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認為是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自古以來的定義是什麼?

不正經的小安安


清朝沒有割讓貝加爾湖,大清來自於東北,從未擁有過貝加爾湖,何來割讓?明朝更沒能佔領貝加爾湖,那是不是看唐朝、元朝的版圖覆蓋過貝加爾湖呢?唐朝也只是擊敗突厥汗國,勢力範圍曾短時間達到貝加爾湖畔,元朝的嶺北行省是擁有貝加爾湖,但有多少人承認元朝是中國的朝代呢?說蘇武牧羊在貝加爾湖,那他只是被匈奴逼迫在那放羊,蘇武當時也不會認為貝加爾湖是大漢朝的領土。

歷史上的疆域是不斷變遷的。說貝加爾湖屬於中國,心情是可以理解,我曾經也這樣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國家,我們離貝加爾湖更近,元朝時是嶺北行省,清朝當時應加把勁不應放棄貝加爾湖,貝加爾湖是最大的淡水湖,水資源豐富,中國北方缺少,他的價值現在體現出來了,外蒙古曾經還是中國一部分,或者認為清朝愚昧,賣國,割讓了西伯利亞領土,那換成大明王朝就能打敗俄國,佔領貝加爾湖、西伯利亞?明朝連遼東都保不住,守衛長城九邊,這就是邊界。

自古有多古?先秦時期,三代,還是強漢盛唐,沒有意義,普京會跟你談自古以來嘛?只要國家強大,才能捍衛領土完整,我相信貝加爾湖一定能收回來,還有外東北、外蒙,俄國侵佔西伯利亞、外東北用了幾百年時間,我們也要發展壯大,等待時機,用箭將失去的領土收回來!


黑土邊疆


這個只能說是某些歷史學者無知加無恥了!由於歷史學家把處於我們國境內的貝爾湖當成是貝加爾湖,才一直認為是我們曾經擁有貝加爾湖。然後在這種錯誤的認識之下才顯得是我們把貝加爾湖割讓給了俄羅斯,實際上貝加爾湖一直都是無主之地,直到公元15世紀被沙俄流放到西伯利亞的俄羅斯貴族才有在貝加爾湖地區建立營寨,開始遊牧生活。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唯一有統治過貝加爾湖的民族只有蒙古族,這是由生活習性決定的。在當時的西伯利亞平原地區,由於寒冷導致了在冬天根本無法生存,因為沒有食物跟取暖之物,一年只有短暫的幾個月時間能夠生活,這隻有遊牧血統的人群才能生活下去。我們國曆史上只有蒙古人是有遊牧血統並且能有那個實力控制到貝加爾湖地區的。但是這支蒙古人並沒有在貝加爾湖附近停留,他們繼續向北遷移,直到現在的楚科奇海。

所以呢,貝加爾湖地區確實不算我們的。清朝對俄羅斯佔領貝加爾湖也沒有什麼割讓不割讓的問題,只是承認了他們對貝加爾湖地區佔領的合法性,等於是承認別人口袋裡的錢是別人的而已。


車在世界


5年前我曾去過貝加爾湖啊,並且帶回國內一桶水以紀念。貝加爾湖距離蒙古邊境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其形狀呈現月牙狀,南北長636千米、寬81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公里,比海南島略小,貝加爾湖是最深的湖泊坐落東西伯利亞地區,我國古代稱之為北海。2016年俄羅斯的考古學家們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貝加爾湖旁挖出了一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古墓,古墓裡葬的是一對夫妻,兩人的遺骸十指緊扣,頭上均帶有獸骨或者獸牙做成的頭環,身上多處佩戴玉器。經過分析,俄專家證實這一對夫妻葬在此處已經約有五千年。墓中玉器為專家們提供了許多的信息,畢竟擁有玉文化的民族真的不多,最終確定墓主人是中國人,“貝加爾湖”也曾是蘇武牧羊的地方,那是在西漢時期,當時的貝加爾湖還叫“北海”,“北海”當時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長城以北的大部分土地並不屬於漢朝管轄,當時的“北海”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說到蘇武牧羊,蘇武牧羊是怎麼回事呢?

蘇武是出使西域後來被扣在北海,才被迫牧羊的。什麼叫做出使?跑到國外去才叫出使,在自家地盤還叫什麼出使。而蘇武在北海最大的願望是回到漢土,並對外展現了極高的漢使氣節,才被人銘記。如果拿蘇武牧羊說事,只能說明貝加爾湖自古就不是我們的土地。西漢看完我們再來看東漢,這個時候匈奴跑了,原本活動在東北的鮮卑填補了匈奴的地盤,慢慢做大,這個時候貝加爾湖屬於鮮卑勢力範圍。清朝奠定了中國現在的版圖基礎,有很多愛國憤青認為應該把清全盛時期的疆域圖作為中國現在的地圖,丟失的領土應該一一收回,但縱使在清全盛期,也可以看到,貝加爾湖不屬於中國,貝加爾湖也就是從這個時候成為俄羅斯的領土。
清朝《中俄尼布楚條約》將該湖劃歸沙俄,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清政府竟然在談判中再次同意割讓領土。在最終簽訂的《恰克圖條約》中,清政府將貝加爾湖以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領土割讓給沙俄,美麗的貝加爾湖被徹底放棄。時在1727年,雍正五年,愛新覺羅·胤禛時年49歲。


