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蘇聯的實力放到現在會是什麼級別?有何依據?

陌生人2072760


方圓論壇觀點

二戰結束後蘇聯曾一度和美國並稱為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當然了蘇聯稱霸的時間也比較短。在美國的不懈努力之下強大的蘇聯解體消亡了。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很多人可能對前蘇聯的實力並不是非常瞭解。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的巔峰時期。蘇聯的整體實力可以碾壓美國。而當時整個歐洲在蘇聯的“淫威”下瑟瑟發抖。


從領土疆域方面來看,蘇聯時期整個國家的疆域面積是22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大國,而且當時蘇聯的領土面積是世界總領土面積的六分之一。而且在廣袤無際的領土上物產資源豐富,而且軍功工業極為發達。尤其是重工業方面,當時的蘇聯甚至還超過了美國。由此可知蘇聯的基礎實力強大可怕。



從軍事實力方面來看蘇聯不管從哪一方面講都不落後於美國。蘇聯巔峰時期常規作戰兵力有300萬人。而蘇聯的預備役則有令人恐怖的2000萬大軍。擁有坦克和裝甲車差不多15萬輛。火炮2.5萬門。以當時蘇聯軍隊的實力來看輕輕鬆鬆碾壓美國和歐洲。尤其是蘇聯的鋼鐵洪流計劃。蘇聯在二戰時期深受德國大規模坦克縱深作戰影響。所以蘇聯在德國的“閃電戰”上研究出了“鋼鐵洪流”戰術。而該戰術的誕生也是因為當時美國在原子彈領域領先了蘇聯一步。蘇聯認為除了大量的裝甲部隊之外蘇聯沒有其他可以抗拒美國的手段。所以“鋼鐵洪流”計劃應育而生。



蘇聯巔峰時期擁有坦克8萬輛。再加上華約其他成員國的坦克數量差不多能達到10萬輛。而當時整個北約的坦克數量才不到2萬輛。如此懸殊的對比足以震懾美國以及歐洲國家。據傳說冷戰時期美國軍事專家曾做過一份戰略評估。在這位軍事專家的評估中可以瞭解到。如果美蘇開戰的話,蘇聯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出動700萬大軍和10萬輛坦克以及2萬架飛機。而美國沒有絲毫可能抵禦這股力量。也就是說如果冷戰時期美蘇真的開戰的話美國必敗無疑。而美國唯一的依仗就是核武器。而這也是雙方互相忌憚的地方。



蘇聯除了陸地和空中力量之外,蘇聯時期的四大海軍艦隊擁有戰艦1000多艘,僅次於美國。而且在當時美蘇互不信任的情況下蘇聯的核武器最高擴充到了45000枚之巨。以這種核武器數量可以說分分鐘能把地球給“核平”。美國雖然核武器方面不次於蘇聯。但是常規武器和裝備顯然是落後了蘇聯。當然了以當時蘇聯和美國的軍事實力對比或許可以碾壓美國。但把當時的蘇聯軍事實力放到現在只能屈居第三了。畢竟除了原子彈之外。其他的武器裝備都落後了好幾十年。現在的武器更新太快了。落後幾年在戰爭中就得被完虐。而落後了幾十年這是靠人力都追不回來的。現在戰爭人數不再是唯一的優勢了。相較於人數優勢,武器裝備的優勢更重要。當年伊拉克戰爭伊拉克的百萬大軍是怎麼頃刻間毀滅的?所以說在絕對優勢的武器裝備面前人數優勢已經不再是優勢。這也就是說當年令美國人膽寒的蘇聯如果放到現在。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蘇聯會被美國給玩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要想知道前蘇聯放在現在是什麼級別,這個很難說,假如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沒有解體,我們可以看看他們現在的GDP綜合是多少。前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分別為:俄羅斯、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白俄羅斯、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共15個國家。

截止2018年,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的GDP分別為:俄羅斯GDP為1.66萬億美元、烏克蘭的GDP為1308.32億美元、烏茲別克斯坦的GDP為505.00億美元、塔吉克斯坦的GDP為75.23億美元、哈薩克斯坦的GDP為1705.39億美元、吉爾吉斯斯坦的GDP為80.93億美元、土庫曼斯坦的GDP為407.61億美元、愛沙尼亞的GDP為302.85億美元、拉脫維亞的348.49億美元、立陶宛的GDP為532.51億美元、阿塞拜疆的GDP為469.40億美元、亞美尼亞的GDP為124.33億美元、白俄羅斯的GDP為596.62億美元、格魯吉亞162.10億美元的GDP為、摩爾多瓦的GDP為113.09億美元。如果這15個加盟國共和國沒有解體,其生產總值為2.333187億美元。

