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親一走家庭變得四分五裂?親戚不是親戚朋友簡直不是朋友?

手機用戶59796699735


是的,有父母在1大家子都奔著父母來,來到家大家還是一家啊,沒有父了這個家就散了,


太陽映照不老松


寧要討飯娘,不要當官爹。

娘在家就在,娘不在了,家也就散了。

老母親在世時,從來沒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到上面的話的意思。老母親去世後,爹就變成後爸了,簡直是打破個人自出生以來對父親一角的認知。

以前我還跟我老公說,不要吹自己是什麼好男人,到入土的那刻,才知道你是不是;現在,就是入土了,也不知道你的男人是什麼樣的人。比方我家老爹,老母親去世後,一夕之間就完成了好父親向後爸的轉換。

我家就是在母親走後,直接裂了,現在跟父親那邊的親戚也就是泛泛之交了。

為什麼會這樣?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為子女是從娘肚子裡出來的,母親對子女天然的呵護之情,是很多做父親的怎麼也體會不了的。不是說所有的父親都不靠譜,但是,母親去世,父親找後媽的概率確實要比母親找後爸的概率大得多。

母子之情,大概比,父子之情,是要牢固得多的。

母親一走,做父親的可以罔顧子女意願,追求自己的再一次幸福。

原來的簡單的家庭關係,就會因此而複雜起來,矛盾也會變得多起來。家自然就散了,因為父親要組建新家,或是追求自己新的利益,不再考慮子女的感受,原來的家自然也就四分五裂了。

人性有時就是如此,碰上了,自己想開點就是。


湘西小黴都


的確是這樣,尤其是結了婚的女人更有切身體會。有媽在的時候,女人回孃家都會說“我回家”,等媽不在了,再回孃家就得說“回哥哥家”或“回弟弟家”。而且感覺也不一樣,媽在的時候,回去了就等於到家了,可以隨隨便便,在媽跟前多大都是孩子,親的不得了。媽不在了,去了就等於親戚了,雖然哥們弟兄對你不錯,可嫂子弟媳也都是外來的,總感覺這是人家了,就不能隨隨便便了。現在60歲了,真羨慕那些媽還健在的同齡人啊。


吉祥快樂鼠


這個話題其實是沉重的,對我來說媽是需要我的人也是我最愛的媽,因為她老了需要我去照顧她。死亡對我不期而遇,人生最大的災難降臨到我的頭上,媽走了兄弟姐妹親情還在,媽在家在媽走了,家的主題沒有了。先是心痛而後失落,兄弟姐妹相望媽的話題沒有了,只有思念回憶。兄弟姐妹住的近還能走走,遠的話親情會越來越淡,這是沒辦法的。



傻妞202132071


我母親七十多了,當年二姐日子艱難,哥哥經濟好,媽媽時常跟哥哥講:要哥哥照顧姐姐。後來姐姐狀況好了,哥哥經濟走下坡路了,母親就時常在我和姐姐面前唸叨哥哥,雖然沒象之前那時直接講,要我們幫哥哥,但母親的牽掛自然牽動著我們姐妹。再後來,我離婚了,每次哥哥姐姐打電話回家,媽媽都說擔心我,並低聲下氣求嫂子擔待我(其實我們姑嫂一直處得很好,但母親還是擔心我麻煩嫂子,怕嫂子不高興)。現在我想,我窮成這樣,如果母親昇天了,哥哥姐姐是否還能象現在這樣疼我……


連鎖機構財務經理


為什麼母親一走家變得四分五裂,親戚不是親戚,朋友簡直不是朋友?

