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卻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你怎樣看待?

ZBP壩上人


好消息!好消息!崗位比例放寬限制,晉級難度再降!老中師生有希望了!

最想報道,《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崗位設置結構比例指導標準》規定,從6月1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止的這段時間內,崗位比例由原來的1:4:5,調整為:正高、副高、中級、初級的比例,高中是3:30:50:17;初中是2:20:50:28;小學及幼兒園是1:10:50:39。可以看出來,高中有一半的教師將達到中級職稱,有30%的教師是副高級職稱。其他依次類推。

這樣看,無論是老中師還是其他學歷的教師,只要任職年限達標,皆有很大的機會參與職評。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有希望了!

但是,如果個人的能力水平和教學業績不突出,恐怕也是不行的。必須達到很多的條條框框:縣級先進、各級論文、輔導青年教師並獲獎、縣級或者市級的模範或骨幹及優質課等等。

沒有晉級中級、副高、高級的教師,趕快加油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不能再等、靠、要了!加油哦!


中小學教育者


曾經的中師生



8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解決小學教師不足的問題。開始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中等師範學校學習。經過三年學習之後,有分配到生源地任教。 20多年前,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所以中學畢業以後,在家人以及親朋好友的勸說下選擇了中師,放棄了讀高中考大學的機會。畢業之後回到了自己家鄉任教將近20年。

20年來,經歷了家鄉的歷史變遷,以及農村教育的變化。總而言之都朝著比較好的方向去發展,曾經的土房子爛桌椅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樓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學校的師資力量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



關於學歷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早已經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道的歷史,條條道路通羅馬。20年前上中師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鼓勵我們所有同學積極進修,班上很多同學都參加了自考,有不少同學畢業的時候已經拿到了大學專科學歷。我也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到了本科學歷。因為現在的學歷進修渠道很廣,可以通過自考,成人高考,電大以及網絡學院等可以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 我周圍不少跟我一樣的中師畢業同行,大多數都拿到了本科學歷,有個別也在進修研究生。

關於職稱

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可能都會被職稱搞得自己暈頭轉向。因為職稱是每個人繞不過去的門檻。工齡越長,職稱越高,工資收入越高,這是現在教育系統老師薪資水平的現狀。對於一些低學歷的老師,可能在職稱晉升上的優勢稍微低了一些。在多年以前,晉升原來的小學高級教師時就要求中師學歷必須年滿25年。很多跟我一樣的同行都通過各種途徑去進修自己的學歷,來縮短職稱晉升的年限。

在我周圍很多人看來,影響職稱晉升的並非是自己的學歷。而是現行職稱體制中,所謂的名額。也就是每一年,人事部門會根據區域內教師的崗位情況人員比例,而對晉升職稱的名額做一定的限制,根據學校大小不同,可能分配的名額有限。造成了狼多肉少。老師們之間競爭比較激烈,往往是符合評審條件的人比較多,拿到指標的只是個別人。讓老師們為這些事情絞盡腦汁,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我建議:對於職稱改革,按照一定的教齡進行直接晉升,少一些條條框框,讓老師們不在為職稱而心痛。


匯智坊


我是1991年考入廣東省外語師範學校,1994年中師比業在鄉鎮中學任教,1997年6月通過自學考試拿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專科文憑,1998年至2000年到廣東教育學院脫產進行本科,2000年8月至今任教高中英語,我於2012年評為高級教師。我覺得中師生基礎好,學習能力進取心強,很少會擔心自己職稱問題的。


丹霞劉新明


【曾經的中師生與高級職稱無緣,真的不公平】

我覺得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是事實,我認為這真的很不公平!

我就是中師生出身,1988年畢業的。雖然現在我經過辛苦曲折的努力目前是碩士研究生學位(是全脫產、損失了三年的工資待遇得來的學位),但目前還未評上高級職稱。不過,目前我還是有點在退休前評上高級職稱的希望,還沒有到“無緣”這種絕望的境地。

題主說的情況是屬實的。因為在評職稱時,常常有兩個硬性標準:一是單位高級指標有沒有的問題;二是文件中常常提到中師畢業的任職年限要比本科和大專畢業的多幾乎十多年的時間,才有資格參評高一級職稱。

有時想想我們當年的中師生,挺心酸的:當年是因為學習好到是尖子生才上了中師的,但走上工作崗位後,卻常常因為文聘低受到這樣那樣的歧視,從而失去了這樣那樣的人生機遇!



