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是給爸媽最好的“年貨”

回家過年,給父母買點啥好呢?最近,在某購物平臺上發起了一個討論:什麼是給父母最貴的年貨?

很多網友紛紛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給父母買的年貨:曬車的,曬名錶的,曬旅遊機票的。但是,也有網友曬出了這樣的年貨:

回家過年,是給爸媽最好的“年貨”


這個回答瞬間擊中了廣大網友的心靈。

想起了前幾天米粒給家裡打電話,問媽媽還缺點啥,她來買。媽媽在那邊回答:啥也不要,孩子,你回來媽媽就最開心了!

原來,給父母最好的年貨,是把自己打包回去。孩子,才是父母積攢了一年的期盼。

1

年貨會過期,珍貴的記憶不會過期

如果你不打招呼偷偷回家,父母見到你會是怎樣的表情?

最近,網上發了一則這樣的小視頻,看哭了很多人:

視頻中的媽媽,看到孩子的身影出現在眼前,無一例外的丟下手裡的活,張開雙手,笑得像一個孩子,不顧一切的奔過去。有個媽媽因為跑得太快,差點摔倒。

很多網友評論說:看這視頻,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

有網友說:小時候,我們這樣奔向媽媽的懷抱,現在,媽媽像我小時候那樣奔向我。

也許意識不到,當你拖著箱子出現在父母的那個瞬間,足夠讓父母回味一整年。

小時候,父母陪著孩子過,孩子長大後,父母卻靠著回憶過。

年貨會過期,會壞掉,但和父母一起的記憶卻能永恆。

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給的物質上的期望,並不高。他們並不在乎孩子給多少錢,買多少年貨,而是:

孩子陪他們一起逛菜市場,一起做年夜飯;

吃掉他們準備的美食,稱讚好吃;

聽聽他們的嘮叨,身邊人的家長裡短;

和他們一起逛逛家鄉的舊地,聽他們講述這裡的變遷……

所有這一切,在你離開之後,都會變成父母情感賬戶裡的財富。他們在餘生的每一天,總是小心翼翼的把這些財富取出來,看了一遍又一遍。

回家過年,是給爸媽最好的“年貨”


2

最好的年貨,是捨得為父母花時間

有這樣一個視頻:一家人,子女都回來過年了。

除夕夜,在廚房裡忙碌的,卻依然是兩個老人家,一個兒子忙著打電話給領導、朋友拜年,一個女兒低頭嗑瓜子,一個女兒被電視裡的搞笑花場景逗得哈哈大笑……

豐盛的飯菜吃完了,一桌凌亂的杯碟碗筷。年輕人吃完都去刷手機,老兩口忙著刷鍋刷碗。

假期那兩天,年輕人接到狐朋狗友的電話,有的去打牌,有的去看電影,剩下老兩口在家面面相覷。

大年初六,子女要走了,兩個老人家還要把子女的車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全是土特產。看著車子漸行漸遠,老人家的眼神,失落又傷感。為了這次團聚,他們盼了一整年,可是,和子女說話的時間,卻少得可憐……

我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陪伴真的不是出現在父母眼前就可以了,更是:你願意為父母花多少時間?

因為,沒有專注在當下的陪伴,都不叫陪伴。

一個扎心的問題是:我們還能陪伴父母多久?

假設父母現在60歲,以平均年齡80歲來計算,餘下的壽命只有20年。假設你每年過年回家陪伴父母六天,這六天你一天12個小時陪伴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只有:

12小時×6天×20 年=1440小時=60天!

更何況,我們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天陪伴父母12個小時;更何況,很多人在家呆不到6天就走了;更何況,人生有那麼多的意外,很多人沒有機會看到父母到八十歲……

回家過年,是給爸媽最好的“年貨”


朋友講他的故事:

他的母親在鄉下,每年都養很多的雞,就為了等到年底,給兒子吃。有一年,他媳婦生了寶寶。母親說,給媳婦和孫子攢了很多土雞蛋,等著他們過年回來吃。

但是那一年,他因為一個項目沒完成,沒有回去過年。剛過完年不久,就接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他趕回家參加葬禮,看到那些母親積攢的土雞蛋都還在,整整五百多個,滿滿的一籮筐!

父親說,這些土雞蛋攢了大半年,母親一個都不捨得吃,有些要壞掉了她就拿出來,接著把新的雞蛋放進去……他在母親的葬禮上哭得撕心裂肺。

知乎上有個網友說:人生最大的窮, 是人生窮短,給我們的時間太短,機會太少,來不及愛,人就老了。

別把父母的期盼,等成今生的遺憾。

3

最好的年貨,是好好對父母說話

有人調侃道:回家過年,頭三天,母慈子孝,三天後,雞飛狗跳!兩代人的價值觀,在團聚中,難免會有一些碰撞和矛盾。

小時候,我們覺得父母無所不能;現在,見識了外面的廣闊世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學,有時候,會覺得父母的價值觀,很迂腐,很可笑。

對父母說話的口氣也不由自主的生硬、不耐煩起來:

好了,好了,能不能不要嘮叨了!

——這是嘮叨,也是關愛和幸福

說了你也不懂,能不能別問了!

——有時候,他們只是想和你說說話

都什麼年代了,還說這個!

——那是他們經歷了一輩子苦難,刻畫進血液和骨頭裡的價值觀,你可以不遵守,但不能不尊重。

回家過年,是給爸媽最好的“年貨”


一位老人已經八十多歲了。有一次,全家人圍在一起,因為一件小事,她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兒子大聲的呵斥她:“你老人家懂什麼!在這裡東講西講!”老人當時沒做聲,晚上一個人偷偷的抹眼淚。

其實,兒子對母親在物質上很孝順,吃的用的從來不缺,但就是那麼一句態度不好的話,卻讓老人比死都難過。

孝順父母,態度最難。很多子女過年回家,會給父母買這買那,卻很難做到和顏悅色的對父母說話。可是,你無心說的一句話,就有可能往父母心裡插進一把刀,豎起一堵牆。

4

最好的年貨,是一家人守護的儀式感

去年過年,有朋友這樣發朋友圈:除夕之夜,我又開始看春晚了,是陪著父母看。

春晚是屬於我爸媽的過年儀式和情結。八點半還沒到,我爸媽就開始嚷嚷:“看春晚了!都坐過來,不要吵了。”小時候,我看春晚樂不可支,長大了,我變得很不愛看春晚,經常吐槽春晚的老套無聊。

但是,今年,我們又坐在一起看春晚,一起評價那些熟悉的面孔,一起哈哈大笑。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的那個春節。

回家過年,是給爸媽最好的“年貨”

我們不斷吐槽年味變得越來越淡,其實說的是那些過年的儀式感,因為快節奏的生活,正在逐漸消失:穿新衣,製作美食,寫對聯,採購年貨,祭祖……那些儀式,包含了一個又一個被愛包圍的記憶。

這些儀式,曾經是父母創造的。現在,父母老了,是時候輪到我們了。

試著去融入父母的世界,想想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用他們所喜歡的方式去過年。

試著去理解父母所堅守、堅持的價值觀,因為閱歷、經歷的不同,你所以為的迂腐、古板,也有可能是一種流失的美德。

《奇葩說》選手顏如晶曾經說過一句話: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老去的父母,彷彿是這個世界最孤獨的人類。但愛的流動和傳承,能化解父母的孤獨感。

所以,過年了,回家看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給父母當觀眾,為他們鼓鼓掌,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