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人紅包,他說不要那麼多,已收了一兩萬了,該怎麼辦?

靜怡勤反覆練


過年給老人紅包,是為了讓老人開開心心過好年,老人過年開心不是為了紅包,是圖全家團圓,兒女都在身邊,錢是兒女對父母的孝心,:父母心中知足,只要兒女們能經常想著老人,使老人沒有狐獨感,常回家看看,這就是老人們的最大心願。


誠信的人


暴竹聲聲辭舊歲,又將新桃換舊符。在這歡樂詳和的喜慶節日裡。做為小輩的我們,總想表達自己那點所謂的心意,給老人發紅包。老人說,很多了,不要。錢多了又不扎手,為什麼不要了。因為他們要比這紅包更有價值的東西,那便是親情,是陪伴,交流和牽掛。兒行千里母擔憂。在外一年了,不管是好是壞,過年了,只要你回來,一頭軋進屋。再說聲:爸,媽,我回來了。這喜慶的相逢是一個千元紅包所能承載地起的嗎?說個眼前的例孑,臘月二十九,我去看望老家的二哥二嫂,他的兒子一家都在天津做生意,有車有房,平時忙,沒時間回家。說好了過年要回來。二哥二嫂特高興,特意買了兩隻土雞,割了土豬肉。說孫子孫女愛吃肉肉。準備的很隆重。我回去了,當然領先得到了分享。正當我們圍桌吃飯的時候,二哥的電話響了,是他兒孑打來的。因為開著免提,我聽的很清楚。他說:"爸,對不起了,我們可能不回來了,這幾天有冠狀肺炎性病毒,我怕高速路上堵車。決定不回來了,給你和我媽一人一千塊的紅包,明晚發過來。”聽到這裡,二哥拿手機的手明顯得抖動了起來。尤其是二嫂,一聽兒子不回來了,失神的眼眶裡頓時佈滿了淚花。

是什麼讓他們的情緒變得如此傷感?因為,紅包代替不了親情,代表不了團聚,更代不了他們要一家兒孫滿堂的那種滿足。

還有一個實例。老大爺八十多歲了,可謂兒孫滿堂。過年了,兒女們孝順,從四面八方回來了。聚在老人的身旁。起初的熱情是有的,給老人發紅包,致賀年詞。甚至還要給上座的老人磕頭。望著眼前一大堆的紅包,老人滿眼的幸福。並且說:“算了吧,如今不興這個了”。

也許人本身就有愛借坡下驢的天性吧。既然老頭這麼說了,誰還願再多此一舉。更何況,老祖宗規矩,在他們看來早己成了成規陋習了。

頭不磕了,飯總得吃吧。於是,便推杯換盞了起來,熱鬧持繼了十來分鐘,本來喧鬧的餐桌慢慢地寂靜了下來。兒女們個個掏出了自己的手機,低頭玩快手,刷抖音。上座的老大爺和這滿桌的菜餚嚴然成了擺設。老人滿目的幸福消失了,由莫大的失望轉成了憤怒。隨著紅包滿屋的飛起,餐桌也被老大爺掀了個底朝天。望著憤憤離去老人的背影,滿屋的人驚呆了,滿目的疑惑,這是怎麼了?

我來告訴你這是怎麼了。是你們無意的舉動使這難得的團聚失去了本質的意義。所以說,當我們在和老人相逢相聚的時候,給了紅包的同時,暫時放下手中的手機,多陪陪他們,給他們講講外面的世界。

紅包固好,但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目的。陪伴,交流,牽掛才是他們最大的渴望。





竹影臨風


給老人的紅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一二萬也就是個數字,有個十萬八萬更好!讓老人放在枕下,睡個安穩覺,吃喝穿不愁!看題主之意,好像一兩萬多了似的。給我我就不嫌多!我呢!從來沒收到過。只有我發給他們,但我也很高興!


遠山霧1


.過年了,子女.孫兒孫女給老人紅包,是讓老人開心,高興。老人的錢也是子女的錢。

有養老金,退.休工.資的老人,圪穿不憂,生病有醫保,花不了多少錢。

老年人都是經過三年自然災害,過了艱苦生活的,他們知道勤一儉節約,收了上萬的紅包,多了他不要是對的。

錢有什麼用,他生病了,需要十萬,百萬,子女再難也得出。


布衣231174221


兒女對父母的衣食住行夠用就行,另花錢也不是赿多赿好,只要心盡到就行。父母不要也不要強給,以後給也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