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自公元前20世紀赫梯人征服古巴比倫開始,直至13世紀蒙古鐵騎踏遍整個亞歐大陸,在這三千多年的時間裡,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衝突與融合就從未停止過。

赫梯人、雅利安人、日耳曼人、匈奴人、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你方唱罷我登場,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之間的劇烈碰撞,推動著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蒙古騎兵

不過,上述情形幾乎只在歐亞大陸發生,地球的其餘大陸,卻是一片沉寂,尤其是非洲——這個面積僅次於亞洲的大陸,這個最早出現智人的地方,竟從未誕生過類似匈奴、蒙古一樣的強大遊牧民族

其原因到底何在?


非洲的陸地面積共計3020萬km²,除去撒哈拉沙漠,還有2070萬km²的地盤可以用於農耕與畜牧,這裡的地質條件並不遜於亞歐大陸,盆地、草原、高山、河流、湖泊應有盡有,其動植物的多樣性也有利於農業與畜牧業的產生。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非洲大草原

據考證,最晚在1萬年前,東非已出現被馴化的動物,6000年前,西非已出現遊牧經濟

總體而言,非洲畜牧業的萌芽與早期發展並不遜色於亞洲和歐洲,並擁有進一步發展成為遊牧文明的自然條件

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但很可惜,這股東風遲遲沒有到來。


首要原因,就是幾乎貫穿於非洲南部(撒哈拉以南)的熱帶草原氣候

受這種氣候的影響,非洲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保持在25℃左右,夏季溼熱、冬季乾旱,全年降水量為700-1000毫米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這裡的草原,沒有風雪寒冬,沒有極端惡劣的天氣中部一帶的環境幾乎相同,放牧地區也很多,水草資源充足這裡的牧民不用像亞歐的遊牧民族一樣受生活所迫,頻繁地向南,或向西遷徙(亞洲中西部草原較東部更為肥美)。

沒有大規模的長途遷徙,牧民們就不需要抱團取暖,因而各部落之間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分散於廣闊的非洲草原上,各自為政。

挫折與苦難是促使人類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伊甸園裡,也許能誕生文明的火種,但很難發展成為熊熊烈火。

在一定程度上,非洲文明的發展成於此,也敗於此


除此以外,文明之間的衝突、交流與融合,也是促使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歐亞大陸的戰爭與衝突

然而,與亞歐大陸相比,非洲本土的農耕與遊牧民族之間相對比較平和、矛盾衝突較少,很少爆發大規模戰爭,甚至,兩者的界限十分模糊,大部分部落都是處於半農耕、半遊獵的狀態。

究其原因,也是與自然環境有關。

其一,非洲當地的原產農作物主要包括豆類、高粱、薯蕷三種,其中,以薯蕷為代表的塊莖食物,是非洲最為盛行的主食,它們易種且高產,因此農民缺少動力進行技術革新與作物培育

其二,非洲南部地區的土質情況並不是很理想:溼度大的地區,植物繁茂,一旦地面植物被清除,土壤中的有機質就會在高溫的刺激下被細菌迅速分解,使土壤失去肥力;溼度小的地區,土地雖然相對肥沃,但熱帶草原氣候使得這些土壤上層容易形成堅硬的紅土層,限制了農業人口向稠密型發展。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埃塞俄比亞農田

所以,非洲的農業文明始終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既無法對遊牧民族造成威脅,也無法累積足夠的物質財富吸引遊牧民族的掠奪,更無法對遊牧民族進行先進的文化輸出。

在一定程度上,非洲的農耕與遊牧的界限十分模糊,大多數部落是畜牧與農業兼而有之

因此,無論遊牧文明還是農耕文明,在非洲南部都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兩大文明之間也不存在太多矛盾與衝突,沒有衝突就沒有壓力,既然能安穩度日,誰還會閒著沒事幹整天搞發展、搞建設呢?


除去外部因素,非洲遊牧民族內部,也缺少一些能夠壯大自身的驅動力。

其一,缺少馬。

馬,是亞歐遊牧民族最顯著標志,它不僅是遊牧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遊牧民族能快速擴張的最大助力。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如果說4000年前的馬駕戰車是亞歐遊牧民族的第一次華麗亮相,那麼2000年前的騎兵技術就是遊牧民族稱霸冷兵器時代的王牌力量。

可是非洲似乎缺少馬。

非洲大草原上雖然存在斑馬,但與野馬不同,斑馬的一些特性使之難以被馴化

北非歷史上,雖然出現過馬匹與馬車的身影,但它們並未在非洲其餘地區傳播開來——這也許與撒哈拉沙漠的地理隔離有關。

爾後,隨著撒哈拉沙漠面積的擴大,從中亞引進的駱駝顯然更適合沙漠氣候,於是,駱駝很快取代馬匹成為當地的主要運載工具,馬匹的使用率隨之大幅下降。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撒哈拉沙漠的駱駝

沒有馬匹,就無法形成諸如亞歐大陸那樣的騎兵軍團非洲的遊牧部族也就很難對他們的農耕鄰居造成太大的威脅。

其二,社會結構分散、政體相對簡單。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無論是匈奴還是蒙古,都是在強大的首領——比如冒頓單于與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才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政體,以保證能快速組織和動員所有有生力量,對農耕國家實施有效掠奪。

那些盛極一時的遊牧帝國,無不是軍民一體——上馬為兵,下馬為民;軍政也高度統一——以戶為基本單位,按十戶、百戶、千戶、萬戶的方式進行編制,同時以血緣、宗法制為紐帶形成自上而下的高度凝聚力與向心力,從而能對農耕民族造成強有力的衝擊。

相比之下,非洲遊牧部落的組織結構與政治制度就落後許多,正如前面分析過的,客觀的環境與外部條件使這裡的遊牧部落四散而居,各自保持獨立,

一個氏族往往就是一個基本的政治單位——其狀態有點類似於我國三皇五帝時代的氏族公社。

古代非洲大陸,為何沒有誕生像蒙古、匈奴一樣的遊牧文明?

在埃塞俄比亞的奧莫山谷馬爾的部落

由於聚居地比較分散,不同部落之間,缺少交流與溝通,對立與隔閡非常普遍,因而很難形成統一的整體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非洲大陸的絕大多數地區,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一直處於相對平和的狀態,在這裡,沒有大規模的衝突,也沒有頻繁的自然災害,既無壓力也無動力,因而,非洲的遊牧文明發展極為緩慢,自始至終都未誕生出強盛的遊牧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