人生苦短,世事難料,家中添丁老人病逝,都是自然規律,不可逆轉,前段時間,老母親久病不起,仙逝離開了我們,願母親在天之靈一路走好,再無病痛,自從母親撒手人寰,和睦的家庭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親戚不經常往來,朋友也不相互走動了,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心裡學家曾經說過:“把別人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做,一定會做好,如果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什麼也做不好,自己就是一面鏡子,怎麼對別人,別人也會返過來怎麼對你!”仔細想想,母親在處人做事方面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1、母親是粘合劑

  • 自從父母攜手步入婚姻殿堂,生活在一起夫唱婦隨,一家人吃飯穿衣,縫縫補補都是母親打理,承擔起家中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務,和藹可親的母親與街坊四鄰和諧相處,與親朋好友關係融洽,父親在田間耕作勞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簡樸的農村生活。

2、母親聰明賢惠

  •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膾炙人口的歌曲人們相互傳唱,是對母親最高的評價,也是對母親最高的獎賞,可見,母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母親常常給我們講故事,小羊羔跪哺報母恩,七步為詩,雖說都是講解粗枝大葉的意思,卻在我們幼小的心田裡,種下了感恩的種子,懂得了知恩圖報,做人心善。

3、母親是家庭主任

  • 爸爸如果是出征元帥,媽媽就是先行官,爸爸如果是一村之長,媽媽就是婦女主任,爸爸如果是河床,媽媽就是一江碧綠春水隨波盪漾,爸爸是乾枯的禾苗,媽媽就是及時的春雨滋潤大地,春去秋來,母親一生節儉,母親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碰到誰家有婚喪嫁娶之事,母親積極參與,忙前忙後,在親朋好友之間有很好的口碑,在街坊四鄰眼中是一個樂施好善的人

4、母親心底善良

  • 母親在世的時候,母親是一個熱心腸的人,性格開朗,愛說愛笑,家裡顯得格外熱鬧,鄰居經常來家裡串門打牌,小孩子跳繩來玩耍,自從母親一走,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親戚朋友因為母親撒手人寰,也不好來家中打擾了,家裡空蕩蕩的,清淨起來。
  • 母親在世的時候常常告誡我們說:飽漢子一斗,餓漢子一口,碰到要飯的,一定要送給他們的一點吃的東西,如果家庭富裕,誰願意四處流浪,受苦受罪,碰到誰家天災人禍的時候,一定要出手相幫,根據自家的條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接濟,與人方便,積德行善,造福後人,在冷風嗖嗖的夜晚,如果下班回家,路遇街邊有小攤販、別講價錢,多多少少買一點,有錢人誰還願意出來受這個苦和罪。
  • 回想起母親諄諄告誡的話,細細品味,使我茅塞頓開,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親戚感情淡泊,朋友疏遠,是自己年輕氣盛,接人待物不注重方法和方式,常常感情用事,在處理親戚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上自私自利,思想沒有及時相互溝通、交流,與他們疏遠了距離,以致相互產生了隔閡,追根究底還是自己心態問題。
  • 腦海中又一次閃現著母親的音容笑貌,母親彷彿自言自語地說:”幫助他人,快樂自己,與人方便,歡聲笑言”!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處處為別人所想,學習母親樂施好善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我是有緣相聚168情感作者,歡迎友友留濹添香,美言美評、友情轉發、關注!真誠謝謝您的瀏覽!


有緣相聚情感舒屋


母親一走,家庭就四分五裂,親戚不是親戚、朋友不是朋友了;要說清這個問題,還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

這個問題首先是說人,說到人就會問起家,有夫有婦,有父母子女才算個幸福完整的家。

家是每個人生存依賴的根本。母親是家庭的溫暖,是聯繫兒女一起的紐帶,人之‘’衣食父母‘’、母親在家裡支撐著大半邊天。興旺之家必有一個賢能的母親,家有一賢婦能旺三代,

而遇一敗婦就倒了八輩子黴。可見一個母親在家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啊!

