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農夫也瘋狂


我們老家叫【燒河片兒】這魚有點氾濫,兩廣羅非魚,鯪魚,氾濫我們老家就是這個太多了!還有一種身上麻麻的,細長細長的!有的地方叫船釘子,我們哪兒叫【河燒龜兒】

還有一種身上有點藍色,有點白色,也是扁扁的,長不大很小一種魚!我們哪兒叫【瀘剛片兒】這三種魚是我讀書那會兒最常見的魚了,

以前釣魚的時候最煩它們三,總用用網去弄很多來釣黑魚,特別好釣!現在才知道這種魚要水質很好的地方才會有,現在這種魚越來越少了!

這種魚我沒吃過,聽老人說這個魚吃多了會中毒,就算你洗的再幹淨還是有點苦!後來這幾種魚就成了我們老家養黑魚,養鯰魚的食物了!





愛釣魚的陳俊哥


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老屋後的劉家嫂子生病了。

這次回孃家聽父親說,劉家嫂子病重,送到醫院全身作了檢查,大夫悄悄把劉大哥叫到一邊,囑咐他病人願吃點啥就吃點啥吧,肝癌晚期,最多還有半年的時間。

劉嫂子平時身體健壯,連頭疼腦熱的小病小災都極少有,上山幹農活,也是勤勞能幹能吃苦的主兒,只是最近半年的時間,飯量開始銳減,原來一頓能吃兩個大饅頭,減為一個,一個減為半個,最後連半個也吃不上了。

農村人有點病災的,不願去醫院,總覺得小病小災的,挨挨就抗過去了。劉嫂子以為是自己的老胃病犯了,這是過去吃不飽肚子的時候,落下的老毛病。要是往常幾天也就好了,沒想到這次卻越來越嚴重,劉大哥著了慌,三哄兩勸的拉著老婆去了醫院,沒想到檢查結果是絕症,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回到家裡不到一個月,劉嫂就臥床不起了,想吃啥劉哥就趕緊想辦法弄。這天劉嫂提出想吃“活魚”,這可把劉大哥愁壞了。啥叫“活魚”呢,膠東農村方言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比如“大山”,叫成“大三”,“老師”叫成“老四”,而“活魚”是指“河魚”。

河裡的淡水魚品種可多了,比如說草魚、鰱魚、鯉魚等等,而招遠南鄉說的河魚是指學名叫鰟鮍的一種小型淡水魚類,這種小魚即使長大,成體也只是6cm左右,尾鰭叉狀,是鯉形目鯉科鱊亞科的通稱,又稱四方皮,可以說是縮小版的鯉魚。

在過去農村的池塘、水庫、機井、河流裡,都有這種小魚,被老百姓叫做“屎光皮”,為什麼叫這麼怪的名字,是因為農村老百姓認為這種魚太小了,除了魚屎光剩魚皮了,大人根本不屑於捕捉,只有村裡的小孩子們,喜歡幾個小夥伴作伴,在河裡摸魚捕蝦,捉到屎光皮、麥穗魚、小青蝦、小泥鰍等等,裝到有清水的塑料瓶子裡,拿著互相比較炫耀玩。


劉嫂是農村長大的孩子,那時候肚子都吃不飽,家裡曾經做過這種魚給孩子們吃。沒想到身患重病,卻想起了小時候母親做的食物。劉哥犯難的是今年的膠東半島大旱,村南的大河早就幹了,河床裡連一滴水都沒有,哪還有魚呢。

看著炕上病妻渴望的眼神,劉哥來找父親幫忙,屋前屋後的鄰居多少年,能幫上忙的肯定要竭盡全力,聯繫了幾位漁友,趕了四十多里地去了夏甸南部銀山後村和東丁家村兩村之間那條河流,河面寬闊魚類眾多,幾個人忙活了半天,用小扣漁網捕撈,抓了有半桶屎光皮,送到劉哥家裡去。油炸、清燉、熬湯等等幾種烹飪方法,劉哥都試過,讓劉嫂吃了個夠。

“屎光皮”在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是因為它菱形的外表,閃著銀光的鱗片,頭短口小,背、臀鰭頗長,側線鱗線條優美,符合現在人的審美標準,而且因為體型小,放在家裡的魚缸正合適,重點是生命力頑強,別的名貴魚種總是逃脫不了翻魚肚的命運,而在自然條件下活蹦亂跳的“屎光皮”,在魚缸裡照樣悠哉悠哉活得滋潤。



我是家在南鄉,期待您的點贊、關注和轉發。


家在南鄉


這個魚在我們老家叫“苦扁屎“,小時候在老家魚塘,溪澗有很多,由於個小長不大,加上老人說這魚不好吃,名字又有個苦字,一直以為這魚是苦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的水庫、小溪澗已經找不到它的影子了,已經絕了跡,不過在河裡還是有不少,這魚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有它的存在,水質還是不錯了。