史家爭鳴


如今的貝加爾湖,其實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成為了東西方兩大勢力爭奪的焦點,東方,古老強大的中原王朝,大清帝國,西方,新近崛起的古老帝國,沙俄。

其實雖然不少人說中國是在清朝最巔峰的時期,丟掉了貝加爾湖,但是,如果真的仔細瞭解一下佔領的定義,再翻閱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中國,其實並非長期佔領著貝加爾湖,中國在唐朝的時候在這裡設州,而元朝的時候更是將這裡完全統治,可以說除開這兩個王朝,再沒有一個王朝對這裡實行過有效的統治。

貝加爾湖,傳說中蘇武牧羊的地方,當年的沙俄為了擴張,翻閱了烏拉爾山脈,向東一路擴張,而大清正值巔峰期,也是向西一路擴張,兩大帝國註定會有一場較量。

清朝其實並未將貝加爾湖納入麾下,大清只是在貝加爾湖南畔駐軍,卻從未實際的掌控過貝加爾湖。

為什麼大清會放棄貝加爾湖呢?

首先,大清王朝看不上這裡

中原王朝,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而北方極寒之地,除了荒野就是荒野,相較於南方的肥沃土地,大清統治者完全沒有必要跟沙俄政權爭奪這塊“不毛之地”

而沙俄則不同,沙俄起源之地就地處北方極寒之地,他們奪得貝加爾湖,雖然也算不上是獲取了多麼有用的一塊土地,但是對沙俄統治者來說,只要是擴張了領土,都是好的。

其次,大清用這裡的佔有權化解了與沙俄的矛盾

當年的沙俄政權,在佔領貝加爾湖以後,其實並未有太多的停留,他們一路向東,來到了黑龍江流域,並且將自己的大旗插在了黑龍江湖畔,意思就是,這裡歸沙俄所有了,大清的人可以離開了。

當時的大清王朝,西方正跟準噶爾汗國打的難解難分,而沙俄這時候突然插進來一腳,不僅窺覷著黑龍江流域,還在準噶爾汗國背後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怎麼解決沙俄的事端呢?

沙俄不是最喜歡擴張嗎?貝加爾湖南畔,他清政府可以放棄,但是沙俄也不準在窺覷黑龍江流域,更不準再次在背後支持準噶爾汗國。

可以這麼說,大清用他們從未佔領過的領土,化解了與沙俄的矛盾,簽署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雙方的邊界,順勢擊敗了準噶爾汗國。

大清做了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有什麼不對的嗎?


魏青衣


關於貝加爾湖的領土歸屬問題,我也曾經聽到過,並且也有一些瞭解。要想真正弄清楚這個問題,必然繞不開一份協議,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上的一份協議——《尼布楚條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細細來解析一下關於這份條約的故事。

首先,我要聲明一點,貝加爾湖畔曾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不需要懷疑。請大家意識到這點我再開始我的故事!

故事還是要慢慢講,且聽我娓娓道來。提到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就不得不談到雅克薩之戰。俄方在清康熙時期侵入雅克薩城,並且在這裡為非作歹,欺壓漢族人民,還把很多的漢族婦女販賣到俄國。

清政府兩次出兵鎮壓,均以俄國人失敗告終。但是俄羅斯人並不死心,依舊向尼布楚,雅克薩地區進軍。

此時的雙方,國內形勢都很緊張。且說當時的清朝西有準格爾部叛亂,南方要收復臺灣,縱使康熙“千古一帝”,也不敢把戰線拉這麼長。俄羅斯國內情況亦是如此,俄國西北也有戰事。並且當時俄羅斯人已經被圍困在雅克薩城之內,溝通之後,中俄雙方決定開始談判。

此時的清朝在武力戰爭方面明顯是佔優勢的。但我中華泱泱大國,還是願意以和平為主,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使用武力。

談判之前,康熙也明確向談判使團的領導人索額圖傳達了康熙談判的底線,康熙授予索額圖全權談判的權利,並且授意,貝加爾湖一帶的由蒙古族部落管理的領土是可以用來談判的。這必然也是因為清朝對這段土地的控制力不強,並且那時的人們意識不到這塊領土的肥沃,資源的豐富。

就這樣索額圖帶著談判使團,浩浩蕩蕩近乎一萬人來到了尼布楚地區。

在這個隊伍當中,有兩個身份特殊的人,是來自法國的張誠和來自葡萄牙的徐日升。他們是康熙欽定隨行的。這兩人來自歐洲,對國際上的事情多有了解,在談判中必然能幫到很多忙。康熙是清朝所有皇帝當中對世界文化最感興趣,且最樂於接受西方優秀文化的皇帝,因此這兩位歐洲人常常為康熙授課,頗得康熙信任。

