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樣給壓歲錢值得提倡嗎?

普濟


不值得提倡!

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廣東人窮(在廣東真的沒見過人說自己有錢的,開著豪車住著別墅也說只是混得一般,穩餐飯食啫,因為人上有人,可能鄰居的身家十億八億也不一定),只能給十塊五塊意思意思,給紅包時說的是:俾個利是仔你,利利是是吖!!!是希望你能平平安安!!!

我每次聽外省的同事說給紅包給一千幾百的真的很羨慕他們那麼有錢,太自愧不如了,想不到廣東真的那麼窮,只能繼續努力搬磚賺錢了!!!


楓晴萬眾


這個問題本身就出錯。在我們這裡,只有父母給子女的才叫壓歲錢。一般會在年三十晚給。過年後給的就是利事。未過十五都會給利事。一般長輩給未結婚的晚輩,當然,你三十幾還沒結婚就別伸手了。正常是二十五六都會有份。利事也有區別的,直系親屬會相對多些,五十一百之間,一般親屬的就二十五十間。一般朋友,鄰居什麼的,就五塊十塊了。另外公司裡結婚的給未婚的,領導給下屬的也是利事。反正到了過年,我身上就帶三種紅包,一百的,五十的,十元的。看人給了。


9451X0


有人統計過:廣東紅包伍拾以下,福建紅包最多一千三左右,最高几千元,其它各省紅包在幾百圓不籌。

福建、浙江、北京成為壓歲錢支出水平最高的地區。福建孩子收到的單個壓歲錢紅包平均高達數千元,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廣東,因為廣東壓歲錢平均水平僅為50元。從這個數據看廣東壓歲錢確實少。

這其實與當地的習俗、生活水平習習相關。廣東發紅包只圖個好彩頭和吉利的意思,重商意味濃厚。

而其它各地發紅包也是習俗的一個延續,有熱鬧喜慶之意,一般量力而行。

其他省份發紅包壓歲錢只發紅包給最親的幾家親戚的孩子和很要好的幾個朋友的孩子,其他人比如普通親戚、普通朋友、單位同事、鄰居的孩子一般不發。

而廣東的發紅包風俗,數額不多,見人就發。單個紅包數額少,但是總量還是不少的。

不管是廣東或者是全國各地,發紅包都是習俗的傳承,不在於多少。不贊成提倡一種。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由於地理、人文、經濟發展現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這才是中華文明的真諦。這樣挺好,為什麼要千篇一律?沒有了特色,也就失去了意義。


健康生活經營人


身為一個土生土養的土種廣東人,一個從“逗利是”升級到“派利是”的廣東人,關於過年利是即大家說的:紅包,我應該是有資格說兩句的。

第一,廣東人的紅包一般分三個等級:親人子女(兄弟姐妹的兒女姑姨的子女及他們的孫子女)、一般的親友兒女孫子女、其他的人(包括未婚的同事、同學、隔壁上下左右的小孩、茶樓酒樓的服務員、部長、經理甚至你似乎並不認識但卻對著自己說新年好恭喜發財的……)。第一等級的50起步上不封頂視各人能力,但普遍50元/個的紅包;第二等級的普遍20元/個;第三等級的普遍5-10元/個。

第二,廣東人的利是(紅包)跟其他地區的相比雖然小了點,但派發的範圍大;廣東人重意頭,哪怕包張紅紙也是祝福,如果你收到廣東人派發的紅包,別嫌少,那是真心的不虛假的祝福,也不會惦記著什麼時候能把派給你的紅包賺回來!😜😜😜😜


寧靈lin000


你想問什麼?壓歲錢是父母除夕夜給子女壓在枕頭下的紅包叫壓歲錢,豐儉由人,一般兒童期從以前的幾塊到現在的一百塊,成年子女就不一定給了,主要是博未成年子女開心。

你問的可能是紅包吧。在廣東紅包叫利是,這要分等級的。

自己子女是沒譜的,多少都可能,肥水不流外人田,一般一百起步。

直系親屬子女或領導子女和關係鐵的同學朋友子女,一般50或100,看自己富裕程度了,再土豪也不可能超過100,誰叫中國最大面值是100元呢,夫妻同時給就是200了。不過一般會收回,你給人家,他不回你子女那叫失禮。當然也有虧本的,有些人二胎三胎,我就是年年虧本的一個。

