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滅亡時有1100萬領土,明朝僅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嗎?

蔓藤的幻想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不可否認滿清王朝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礎,這是歷史發生的事實,其他所有假設都不可上演。滿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接收傳統的漢地十八省之後,把威脅自己統治的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全部滅掉,並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之內,慢慢形成了全盛時期的“海棠葉”領土。嚴格來講算不上領土,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近代以來的領土概念。但是封建王朝的一個弊端就顯現出來,在走下坡路的時候,其對周邊的管轄能力就會下降,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就會紛紛脫離中央王朝的統治。清王朝的領土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保留,主要是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入侵讓中國人逐漸覺醒,意識到領土的重要性,一些覺醒的中國開明人士為了維護中國的領土而與入侵者堅決鬥爭。

同意全國以後,滿清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進行了愚民化政策,閉關鎖國,扼殺了中華民族的生機,沒能搭上資本主義發展的列車,才會有清朝後期的被動。假如,滿清沒有能統治中國,取代明朝的是另一個漢人王朝,就不會有滿清那種嚴厲的防範漢人的警覺心理,中國可能就不會那麼封閉,在全世界資本主義蓬勃發展,西方列強在全世界發展殖民地的時候,能夠主動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更早地進入資本主義發展,近代領土意識提前覺醒,然後再去佔領周邊少數民族統治地區,也未可知。


永和九年111


國家的領土是歷史範疇,不同的朝代領土不盡相同。從亞洲來看,歷史上只有朝鮮和日本的領土比較穩定,日本是島國,無地可以拓展;朝鮮能得以長時間統一得益於地緣政治和小中華文化。就中國歷史來看,歷朝歷代領土都不完全相同,有的差別很大:

我看來看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地圖:

秦朝建立的疆域已基本包括後世所說的本部十八省,遼寧南部也包含進來了。這個疆域面積大約340萬平方公里,為後世的朝代奠定版圖的基礎,這個地盤是中封建王朝的基本盤。

秦朝只存在了15年。


再看看秦朝滅亡之後的西漢的疆域。西漢大體繼承秦朝的而疆域,在西南略有收縮,在東北則有所擴大,漢武帝在北朝鮮設立了四郡,打通了河西走廊,在河西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並佔領西域,極大地拓展了領土面積。

西漢鼎盛時期的面積達到609萬平方公里,新疆地區第一次納入中原政權版圖,比秦朝面擴大了近一倍。


漢朝滅亡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

西晉鼎盛時期的面積和西漢鼎盛時期差不多,但是幾乎完整失去了黃河河套地區。但是在西南方向則有所拓展。西漢、西晉總體面積變化不大。


東晉就很小了,不但失去了西域,連淮河以北的土地都基本失去了,北方成了少數民族的天下。


隋朝的面積比東晉有所擴大,但是並沒有恢復到西漢、西晉鼎盛時期的水平。西域基本失去,雲南也沒有了。面積只有467萬平方公里。


581短隋,隋朝只存在了37年,618年就被李淵奪取了政權。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不但重新收復了西域,而且繼續向西拓展,並向北控制了蒙古高原,鼎盛時期的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不過,西藏還是沒有納入版圖。


唐朝滅亡後,是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國,前後53年。之後就是宋朝,宋朝分為南北兩宋,北宋的面積少的可憐,甚至是秦朝的縮小版,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但都是膏腴之地,基本沒有老少邊窮地區,所有宋朝很富,人民生活水平很高。但是,宋朝的wul南宋時期只有200萬平方公里。


元朝人建立了地跨歐亞大陸的大王朝,歷史上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都重新納入版圖,鼎盛時期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西藏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政權版圖。只不過元朝的統治經驗不足,只維持了98年的統治就被明朝取而代之。


繼之而起的是明朝,明朝鼎盛時期是在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時候,面積也近千萬平方公里,但是新疆和蒙古高原並沒有被納入明王朝的版圖,276年的明朝從來沒有染指過哈密以西的地方,雖然封過蒙古人為王,但從沒有對蒙古高原進行過有效統治。