上面這張圖為2018年世界GDP排名,蘇聯前15個加盟國的GDP總量為2.33億美元。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解體,他的GDP比日本要強。其實,我們不用分析軍事實力就可以得到答案,如果蘇聯不解體,期軍事實力絕對和美國不相上下。當然,這裡沒有說假設蘇聯不解體,而是前蘇聯的實力放在現在是什麼級別。

前蘇聯在1991年解體的時候有2.88億人口,GDP總計7575.85億美元,和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差不多。此外,美國的軍費在2020年預計是7500億美元,幾乎可蘇聯解體時期的年GDP差不多。1991年的蘇聯,還有5個軍種: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軍、戰略火箭軍。共13個軍區、4個艦隊和1個分艦隊,總兵力約370萬人。在2018年,中國軍隊數量大約230萬人,美國大約134萬,俄國大約201.9萬人。放在今天,前蘇聯的軍隊數量也是最龐大的。

其實,我們不用對比武器數量,即便是把前蘇聯放到現在,除了美國也沒有那個國家可以和前蘇聯相提並論。如果,蘇聯不解體,發展到現在,軍事實力依舊可以排名第二。尤其是在核武數量上面,甚至可以秒殺美國。以現在俄羅斯軍事實力,可以排在第二。那麼,前蘇聯的軍事實力毫無疑問,也是除美國以外最強大的國家。放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是美國最大的威脅。


謀士說


不是超級大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然是世界大國。

首先,蘇聯當年的經濟總量拿到現在,不值一提。但經濟影響力依然還在。

經濟是蘇聯最為軟肋的一項。雖然,蘇聯巔峰時期號稱經濟世界第二,國民生產總值高達七千多億美元,約為同時期美國的六成半左右。但是蘇聯的經濟非常畸形,如果當年蘇聯穿越到今天,可能用不了一年就會像當年那樣,被外部的經濟因素徹底沖垮。

並且,蘇聯當年的經濟數值拿到現在,完全不值一提。只能排到20名開外的位置。

但是,從現在歐洲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依賴來看,蘇聯如果活到現在,他在資源方面的影響力仍然不弱,可以像俄羅斯一樣,以油氣資源對歐洲進行經濟滲透。另外,東亞地區也會很依賴蘇聯的油氣資源。

第二,常規武器稍顯落後,但整體軍事實力仍然是一流。

先說空軍。蘇聯解體前,有戰略轟炸機165架、中型轟炸機550架、戰鬥機2780架、攻擊機2835架、空中加油機50架、戰術偵察及電子干擾機658架、戰略偵察及電子干擾機260架、直升機3050架、訓練機及訓練直升機1500架、運輸機576架,另有大量民用飛機可在改裝後作軍用。

當時,蘇-27、安-124都已經服役。

不過,蘇軍解體前,其主力戰機是1000多架米格-23和600多架米格-29。這個水平的空軍放到現在,很一般。

↓仍然在服役的安-125



再說海軍。蘇聯解體前,有一艘五萬噸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四艘四萬噸級的基輔級航空母艦;兩艘15000噸級的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三艘24000萬噸級的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

另外蘇聯解體前,還有30艘巡洋艦,45艘驅逐艦,113艘護衛艦,124艘小型護衛艦,35艘兩棲登陸艦,425艘巡邏艇。總共782艘水面艦艇,47萬總兵力,具備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海軍叫板的實力。

不過時過境遷,考慮到當年的電子設備跟現在差出了將近半個世紀。再加上技術發展以及作戰理念的進步,前蘇聯的水面部隊如果拿到現在,應該也就只能虐一些海軍實力不強的中小國家了。與中美相比,差距還是挺大的。

但是,蘇聯的核潛艇很厲害。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於1981年建成服役,共建造6艘,其水下排水量最高達4萬多噸,可攜帶20枚核SS-N-20彈道導彈,射程高達8300公里。到現在為止,仍然是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