中俄雙方的談判就在尼布楚地區開始,在距離兩方營帳距離相等的一處地方搭建了談判的帳篷。

談判剛一開始俄國人就控訴清朝政府,說清朝先出兵攻擊他們,這無疑是倒打一耙。緊接著索額圖列舉了俄羅斯人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種種罪行,並且強調貝加爾湖等地區屬於清朝領土範圍,這些話聽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到了談判的第二天,形式就出現了轉變。第二天談判剛開始,索爾圖依舊保持前一天的立場。面對這麼強硬的態度,俄方才有所退步。

但不得不說當時清朝人員對談判經驗的缺乏,尤其是國際談判。索額圖竟將康熙交代的底牌透露了出來,告訴俄方人員可以以尼布楚為界。過早的透露了底牌讓俄方人員心裡有了底,不斷逼迫索額圖讓步。索額圖在外交中也表現得一點都不強硬。

此時,受俄國人統治的幾個部落不堪忍受,要聯合清軍起義,反抗俄國人。俄羅斯的代表才慌了陣腳,不得不同意索額圖提出的最終方案,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

在此之後,貝加爾湖就落入了俄國人手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索額圖作為清朝的宰相,缺乏談判意識,無原則退讓,最終導致清朝失去土地,悲哀!另一方面則是,我中華泱泱大國本應歡迎四方來客,習西方之先進科學,溶國際之大潮流。但明清時並未打開國門,實現我所說的,這是民族的悲哀!

到這裡,我們的問題也得到了答案,貝加爾湖並非割讓,而是滿清政府缺乏主權意識和國際意識,談判失敗造成我國失去領土。

列寧曾下令歸還從中國獲取的領土,但隨著斯大林上位,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但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過去那個中國了,面對領土主權問題,我們必然堅決守護每一寸領土。


小小嬴政


“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只是一些網友的一廂情願,在歷史上真正長時間佔領貝加爾湖的只有唐朝與元朝,而這兩個朝代對貝加爾湖是否實施了有效管理,尚無明證。至於清朝,在其初期或許將勢力範圍拓展到了貝加爾湖附近,但這種勢力範圍距離長期佔領、有較管理,還差得遠。“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不值一駁,有意義的是問題的後半句:什麼叫“自古以來”?

(唐朝)

(元朝,元朝領土沒有到北冰洋!)

很明確地說,“自古以來”就是個偽概念,因為歷史是無窮盡的。要是以夏商周來論,中國自古以來佔有的就只有中原地區,難道東三省、江南都不是中國的?要是以唐朝來論,中亞地區也是中原王朝的,難免我們現在能向那五個斯坦國要土地?要是以元朝來論,那大半個亞洲都是中國的,“自古以來”以什麼節點來論?更不要說建國之後中國通過不過邊界條約讓予了鄰國不少領土,這一點看50年代、70年代的中國地圖就能看出來。

(商朝)

(清朝)

“自古以來”以《尼布楚條約》簽訂為界,反面是合適的,因為這一次中國真正通過近代條約體系確定了自己的邊界,而且這一條約是平等條約。在這裡要明說的是,網上有些人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清朝的國界本應劃到北冰洋……哪來的勇氣?

(網上盛傳的《尼布楚條約》另外兩個方案)


切割地球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揭曉最真實的歷史。

貝加爾湖,是一個有故事的湖。

名雖曰湖,看起來卻象是海。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一深湖!全湖長六百三十六公里,平均寬四十八公里,面積為三萬一千五百平方公里。

就因為面積如此廣闊,廣闊到望不到邊際,所以,我國古籍不稱之為湖,而冠之以海名,或稱北海、或呼柏海、又或喚小海、菊海等等等。

湖水不類海水之苦鹹,人們意識到它只是一個湖,於是海改稱湖,慢慢改稱為柏海兒湖、白哈爾湖等,到了近代,定名為了貝加爾湖。

從可考的史料知,最早在貝加爾湖以東的濱海地區生活的人,是公元前11世紀臣服於周朝的少數民族。

在中國的史書記載中,他們的名字叫“肅慎”。

現在的考古學者在阿巴干城和烏蘭烏德城附近發現了中國漢代的宮殿建築和城市遺址,並出土有上刻“天子千秋、常樂未央”字樣的瓦當。

由此可知,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中國黃河流域產生和發展的商文化已經擴展到了外貝加爾湖地區、葉尼塞河流域。

公元1世紀以後,鮮卑、高車、鐵勒等部先後在外貝加爾一帶活躍。

南匈奴立庭曾於今鄂爾渾河西岸喀喇巴爾嘎遜地方,上書漢廷自請“世世保塞”。

以此為證,即南匈奴統治下的包括貝加爾湖地區在內的北方領土是漢王朝的屬地。

到了7世紀,中國唐朝政府正式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設置了行政機構,以後的遼、金、元、明都控制和管轄著貝加爾湖以東直抵濱海地區。