到明朝中後期,領土形狀又恢復到秦朝的水平,和秦朝時期很相似,面積也就是350萬左右,主要是本部十八省。


以上就是清朝建立前,中國封建王朝的疆域情況,總的來說,一代一代的努力都具有促進融合的作用。統一政權的王朝都基本守住了秦朝建立的基本盤。


清朝建立後,努力收復歷史上曾經屬於中國的土地,新疆、蒙古、新疆被牢牢控制在中央政權手裡。可以說,如果清朝按照明朝的版圖統治,新疆、西藏、蒙古等地區遊離在中央政權之外並延續到近代熱兵器時代,要再重新收拾舊山河就麻煩了,應該說,清朝為中國的近現代版圖起到了奠基作用,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貢獻很大。


坐看東南了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從關外崛起之後,積極開疆拓土,最終建立起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清朝疆域奠定了我們今天的國家版圖。儘管在清朝晚期被列強轟開國門,割土賠銀喪權辱國,但清朝為中國疆域的形成依然貢獻巨大。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統一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早在清朝入關之前,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就積極對外擴張,統一女真各部後。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於盛京建立清朝。同年在與漠南蒙古大汗林丹汗的反覆交鋒後一舉擊敗林丹汗統一漠南蒙古。順治三年(1646年)清朝統一漠西蒙古。1644年清朝入關,並先後消滅了南明弘光政權、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等明室政權。1683年清朝降服延平王鄭克爽完成全國統一。




在完成全國統一後,清朝並不滿足於此,而是積極開拓疆域。1759年清高宗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亂,清政府在這裡設立伊犁將軍,統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1792年清朝打敗了尼泊爾廓爾廓人對西藏的侵犯,在西藏設立駐藏辦事大臣,與班禪及諸活佛等共同管理廣大的藏區。西藏與新疆這兩個長期遊離於中央統治之外的地方,在清朝的努力下實現了中央直屬管轄。而在其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清朝又實行“改土歸流”政策,這一政策大得人心,穩定了雲南、貴州、廣西等少數民族聚居省份的統治。




1760年,清朝平定了準噶爾汗國這一大患,其領土疆域達到極盛。此時清朝的疆域是: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是當時亞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總面積高達1316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大小,為漢朝的2.16倍,唐朝的1.06倍,宋朝的4.7倍,明朝的1.32倍。




而極盛時期的明朝有多大?據《明史》記載:“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贄,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屬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明朝疆域最高峰值在明成祖永樂時期,為997萬平方公里,超過了漢朝和宋朝,但仍不及唐朝和元朝,與清朝也差距頗大。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統一王朝,清朝在很長時間裡積極對外拓展,雖然清朝中後期西方列強紛紛入侵,至光緒年間僅存1150萬平方公里土地,百餘年喪失了2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清朝仍然為我們國家領土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另一方面說,沒有清朝確實就沒有我們今天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大國布衣



發現現在好多人就喜歡玩雙重標準,合著明朝巔峰時期的1100萬疆域不算數,你們大清巔峰時期的1300萬就必須要算數?

宋安之就想問你憑什麼?

而且清末雖然看似剩下1100萬的疆域,但是已經是群魔亂舞了,不說那些被割走的疆域和有借無還的租界,很多地方已經是西方列強還有日本給實際控制了,諸如東北是日本和沙俄,雙方甚至在東北爆發了第一次日俄戰爭,清庭面對這兩個國家在自己龍興之地爆發的戰爭,是勃然大怒,馬上宣佈中立。

至於南方長江中下游各省及其沿海各省,都是由英、法、日等實際控制。

這些並非宋安之瞎說,這些在教科書上還有國家博物館裡面都有詳細介紹,前年宋安之還在國家博物館拍了一張清朝被實際控制地方的詳細地圖,之前用過,後來因為某些敏感原因,不能再上圖,就不上其他圖了,畢竟這些知識網上也可以查到,並非宋安之信口胡說。

