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和狐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閒話人生


狐仙和狐妖的區別,在於狐仙源於歷史,狐妖源於宗教。

狐仙源於圖騰崇拜。有人以《吳越春秋》裡大禹的故事為依據,認為白色九尾狐象徵著王者地位和生殖。《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記載有“篝火狐鳴”,狐鳴,古代人即認為有預言王者的能力。

發展到後來,狐狸的自然地位逐漸下降,就變成了只能做些小事的神祇。以民俗泛指來說,民間觀念,狐仙偶爾會做些好事,狐妖則很少做好事,而是做壞事更多。

但是在道教來說,是先有了傳統人文神話裡狐仙的概念,又才對比衍生出狐妖。以道教的理論而言,狐仙和狐妖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修煉程度的不同,仙比妖更厲害嘛。

狐狸在道教稱為“五顯”之一,狐狸五行屬金、火,狐仙為金,狐妖為火。

內修道術認為,五顯對應五臟,顯數影響絃望晦朔的合數,而合數並甲庚只在坤位,入艮宮。金翁可合木母,因此修行成可,但陰火無焙,修行不成。

如正陽真人鍾離權的《破迷正道歌》裡就提到,【堪嗟無限學仙者,總與天仙道不同,俱被野狐精魅定,鬼言妖語怎生聽,雲遊四海參玄妙,盡是邪門小法功,愚迷執強難教化,依然一盲引眾盲。】

換句話說,金屬的狐仙是道教神話承認的神祇,但火屬的狐妖就是妖,是修習者的障礙。

不過,民間百姓對狐狸到底是仙還是妖的興趣並不大,總之“能拔膿就是好膏藥”,所以有求於、懼於狐狸的時候,一概以“狐仙”論,如古代江南,多見狐狸淫祠。而當人們無求、無懼時,又開始拆祠堂,管你什麼仙,概稱之為“狐狸精”。

說起來,不管狐狸成了仙還是妖,最終到底還是人可怕得多了。


純鈞LHGR


狐 哺乳綱,食肉目犬科動物。狐身材纖瘦、臉頰長、四肢短小、嘴尖,尾部毛長且厚,耳大、直立,呈現三角形、尾巴長且柔軟。顏色因為其種類的不同有紅、黃、白、或黑色等而我國則主要是赤狐。

主要食物為老鼠、青蛙、昆蟲類,偶爾襲擊家禽。因為人類社會的不斷擴張擠壓、和人特有的賦予生物形象的特點。在不斷的碰撞下產生了特有的狐妖狐仙的形象。

狐妖狐仙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傳說中修煉有成的且可以幻化人形與人類打交道。並且通過他們的修煉出的或法術或妖術對人們原本生活產生了影響的。對於妖或仙並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分界 唯一可知的就是妖對人是抱有壞目的。而仙則是在互利互惠罷了。沒有所謂的天上掉餡餅。有的話那一定是必有妖。

狐妖狐仙其實從其理念的本質上來說都只是修煉有成的精怪而已。

我們中華大地上關於狐的傳說可以說和我們中華文化歷史也遜色不到哪裡。《呂氏春秋》記述大禹為了治水,年三十而尚未成婚,行至塗山時,遇到一隻九尾白狐,並且聽到塗山人祝福的歌聲:“大大的白狐啊,九條尾巴長又長。願你早日結婚吧,子子孫孫永繁昌。”東漢《吳越春秋》中還載有大禹娶由九尾白狐變成的塗山女為妻的傳說。

狐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而我這裡說狐仙而並非狐妖也是有其原因,因為在我們的文化體系中,狐剛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可是很祥瑞的,可以說日子過得並不比小康差,狐中九尾狐,在先秦兩漢一直可以與龍、麒麟、鳳凰齊名且一直持續到了兩千年後的秦漢時期才開始有所改變。

陳勝吳廣起義~~士卒買魚烹食,發現魚腹中的帛書,大為驚異。吳廣又在一個晚上,躲在附近的破廟裡,燃了一堆篝火,然後學著狐狸的聲音叫:“大楚興,陳勝王。”  

這是《陳涉世家》的一段情節,此文因被選入中學課本,所以廣為人知,但對於吳廣學狐鳴一事,注意的人可能不多,然而在狐狸精的歷史中,這個細節卻是意味深長的。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說:“(狐精)三代以上無可考,《史記·陳涉世家》稱篝火作狐鳴曰:‘大楚興,陳勝王。’必當時已有是怪,是以託之。”晚上燃篝火作狐鳴,固然是裝神弄鬼,但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手段懾服人心,則說明當時人們已相信有這種東西的存在。

而如果非要辨個狐妖狐仙的話,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其實說到底狐妖狐仙是一種就像人也分好人壞人一樣。都是我們人為定義的存在。不必太多糾結。

二十一世紀我們的信仰只有馬克思主義、只有社會主義只有我們自己。我們才是創造富足生活的主體 。加油吧,異鄉的親們!

創作不易,多多支持,謝謝





崖頭不回頭


狐仙是受人供奉,保護人類的,狐妖是幻化人型,吃人的怪物


ENED


就像人與人妖一樣,關鍵在於如何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