必須說明,在明朝,從明成祖開始,統治者就是把西至貝加爾湖、東至大海的廣大地區交由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人打理的。

可是,女真人入關後,眼睛只盯著中原錦繡江山,北部荒涼的貝加爾湖就在不經意間丟失了。

1643年,葉尼塞河區的哥薩克庫爾巴特伊萬諾夫來到了貝加爾湖地區,1653年,由彼得·別克托夫領導的哥薩克分隊在印戈達和赤塔河交匯處附近建立了貝加爾地區的第一座軍事堡壘,1666年,在烏達河岸邊建立木結構軍事堡壘上烏丁斯克。

沙俄人以此為橋頭堡,一點點蠶食中國的領土。

蠶食得多了,清朝統治者有所覺察,於1688年在雅克薩與沙俄人幹了一仗。

槍炮停歇,雙方在尼布楚展開和談。

一開始,清政府代表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為雙方國界。

沙俄人不肯把已經吃下去的東西吐出,抵死不同意。

一方面代表中國的談判能力大有問題;另一方面當時的清朝急於平定準噶爾叛亂,所以沒有磨太久,很快作出巨大讓步,提出以外興安嶺的北支(諾斯山)直至亞洲大陸最東北的沒入大海深處的諾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島)為界。

沙俄人仍不同意。

中方再讓步,最終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以額爾古納河至外興安嶺至烏第河為界,即明確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是中國領土。

這等於是沒有作過多爭取,就白白讓出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過,中俄中段邊界沒能達成協議,待定。

既屬“待定”,雙方就應該暫時擱置爭議,等待合適時機再協商界定。

但俄國不講規矩,等清方退兵,便繼續從中段邊界蠶食中國領土,侵佔了貝加爾湖以西和唐努烏梁海以北伊聶謝河上游地區大片土地。

清廷多次抗議,沙皇政府置若罔聞。

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清政府單方面停止了中俄貿易,迫使沙俄政府重新回到談判桌上談判。

號稱最“勤政有為”的清雍帝治理百姓是個人精,懲民、治民、愚民、弄民非常有手段,對付沙俄人,卻是昏庸懦弱,步步退讓,先是在雍正五年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接著又在雍正六年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以薩彥嶺為界,立鄂博為界碑。

這麼一來,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就正式劃歸了沙俄人。

順便補一句,在《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規定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都是中國的領土。

但沙俄人並不老實遵守條約,他們於1789年派遠征軍公開搶佔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庫頁島,大肆屠殺島上的赫哲族居民,在母子泊地方修築行政廳、教堂、監獄、學校等建築,僅僅一年時間,即1790年八月,就徹底佔領庫頁島。

而1790年正是乾隆帝八十歲壽辰。從該年正月開始,乾隆爺就張羅著辦理八十壽宴了。

壽宴當日,紀曉嵐醜表功,寫了一副壽聯: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自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至,高期五十有五年。

……

君臣嗨翻天了。

我們都知道,鴉片戰爭後,沙俄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又割取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那個時候的清政府,風雨飄搖,朝不保夕,除了束手待斃、就只能是割地求生了。

但是,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卻相繼喪失在“清吹”們一天到晚吹到黑的“雍乾盛世”,我們除了罵清朝統治者昏庸顢頇,還能罵他們什麼?

當然,仍會有一部分死硬“清吹”嘴裡不服軟,會自以為是地說: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從來就不是我們的好吧?那都是無主的土地,誰先佔誰先得,人家沙俄人先佔了,那自然是人家的了啦。

還有人祭出這樣的口號: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和天上的月亮一樣,從來都沒屬於過我們,又何來清朝割讓之說?

好吧好吧。

畢竟,從法理上說,現在貝加爾湖和庫頁島的歸屬已定,我們是要不回來的了,這麼說說,何嘗不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安慰呢?

我想起了一個笑話:甲失戀了,非常痛苦,傷心欲絕。乙就安慰他說:“哥們,想開點吧,畢竟你們又沒領結婚證,她又不是你什麼人,走了就走了,男子漢,灑脫一點。”甲抹了把淚水,搖搖頭,說:“哥們,你不懂,我們雖然是沒領證,但我們同居在一起,也談婚論嫁好長時間了,距離領證也只差一步之遙,她幾乎算是我的人了。現在她劈腿跟人跑了,我死的心都有了。”乙笑了,說:“萬事都得往好的方面想嘛,你不要想著她本來應該屬於你,你要想著她本來不應該屬於你,你卻和她同居,佔有了她也有好長一段時間的,仔細算算,你是賺了啊。”

所以,那些說“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從來都沒屬於過我們”的人,他們的心態應該是和笑話中的乙是一樣的。

有時候,這種“沒心沒肺”的心態也挺好,不是嗎?