也難怪有人戲稱清末只剩下一個紫禁城了,雖然不符合實際,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家試想,清末這種惡劣的情況,中國可謂是到了很危險的時刻,不是兩次世界大戰,盛行殖民主義的西方列強元氣大傷的話,恐怕中國早四分五裂了。

而且還有關鍵一點,兩次世界大戰只是給了中國復興機會,而抓住這個機會的是共產黨,今天的960萬疆域都是解放軍戰士浴血奮戰之下成果,憑什麼你們這些玩雙重標準的人既不承認明朝的功勞,又不說解放軍戰士的功勞?

真是搞笑。

當然宋安之並非貶低清朝,清朝的功勞還是要肯定的,但是該客觀說其不好的還是要說的。

最後再說說中國疆域形成的功勞。

清朝的功勞肯定是不可忽視的,但之前歷朝歷代的開拓就無視了?

就好像一個人吃了五包子吃飽了,那麼所有功勞都是第五個包子的,大家覺得合理嗎?

清朝亦不是一口氣吃成胖子的,沒有之前朝代開疆拓土,一步步擴大那麼多疆域,等到清朝再打下這麼多疆域,大家覺得可能嗎?

沒有這些朝代陸陸續續對於如此之大疆域統治,這些疆域都自立為國,形成傳統國家,大家覺得清朝還能打得下這麼大的疆域?

像今越南,古稱安南,秦漢時期是中國故土,結果從五代末期一直到明朝都沒有脫離中國統治,結果離心力太強,明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其收回,結果統治沒多長時間,因為離心力太強,不得不放棄。

以這個事實來看,如果沒有之前歷朝歷代對於遼闊疆域的統治,清朝時期再一步步開疆拓土,大家覺得現實嗎?

所以歷朝歷代的功勞也是不可小視的,所以希望某些人不要玩雙重標準,所以希望大家要客觀看待這些歷史,不要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誤導。


宋安之



在大部分人的觀點是這樣認為的,把清朝定型為中國歷史上最軟弱和黑暗的王朝,受人宰割,割讓領土,成為丟失領土最多的王朝,何談本來就具有的1100萬,把固有老祖宗留下的讓晚清政府給賣掉,為了妥協,自保還大量賠款,清朝似乎在歐洲列強面前顯得不堪一擊,顯得和唐宋元明比起來相差甚遠。所以就有些人想把清朝給忘掉,由於愚昧無知,妄自尊大,閉關鎖國,它已將中國與世界來開了距離,也拉開近代中國不堪的一面,從此落後於西方,被動挨打,以至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為了民族復興不停尋找救國之路。



在國內外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艱辛的撫平近代留下的傷口。我想咱們只看到它的另一面,什麼都有好有壞,清朝統治者認為他們所喪失的領土是它本人打下來的,只是後期統治者為了苟延殘喘,最後割讓了一大片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就是外東北和外西北,也包括在中期拉達克地區的丟失,完全沒有乾隆後期和嘉慶帝極盛時期的1316萬平方公里。


它後來於1911年,直到清朝結束,才留給留下來領土才有所謂的1100萬平方公里,裡面其中也包括外蒙古的156萬平方公里和唐努烏梁海的12萬平方公里公里,可惜後來卻因為二戰,和蘇聯的介入,雅爾塔體系的約束換取對東北的勝利讓當時國民政府不得不選擇退讓,蔣介石讓蔣經國代表去談判,卻因斯大林的苛求要求,不得不選擇在承認外蒙古現狀。而西北分支的唐努烏梁海卻於1914年早就成了沙俄的一份子,就是後來的圖瓦。

