身輕鬆,強制執行控制自己!


一米陽光100001


這種消費要理性剋制!有可能你家的經濟條件很好,可能你父母還年輕,所以你自己掙錢自己花,也許你還沒有結婚,年輕人時代就是這樣。現在你都覺得花了會後悔,好好管好自己的四個口袋吧,理性花錢才是硬道理。等你父母年邁了,你結婚了,身上有千斤擔了。你還會這樣消費嗎?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想想父母把你養長大不容易,好好的攢的錢孝敬老人家吧!這樣想這樣做才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懂事。看看別人左手拉女兒右手拉兒子,肩膀上還扛了千斤擔,這種壓力能大手大腳的消費嗎?將來你也會有這麼一天的。建議多看看一些關於消費跟生活的書籍吧。




布依族金尚


我覺得你這也不算是病,你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很願意幫助別人,和郭冬臨演的小品《有事你說話》是一樣的人,但是幫助別人也要有個尺度,幫助完別人有些錢還是得收,不好意思收現錢就讓他們用微信轉賬,或者在幫別人買東西的時候,把交錢的收據發給朋友,並註明你微信轉賬或者發紅包給我都行,避免當面收錢不好意思。如果這時朋友還是願意當面給你,你又不好意思收她的錢,那她就是故意佔你的便宜,把你當成傻子看待,這種朋友就儘量少來往或者不來往為好。還有別人的孩子過生日你買禮物,你家孩子過生日時你給他發消息,還要提前發多發免的她說不知道或者沒有看到。交朋友要禮尚往來,光有往沒有來也不是正真的朋友。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高山6水


後悔是因為覺得得到跟付出的不成正比。

別指望某天誰的付出會感動誰,誰又會因為誰的付出而感動然後去改變什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天生就是孤獨的,註定獨來獨往,不用去討好誰新結實的朋友,試探一次,兩次,三次這就夠看出一個人對別人怎樣了,多了只會傷了自己的心,再有這種給別人的花錢的衝動之前,先問問自己的心“你痛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