接著是陸軍。蘇軍的裝甲部隊,以“萬”為計量單位。這個數字放到現在,完全是不能想象的。如果條件允許,蘇軍那些鐵疙瘩即便放到現在,也能一路平推到英吉利海峽。

但是!陸軍能不能發揮戰鬥力,主要看空軍給不給力。蘇聯空軍的整體實力,拿到現在只能欺負欺負小國家,對付大國,是不奏效的。所以如果考慮到現代技術水準下的高烈度戰爭環境,蘇聯陸軍一旦喪失制空權,想必應該是活靶子。

最後是核武器,這個厲害了,完全毀天滅地的存在。鑑於蘇聯在七十年代末期就部署了第四代戰略核導彈(陸基、潛射都有),所以有理由相信,即便是現在美國,在核武器這一塊也不是蘇聯的對手。

↓美蘇核彈頭數量(紅色為蘇聯)


第三、科技實力和人才、技術儲備二流。

蘇聯時期,由於冷戰等原因,蘇聯的科學發展偏離了世界主航道,很多領域都沒有跟上世界主流的步伐。除了軍工產業,其餘的產業幾乎都是失敗的。這也是為什麼蘇聯解體後,會有大量的蘇聯人才向歐美移民。所以如果把蘇聯放到現在,它在很多領域都是非常落後的。

第四、國際影響力二流。

蘇聯當年能成為超級大國,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它當時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有不少國家都買賬。但是現如今,它的那套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已經沒有幾個國家買賬了。或許它還可以靠軍事實力在國際上炫耀國力,但是現在沒有國家會真心實意的支持蘇聯了。


總的來說,大國實力指的是科技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政治實力、文化實力。蘇聯放到現在,其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實力都已經落伍了。不過由於其武力強大,尤其是核武實力強大,並且其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人民受教育水平高。因此蘇聯即便放到現在,它也是一流大國。


Mer86


蘇聯是在1991年的年末解體的,從解體到現在已經差不多30年了,而各種軍事科技經歷了30年的發展,早就不知道產生了多大的實力代差,信息化、數字化的戰爭方式演變更是造就了完全不同於以往戰爭形式的現代化戰爭體系,單單是這一點,就能把那個時代的軍隊壓得死死的,更何90年代解體前的蘇聯並不是巔峰時期的蘇聯,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之後,蘇聯基本上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二戰後到勃列日涅夫執政的後期才算是蘇聯高速發展的一個時間段,而蘇聯的國力也是在1975年~1980年這段時間裡達到了巔峰!

所以,不管是其實年代末期國力巔峰的蘇聯,還是90年代解體前期的蘇聯,放在他們那個年代絕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的存在,並且不會比美國差多少,但是拿到今天來比,就不好說了,都已經是三四十年前的國家了,當時再強,也經不住科技發展帶來的技術代差和實力差距,先不說經濟實力、工業實力這些,這個真的不好量化對比,直接看軍事實力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的最多的,除了蘇聯的核武器之外,應該就是他的鋼鐵洪流了,巔峰時期數以萬計的主戰坦克,讓整個西方世界在這種實力下瑟瑟發抖,因為在陸地接壤的情況下,這種鋼鐵洪流對於歐洲來說是無解的,至於使用核武器?不好意思,蘇聯打算平推歐洲的手段首先就是用戰術核武器開路,然後裝甲洪流直接開過去!

▲蘇聯的西方81-軍演中的“鋼鐵洪流”

但是這種鋼鐵洪流在那時好使,不代表今天也好使,幾十年的技術代差基本上是不可能用數量彌補的,蘇聯的野戰防空雖然不錯,但是隻要先來一波電子干擾,然後剩下的就是武直以及現代的各種反坦克手段給那些坦克開罐頭了,今天的反裝甲手段對付當時的蘇軍坦克基本上是綽綽有餘的,在擁有絕對制空權的現代化軍隊面前,鋼鐵洪流就是活靶子,海灣戰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沒有了制空權,坦克再多也沒用,至於為什麼說現代化軍隊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先舉點例子,蘇-27是1977年首飛,1985年服役的,蘇-30是1991年首飛的,想要正式量產服役已經是蘇聯解體後的事了,至於蘇-35這些就更加不用想了,跟蘇聯毛線關係都沒有!