所以我們之所以擁有960萬平方公里也不得不拜清朝的功勞,雖然經歷了清朝後期黑暗的歷史,可是他卻在歷史上很重要,在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的浪潮襲向全球的契機,大清區別於他們以古老的封建大國屹立於世界前列,它首先受到日不落大英帝國和沙俄,法國等西方國家敵視,這也和其他地區衰朽的古國一樣,不得不承受這樣的邊境壓力,由於自身長期的閉關鎖國,一直停滯。而西方列強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讓西方列強得逞成了可能,所以這也是清朝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肯定會招致列強企圖打開他的大門,原因是他的周圍已被分剝的一乾二淨,直到1840年道光年間,英國與大清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


從而也讓人想到清朝的好處,從而會聯想到明朝,與它作為對比,因為明朝在疆域上卻恰恰相反,由本來的的710萬到後期縮減到350萬平方公里,想的也後怕,這從而讓我們想到清朝存在的意義,是它的出現,把明朝後期殘局一步步收拾,經歷康乾盛世這一個多世紀裡,清朝疆域西邊到巴爾喀什湖,北邊是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及庫頁島,西南則到喜馬拉雅山,東南擁有臺灣,它設立了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還有伊犁將軍進行有效的管轄,在內蒙古設立盟旗,在西藏設立金瓶掣籤制度。所以清朝存在意義是重大的,這也會有許多學者提出清朝實際上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最穩定的王朝。


龍文說史


這個問題似乎是存在一定的內在必然性的,清朝作為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當中的最後一個朝代,它的各方面發展因素似乎都會對中國近代造成一定影響力的變革,國土面積亦在其中。即便清朝晚期因為統治者對外的夜郎自大、腐敗至極而導致中國大約丟失了100多萬平方千米,但從明、清兩代所遺留的國土面積來看,清朝的功勞還是更為顯著太多。

至少清朝接手僅有250多萬平方千米的明朝國土後,又憑其實力將疆域面積擴大到了乾隆時期的1300多萬平方千米。故在我個人看來:清朝疆域的全盛對於現如今中國的國土面積確實是有著較為深刻得作用,但是中國最終疆域的確定,我們更要放眼於歷時3000多年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變換更迭。我們更應該明白一個道理:960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並非滿清王朝一朝一夕的功勞所為,而是和連同清朝在內的“中國古代”息息相關的。所以說,清朝滅亡時遺留的1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並不能對如今中國的國土面積起決定性作用。

其一:明朝也曾輝煌過

正所謂:“後人的成就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得以實現的。”清朝亦是如此,也許絕大多數人只是看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卻從未將目光停留在明朝時期的“永樂年間”,明朝鼎盛之際的國土面積也曾高達1100多萬平方千米,中原地區朝向四面八方輻射地帶絲毫不輸於清朝只不過隨著後金的崛起、北元的遺留以及地方勢力的發展,最終使得明朝終以“350萬”的領土面積灰飛煙滅在世人眼中。其實大家完全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曾經橫跨歐亞大陸的元朝,其直接統治領土高達2000多萬平方千米,後因元朝暴政,明朝繼而將其取而代之,北元勢力雖殘存,但對於接手元朝疆域的明朝而言,領土面積又能減少到哪裡去呢?

其二:只是收復,並無開拓(清朝活在了元朝的影子裡)

《元史》中對於元朝疆域的範圍這樣記載:“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當時元朝實際疆域最為鼎盛時高達2200多萬平方千米(其中包括四大汗國),北到西伯利亞、外蒙古,南至南海(包括臺灣島),東括外興安嶺、庫頁島,西包新疆(最遠到達中亞)。從這一角度不難看出,,元朝的疆域幾乎囊括了百分之八十的亞洲地區,而後來居上的清朝,雖然將明朝取而代之,但是其領土面積最終還是遠遠不及於元朝。故我們也可以說:清朝只是一味地收復領土,並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拓土。

其三:革命黨人的艱苦奮鬥又該放在何處?