其他一般交往的親戚朋友子女,利是隻有10塊20塊了,沒工作的老年人紅包一般5塊或10塊。這些紅包一般都是看到或遇到才給的,如果你是一個人在場,你可以給一個也可以給兩個,我現在不代表我妻子發紅包,畢竟現在我們這裡外地來的同事和朋友太多了,他們未必知道廣東風俗。

小區保安保潔我都會每人準備兩個10元的紅包,可以換來一年的笑臉相迎。

上班了,我會準備幾個10元的紅包,主要是給同辦公室的未婚同事。其他辦公室的未婚同事會集結一起到主要領導辦公室拿紅包,響應中央號召,單位的開工利是這兩年取消了,誰叫我們是央企下屬單位。我妻子單位的800塊開工利是一直都有。

總體來說,春節利是開銷在一千多到兩千塊吧,兒子收的利是略少一些,他收的自己存。

孝敬長輩的不是利是,給購物卡或禮品,一般一家在500元左右,還好,需要我孝敬的長輩不多,大概要花兩三千吧。

至於廣東的這種春節文化要不要推廣,和你所在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有關,不是一句推廣就能推廣的,你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你逃得開嗎?我一般隔年一家三口春節出境旅遊,所有的應酬皆免,沒發現親戚有怨言。妻子那邊的應酬我沒問她如何處理,我也不想知道。


獅子滾球


我認為值得大力提倡。如今年輕人賺錢不容易,逢年過節壓力更大。往往辛苦一年到了春節就江郎財盡。春節週而復始幾時才有積蓄。


陳一榮39116


廣東人的派利是一一紅包的方式值得提倡。廣東人對紅包的理解是一種好意頭一一祝福。祝福是不以多寡來衡量的。利是是長輩對晩輩的祝福,利是的錢有多有少。一般給新婚夫婦(結婚當天)的利是錢比較多,富有的人可以達十萬八萬,一般都是五百到三五千。在春節,給至親的晚輩一般是一百至兩百,多的也有二三千的,對於其它鄰居小孩,茶樓侍應生,或經常往來的熟人的兒女,多半是十元,二十元,到五十元左右。當然也有給一百的,但比較少。廣東人從不計較利是裝多少錢,他放一元錢也可以,也是對晚輩的祝福,所以接受利是的人也要樂於接受,因為,接受的不是錢,是祝福,誰不接受祝福?聽說有些地方春節利是最少是一百,多的以千為單位,那就不好了,他令人感到是一種負擔,而且對經濟條件一般的人來說,是一種壓力。有些外省朋友春節不回去過年,和地區的浮誇風不無關係。他們說,出外面請客花銷大,頓飯動輒幾百,利是一百以上,抽菸幾十塊一包。在家過個春節,把一年積蓄花了許多,所以不回去過年就省下幾萬塊錢了。由此可見,廣東人對紅包的理解,紅包裝多少錢是一種務實做法,值得提倡與推廣。


聽雨13063


好好學學廣東人吧,我們不圖什麼,來拜年,就是心底裡還有這個親戚還有這個朋友,知道嗎?這個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了,是情誼。常走動多溝通,這才是我們廣東人拜年的核心宗旨。

廣東人務實,親朋之間的往來,一句誠心的祝福勝於一切。紅包大小不重要,也不需要靠這個來顯擺你去年收穫多少,對不對?


抽根菸先講嘢


廣東給壓歲錢值不值得提倡?見仁見智吧!竊以為:利是隻是一種習俗、一種意頭、一種念想、一種祝願:希望大家利利事事、平平安安,所以不在乎於錢多少。反而覺得利是錢過多有兩大弊端:一個給利是方造成過大壓力,辛辛苦苦一年賺的錢被利是一掏而空,使過年重返“年關”時代,便避利是與避婚成了現代年輕人不敢回家過年的兩大原因;其次利是錢過多對領利是的小孩也未必是好事,家長未必能完全監控,錢是兩面刀,用得好是寶,用不好是禍,如果家長監控不到位過多的錢留在小孩手上,自小形成大手大腳、大使大用,很易走上歪道,一旦錢額不能滿足,也很易走上歪道。


雲開山夫


廣東過年習俗是隻發利事!不發紅包!派發利事,意為一年平安,利利事事。廣東過年好習俗,值得全國提倡學習推廣。[贊][贊][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