由於近年來人們對食材的要求不斷提升,很多城裡人對於農村的農產品比較青睞,像這樣的小魚仔做成幹仔,價格還挺高的。所以現在溪邊經常有大叔大媽放一些小魚網,專門捕撈這種小魚和麥穗魚等,一天下來也有不少收穫,加上農村電商的興趣,不少電商下鄉專門收購此類小魚做的乾魚,有了供需關係,越來越造就它的執度,久而久之就成了午餑餑。


湘村老盧


這種魚以前小時候很多的,由於外形有點像我們常見的鯿魚,但是它的個頭長不了太大,所以我們這邊叫它小鯿魚。不過很多地方叫著終於屎光皮或者鰟鮍,以前農村河溝裡面到處都是,現在比較少見,由於外形比較漂亮,所以現在這種魚被人們當做觀賞魚來養殖。

確實小時候我們隨便在一個小溝渠裡面就能用簸箕撈到好多這種屎光皮,個頭普遍都是非常小的,不過這種魚的顏色倒是挺好看,身上五顏六色的,有時候在水裡會反光。以前小時候經常在溝渠裡面撈泥鰍都能抓到這種魚,基本上都會放掉。

之前人們不要這種魚,並不是因為這種魚不能吃,而是個頭實在太小,沒有什麼肉,沒什麼食用價值,而且要搞一盤不知得抓多少條才行。據說這種魚的肉有點點苦,口感也不是很好,所以很少見有人吃。現在農村的溝渠裡比較少見這種魚,我個人覺得可能是因為現在農村大量使用除草劑,水質不行,導致這種魚越來越少。

不過以前這種魚沒人要,現在確實比較吃香,並不是說人們愛吃這種魚了,而是因為現在農村的泥鰍和黃鱔沒有了,就算這種魚都難找到,本來現在的人都喜歡搞野味,這種小魚用麵粉一裹,油一炸,非常香,骨頭一起吃。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種魚比較適合作為觀賞魚,野生環境長大的會被人們抓起來拿去觀賞魚市場售賣,一隻就能賣好幾塊錢,如果能抓到很多,還是挺值錢的。所以說現在這種魚成了香餑餑確實有一定道理。不僅可以吃,還能作為觀賞魚,的確可以。你們有見過這種魚嗎?你們這邊叫什麼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農村泉水有點甜


小時候,在池塘裡抓過好多這種魚。個頭有一塊錢硬幣那麼大,背脊上有綠色,暗紅色的魚鱗,很漂亮。但是這種魚不好吃,可能和它體內的黑膜多有關,油炸吃非常苦。我記得用一個竹筐,裡面放一塊饅頭,饅頭上壓一塊兒石頭,把竹筐放到池塘裡,三五分鐘一提起來竹筐,哇~裡面有泥鰍,塘蝦以及各種小雜魚,這裡面這種魚最多,別的小魚回家炸了吃,這種魚養到罐頭玻璃瓶裡,裡面放點水草、田螺、小鵝卵石等,養著玩兒了!


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三農的高度】,一起探討更多關於鄉村的事兒!

後來才知道這種魚學名:鰟鮍,有的地方叫“屎光皮”,我這裡叫“梨花面”。我就以梨花面稱呼它們吧!從我們當地人稱呼它的名字可以看出來,它的外表是非常漂亮的,要不然,當地人不會給它冠名梨花面魚!


這種魚由於長不大,刺多口感也不好,食用意義不大。當初抓到它們,大多數都隨手扔掉了,只有個別特別漂亮的梨花面魚,才能納入我們的視野,養著玩兒!



觀賞價值:現在它能夠成為香餑餑,在於它的觀賞性很好。它的魚鱗會發出閃閃的亮光,而且是色彩斑斕,很美。在觀賞魚市場看到它們的時候,我大吃一驚,這梨花面魚身價倍增了。

如今家鄉的清澈的池塘裡,還有它們的身影。不過據我觀察,這種野生的梨花面魚和觀賞的梨花面魚有些不同之處。觀賞性的梨花面魚是經過選種培育的,色彩更加豐富;野生的梨花面魚,還是那麼幾種老顏色:青白色,綠脊青白色,暗紅脊青白色等!當地人除了一些小孩子抓它們養著玩兒,其餘的人,沒有人去專門抓它們。


三農的高度


還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吶,當年人人不屑的小魚兒如今竟然躍身擠進了貴族魚行列。


