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 知所在自然自在!

在重慶市江津縣石門大佛寺中,有一副晚清文學家,有“聯聖”之稱的鐘祖芬寫的一副對聯。

上聯是:自在觀,觀自在,無人在,無我在,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下聯是:如來佛,佛如來,有將來,有未來,究這身如何得來?已過來如見如來。


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這副對聯,雖然是寫給大佛寺的聯語, 此聯全部都以佛家口語寫成,足見撰寫對聯作者的文學功底。此聯誦讀起來, 如品偈語, 唸唸有詞, 不由人心生慈悲。而且也通俗易懂。而且 此聯不僅形式別具一格, 特色自現, 而且聯內蘊含深刻,說出了人生的一種自然哲理, 細細品味, 如有高人指路。

一是自然,就是對萬事萬物產生隨緣的態度,對一切外境外緣都能隨意而自由自在。自觀就是自我觀照,此觀非眼觀之觀,乃心觀之觀。看清了自我,自然水到聚成。最後達到 “知所在自然自在” 的一種境界坦然。

二是理性,就是以心性為佛,如果能見到自性那你就見到了佛。所以有理性才能看見陽光大道,所以“已過來如見如來” 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樂觀的態度。

這副對聯,在我國大江南北的很多寺廟裡,都有它的身影出現,這也表明了它的影響力。


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說到“聯聖”的鐘祖芬,筆者在此說道一下:鍾祖芬(1847-1911),名祖棻,號耘舫,四川江津人。清末文學家。他對中國楹聯創作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被譽為"聯聖",成為中國文化史上與詩聖杜甫、史聖司馬遷、書聖王右軍、畫聖吳道子、詞聖蘇軾齊名的文化聖人之一。


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除以上這副為大佛寺的“自在觀,觀自在,無人在,無我在,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如來佛,佛如來,有將來,有未來,究這身如何得來?已過來如見如來。”外,還有一副二百一十二字的長聯,是為成都望江樓崇麗閣所寫。內容是:

上聯為:"幾層樓,獨撐東面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弔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野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下聯是:"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鉅制,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如長歌短賦,拋撤些綺恨閒愁;曲檻迴廊,消受得好風細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裡,且向危樓俯首,看、看、看,那一塊雲是我的天!"


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足見他的楹聯功底,他還是全國對聯之最長之記錄者,這是他為重慶江津縣臨江樓寫楹聯,共一千六百字,至今還沒有人打破它。

2020年1月19日於艾墨軒


一副對聯說出的人生哲理: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