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後, 你願意和熟知的朋友同吃同住在一起“抱團養老”嗎,為什麼?

畫外音頻


抱團養老是現在常出現的字眼,但是都是理想化的想法非常不現實,一個是短時間聚在一起是可以的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各種矛盾,當然關係特別好的老人,人數不多3~5個人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另外這適合年齡在50~70歲之間的,大家還都能活動,身體相對健康的,到了70~80歲以上,身體狀況每況越下,互相幫助不過來了,抱團也抱不動了除非請保姆,老年人在這個年齡經濟情況各不相同,會產生很多矛盾最後不得不散夥。


水鄉人75835403


我不願意。原因是我沒有退休金,原民辦教師領的教齡補貼只能稱鹽打醬油,幹別的不夠。本來自身有病,沒錢吃藥,抱團養老,有退休金的和沒有退休金的抱不了團!

仨錢的和倆錢的根本談不到一塊,別說抱團養老,一說沒錢就該嗤之以鼻,仰人鼻息,這抱團養老想也別想,自求多福吧。

再說本人一個人生活將近一年了。我認為,孤單的獨處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不受任何人打擾,說話說給自己聽,自己想怎樣怎樣。

沒人為我立黃昏,沒人問我粥可溫。挺好,這也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修養!


用戶52670441244夢語


和熟悉的朋友抱團養老是我希望的目標,養老院我是堅決不會去的,因為我看到幾個鄰居身體狀況還好的老人,不知什麼原因,去養老院沒出幾年就先後去世了,讓我感到後怕。所以,養老院是不會去的,抱團養老是我的目標。


雲層6


提這個問題就很幼稚!太理想化了!

1、抱團養老在60-70歲左右,還是在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情況下。如果年齡大,你老了,你的朋友不老?怎麼抱團養老?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還能操你的心?

2、抱團養老,也只能在此年齡段排解孤獨,說說話,旅遊旅遊,聚聚餐,打打牌,活動活動。但這還得看能否投緣?一兩個有已經不容易,哪能有五六個能脾性相投的?剛開始還可以,後期也許連朋友都做不成,老了反而搞臭,不划算。飲食口味,興趣愛好,脾氣性格,到了後期,都變了。

3、抱團養老得要有地方,離市區遠了,不行,因為身體萬一有狀況不方便。離市區近,房價高,必定租金高,分攤下來願意嗎?即使願意,因為作息規律不一樣,有晚上看電視,有不看電視的,電費如何攤?諸如此類小節上肯定有矛盾,日積月累會不長久。

4、所以抱團養老想達到安享晚年不可能,最好的就是最終夫妻攜手共進,相互依賴,靠朋友根本不可能!如果剩一人,到養老院最好不過。

所以那些所謂有抱團養老的思想者還是別理想化,過好每一天才最主要!夫妻才最重要,才能靠得住!有時兒女都靠不住!但前提,夫妻關係要好,不好,誰都靠不住!


豆豆107668641


[喜歡NEW生活的人都在看。歡迎在右上角加關注]


我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說退休以後,願意和熟悉的朋友同事同住在一起抱團養老嗎?就我個人來說,我非常願意。我一直也有這樣的想法,對此我有下面兩點想法。

一、抱團養老是一種過渡性的養老方法

抱團養老就是與熟知的朋友、相識的人在一塊兒生活。這種抱團養老的方式與養老院、居家養老都有所區別。熟悉的朋友肯定互相瞭解,有相仿的經歷,脾氣性格,情趣愛好,談論話題,飲食習慣都差不多,這樣住在一起不寂寞。

我認為抱團養老最大的好處,就是比養老院熱鬧,沒有養老院那麼壓抑。你想想看,一進養老院,都是養老的人,而且各種養老的人的情況不一樣,有年齡較大的,也有年齡較小的,一看就知道自己是來養老的啦,情緒上相對來說會壓抑一些。而抱團養老是朋友們在一起,會覺得來了一個大家庭,吃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很熱鬧,不會有養老的那種氣氛。心情好了,情緒好了,肯定對老人有好處。抱團養老的第二個好處就是不會給孩子增添負擔,不會給孩子們添麻煩。