大家聽聽它的破名字就知道當年人們有多嫌棄它了:屎光皮。屎殼郎的親戚啊,想當年不被待見時賺了這樣一個名字。

那時候我們還小,村子周圍環繞著青山綠水,到處是碧波盪漾的池塘河道,“屎光皮”喜歡在清澈見底的池塘或者水庫裡成群結隊的游來游去。

那時候我曾經跟哥哥在水庫邊緣處的淺水灣,靜靜的等候小魚兒游到跟前,然後圈起兩隻手,成包圍狀態把小魚兒迅速捧在手心抓住,說實話“屎光皮”這種小魚確實不夠大,我和哥哥捉十幾只也只在水桶底看著稀稀疏疏沒多少,拿回家以後給了家裡的大胃王鴨子,鴨子倒是不挑食,總是狼吞虎嚥的吞了小魚兒。

記得有一年夏天,哥哥和他的小夥伴們在暑假裡的一天到村東山小壩裡用漁網撈了很多“屎光皮”,那幾天剛好我沒食慾,不願意吃飯,看到那麼多小魚兒的我,突然間就想吃魚了,於是央求母親給我做魚吃,母親看著臉瘦了一圈的我,再看了看水桶裡一丁點的小魚嘆了口氣:閨女啊,這魚不好吃啊,一是它身上沒有肉,二是它的肉發苦,算了吧,晚上你吃點菜算了。



所以那時候人們是不喜歡且不屑吃屎光皮這種小魚的,除了孩子們不嫌棄魚小,享受捉到小魚的開心快樂之後,把魚帶回家給鴨子和鵝,當年的農民沒有人去特意捉這種小魚兒。

不過最近幾年屎光皮翻身了,不知道誰研製出了吃這種小魚的方法,也不用刮鱗片,用蛋液輕輕裹在喂好的小魚兒身上,在滾開的油中炸一次,然後撈出來涼透,再炸慢火炸一次,炸出來的小魚兒味道鮮美,還酥脆酥脆的,連骨頭和魚頭都能吃進肚子裡。

如今我們村裡沒有人叫小魚兒“屎光皮”了,不知道誰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小媳婦”而它真正的學名叫做“鰟鮍”,雖然魚的個頭不大,但它的小小身體上走著遊走在水中,陽光一折射幾天閃爍著流光溢彩的鱗片,內斂的漂亮讓養魚人特別鍾愛,於是很多農民在家裡的水缸裡養了這種不張揚的“小媳婦”,算是金缸藏嬌吧。哈哈!

這是一種魚肉不多但作用卻不少的小魚兒:《滇南本草》:煮食(鰟鮍)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補髓,補三焦之火。

果實應該身價不菲啊,除了是很多人鍾愛的觀賞魚之外,它還具有藥用價值,還能做出美味的菜品,今非昔比啦!


悠然見東山


題主所說這種“屎光皮”俺們小門小戶的還真是沒聽說過,不過出於好奇,我也趕緊到網絡上查了一下,這“屎光皮”主要是在廣東,廣西海南這些南方地區活動,所以我們北方這裡好像沒有見過,它的學名叫“鰟鮍”,各地叫法不一樣,有叫四方皮的、有叫鏡魚的、還有叫彩圓兒的,是體型很小的淡水魚,我們沿海地區還是吃海魚比較多。

現在很多市面上賣的魚,確實是過去農村人丟了都不惜吃的魚,而如今卻成了香餑餑,一躍躋身到名魚行列,要是去飯店吃,點上這麼一份魚特別有面兒,但是也特別的貴。我們膠東這邊請客吃飯有一個習慣,就叫“無魚不成席”,也就是說,要想表示對被請人的尊重和這個飯局的“大”必須要上魚,上的魚越好越貴,當然就表明這頓飯的檔次越高。其中就有這麼一種魚,過去丟了都沒有人吃,我們海邊沒有“屎光皮”,但是有“扒皮狼”。

這個霸氣的魚名南方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生活在北方沿海的吃貨朋友們,對扒皮狼應該是無不知曉吧,為啥呢?當然是因為它貴呀。一斤四五十塊錢,隨便點上一盤也得幾百塊錢,應該就像題主說的這種“屎光皮”,過去不起眼,沒有人愛吃,但現在突然間火了起來,成了魚中佼佼者了。



“扒皮狼”學名可洋氣呢,叫綠鰭馬面魨,就問大家這個名字是不是很高大上,就憑這個名字,怎麼也值個四五十塊錢一斤了吧。我們農村叫它扒皮狼,是因為這種魚需要扒了皮之後才能吃,吃魚還要扒皮,你說新鮮不新鮮?可能就是因為它這種特殊吃法,才把自己給帶火了,也未可知。總之現在它是一般人家吃不起,能吃得起扒皮狼的,也足以證明生活條件比較好了。


南方的“屎光皮”北方的“扒皮狼”,你們都是小魚中的戰鬥魚,從默默無聞,身價飆升到了高高在上,有機會我要到南方去品嚐一下這“屎光皮”,也歡迎大家來我們北方品鑑一下海魚扒皮狼的味道。


一品小十六


大家好,我是外地人,來廣東東莞見一個客戶,但是就在昨天早上,我在路邊吃早飯的時候被一條大蜈蚣咬了一口,大腿紅腫,吃藥消炎都不起作用,後來碰到一個老道士,他說一定要用蜈蚣的天敵才可以消毒,我想問一下各位,東莞附近哪有雞?