所以,今天著名的側衛系列戰鬥機,在蘇聯時代基本上還沒有正式擁有,除了這些飛機之外,我們能今天見到的毛子的很多出名的裝備在蘇聯時代都還沒有服役,哪怕是服役了,用當時落後的電子信息技術武裝起來的各種武器裝備(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在今天的電子戰面前不會有任何的用處,因為當科技的代差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帶來的實力差距就不是數量能彌補的了,其實別說是蘇聯了,你就是把海灣戰爭時期的美軍放到現在,也扛不住今天幾個主流軍事大國的電子戰打擊,現代的信息化技術完全可以把90年代的軍隊變成瞎子,看都看不見還怎麼打?當然,我前面說的都是拿蘇聯在跟今天主流的軍事大國比,那些連完善國防系統的邊緣國家還沒有資格!

▲現代化戰爭聯合作戰體系

因此,把蘇聯放到現在,跟美中俄這種級別的國家比軍事實力,只有被虐的分,不用說核武器,核武器不是你才有,都是核大國,用了核武器根本就沒有贏家,而除了三巨頭之外,印度的話,只要能正常發揮,在常規軍事實力上應該不會虛幾十年前的蘇聯,五常中的英法兩國,暴兵的話也不會怕幾十年前的蘇聯,除了這幾個國家之外的其他國家,就不好說了,要麼隔得太遠,要麼實力太差,隔得遠的,蘇聯一波導彈過去他們就要完蛋,至於山長水遠過來跟蘇聯打陸地戰爭,這個不現實,所以,把前蘇聯放到今天,實力應該在第六、第七左右吧!

▲海灣戰爭中被擊毀的坦克

<strong>


哨兵ZH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可以有比較清晰的依據的。如果讓那些進行軍力排名的機構來對比,蘇聯頂峰時的實力,放在現在的話,依然還是可以排到前三甲的。

其中關鍵的原因是因為,如果的俄羅斯軍力,其主體還是蘇聯或者蘇聯剛“分離”時的“遺產”,比如在戰機領域,其1000多架的戰機規模,其中800來架3代機;2代機都是以前生產的,3代機中,只有一半是蘇聯後面生產的,可見其現有軍力對蘇聯遺產的依賴。這還算好的,像空軍的幾乎所有轟炸機,大部分運輸機、加油機、預警機等;陸軍的大部分坦克、裝甲車、火炮等;海軍的航母、大型驅逐艦、大型輔助艦艇等,都是蘇聯時期的產品。即使是其最大的依仗,核武庫,大部分也是蘇聯時期生產的。可以說,是蘇聯遺產,才支撐起了現在俄羅斯軍隊的架子;如果沒有蘇聯遺產,俄羅斯現在裝備規模,要縮水一半以上。

儘管當時蘇聯的裝備沒有現在這樣的“現代化升級”,但是卻有比現在大得多的規模。比如蘇聯時期坦克數量最高可以達到2萬輛左右,而現在俄羅斯現役的坦克數量只有2000多輛;比如蘇聯時期核彈頭的數量最高近2萬枚,現在只有7000來枚;比如蘇聯時期圖160的數量有30多架,現在只有17架,等等。而且,在軍隊數量、疆域面積、人口數量等等方面,蘇聯也比現在的俄羅斯要強許多。

儘管蘇聯時期的武器,在電子性能、武器性能上與現在有不少的差距,但在數量上,卻是完全碾壓的。這種碾壓狀態,雖然面對如今的中美效果難說有多大,但對於其他國家,比如英、法、德、日等傳統強國,對於這些現在軍隊規模只有20多萬,戰機數量只有300來架的國家來說,那可就是致命的。而且,即使其他不考慮,單說那近2萬枚核彈頭,也足夠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了。

所以,蘇聯的軍力,即使放到現在,保住3名左右還是沒問題的。第一的話,比美國還是不如的;所以,關鍵還是與現在的我們的對比。在常規軍力上,蘇聯依然佔據著比較大的規模優勢,但是也具有在電子系統性能、武器性能等方面的比較大的劣勢。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時蘇聯只有R27空空導彈,屬於半主動空空導彈,射程只有幾十公里;而現在我們的空空導彈,屬於主動空空導彈,射程也增加到了120-300公里;這基本是一種不對稱的打擊。

1991年的海灣戰爭,預示著現代戰爭模式已經到了信息化時代,2003年後又開啟了數字化、網絡化、一體化作戰的時代。制電磁權、制信息權已經成為現代戰爭勝敗的關鍵。蘇聯裝備規模雖大,但如果喪失了制電磁權,儘管不一定會像當初的伊拉克那樣完全變成瞎子、聾子,不過也不會好太多。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沒有絕對的數量碾壓優勢,所謂的數量,也會被逐漸消耗掉的。

