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如果提到德國在二戰中的坦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虎式重型坦克,黑豹中型坦克或是虎王重型坦克之類的德味兒坦克明星。不過相比於這些耀眼的明星,德國裝甲部隊真正的中堅力量其實還是名聲不顯的四號坦克。作為一款在戰前開發的坦克,四號坦克在作為德軍的一員參與了德國在二戰中的所有戰役。那麼四號坦克,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一、為了支援步兵而生的坦克

1935 年,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的古德里安,開始將他的“裝甲部隊構想”具體化。其核心是研製兩種基本型的戰鬥坦克。第一種車型裝一門高初速反坦克炮,並有機槍火力,定型後稱為三號戰鬥坦克。而第二種車型為支援車輛,裝一門大口徑火炮,能發射殺傷爆破彈,定型後稱為 4 型戰 鬥坦克。為掩人耳目,在研製過程中,第一種車型稱為“排指揮車”(ZW)或“中型拖拉機”(Versuchkraftfahrzeug 619,Mittlerer Traktor),第二種車型稱為“營指揮車”(BW)。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在古德里安的眼裡,這種支援坦克,應該是用來支援步兵的,用以突破敵軍的防線,並能摧毀對方的火力點。而預計裡的75毫米短倍徑火炮,無論是對付坦克,還是對付野戰工事。在紙面上應該都是足夠的。所以無論是古德里安,還是德國陸軍總部,都對這種支援坦克的構想十分滿意。

1935 年間,希特勒命令克虜伯以及萊茵金屬公司和MAN公司,開發這種新型坦克。開發要求是,支援坦克全重為 18-24噸、最高時速為每小時35功力,並且要安裝一門75毫米24倍徑火炮。各公司都加緊製造自己的樣車,並於1935 年至 1936 年間進行了測試。

不過最終表現良好的,還是克虜伯的樣車。鑑於克虜伯的成功,這份大單最後還是落在了克虜伯的頭上。當然,德國軍方也要求克虜吸收其他公司樣車的優越之處,畢竟其它公司也有一些可取之處。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最終誕生的就是四號中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IV),目的仍舊是作為以支援坦克來伴隨步兵作戰。不過四號坦克的火力在當時堪稱上佳,畢竟75毫米火炮發射的高爆彈足以殺傷步兵和摧毀野戰工事。而防護力上,車身正面裝甲和炮塔正面均為厚度30毫米,這個厚度在當年可以讓那些34毫米或是40毫米反坦克炮無能為力。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而在機動性上,其採用的邁巴赫公司的12汽缸HL120 TRM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能夠提供320匹馬力的澎湃動力。再加上其採用板簧平衡式懸掛,和車體每側 8 個負重輪,以及板寬 360毫米的履帶。四號坦克可以完成其紙面要求的機動性,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毫不客氣的說,在四號坦克剛誕生的時候,它就是當時最好的中型坦克。

二、四號坦克的實戰表現

不過四號坦克作為支援坦克的定位,並沒有持續多久。雖然在1935年定型到1939正式批量生產花費了數年時間,但是成熟的三號坦克產量一直不是很足夠。所以原定為步兵支援坦克的四號坦克,立刻丟掉了它作為支援坦克的工作,而是轉為投入正面作戰任務。

雖然說75毫米24倍徑火炮的反坦克能力不足。不過考慮在那個時候少有坦克的裝甲厚度能夠超過30毫米,所以四號坦克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作戰任務。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在這個階段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一起,成為德軍裝甲力量的中流砥柱,無論是面對工事還是坦克,二者都能將其摧毀。不過總的來說,反坦克任務上,此時還是三號坦克更為優越一些,因為其裝備的50毫米長倍徑反坦克炮能夠有效的擊穿當時的主流坦克。而相對之下,四號坦克在反坦克任務上就有些不盡人意,畢竟短倍徑火炮還能指望什麼呢?

但總的來說,在1939年-1940年的諸多戰役裡,四號坦克也都表現出色。只不過一個很小的細節被德國的將軍們所忽視,那就是在法國戰役中,無論是三號坦克還是四號坦克,在面對英法的坦克時,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完全無法有效傷害B1重型坦克和瑪蒂爾達Ⅱ型坦克。不過這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因為法國戰役而被德國陸軍忽視。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儘管說希特勒一再表示,需要加強四號坦克的產量,並且換裝長倍徑主炮,加強反坦克能力。但很不幸的是,德國將軍們拒絕相信,未來他們會在戰場上遭遇敵人的頑強抵抗。他們堅信,尤其是古德里安堅信,在波蘭和法國的戰役中,坦克穿插併合圍敵人後,敵人就會崩潰。以前沒有遇到敵人進行抵抗,現在也不會有,未來更不會有。

不過夜路走多了,總是會遇到鬼的。能被淹死的,也肯定是會水的。膨脹如河豚的德國將軍們,很快就要為自己的自信而付出代價了。在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中,德國裝甲部隊在蘇聯白俄羅斯的格羅德諾地區首次遭遇了蘇聯T34中型坦克。