我父親去世早,母親在時我們老大老二已娶妻分家,可她雖獨立,卻常操心忙碌於兒女之間,弟兄誰有啥事她總是先出現,先知道 ,親戚有啥事她也告之提醒兒子該邦的邦,該送禮的送禮,正是有母親的感召,弟兄後來才‘’形散神不散‘’

但也還有兩種情況,1、母親過世後親不親友不友;上一代的親戚多奔上一代走動,母親去世後也確有變化,老一代的親戚成過往,新一代親戚又在建立,戚無三代走,母親過世,母親孃家的親戚就走得少了,舅舅在外甥理應去看望,舅舅到外甥家到一家不到一家又厚此簿彼落話把,到‘’表‘’字這代就又要各顧自已的新親戚、老親能熱情走動的不多。

2,母親去世了,家庭四分五裂,這到不全歸母親在不在世,古時就說‘’樹大開杈,兒大分家‘’,當有幾弟兄已娶妻能自立了,分開過自圖發展也未嘗不是好事;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只是現在時局與以前更有不同,家庭更是小型化,農村移民搬遷,兒女很多在外打工買房進了城,父母離不開農村,婆媳關係也很少有和睦的,母親沒去世家庭也就四分五裂了,兒女各自一方,慢慢也就形散神也散了

所以我認為:母親一走家庭就四分五裂,親戚不是親戚朋友不是朋友有一定道理 ,也有其他原因,不知我說的是不是?


牧牛老叟


常言說,七十歲有個家,八十歲有個媽,也就是說,有媽才有家,有媽在,兄弟姐妹,常來看看,是母親把孩子凝聚在一起,母親走了,家的味道就變了,在無財產爭端的情況下,也覺得沒個撲奔,所以兄弟姐妹漸漸疏遠,就好像沒了親情,不過,事在人為,母親走後,只要每個人心中有母,兄妹之間互相關愛,親情依舊存在,前題是互相尊重。


正必壓邪


母親在,是一家;母親不在了,兄弟姐妹仍是一家人,而且這個家隨著第三代、第四代的誕生,應該更加壯大,更加團結。

當然壯大,不同於更加緊密。畢竟兄弟姐妹們都各自成家了,有了小家庭,日常生活都以小家庭為主,但是親情仍在,熱情依舊。凡家中成員有大事急事難事,兄弟姐妹間有商量有互助,總比各家單槍匹馬的去應付更有力的多。比如,人老了毛病也多了,住院也成了常事,如小家庭就會焦頭爛額,而大家庭統一安排,人手多,陪護就容易解決得多了。

自己上了年紀,父母不在世了,這是自然規律,那就讓兄弟姐妹繼續維固大家庭,讓這個家成為大家遮風擋雨的家,成為親情傳續的家!

父親去世多年,母親也走了13年了,但在家中,兄弟姐妹、侄子外孫13年來走動依舊,親情依舊。我們大年三十必定在一起吃團圓飯、年夜飯。

今天是初二,是老大我宴請全家的傳統項目,母親在世時便形成規矩,至今已有20多年了。年前一個月,已在飯店定好桌頭,交了500元定金。除夕吃年夜時,大家都覺得今年在外面吃飯有風險,為防那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考慮到還有出生才幾個月的侄孫,還是不去為好,改在家裡。昨天大年初一,特地趕去飯店退訂,在當前的形勢下,飯店也通情達理,同意定金不退,3個月內訂歺繼續有效。

今天在家中團聚,依然親情融融,多好!




郭雄333


這個現象很普遍,媽是家的象徵,代名詞,有媽就有家!這種現象出現一家子女都成家立業後,各有各的小家,有父母在,年節也好,因父母有事需要子女勾通協商時,自然地都聚在一起,小家變媽家…

父母隨年令先後離開這個家,家裡沒有父母,只是想這個家時,幾年後到父母曾經住過,自已小時候打鬧過的地方,看一下而已,不可能兄弟姐妹一起回這個媽家,有媽在是個大家,沒媽在就是各各獨立的小家…

親屬朋友,指父母輩的,是以父母為軸的,軸沒有了,自然就不能再以軸為核心聚在一起!親友不來往就生份了,遇事遇非,講究的還考慮考慮!不考慮的誰是誰呀…

有聚有散因媽改變…世代更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