至於核武器方面,當然還是蘇聯佔據著絕對優勢。

所以,如果對比中蘇的實力,就要看排名的怎麼計算了。由於目前的排名基本是整體考慮,要考慮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平、科技水平,財富水平,人口,以及潛力等,所以,即使俄羅斯是核武器方面佔據著絕對優勢,但在排名時可能依然會被排到我國後面。

特別是在考慮到潛力時,畢竟,以我們現在的國力,一旦按戰時標準生產,巨大產能一釋放,我們是“世界工廠”的威力,那可是很巨大的。蘇聯那時的規模,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麼。


山外山FJH


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隨著蘇聯的解體,長達四十餘年的美蘇爭霸也落下帷幕。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那麼,倘若當年蘇聯沒有解體,而是延續下來,那麼,其實力放在現在會是什麼級別?

個人認為:

軍事實力

在當下,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其最具備優勢之處,就是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最起碼當下俄羅斯的軍工依舊是其主要出口的產品之一,並且俄羅斯的核工業也在世界上具備居住輕重的地位。

蘇聯時代的俄羅斯,經濟實力完勝今日之俄羅斯。因此,蘇聯如果存在於今日,其軍事實力,會比美國略低,大約排在第二的地位。

經濟實力

在最近幾年,俄羅斯的經濟讓人感到尷尬。有官方數據指出:俄羅斯的GDP大約和我國廣東省、韓國相等。龐大的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其GDP指數的低下,無疑和其大國地位很不符合。

在歷史上,俄羅斯的國內產業結構也一直處於畸形狀態——一戰期間,俄羅斯因為工業生產落後,導致前線武器稀缺,後方民生無法維繫。蘇聯時代,重工業極為發達,但是其輕工業方面則極為落後。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的時候,俄羅斯很多日用品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

因此如果蘇聯的經濟格局穿越到21世紀的今天,無疑依舊是存在弊端的格局。不過,作為一個重工業強國來說,蘇聯的經濟地位並不會太靠後。

地理優勢

前蘇聯的領土範圍,在今天俄羅斯的基礎上,還包括東歐的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此外,整個中亞也都是蘇聯的版圖範圍。

甚至於蘇聯的東部,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隔著白令海嚮往,而蘇聯的西部,則和中歐各國緊鄰。至於和南亞之間,蘇聯與之相隔的,只有一個阿富汗。

如此龐大的國家,其決策少不得對歐亞大陸產生一系列影響。因此單就地理因素來說,蘇聯如果持續到今天,其國際地位,依舊會是排名前三的巨無霸大國。

政治影響力

因為蘇聯的瓦解,國際社會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比如東歐一系列蘇聯旗下的衛星國相繼發生重大變故,導向另一方,世界的政治版圖發生巨大變化。

當下,俄羅斯對世界政治的影響依舊具備一定的影響力,但比起蘇聯時代,這點影響力早已今非昔比。倘若蘇聯沒解體,持續到今日,那麼,蘇聯的國際影響力方面,最差要成為世界第二的存在。

因此綜合來說,如果蘇聯出現在今日,最差不會跌破前三的國際地位。


藤樹先生


就拿蘇聯最強大的時候20世紀70年代來比吧。

經濟上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後,世界第三。

20世紀70年代,那年頭社會主義國家沒有GDP這個概念,所以沒法直接比較GDP。但當時蘇聯的工業總產值是美國的80%,鑑於蘇聯的農業和服務業一向不怎麼樣,估計GDP不會超過美國的60%。

2018年中國的GDP是13.6萬億美元,美國估計會超過20萬億美元,中國GDP是美國的68%。並且,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比美國要高,美國的工業產值是3.8萬億美元,而中國是4.6萬億,中國的工業產值是美國的121%,遠遠超過蘇聯對美國80%的比例。所以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遠遠超過最強大時期的蘇聯,僅次於美國。


軍事上無法直接做對比,因為裝備更新換代導致數量完全無法對比了,戰鬥力無法量化。不過,僅僅從海軍的噸位上看,蘇聯估計還是能排世界第二的。

1983年,蘇聯海軍最強大的一年,美國海軍總噸位382.42萬噸,而蘇聯海軍是329.41萬噸,蘇聯是美國的86%。

而2018年美國海軍總噸位是353.25萬噸,中國海軍是145.87萬噸,中國是美國的41%。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蘇聯科技水平毫無進展,放到現在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二強國,相信美國也不敢輕易招惹它。