二、抱團養老不會成為最後的歸宿

我認為抱團養老,只能是在自己能說能動,身體沒有障礙、能夠自理的時候,才能夠實現的事情。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那靠誰來伺候呢?靠誰來專業護理呢?抱團養老都是熟悉的朋友,年齡不應該有多大的差距,如果都到了多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不會有精力能力去幫扶別人了。

因此到了最後的養老階段,除了能居家養老,那就應該去養老院了。因為養老院畢竟有專業的護理工,如果有專業的醫養結合的養老院更好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謝謝你加我關注並點贊收藏轉發。


NEW生活


願意,抱團養老,不給孩子們增加負擔,當然好。

這種想法不是今天才有,三十多歲的時候就有養老規劃。退休後,抱團養老。

70後的我們,獨身子女家庭,很多都沒有退休金的,靠孩子們養老,不大可能,四二一家庭或者是四二四家庭組合,孩子們這代二胎政策放開,兩個家庭組合,四個老人,兩個孩子,兩個賺錢養六個人,一共八個人生活的家庭,負擔有多重。四個老人年齡差不多,體弱病殘,孩子們要照顧老人,撫養孩子贍養老人,不感想,他們的未來。

我們做老人的,唯有能做的,就是怎樣想辦法,自足自給,抱團養老,不再孤單,互相照應,儘量給孩子們減輕壓力。

並且,同齡人一起玩,減少代溝。

同有共同興趣的人一起,生活增添更多樂趣。

老年人,一起學習,一起交流,琴棋書畫,旅遊,上老年大學,生活可以豐富多彩。

老年人同孩子們住一起,有代溝。有的婆媳關係處理不好,家庭過的窩心。很多時候,經常聽到婆婆說媳婦不好,媳婦說婆婆不好,公說公有理由,婆說婆有理由,彼此半斤八兩,互不相讓,矛盾升級。

老年人生活習慣,作息時間,同年輕人不一樣,生活無法同步,飲食起居,彼此遷就,有的不能遷就的,脾氣暴躁的,同樣產生家庭矛盾。

作為父母,自己退休,就該退出孩子的世界,讓他們自己去過自己的生活。

我們退休,也應該過我們自己的生活。

彼此見面的機會少,就像度假一樣,大家相處愉快。

父母,必須要理解,孩子養大,就不屬於我們的世界。不能做糖粘豆,給孩子獨立的世界,放手讓孩子成長。很多父母,退休後,操心過多,管事太寬,照顧完兒子媳婦,照顧孫子,出錢出力,吃力不討好。把孩子寵的不像樣子,媽寶男,不獨立的子女,扛不起責任的孩子,懶惰的孫子,都是家庭教育出問題,從小就沒有好好教育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做什麼事情。

孩子長大,父母退休,退休後,我們就應該好好享受屬於我們老年人的生活,孩子們世界不參與,他們的孩子讓他們自己教育,兒孫自有兒孫福,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夢想,必定我們老了,退位,世界屬於未來的他們,隔代教育,對孩子成長不利的。

退休後,抱團養老,養老院,安老遠,都是我們退休老人最佳的去處。

如果有熟悉的,興趣愛好一致的,共同建房共同養老,分工負責,制度化管理老年人生活,是我三十歲左右的想法,至今,依然朝著這目標前進,抱團養老,絕對支持。


書香藤院


抱團養老”概念起源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丹麥。主要指志同道合的老人,不依靠子女,離開傳統家庭,搬到同一個地方搭伴居住。