仁愛者不憂


也許有這種情況,但是,這種情況非常少。當年的中師生,那都是最優秀的學生,走上崗位後,不可能到現在還是中師學歷。本人那麼多同學,連一個這種情況都沒有,從學歷上來說,評高級教師全部達標,沒有一個例外。

但是,學歷達標並不說明就能評上高級教師,我的同學中,八成都是中級職稱,約有百分之二十評上了高級教師。比起其他教師的高級教師比例,還是比較大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師生本身的實力是絕對的。學歷根本就不是問題,早就通過進修達到合格學歷了。

百分之八十沒能評上高級教師,主要上因為指標控制太嚴,跟學歷沒有關係。這沒辦法,高級教師一直都控制很嚴。如果今後放寬,指標多了,中師生並不會比後來一畢業就是本科的人差。這是因為學歷已經達標,而教齡和實績絕對比不會差。

這點,只要比較一下中師生跟現在的畢業生的責任感就完全可以看出來。那時候他們接受的教育是正統的,講的奉獻精神。記得以前剛工作時學校加班,從來沒有人提加班費,義務加班好像就是天經地義的,提到錢臉紅不好意思。那個時代人的價值觀跟現在的人是不同的。

綜上,說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這是實實在在的,但因學歷與高級教師無緣並不普遍。別小看了中師生,他們稍稍用力,本科學歷絲毫都不在話下。何況,現在的學歷進修一點也不難呢。

中師生雖然年齡大了,如果他們想要學歷,別說一個本科,弄個研究生也不是不可能,他們有底子這那裡。


當代師說


我是中師生,當年因為家貧經濟不允許我選擇上了中師!我讀初中時,老師基本都是臨聘的帶課教師,他們連高中都沒有讀完,記得英語老師教我們注漢字學單詞,學短語。記得把革命一詞注為“買個驢心”……後來發誓當老師,師範優先,我把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思想,為教育甘灑熱血!到現在30多年的努力也沒有換來一個高級職稱。但我沒有沉淪,依然堅持教學一線,努力地工作著。視名譽和職稱為糞土,始終以教學和人品贏得學生的高度認可!這輩子桃李滿天下,足矣!不為職稱去糾結,不就是少拿點錢嗎?雖然現在和他們高級職稱的每月相差一千多,但我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人活著不是僅為了名和利!人生在世幾十年,快樂相伴永相前!如若多活幾十年,少拿多活才賺錢!


YYBB75079913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96年我中師畢業。93年原本想報考高中的我在母親的勸導下報考中師,因為當時考慮到女孩子讀高中可能成績跟不上,再加上家裡小妹年齡比較小,母親希望我早點出來參加工作。外祖父和母親都是老師,也從小給我埋下了當老師的種子。

1.當年的中師生大多是學習的佼佼者,能力比較全面。

當年成績最好的上中師,稍微差一點的中專,更差的才報考高中。要報考中師,得經過預選,中考以及面試,真的得音、體、美髮展比較全面才能上中師。

很多農村家庭為了讓孩子早點跳出農門,都選擇了讓最優秀的孩子上了中師。

2.中師生是基礎教育的主力軍。

不可否認,在基礎教育中,當年的中師生是基礎的主力軍,在基礎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在我們學校,有近一半老師都是畢業於師範,有的從事初中教育,有的從事小學教育,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等各科老師都有中師生。

中師生大多琴棋書畫樣樣都懂,很多畢業於師範院校的老師除了專業可能比中師生強,其他藝體能力,比如琴棋書畫,甚至書寫都不一定比得上中師生。


3.大部分中師生都有學歷提高。

學歷提高是當今教育的必然趨勢。就拿我自己來說,中師畢業三年後,就自考到了專科文憑,又過了幾年,函授了本科文憑。

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都自考或函授了專科或本科學歷。

4.與高級職稱無緣不全是因為學歷低。

要評高級職稱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得有名額,其次工作量要上得去,要有年度考核“優秀”,要上縣級公開課,要有論文發表,還要有激勵加分。

要想評上高級職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是工作20年才評上中級職稱。在很多年前,我不知道評職稱還有那麼多講究,我以為只要能力夠強就能很快評上職稱,還有點瞧不起那些沒評上職稱的老師。等到自己評職稱才知道,即使能幹得上天,如果沒有名額都是空談。