釣魚小哥劉容易


這個問題對於來自農村的我還是瞭解一些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離開農村到城裡生活工作,不過對於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家鄉的每一座山,每條一河,曾經生活過的村落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回憶。小時候放學會上山砍柴打豬草,去樹林裡撿拾蘑菇,摘野果,到河裡游泳捉小魚,無憂無慮的玩耍。不同於現在城市裡的孩子,放學後有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補習班,農村娃小時候的快樂,現在看來是一種奢侈。

農村河裡的小魚種類很多,不過也不是每種魚小孩子都喜歡捉來吃,有一種味道很苦的魚,人稱“屎晃皮”。這種“屎光皮”的小魚,它的學名其實叫鰟鮍,鰟鮍魚個頭最大不過十幾釐米,背部呈青藍色,魚鱗銀色,有橙黃色或紅藍色斑紋形如胭脂,魚體扁平成圓卵形,在陽光下會閃爍出五彩斑斕的光芒,因此又叫絲光魸,鏡魚,彩圓兒,四方皮。鰟鮍魚是一種很有趣的魚,不僅長不大,壽命也很短,一般只有五年壽命,而且鰟鮍魚的繁殖也和其它魚類不同,鰟鮍魚將卵產到河蚌的蚌殼裡面,讓河蚌幫助它們孵化魚苗。鰟鮍魚在產卵的時候,河蚌順便也將卵散在鰟鮍魚上,這樣鰟鮍和河蚌互為寄主又互為養母,這種共生關係是不是很有意思。而且這魚很喜歡群體活動,只要釣上來一條之後,就會連桿釣起,由於個頭小、據說是肉發苦,很少有人吃。記得小時候一般釣到這種魚,要麼一次多弄點回家給爸媽餵鴨子,要麼就幾條掉上了就扔進水裡,但被魚鉤勾過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雖然過去沒人要,如今卻備受城裡人的青睞,成了名副其實的香餑餑了,因為它不僅可以養殖觀賞還是一種備受青睞的美食。

鰟鮍魚食性雜,好養活,而且鰟鮍魚皮的顏色相當漂亮,顏值頗高,如今鰟鮍在觀賞魚市場上已經佔據了一席之地,在人們將鰟鮍魚稱為“中國彩虹魚”。同時雖然鰟鮍魚味道苦,可是營養價值很高,鰟鮍魚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及胡蘿蔔素,可補氣健脾。將鰟鮍魚洗淨,去掉魚肚裡面的內臟,用冰水浸泡十幾分鍾,控水後裹澱粉油炸至酥香焦脆,用熱油和辣椒爆炒了,好吃的不要不要的,難怪城裡人將它當成稀罕野味美食,賣到了幾十元一斤。

哈哈,你後悔當初扔掉的這值錢寶貝嘛?





做你永遠得太陽


這叫有錢就任性,以前窮的時候,糧食不足,所有人都能吃啊,一餐要吃幾碗。現在倒好,國家糧食充足,都不怎麼吃米飯了。咱家兩口子,一桶米硬是吃到長黴。

以前都喜歡吃雞,一口一坨肉,雞爪子都扔了,爽啊,現在都變態,雞爪子比雞肉還貴。以前羨慕吃魚啊,大肥魚那可是有錢人的標配,鄉下水田裡的泥鰍鱔魚烏龜王八鱉都沒人問津,現在泥鰍鱔魚比魚還貴。

以前田裡的龍蝦到處跑,送給我都不吃,現在一盤油燜大蝦兩百元,上次數了數,一個十元啊,就屁股上一點肉。

以前屎光皮塘裡一大群,母親洗菜的時候都能舀一罐頭瓶子,拿回家餵鴨子。現在,嘿嘿,大魚便宜,小魚貴,小凍魚二十元一斤,青魚才七塊,你要是想吃小魚小蝦,還得預訂。

最可氣的是有個同事三星級酒店吃飯,我要吃毛豆渣,把人家漂亮服務員嚇傻了。點個臭蝦子渣,尼瑪的,人家小妹妹那個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