覃仕勇說史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第一深湖,也是歐亞大陸上最大的淡水湖,也被稱為“上帝的藍眼眸”,俄羅斯稱為西伯利亞的明眸。

它的淡水資源豐富,湖水清澈,湖水總容積為23.6萬億立方米(2015)年,儲水量相當於全世界已經解凍地表淡水面積的五分之一,比北美五大湖的淡水量總和還要多。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所有的鹹淡水湖的蓄水量總和是7000多億立方米。換句話說,一個貝加爾湖的蓄水量,是我國所有湖泊蓄水量總和的三十三倍之多。

不僅如此,貝加爾湖周邊景色也是非常迷人,如詩如畫。由於巨大的水量和寬闊的湖面,使貝加爾湖有了海洋波瀾壯闊的特性與景色,如巨浪、潮汐、風暴這一些壯麗的風景,也有著浮在淡水上的海豹,這一切使它成為聞名世界的旅遊景點。我國網民想到國內稀缺的淡水資源,就會想到那美麗的貝加爾湖,也會聯想到它曾經也是中國的領土,更會扼腕嘆息近代清朝賣國求榮,把貝加爾湖割讓給俄國。實質上,清朝與貝加爾湖的割讓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現在聽小編一一道解:

在歷史上,貝加爾湖也只是兩次被中國王朝短暫管轄

在中國歷史上,貝加爾湖確實是一個頻繁出現的名字。如公元前100年,西漢時候的“蘇武牧羊”故事,就是西漢時候的蘇武不受匈奴貴族的誘惑,在貝加爾湖邊堅守氣節,放羊渡過艱難日子,直等到回大漢王朝。在我國古書中,貝加爾湖又叫做“北海”。

貝加爾湖第一次化為中原王朝統治範圍內,是在公元630年,也就是唐朝時候。當時,大唐國力強盛,俘虜了頡利可汗,把東突厥滅亡了,漠南也就變為唐朝的勢力範圍之內。在公元646年,又一舉消滅了薛延陀汗國,至此漠北的廣大地區都為唐朝的統治範圍之內

。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倍都護府,專門管理漠北一帶,管轄範圍就包括今天的貝加爾湖。如圖橙色的圈就是安倍都護府管轄的貝加爾湖。

之後,經過差不多四十年,突厥族崛起,攻陷了漠北一帶,唐朝也失去了對這一帶的控制權力,貝加爾湖由此也脫離了唐朝的管轄範圍,可以看到第一次統治時間非常短暫。

第二次時間貝加爾湖被統治時間是在元朝。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承汗位,定都就是“大都”,之後就做了一連串的領土擴張,締造了我國曆史上疆土最大的時代。在下面元朝的版圖中,綠色圈就是貝加爾湖。

可是在元朝末年,災害頻繁、政治腐敗,不堪忍受暴政的農民只能反抗元朝的統治。1368年,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蒙古人只能退回漠北,元朝統治疆域也瓦解,貝加爾湖也落入了遊牧民族的手中。

明朝之後,沒有對蒙古高原做有效管理,貝加爾湖也就先後歸蒙古的瓦剌和韃靼所管轄。1600年萬曆年間,貝加爾湖的北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都被沙俄的哥薩克族所佔領。後來明朝和東北的後金互相廝打的時候,對蒙古高原以北的貝加爾湖都是無暇顧及,哥薩克也逐漸吞噬了貝加爾湖的東部和南部一帶。

所以,可以看到貝加爾湖被中原王朝統治的時間短暫,大部分時間都是淪落在遊牧民族管轄範圍內。雖然說管轄貝加爾湖的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一份子。可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都一直與遊牧民族對抗,處在一種敵對的狀態,在史書中也不會把遊牧政權的統治範圍列入中華政權的管轄之內。而俄羅斯人在1643年派軍隊來勘察,才知道貝加爾湖的存在。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到,貝加爾湖納入中國歷史範圍的時間也是太短。

清朝與貝加爾湖的關係

在清軍入關之後,代替明朝統治了中原。可是,面對當時中原的四萬萬百姓,清朝的統治決心是有一些不足。清政府就想起了曾經在草原叱吒風雲的蒙古人。於是,清朝皇室就與成吉思汗的子孫通過婚姻建立關係(孝莊太后就是來自蒙古科爾沁部)。這樣,蒙古人控制的漠北和漠南地區就化為清朝的板塊之內,其中也包括了貝加爾湖。所以就有人說,蒙古帶著漠南漠北地區都歸為清朝的領土,其中也包括貝加爾湖,那麼也應該屬於中國的。

其實,事情也沒這麼簡單化。要知道,我國從夏商周以來都是有地無疆。簡單來說,在清朝以前就沒有具體關於國界線的規定。如居住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一直認為,凡是馬能跑到的地方,就應該屬於他們的國土。中原王朝也更簡單了,主張“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簡單來說,就是太陽能照到的,江河經過的地方,都是我的領土。不過,當時清朝對貝加爾湖的看法,就是臣服於大清蒙古部落喀爾喀部的飲馬池。