清朝於公元1912年滅亡之際確實為中國遺留下了高達1100多萬平方千米的疆域國土,但如果不是民國時期革命黨人的艱苦奮鬥,誰又能保證這11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能夠如數保留給後世。即便如此,民國時期還是迫於國際形勢和沙俄的勢力,最終將偌大個外蒙古拱手讓出。至於殘存至今的960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我們更要感謝為新中國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人,沒有他們,也就自當不會有我們的現在!


歷史課課代表


導讀:個人認為題目中的觀點有有失客觀公平。第一句是對的,後邊兩句太片面。清朝宣統皇帝退位後確實留下了1100萬平方公司的領土,這是客觀事實。但是說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那就太誇大清朝的作用了,雖然我們也承認大清王朝對於開拓領土的努力以及對版圖的貢獻。至於說明朝只有3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那就太假了,那是到最後了。大明王朝巔峰時期的千萬平凡公里的領土就不算了嗎?


我們按照題目中列舉的三個觀點:清朝遺留下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的現在版圖;明朝領土只有350萬平方公里做一下逐一介紹。


明朝版圖面積

古代王朝的領土面積一直是根據王朝實力而不斷的變更。其實也很好理解,那就是真理掌握在大炮的射程之內。中原王朝的領土隨著實力的增強不斷的在擴張;在王朝末期隨著實力的下降,版圖也在逐漸的收縮。這也就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看到的王朝的地圖通常分為三幅:王朝前期、王朝鼎盛時期和王朝末期。


大明王朝是由朱元璋建立,並且是歷史上第一個由南掃北完成統一的王朝。所以王朝前期的版圖從南方開始逐漸向北推進。到朱元璋去世的洪武三十一年,明朝版圖除了東北、外東北的奴兒干都司的領土沒有納入版圖外基本上定型。所以明朝初期開國帝王朱元璋打下的江山遠不止兩京十三省的350萬平方公里,預計達到了800萬平方公里。 到明成祖朱棣時期,這位馬上皇帝更是個戰爭狂人。不但屢次征伐蒙古、經略安南,還攻略東北外東北設置奴兒干都司增加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再加上三宣六慰的羈縻版圖以及鄭和下西洋的開拓海疆大明王朝的版圖達到鼎盛。鼎盛時期的大明王朝的版圖妥妥的在千萬平方公里至上。與我國現在版圖相比雖然少了西域地區,但是在外東北日本海沿岸大片領土以及西南緬甸地區的部分領土。所以版圖要比現代版圖要大一些,妥妥的一千多萬平方公里。

由於高層的視野和格局的原因,從明宣宗朱瞻基開始大明王朝的國防政策區域保守。不但停止了對外擴張對草原勢力幾乎放任不管,停止了下西洋的遠洋探索;只在長城以內過自己的小日子。

題目中的觀點說明朝只有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可能說的事明朝晚期。到崇禎時期由於後金的崛起,大明喪失了關外所有的東北領土。由於統治者的忽視,大明王朝為統治西藏設置的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明後期逐漸形如虛設,1618年徹底撤銷。喪失了整個東北、外東北以及西藏後,長城以外的領土乾脆都放棄了。大明王朝的版圖已經萎縮的和秦朝差不多了,這也許就是有人說明朝版圖是350萬平方公里的原因吧。如下圖所示:

以王朝最沒落的時候的版圖面積來代替王朝的版圖面積,這種以偏概全的算法不知道是誰教出來的。所以有人這麼說就是對大明的不尊重,對我國所有傳統王朝對領土所所出的努力不敬。


清朝的領土面積

同樣隨著實力的擴張和收縮,大清王朝的領土擴張也是循序漸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許在大家的印象中大清王朝的版圖天生就是比海棠葉版圖還大的天然存在,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不說他們從遼東崛起的偏安一隅,即使到了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康熙平定三藩的康熙時期也不比明朝晚期大多少。除了滿清崛起的祖地東北外,我們對比一下和上圖中明朝晚期的版圖基本是相同的。此時已經到了康乾盛世開始的時候了,雖然漠北的喀爾喀蒙古和和統治的青藏的和碩特部已經臣服大清但是畢竟不算大清的領土。只是以一種藩屬或者稱臣的名義臣服的。清朝前期的版圖如下:

