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談理想:上根人奉為準則,中根人認為虛幻,下根人不談及


星雲大師談理想:上根人奉為準則,中根人認為虛幻,下根人不談及


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在於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

——星雲大師


俗話說:"行道要如水,立志要如山。不如水,不能曲達,不如山,不能堅定。"對生活懷有積極態度的人,也往往是胸中有志的人。他們的理想可以大如一座山峰,迎向風雨、傲視霜雪而巍峨不倒,也可以小到如一株野草,嫩葉匍匐在塵埃,根脈卻伸向大地。

當談到理想時,星雲大師曾經感慨地說道,當今的佛教青年最缺少的就是理想和抱負,而理想卻是正當的希望,力量的源泉,快樂的源泉,所以,一個人的理想可以不遠大,但卻不可缺少,否則就會變得鼠目寸光,以至於一生碌碌無為。

星雲大師談理想:上根人奉為準則,中根人認為虛幻,下根人不談及


一個懷有積極態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無論大小,無論清晰或者模糊,總有一個夢潛伏心底。夢想就像是沙灘上美麗的鵝卵石,陶冶著心靈,卻硌痛了雙腳,讓人沒有任何駐足的機會,只能起步飛揚,奔向夢想的遠方。

星雲大師認為,佛教雖然講究眾生平等,但是根據一個人對理想的態度,也可以將人分為上根、中根、下根三種等級。他解釋說:上根的人將人生理想奉為做事的準則,為理想而辛苦工作,甚至奉獻犧牲,在上根的人眼裡,夢想能否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路上為理想付出一切;中根的人認為理想過於虛幻,因此更願意憑經驗踏踏實實做事,而很少會提前為自己設定某種目標;下根的人,憑需要而生活,所以只會為了自己的需要而努力生活,只講需要而不談理想和經驗,就如憑本能而生活的其他動物一般。

星雲大師談理想:上根人奉為準則,中根人認為虛幻,下根人不談及

一個沒有理想與抱負的青年,便沒有未來。所以,星雲大師十分重視理想的力量,認為一個人要有抱負,有理想,有了理想之後,工作就不會覺得辛苦,吃點虧也不會去計較,生活中也會增加很多力量。


星雲大師談理想:上根人奉為準則,中根人認為虛幻,下根人不談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