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楹聯”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實際上它就是對聯的雅稱,每個中國人都再熟悉不過。從垂髫稚子幫著家中長輩端端正正貼好一副春聯開始,這種古老的文化形式便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血液之中。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在短短兩行文字中,既可以講述一個故事,也可以道出一段人生,可以寄情,可以言志,可以是流芳千古的鏗鏘力作,可以是茶餘飯後的戲謔小品。它表達了人們的思考和感悟,也蘊含著無窮的哲理和智慧,它傳承了前人的精神力量,更承載著千百年來人們的美好期許。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講述了中國獨有且全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楹聯的前世今生,全片既有歷史、典故、軼事,也有現實、風物、人情;尤其注重與當下的共鳴和聯繫。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十集節目分別以“辭舊楹新、筆墨機鋒、對中童趣、聯中覽勝、聯採眾長、根脈相連、聯里人生、聯裡風景、行業聯話、聯耀古今”這十個小主題展開,不僅收錄了流傳千百年的巧對妙聯,也尋訪了當今社會中各具特色的對聯,由對聯引出人物和故事,從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和精神力量。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隨著白話文的普及、語言習慣的改變、城鄉形態的變遷,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使得楹聯也深受影響。雖然不少關於楹聯的風俗逐漸消失,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著大量的楹聯,這些楹聯裡記錄了鮮活故事,人物風流,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藝術化的應用文體,更表達了中國人特有的道德情結與生活方式。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讓我們一起,行大江南北,品鑑各式各樣的巧對妙聯;溯時間長河,追尋中國楹聯的前世今生。


第一集《辭舊楹新》


每到春節,天南海北,千家萬戶都在寫春聯、貼春聯。在楹聯的大家庭裡,春聯始終是最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貼上春聯,祈福納吉,辭舊迎新,歡笑團聚,是春節前全民文化的規定動作,也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春聯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源自上古神話,持續綿延至今。如今,在瀋陽故宮依然能尋找到春聯的雛形。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中國第一副有歷史記載的春聯誕生在成都,這便是後蜀皇帝孟昶撰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副春聯不僅有著特別的意義,其中還暗含著驚人的歷史巧合,因而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

春聯創作是從明代開始起步的,並且逐漸成為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成為一種民俗,和明代造紙技術的大變革密不可分的。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紅色在中國象徵著吉祥,最終,這種中國人最喜愛的紅紙墨字為主的春聯形式,廣泛流行,被保留至今。無論是在古老的村落,還是現代化的城市,春聯始終是我們瀰漫在世俗生活中的煙火氣,也早已成為最能觸發我們鄉愁記憶的座標。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為什麼中國人會對春聯有著如此執著的情感?在我們遼闊的大地上,會有哪些特別的春聯風俗呢?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通過對春聯的起源、歷史和發展的瞭解,體悟春聯裡承載的深厚感情和寄託的美好願望。


第二集《筆墨機鋒》


楹聯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它可以是嘔心瀝血的文學創作,也可以是妙趣橫生的語言遊戲。幾個字、幾十個字,經過巧妙的排列組合,就像魔方一樣呈現出不同的側面。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民間流傳著很多和對聯有關的傳說故事,字裡行間暗藏的機鋒妙趣令人回味無窮,讚歎不已。

明代文學家蔣燾幼年時,便能巧用拆字聯,讓大人們也自愧不如。祝枝山用歧義聯戲弄財主,財主卻無話可說。大才子唐伯虎,有一天卻被一位老農出的諧音聯攔住了去路。蘇軾和“損友”佛印和尚互較機鋒,只用自己的動作,便寫出了一副妙趣橫生的啞聯: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詩(屍)。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今天的人們,依然能從這種文字遊戲中,體會到源源不斷的樂趣。

英國人哈桑以攻破長聯的複雜發音為目標。山西省聞喜縣的寺底村,一群“聯老漢”醉心於對聯擂臺賽,颳風下雨,雷打不動,一個月就能用掉五包粉筆。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楹聯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文學形式,和漢語漢字密不可分。漢字為楹聯的構思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是其它任何文字望塵莫及的。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漢語漢字孕育了楹聯,楹聯又構建了一個奇妙的語言文字世界。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它藏著故事,揣著哲理,被後來者津津樂道。它貌似平常,暗含機鋒,讓閱讀者茅塞頓開。


第三集《對中童趣》


王雨勃是平房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九月,新的學期開始,老師佈置的楹聯作業是創作一副以愛國為主題的楹聯,優秀的作品將會被貼在校園裡。雨勃想和爺爺一起聯手完成這次作業,獲得這份自己渴望的榮譽。不過,雨勃的對聯究竟能不能被掛在校園裡,還得等待老師的評判。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十一月,尹麒竣和其他小小講解員就要迎來杜甫草堂的年終考核了。草堂裡文人墨客留下的諸多楹聯,對這些楹聯的解讀,是小小講解員講解的重點,也是他們年終考核的難點。小麒竣的年終考核能否順利通過?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江蘇省太倉三小的周黎霞老師把楹聯課搬到了一座古鎮上。周老師要和同學們來一場即興對對子的練習。從簡單的兩字對開始,到四字對,再到七字對,表面看只是字數增加,實際上,對文字、格律、意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難度可以說是呈幾何級數增長。孩子們會有什麼樣的應對呢?

行大江南北,品巧妙對聯,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將播

曾經,對對子不但是作詩填詞的基本功,也是啟蒙教育的必修課。小孩子在問答中接受了文字、詞彙、語法、音律等各方面的薰陶,不知不覺間就會出口成章。無論學習古詩文還是學習對聯,最重要的是,以誠摯的心,和孩子們一起擁抱漢語的美。

十集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

CCTV-9 1月24日-2月2日

每天晚間19:20,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