隨著和碩特汗國和喀爾喀蒙古北準噶爾部所滅,大清王朝為徹底平定準噶爾才迎來了王朝版圖擴張的最佳時機。東北地區在雅克薩之戰後簽署《尼布楚條約》,通過正式條約的形式確定了外東北的疆界。隨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花費了將近七十年的努力,準噶爾汗國被最終平定。大清王朝迎來了國家版圖上的鼎盛時期,青藏、西北外西北、東北外東北統統都納入了王朝版圖。版圖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到清朝晚期,吏治腐敗列強入侵。我國西北、東北大量領土被列強掠奪,最終宣統退位的時候留下了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於說為何晚清如此軟弱為何還能留下如此龐大的國土,原因有三:

第一、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一統的概念深入人心,分裂勢力沒有好下場。

第二、標誌著近代國家主權和領土的條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在1648年的歐洲簽訂成為近代國際法的範本。所以清朝國家隨弱也不是誰想割佔就可以的,因為領土主權受國際法保護已經成為共識。想割佔也得找到合適的機會通過正式的條約來確定疆界。

第三、列強勾心鬥角和崛起利益的需要。列強誰都想多佔便宜,但是都想保留一個統一的晚清政府來簽訂不平等的條約來完成佔便宜的過程。所以這恰恰說明晚清的軟弱,當然類似左公左宗棠這樣的民族英雄的存在也是有關係的。


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這是偽觀點

我國從秦朝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開始,歷朝歷代都在擴張和融合中施加儒家文化和中原的影響力。所以無論是清朝版圖的擴張還是現代96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都是經歷歷朝歷代無數英雄和努力和影響潛移默化的最終成果。


如果沒有從西漢對河西和西域的探索;兩漢以及隋唐、明朝對東北地區的羈縻統治;元朝開始對西藏的行使主權等等因素的疊加以及文化感染和滲透能力,大清僅僅憑藉武力哪裡能打下千萬平方公里的版圖。更別提沒有清朝的千萬就沒有現代的960萬這個武斷的論斷了。

(在秦朝版圖的基礎上,歷代王朝在西域、東北、青藏高原和北方草原的探索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小結:

綜上所述,題目中的三個觀點有對有錯甚至是片面。所以看問題應該客觀公正的做判斷。經過我們數代人的努力,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未來會更加興旺發達。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說法。按照中國古代的領土計算方法,清朝基本上都所有的土地都快丟完了。清朝傳給民國的土地理論上是中華本土的土地。中華朝貢體系內的所有領土都丟完了。

其實中國古代王朝的土地計算應該是包括藩屬國,羈縻地在內的土地,清朝的實際領土下面這個圖裡所展那樣,由中國皇帝直接統治的本土和受到中華朝貢體系的藩屬國,羈縻地所組成。

清朝藩屬國在最多時有19個,例如一直臣服於天朝的朝鮮與琉球。到乾隆時期擴充到東南亞地區的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撾)、緬甸、暹羅(今泰國)、柬埔寨、蘭芳共和國(今加里曼丹島西部)以及呂宋、蘇祿(菲律賓群島);南亞地區有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與拉達克(歸駐藏大臣管轄)等國;中亞地區有哈薩克汗國、布魯特汗國、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愛烏罕(今阿富汗)、巴達克山與幹竺特等國。這些國家在理論上都是中華體系內的領土,是屬於朝貢體系的一員,是中國不可剝奪的一部分,但是清朝在近代把這些領土都給丟完了,還使得中國本部也丟了不少。

朝鮮,琉球和安南(越南)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琉球王國。琉球從明朝開始臣服於中國。在清朝的領導下,琉球於1879年3月30日(光緒五年三月初八日)被日本滅亡,以至於二戰後一直歸屬於日本。