結束語:中師生為了基礎教育奉獻了整個青春,在教育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中師生的心血。職稱卻一直是老師們心中的痛,一塊難以彌合的傷。有的老師真的是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一生,卻與職稱無緣。這不得不引起人們一些反思,因為大部分老師都指望著工資 ,而職稱卻與工資密切相關。如果可能的話,真希望高級職稱的門檻低一點,讓更多的老師開開心心上班。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專業解答各類教師教育問題,關注江西培訓通,免費閱讀更多眼前一亮的見解,莞爾一笑的優質回答。


對於這個問題,我之前的問答中也有提到過,我爺爺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了大半輩子,但是待遇呢?只能笑笑,所以我完全能理解題主說的

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卻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

流血又流淚的委屈,因此我在這裡為這樣的中師生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1.他們為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計算一下,從教30年以上,那年齡都在50歲往上走了,這部分老師大部分是當年的中師生。他們把自己一輩子心血都用在了農村教育上了,生活條件艱苦,工資收入低,但他們一直在默默奉獻。讓農村孩子走出鄉村,走向世界,是農村孩子前進的鋪路石,所以他們是值得大家尊敬的鄉村教師。


2.他們按正常途徑很難評上高級職稱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小學教師是不能評高級職稱的,再說中專學歷也是不能評高級職稱的。他們工作在鄉村,提升學歷也不方便,教學出業績也不容易,什麼計算機、英語、論文這些東西,對這些老師來說,是非常難肯的骨頭,同時要想在縣裡拿什麼教學競賽獎那簡直不可能。再說,高級職稱的指標有多大可能被分配到鄉村中學,分配給一線教學教師。所以他們很難評上高級職稱的。


3.直接給高級職稱不合適,可以降低門檻

職稱是用來激勵教師努力工作,做出成績,爭取榮譽,如果直接給就顯得有些不合規定。再說如果一個教師真的不思進取,師德都不合格,難道也直接給高級職稱嗎?顯然也是不合適的。但他們評又沒機會評,有機會也評不上,不直接給一樣也晉升不到高級職稱。

同時,考慮到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以及他們為農村教育所做的貢獻,對三十年以上教齡的老教師,直接給機會參加高級職稱評審,不要再受指標約束。同時對這部分老教師的評審要求要適當降低,只是師德好,教學水平較高,就給予通過。如果不這樣的話,還讓他們與城裡的中年教師去競爭,那給不給機會都一樣,反正他們也評不上。


此外,職稱因為與工資收入掛鉤,所以很受關注,給鄉村老教師降低要求評高級職稱,其實就是鼓勵教師到農村任教。看看現在農村教師招聘多困難,大家都往城裡跑了,誰還願留在農村為農家子弟服務。



江西培訓通


當年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很多都走了中師之路,中師生不是曾經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現在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廣大的農村甚至是城市學校,還有大量的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在崗,但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制約,使得這些老師遲遲未能評上高級職稱,而且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最遲的一批中等師範學校的老師應該是80後,小學和初中的同學在中考的時候都考了中等師範,因為那時候還是包分配的最後一年,畢業後也就順理成章的做了小學的老師。再加上後來農村學校的合併,他就成了初中老師。雖然40歲不到,但教齡已經超過20年,上次和我說高級職稱沒想法,雖然他也通過自考拿到了本科學歷,但是機會並不多,並不是符合條件的就能夠獲得職稱評定的。

可以說當年的那一批中等師範的老師也都通過各種途徑拿到了專科或者本科學歷,雖然都不是全日制的學歷,但是也是國家認可的,在評職稱的合規性方面都是沒問題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農村地區的老師,由於知識基礎和家庭條件的限制,並沒有拿到專科以上的學歷。

可拿到學歷就意味著能拿到高級職稱嗎?很顯然不是這樣的,即便後來加入教師隊伍的本科生,專科生,也是沒辦法符合條件就能評定高級職稱的。這對於基層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應該要通過改革實現職稱評定思路的轉變,多放一點指標,減少高級職稱對待遇的影響等,只有不斷的創新與嘗試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真的不想看到很多人頭髮白了,退休了,還拿不到高級職稱!


美蛙英語


其實目前教齡30年以上的老教師為黨的教育事業吃過太多的苦,付出的實在太多,對教育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不應該讓他們一輩子拿低工資,不應該讓他們流汗又流淚,帶著遺憾灰心喪氣地離開自己畢生為之奮鬥的教育事業。應無條件晉職高級教師或無條件將工資晉級為副高七檔,以彰顯公平與公正。支持的頂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