讓咱們不妨從領土、人口、經濟、軍事四個維度綜合分析下蘇聯,並通過俄羅斯側面驗證一下它的實力。

1991年蘇聯解體後分成了15個國家,主要為中亞和中東西歐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等,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俄羅斯了。

讓咱們先看看蘇聯解體時各方面的實力。

一、領土面積

成立於1917年的蘇聯領土面積2200餘萬平方公里,西起波蘭的一部分,東至太平洋,北起北冰洋,南至黑海和裡海,世界絕無僅有的龐然大物。

當然面積並不代表一切,但面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

二、人口潛力

在蘇聯解體前的1989年,人口規模約為2.87億人口,城市化率達67%左右,並且總體非常年輕,沒有所謂的未富先老的老齡化和少子化現象。

三、經濟實力

蘇聯從成立至解體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整體上以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為主,80年代末GDP以當時的貨幣計算約為7000億美元,約佔美國的70%左右。

整體上來講蘇聯是軍工經濟,第二產業裡生產的幾乎都是軍品,民品和農產品佔比很少。軍品約佔第二產業的80%,這也是為什麼經濟總量無法比肩美國的情況下,軍事上往往能壓美國一頭的原因。

四、軍事實力

蘇聯的軍事力量構成包括陸海空三軍及戰略火箭軍、防空軍、邊防軍等。80年代的蘇聯在役軍人約500萬人,5萬餘輛坦克,各式飛機1萬餘架,包括戰略轟炸機,各式火炮2.9萬餘門,1000艘以上的各式艦艇和潛艇,核武器上萬枚。

這些還是在沒有進行戰爭動員的情況下,如果進行緊急的戰爭動員,相信蘇聯的軍事力量能在幾個月內翻一番。

再來看一下蘇聯的主要遺產俄羅斯的實力。

一、領土面積

1991年立國的俄羅斯面積約170萬平方公里,佔原蘇聯的76%,主要繼承的是蘇聯的西歐部分地區和人煙稀少的西伯利亞。

二、人口數量

人口約1.4億,約佔蘇聯的50%,面臨嚴重的出生率不足,人口下降問題。

三、經濟實力

俄羅斯在2017年前後GDP約為1.6萬億美元,不如中國的廣東省,看起來比蘇聯當時的7000億美元翻了一番還要多,但因為通脹的原因,與美國進行一個百分比的比較更為直觀。

2018年美國GDP約為20萬億美元,同期中國約為14萬億,俄羅斯不足美國的10%。

四、軍事力量

約有100萬現役軍人,約1.5萬輛坦克,1萬輛包括坦克在內的裝甲車輛,一萬門各式火炮和多管火箭炮,350餘艘各式艦艇,3500餘架各式作戰飛機,幾千枚核彈。

俄羅斯在以上四個方面每個與蘇聯相比都有明顯的差距,而且俄羅斯當前所使用的各式武器絕大部分武器仍然是蘇聯遺留下來或者蘇聯的設計的。即使如此,俄羅斯仍然是當前第二軍事強國,敢於在世界很多地方出手。

這也側面驗證了,假如當前蘇聯仍在,即使各方面沒有任何進步,相信美國也會如坐針氈不敢招惹的。

以客觀的以上四個方面直接對比有其侷限性,比如士氣、動員能力、作戰經驗、訓練水平等這些主觀因素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難以衡量,但反過來想一想,蘇聯至少不會比俄羅斯差吧。

綜上,蘇聯的實力放到現在,仍然是跟美國並駕齊驅的全球性強國,仍將是美蘇爭霸的局面。



咖歷史


前蘇聯的實力放在現在是什麼級別,排行世界第幾?
前蘇聯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其實力是毋庸置疑的,當時,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是僅次於美國的存在,甚至一度曾超越美國。而放之當下,衡量其實力,卻有所困難,畢竟,一切都在變化,在動態發展,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準確衡量著實不易。我們也只能從當時的一些數據粗略對比,絕無準確之說。

放之當下,蘇聯仍是霸主。

1, 地緣優勢:

蘇聯是由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十五個國家組成的聯邦制國家,橫跨亞歐兩大周,面積廣闊,位居世界第一。其龐大的地域決定了蘇聯必定是大國,其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世界的神經。若蘇聯不解體,憑藉其地緣優勢,也足以影響世界。解體後單飛的俄羅斯,在當下,也仍是可以和美國扳手腕的存在,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若蘇聯不解體,其實力又當如何?不言而喻,其霸主地位不可動搖。

2,軍事實<strong>力:

我們以蘇聯最盛時期,七十年代做對比。當時蘇聯蘇聯的陸軍人數遠遠的超過美國。坦克和裝甲車,擁有的數量分別是65000輛和75000輛。擁有核武器數量也超過美國。就算放在當下,蘇聯的軍事實力仍然是世界老二。

3,經濟實力:

單從經濟來看,蘇聯可能較之當下的美國,中國等有所弱勢,但仍然不容小覷。蘇聯重工業發達,輕工業和農業卻是短板,甚至不能自給自足。但是,蘇聯實行計劃經濟,能有效地集中全國人力物力,雖然國內生活水平不高,但在國際社會的經濟佔比卻很大,仍然是足以影響世界的力量。

4,政治制度:

蘇聯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弊端重重,也是阻礙其發展的一大障礙,但是,其能最大程度集中全國力量對抗國際社會的種種危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保證了蘇聯的霸主地位。

當然,蘇聯也存在種種危機,知事君在此不再過多論述。但蘇聯放之當下,仍然是舉足輕重的國際力量,當然,具體排第幾,則是難以準確衡量的,畢竟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其影響力與日俱增,是當今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實力不容小覷。而蘇聯放之當下,前三終究是跑不了的。


歷史知事


前蘇聯從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體,經歷了69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他是唯一一個有實力和美國正面對抗的國家,在世界上是超級大國的存在。如果把它放在現在,無論是軍事、重工業、科技仍然可以碾壓大部分國家。



不論是二戰時期還是後來的兩極格局情況下,蘇聯的軍事力量都是無人敢輕易撼動的。

二戰時期,蘇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能夠和德國展開拉鋸戰而絲毫不處於下風,甚至兩面作戰,分兵進入波蘭,佔據了東歐大片的土地就能看出,這一時期蘇聯的軍事力量已經十分強悍。



1945年,美國研製出三顆原子彈併成功引爆,這立即引起了蘇聯的重視,在1949年8月也試爆成功。這裡美國花費了6年的時間,蘇聯是在1943年2月製造的反應堆,所以蘇聯只用了5年10個月的時間。雖然美蘇兩國研製成功原子彈的時間差並不是很大,但能夠領先一天都足以證明他軍事實力的強大。

赫魯曉夫當政期間,是蘇聯軍事科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第一顆衛星、第一位航天人都遠遠甩開了美國。他的米格系列戰鬥機,試飛速度達到了685公里,自身的散熱性以及承重量都是領先的。




在冷戰時期,美國部署了多處軍事基地,並且將原子彈運輸到西歐,企圖威懾蘇聯。蘇聯本身的軍事實力並不遜於美國,而古巴革命獲得勝利,不再受美國控制,於是蘇聯在這裡建設了古巴軍事基地,雙方的矛盾激化到頂峰。雖然美國看似佔據上風,仍然不敢對蘇聯用核,這足以看出蘇聯軍事技術的強大。

蘇聯的重工業發展也是數一數二的。

蘇聯奉行的是“斯大林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意圖建立超工業化國家。

1928年,蘇聯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上下都在努力發展工業,甚至大部分工廠下了“軍令狀”,相互之間比賽提產量。



僅僅四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預期的目標,工業產值大幅度提升,機器製造業比五年前提升了三倍、電力產值提升了六倍,國內所需的所有器具都可以自給自足。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還在實行自由經濟的情況下,蘇聯後來居上,發展速度領先。在之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中,蘇聯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等老牌國家,直逼美國。

在經過幾次工業大發展後,蘇聯的工業區也成形,他們之間偏重分工明確,像莫斯科工業區發展加工業、斯巴頓工業區發展煤炭生產。而蘇聯重工業的發展為帶動了軍事力量的發展。



另外,1979年阿富汗反對派的武裝抵抗,蘇聯直接派出軍隊壓制,這樣的強硬手段也就現在的美國可比擬了。

如果蘇聯放到現代,他仍然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存在,級別與美國相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