朝鮮。一直以小中華自居,向中國臣服,自古就是中國的藩屬國。甲午戰爭戰敗,清朝割讓朝鮮給日本。

越南。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開始侵略蠶食越南。後來清朝作為宗主國派兵抵抗,馮子材和劉永福所率黑旗軍等參戰。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另一方面,越南則淪為法國殖民地,到現在已經是獨立國家。

這三個是最為重要的藩屬國,居然清朝全部割讓。他讓從明朝之後正式確立的朝貢體系全部崩潰,中國喪失了古典帝國的所有藩屬。中國在東亞的霸權全部崩潰,國家安全和領土安全全部崩潰,如果不是後來的共產黨帶領軍隊再一次統一了中國,我們連新疆,西藏,內蒙古,東北基本上全部要拱手送人。

清朝在末年什麼都沒有留下,除了一個爛攤子。


人者仁義也


這只是一個明粉不願意承認,但又客觀存在的事實罷了。


明粉不承認無所謂,反正周總理承認就行!

這是1957年8月,周總理出席在青島召開的全國民族工作座談會時拍的照片。

在這次會議上,周總理做了《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其中,報告有這樣的話語:

“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漢各朝,都沒有清朝那樣統一。”

這是建國初期,就對清朝歷史貢獻的定論。

周總理的評價,完全是站在政治家的高度對歷史作出的整體性概括。請問,到底有誰對此有意見嗎?

站在明朝的角度,確實怎麼踩清朝都不為過。

但是,你明朝算個什麼東西?

明粉心裡真是一點數都沒有。明朝,就是一個對內殘暴,對外軟弱的無能政權。

明朝的版圖只是兩京十三布政使司:

東北、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全都不在明朝的疆域以內。

如果讓明朝繼續統治下去,今天中國的領土別說是960萬平方公里,能到300多萬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明朝就是這麼無能,菜即原罪,怎麼挽尊都沒用。


HuiNanHistory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關於“清朝留下1100萬的領土,而明朝卻只有350萬,沒有清朝沒現在的960萬”的說法是否正確!

大史官認為:題主提到的說法是不準確的!為什麼所是不準確的呢?下面就讓大史官我來給你掰扯掰扯吧。

首先,題主提到了“明朝只有350萬”的領土面積是當時明朝被清朝滅亡時的面積,這並不代表明朝從開國之初到滅亡一直都保持著這樣的領土面積。而事實上,大明在朱元璋稱帝之後就逐漸收復了雲南和遼東地區;再到朱棣登基後,前後一共有5次征討蒙古,並佔領部分蒙古領土,在朱棣執政期間,大明王朝的領土面積達到巔峰,應該也有1100多萬吧。

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強盛和衰弱的時期,大明王朝也不例外,隨著大明朝的軍事國力便變弱,致使西藏、新疆等邊遠地區領土被他人佔領,版圖逐漸在縮小,到嘉靖帝在位的時候,大明的版圖和秦朝時期的差不多了。領土不僅少了新疆、蒙古,甚至連東北都不在朝廷的控制範圍之內了,況且,當時的大明還和清軍作戰,自然也就沒有兵力收復那些失去的領土了。所以,到大明滅亡的時候,其版圖也就只有350多萬了。

所以,清朝只從明朝手中接過這350多萬的領土,並且清朝廷還繼續向外擴張,又把當時的蒙古、新疆等邊遠地區重新收了回來,包括也對青海進行了討伐,並且還收復了臺灣。當時的清政府還收復了越南、緬甸等地區部分領土。

因為,我們不要誤認為明朝時期的版圖面積僅僅只有350多萬。但是值得我們慶幸的是大清朝還是非常勇猛的,在清朝鼎盛時期達到了1100多萬,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960萬的國土。而我國之所以能有960多萬的領土,也是不是一個清王朝就能夠做到的,而且我國5000多年來的歷史,朝代不斷更迭,完善整治的結果,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在地方,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