原本因為被上級告知蘇軍坦克落後,而信心滿滿的德國裝甲兵們驚恐的發現,面對蘇聯的T34中型坦克,他們的坦克就和紙糊的沒有區別。無論是三號坦克的50毫米長倍徑火炮還是四號坦克的75毫米短倍徑火炮,都不能有效對抗蘇聯的T34坦克。反倒是T34坦克憑藉自己的76.2毫米坦克炮,將德國坦克一個一個變成了燃燒的廢鐵。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而更讓德國裝甲驚恐的是,一旦戰場上出現了蘇聯人的KV系列重型坦克,那就根本沒法與之對抗了。因為如果對手是T34坦克,那麼他們還能靠T34坦克彼此因為電臺的匱乏,導致配合極差,而迂迴到對方側後將其機會的話。

那麼面對KV系列重型坦克,他們就是隻有等死的份了。因為就算他們繞到KV系列重型坦克的側後,也基本打不穿對方,只能祈禱戰場上快點來一隊斯圖卡轟炸機了。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這個問題在1941年德國高歌猛進的時候到,還不是很被德國將軍們注意,直到他們在莫斯科遇到了冬將軍和蘇軍的反攻,一潰千里的時候,他們才猛然注意到這個情況。而且來自北非的報告也不甚樂觀,英國人裝備了安裝有75毫米火炮的美製M4謝爾曼坦克,非洲軍團的三號和四號坦克根本無從對抗。

所以有鑑於這種惡劣的情況,德軍高層開始謀劃如何提升自家四號坦克的性能。畢竟三號坦克肯定是沒法在炮塔上裝更大的火炮了,現在能指望的就只有了四號坦克了。

三、四號坦克的升級與命運

針對己方坦克反坦克能力不足的問題,克虜伯公司開始緊急研發新型坦克。1942 年 3 月,基於四號F1型升級而來的四號F2型坦克開始生產,緊接著在 5月又開始生產G型。這兩種四號坦克都開始安裝新的 75mm KwK 40 L/43型火炮,已經可以和裝有 76.2mm 火炮的 T34 坦克對抗。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新型長身管火炮導致了坦克全重增加以及速度減慢,不過客觀的火力讓這種減速得以被容忍。同時F2型和G型都採用了新設計的炮塔、主動輪和誘導輪,機槍採用了球形槍座,側門由原來的單層改進為雙層,觀測設備、駕駛員觀察口、前機槍座和炮塔門都加厚了裝甲,並都以 400mm 寬履帶替代原來的 360mm 寬履帶。

如果從外觀看,從短管火炮升級為長倍徑火炮的四號F1型和定型生產的四號F2型差不多。不過四號F2型坦克的 75mm 火炮前部安有單節炮口制退器,後期的則改成了雙節式炮口制退器。這就讓它的設計精度,要優於F1型。同時F2 型對炮塔內車長和炮手的位置做了改進,對內部空間做了加大,還增加了一個輔助手柄便於裝填手操作。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不過F1和F2兩個型號的產量都較少,相比之下基於F2而定型生產的G型,炁產量則更高。在生產期間內G 型則生產了 1275 輛,如果包括晚期換裝 75mm KwK 40 L/48 型火炮的G型,其生產總數應該是 1687 輛。而在整個1942年,德國裝甲部隊就完全依賴這些四號改進型,雖然在1942年已經有部分虎式重型坦克投入戰場。但是它們的數量太少且故障頻發,因此在戰場德軍的主力仍舊是這些四號改進型坦克。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而到了1943年,針對蘇聯裝甲部隊日益變得難纏,四號坦克再次迎來了改進型號——四號H型。這種H型坦克將火炮更換為了一門75mm KwK 40 L/48 型火炮,同時 H 型開始裝備 5mm 厚的裝甲側裙板。可以說四號H型是 IV 號坦克系列中產量最大的,從 1943 年 4 月到 1944 年 7 月,一共製造了 3774 輛。即便是在虎式和黑豹兩款坦克大量投入的1944年,四號H型坦克都未能被取代,在戰場上有良好的表現。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而四號家族的最後一個型號,四號J型坦克,則是一款為了加快生產而誕生的坦克,因為1944年開始德國的情況只能用糟糕來形容了。從外表看J型和 H型差不多,但J型在排氣裝置以及懸掛系統上做了一些改動以易於製造,不過J型的炮臺並非電動式而是手搖式。

同時晚期型的J型採用了鑄造誘導輪以及鋼質託帶輪,且將託帶輪減少到了三個。不過此時的四號J型坦克,就和德國所面臨的的敗局一樣,在戰場上再難起到什麼作用了。糟糕的性能就和糟糕的戰局一樣,註定了會成為一款失敗之作。

結語

事實上,不可否認的是四號坦克作為一款在戰前開發的坦克,在戰爭過程中為德國裝甲部隊立下了巨大的功勳。即便是在虎式和黑豹坦克日漸增多的時候,四號坦克依舊在德國裝甲部隊有立足之地,不曾和三號坦克一樣被停產。

可以說其綜合性能和升級冗餘,都決定了它是德國裝甲部隊重要的一員。而在戰後的歲月裡,四號坦克也被作為一種剩餘物資出口給其他國家,並在多國服役,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才被徹底淘汰。這一切都足以證明,四號坦克是當之無愧的“德意志軍馬”。

參考文獻:《坦克與裝甲戰車》

《二戰德國坦克圖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