目前,很多人都認為是清朝在簽署《尼布楚條約》中,由於狹隘的眼光丟失了貝加爾湖。其實在尼布楚戰爭之前,

貝加爾湖都還是一個喀爾喀蒙古部落的領土,不屬於任何主權國家的,只是遊牧部落佔領的領土。當時,喀爾喀蒙古部落沒有真正歸屬於清朝。《尼布楚條約》簽訂在1991年,喀爾喀蒙古部落真正歸屬於清朝是在1691年,所以貝加爾湖都不能算是清朝的領土。

貝加爾湖最終的割讓,與清朝關係不大

現在看一看沙俄在遠東地區擴張的歷史。沙俄在1632年,在遠東的勒拿河畔建立雅庫次克城,成為在遠東地區擴張領土的根據地。之後,繼續朝著南邊進軍到清朝的黑龍江流域以及喀爾喀蒙古的貝加爾湖一帶,不斷在清朝邊境搶劫。之後,在1650年在黑龍江河畔建立了雅克薩城。在順治時候,沙俄侵略野心勃起,直接在黑龍江畔插起了國旗。於是,為了反抗沙俄的侵略,康熙在國內平定吳三桂的三藩之亂之後,就揮兵北上一舉佔領了沙俄的根據地雅克薩城。這時候,沙皇也請求籤訂合約投降。當1689年,中俄雙方也簽訂《尼布楚條約》,這時候,清政府才知道國與國之間還有國界線。

  • 《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這也是一場劃分國界無硝煙利益較量的談判。大清代表索額圖和沙俄代表戈洛文在談判過程中,都是在不斷調整中俄之間邊界。索額圖作為康熙皇帝的欽差,試圖把貝加爾湖以東地位的邊界全部劃定為大清的領土,這幾次提議都遭到沙俄代表戈洛文的否決。為什麼當時沙俄作為一個戰敗國,能有屢次否定索額圖劃分疆土界限的膽量呢?

其實,這原因也是很簡單。索額圖對沙俄是一無所知的,沙俄對清朝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卻是瞭如指掌。當時信息的落後,大清一方索額圖不知道沙俄國內正在對抗奧斯曼帝國,也需要儘快解脫。俄國一方戈洛文卻知道康熙皇帝需要“攘外必先安內”,急於擺脫沙俄的糾纏,對付準噶爾蒙古部落的侵略。由於信息的不等稱和缺乏眼見,索額圖只能依靠有人調和的因素下匆忙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對東北地區兩國邊界做了劃定,在領土談判上也對沙俄做出比較大的讓步,最根本原因是康熙皇帝急於劃定貝加爾湖以東的兩國國界,以抽出時間平定邊疆蒙古部落的叛亂。

在《尼布楚條約》中,規定兩國國界就是額爾古那河以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庫頁島。貝加爾湖北部一帶沒有做劃分規定,但事實上也被沙俄所侵佔。至於貝加爾湖南部地區,是噶爾丹部落控制。清朝對噶爾丹只有宗主的名義,沒有宗主之實,自然對噶爾丹控制的貝加爾湖南部地區是控制不了。

  • 《恰克圖條約》

之後在1727年,雍正皇帝時候,中俄兩國又談判簽訂了《恰克圖條約》。當時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也以條約形式將貝加爾湖包括在內的十平方公里土地正式劃給俄國,承認沙俄對貝加爾湖一帶的領土主權。在清朝看來,貝加爾湖那一代是蠻荒地帶。割讓夷蠻之地給沙俄,然後儘快抽時間對付威脅清朝邊疆的準噶爾蒙古部落,是非常值得的。同時,也可以把原屬於喀爾喀蒙古部落的貝加爾湖地區劃給俄國,可以削弱喀爾喀部實力和強化清政府對漠北地區的控制。在一番利益綜合下,貝加爾湖與中國也沒有關係了,俄國在法律上佔據貝加爾湖。

從另一方面考慮,中原王朝對貝加爾湖一帶沒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唐朝短暫統治和元朝中央統治之外,貝加爾湖在歷史上都是屬於遊牧民族佔領的邊疆地區,是不毛之地,存在感比較弱,如後來割讓給俄國的庫頁島,也是這一種心理。同時,當時雍正皇帝也是內憂外患。國內有八王爺搗亂,西北準噶爾蒙古部落作亂,雍正也沒有如父皇康熙皇帝一樣與沙俄打仗的才華。於是,在權衡利益之下取其輕,就把這個不受自己控制貝加爾湖割讓給俄國,以消除外患。