對於我們具有很強的家庭觀念的中國人來講,我認為報團養老,只是一個理想。實施起來,很難,也不容易持久。

報團養老的人,思想觀念必須得跟上時代的發展。相比較而言,收入高經濟能力強,而且氣質修養程度高的人群,更容易接受報團養老。

氣質才華修養方方面面都能夠達到願意與人共處的標準,要有包容謙讓的胸懷,畢竟是不同的家庭聚集一起,免不了出現很難預料的問題。問題出現,能否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直接考驗這個新的群體的凝固力。萬人划槳開動大帆船。

如果一個人的氣度達不到包容謙讓的水平,凡事斤斤計較,唯我獨尊,沒有一定的涵養,或者冥頑不化,很難保證不會瓦解這個抱成的團體。那麼報團,只能是笑談。

另外,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習俗,讓"小家"過得更好一直是人們一生的追求。老了,一下子就放棄幾十年根深蒂固的理念,重新全情融入一個新的團體,心無雜念,不大容易。沒有粘合劑,怎麼能成團兒。

可是,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與日俱增,如何養老已經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一個人,來到世界上走了一回,如何優雅而有尊嚴的老去,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除了報團養老,還有沒有其他更加可行的養老方式?


語文精品輔導班杜老師


抱團養老這個問題我有想過,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估計以後我也會選擇抱團養老,但是要同吃同住我覺得不可行,而且我也不會這樣做!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更何況是老人。人老了,很多生活習慣都固定了,再難改變,再與其他人,哪怕是自己很好的朋友生活在一起,就會產生很多不協調因素。兩夫妻在一起,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才能達到和諧,才能長久生活在一起,更何況是朋友,更甚者還是多個朋友,要協調起來肯定是難事。

我的打算是找一個山清水秀農家小院,幾個要好的朋友住在一個或挨鄰的院裡,各住各的,各吃各的,就像鄰居那樣,平時都各忙各的,閒來無事想約起一起玩就約起一起玩,想聚餐就聚餐,而不是時時刻刻都黏乎在一起。那樣就沒有了距離感,沒有了空間感,不僅達不到抱團養老的目的,反而滋生出許多矛盾。

抱團養老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不用麻煩子女,有個照應而已。人老了,兩夫妻指不定誰就先走了,而兒女為了生存又有兒女的事,哪能時時刻刻關注到老人。抱團養老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都是閒下來又說得來的朋友,大家有時間相互關心,相互照應。同齡人又有同齡人的話題,聊天,聚餐,遊玩……身心愉悅,不用子女擔心,不用忙碌的子女抽時間照應,何樂不為?





婉若輕紗72變


這種想法,真的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現實並不會像大家想象得那麼幸福和快樂的。

人和人之間,並不是特別親密無間就是正確的,還是需要有距離感的,尤其是這種想法,同吃同住,想起來 就很恐怖的,“抱團養老”真還不如養老院呢!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但是,如果一抱團,那就是情感道德為主導,其實全憑個人自覺。請原諒,我從來不認為自覺就能做好任何事。

尤其在人人都已經年老的情況下,做飯收拾桌子等全是體力活,一起抱團的人,如果勤快 的多還行,如果全是懶蛋呢?更何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一起養老的人,都已經是垂垂老矣,並不是你想一起依靠就能依靠的。

抱團養老,到時候:

財務 怎麼算?

家務怎麼分?

生病了怎麼辦?

互相的雞毛蒜皮呢?

都是麻煩 哪!

這種情況,也許在五十左右,偶爾一聚,大家還感覺很開心,可是天天如此,我想,是非常難以維持的。更何況,本來都只是朋友,還遠遠到達不了“同吃同住”的水平和融洽,只是想到了老年,忽然聚在一起,有些人,是吃不下也睡不著的。

就是一場美麗的想象吧!


Longsuixinyuan


依我看,即便是熟人,或者,是老鄰居,老同事,呆在一個集體宿舍裡,“抱團養老”,一天兩天尚可,長此下去,日久生厭,生惱,可能會是凶多吉少!因為:“親戚遠來香,熟人近無常”。

如果你若是硬是要刨根問底,在繼續問這問那?在這裡,我只能說句:無可奉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