可以看到,貝加爾湖的失去和清朝關係不大,漠北地區其實也是清軍入關帶來的嫁妝。

其實,我們需要把歷史範圍這個概念明確下來。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範圍,只有這個歷史範圍才是屬於該國的主權領土,這才是最古以來的國土。如我國曆史範圍就是清朝全盛時候的疆土,這是我國邊疆史學者譚其驤先生的定義,也是被歷史學家普遍接受的。因此,我們才會強調,清朝全盛時候的臺灣、新疆、西藏、南沙群島自古以來都是屬於中國的領土。我們也有底氣地說,這些領土自古以來都是我國的主權。貝加爾湖不在清朝全盛時期疆土範圍內,自然也與清朝無關,

本文筆者是歷史文化愛好者,渴望與喜歡歷史文化的朋友探討問題,在寫作道路上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請點“關注”。


七彩飛揚


許多人的印象中,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即是打著標籤的中國領土——因為在歷史上貝加爾湖一直就是中國領土,始終處在中國的管轄控制之下,是被康熙給弄丟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蘇武牧羊的典故,漢朝時候外交官蘇武奉皇帝的命令去匈奴出差,匈奴是遊牧民族不尊重國際法則,把蘇武拘押了。

其實匈奴統治者看上了蘇武的才華,想讓蘇武為他們服務,順便也可以從他嘴裡掏出對他們有空的情報。可蘇武是個愛國者,對漢朝皇帝也赤膽忠心,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毫不屈服。於是匈奴統治者就把蘇武流放到荒涼的北海,這個北海現在的蒙古北邊,俄羅斯境內,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貝加爾湖(關於蘇武牧羊的地方當然學界也有很多不同說法)。

蘇武到了北海,一待就是十幾年,頭髮也白了,但痴心不改,他相信祖國沒有忘記他,大漢天子也不會忘記他。在北海待到19年的時候,匈奴國王去世,新國君實行務實外交,主張對大漢和解,把蘇武放了,這時蘇武離開大漢已經19年。

後來匈奴又犯了老毛病,對內地百姓不斷騷擾,漢朝出兵打敗了匈奴,原來屬於匈奴控制的貝加爾湖就成為大漢的領土。

此後,東漢政權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貝加爾湖先是處於鮮卑的實際管轄之下。後來被西突厥控制。

貝加爾湖地區雖然幾度易手,但很多時間內都處於中原王朝勢力範圍外延,到了宋朝,貝加爾湖在西突厥部落管轄範圍內。元朝時候,在貝加爾湖正式設立"嶺北行省"成為大行政區。元朝滅亡後,貝加爾湖被少數民族部落瓦刺接手。

匈奴、突厥、鮮卑、瓦剌……這些民族很多都在後來的歷史上被中原王朝打敗、同化,融合,因此,我們可以說,貝加爾湖“自古以來”一直就是中國領土(至少是影響力範圍)。

貝加爾湖湖水清澈,風景秀麗,而它更著名的是淡水資源豐富,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到一塊也沒有它的面積大,它的淡水量佔到全球淡水湖水量的五分之一還多,而且水質非常好。

貝加爾湖地區常年光照充足,而且遍佈溫泉,是聞名世界的療養勝地。

然而美麗的貝加爾湖卻在十七到十八世紀脫離了祖國懷抱,被康熙、雍正弄丟了。

在此之前,貝加爾湖附近的地域一直被我國蒙古族部落牢牢控制著。直到 1689年,清王朝對入侵中國領土的哥薩克入侵者戰爭獲勝的情況下,跟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把大片原中國控制的領土拱手送給了沙俄侵略者。

按照尼布楚條約規定,貝加爾以東地區自額爾古納河一線向東沿外興安嶺一直到大海全都歸了俄國人所有。

尼布楚條約讓沙俄嚐到了甜頭,貪得無厭的沙皇又得寸進尺,雍正又跟沙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雍正一點頭,貝加爾湖周邊10萬公里的土地也拱手送給了沙俄。

下面說一下自古以來的概念,自古以來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國際上沒有什麼明確的定義。我們過去常說的自古以來,就是至少在幾百年以前。自古以來大多用在對有爭議的領土糾紛,進行主權表達和舉證。

"自古以來"這個說法在對於雙方都提出主權要求,可是實際地位未定,雙方都沒有控制的地區管用。

比如中國的南沙群島大多數是無人島嶼和水域,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有歷代地圖和文書證明中國對其擁有主權,國際上就有可能認可。

對沒有處於中國政府實際控制,該地區也沒有宣佈獨立,並且在國際組織和聯合國也沒有獲得合法資格的地區,也適用"自古以來",比如臺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因為三國時期,中國的東吳政權就和臺灣有了聯繫,元朝開始,中國統治者對臺灣實行有效統治。之間雖然有荷蘭和日本入侵,但都被中國政府打敗,依舊是中國固有領土。

再說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二戰後被日本竊取,但中國曆屆政府也從沒有承認過日本對其的主權,而且日本政府不敢明說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也默認釣魚島是爭議領土,這種情況下,"自古以來"就顯得比較重要。

如果是被別國佔領了,被和平統治了幾百年,處於別國政府的有效控制下,中國政府之間又很長時間沒有對該地區提出過主權要求,或者兩國之間後來又簽訂協議認可了,這個"自古以來"從法理上來講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

最後我們再來科普一下國際法中關於割讓的有關條款。

“割讓是一國根據條約將部分領土轉移給另一國。割讓分為強制割讓和非強制割讓。

強制割讓是一國通過武力以簽訂條約方式迫使他國進行領土割讓,通常是戰爭或戰爭脅迫的結果。

而非強制割讓是國家自願地通過條約將部分領土轉移給他國,包括買賣、贈與及互換等。強制割讓已隨著戰爭在現代國際法中被廢止而失去其合法性。非強制割讓仍然是合法有效的。"


歷來現實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今天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其豐富的水量對淡水資源緊缺的我國北方而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於是很多人開始追究貝加爾湖脫離我國版圖的罪魁禍首,最終得出結論:

正是因為清朝的喪權辱國,才導致了貝加爾湖的徹底丟失。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雖然貝加爾湖是很多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湖泊,但就和月球從未屬於我國一樣,這個被我國古人稱為北海的湖泊,歷史上也幾乎不曾屬於過我國。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貝加爾湖只有兩次被納入我國版圖。第一次是630年到682年唐朝消滅東突厥後到後突厥建立前;第二次是1271年到1368年元朝時期。

明朝建立後,對蒙古高原未能進行有效統治,貝加爾湖先後隸屬於瓦剌和韃靼。1600年萬曆年間,貝加爾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區被沙俄哥薩克侵佔。

此時的明朝和東北的後金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對於蒙古高原以北的貝加爾湖鞭長莫及,因此哥薩克又逐漸侵佔了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地區。

到1689年兩次雅克薩戰役後,清朝逼迫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北地區的兩國邊界。當時的清朝受制於西北的準噶爾汗國的威脅,在對沙俄領土談判方面作出較大讓步。當時的康熙皇帝想要趁勢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兩國邊界進行劃定,但因為此時的喀爾喀蒙古還未隸屬於清朝,因此遭到了沙俄的拒絕。

所以到《尼布楚條約》簽訂時,清俄兩國只是確定了東北地區的邊界,即額爾古那河以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庫頁島,而對於貝加爾湖地區則未進行劃定。而此時的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已經被沙俄侵佔,形成了事實上的佔領。

到1727年《恰克圖條約》簽訂時,同樣是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承認了沙俄對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的佔領。

那麼,《恰克圖條約》的簽訂,是不是意味著“自古以來”就失效了呢?那我們奉行的“自古以來”還有什麼意義?靜夜史認為:“自古以來”,與其說是一種法律依據,倒不如說是一種主權訴求。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的以色列佔據的巴勒斯坦地區,除了2000年前猶太人曾生活在這裡,其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這裡一直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那麼問題來了,這片土地到底屬於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

貝加爾湖在歷史上兩度屬於我國。但大部分時間都屬於其他政權,例如匈奴,突厥和蒙古。

雖然這些民族在今天都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但回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外國。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貝加爾湖到底應該屬於誰?很複雜不是嗎?

所以在靜夜史看來,自古以來是一種比較“無恥”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充滿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就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一樣,這完全是在中華民族尚未崛起時提出來的,有一種“強則強炮為上,弱則自古以來”的意味。

因為“自古以來”從來就無法界定。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古代,1840年之前的清朝也是古代,然而兩者的版圖卻是大相徑庭的,到底該以哪個為準呢?我們當然是希望以大的為準,但其他國家並不會這麼想。

所以用一句“自古以來”,很堅決地表達了自己的主權訴求,同時也將時間儘量的往後拖,等待我們的實力逐漸膨脹,這種拖字訣最容易讓其他國家抓耳撓心。

另外自古以來是現代國家的表述,也就是說,在當前的國際社會,我們為了爭取更大的領土權益,會說某一國家的某塊領土,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土地。

也就是說,能夠在自古以來框架下運作的,只能是現代國家。

而清朝前期,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它帶有濃厚的封建王朝特徵。

封建王朝的領土特徵,首先就是王朝領土的前後變遷非常大;其次是各朝領土,在法理上沒有繼承性,新王朝前期幾乎都會經歷艱難的開疆拓土過程;最後是他們對邊遠領土的掌控,遠遠不及現代國家。

無論唐朝還是元朝,對於貝加爾湖的控制更多意義上傾向於羈縻統治,和現代國家的領土管控大不相同,這就使得“自古以來”很難站得住腳。

換句話說,在現代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秩序形成之前,各國領土的擴張具有“先到先得”的特徵,“自古以來”並不好使。

因此,在沙俄侵佔貝加爾湖周邊地區之前,只要清朝沒有先於沙俄佔領這一地區,這片土地就歸沙俄所有。除非清朝以武力奪取,但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選擇了按照既定事實劃分國界。

所以清朝無需為所謂的貝加爾湖的割讓背鍋。“自古以來”,作為現代國家的一種主權訴求手段,擁有鮮明的我國特色。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