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面對中考有些家長比孩子還焦慮?

小神燒香


我感覺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內部因素主要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以及對中考的不確定性,造成了家長比孩子還焦慮。外部因素主要就是現在的中考錄取率低,升學壓力比較大,而家長對孩子的表現不盡如意,就導致內心焦慮。

家長焦慮的焦點也是不一樣的,這主要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分成不同類型。

第一種家長就是學霸的家長,成績非常好的家長,這種家長關心的不是孩子能否考上高中,而是去哪一所重點高中的問題,這部分家長的焦慮主要是來自於對優質學校的追捧,好的高中很少,但是擠破頭想進來的人非常多,僧多粥少,教育資源客觀上也就相對集中在一些少數名校,而這種不均衡,就導致了學生和家長的名校情結,尤其是學霸的家長,成績非常好的家長,他們焦慮的就是孩子能否被這所名校錄取,能否在名校中取得一席之地,畢竟考入重點高中等於一隻腳已經踏入了重點大學的校門。

第二種家長就是孩子成績中等的家長,成績中等是非常一個尷尬的境地,很多孩子都屬於踩線生,意味著發揮的好就能讀普高,發揮不好就可能讀職高,因為就目前而言,全國各地中考的升學率相對較低,一般在50%左右,高考則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升學率。這就意味著,將近有一半的初中生不能夠升入高中,只能讀職高技校或者是走入社會,所以說這一類的家長,他的焦慮是最大的,因為這種不確定性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孩子努努力,可能就能夠上高中,孩子只要一放鬆,高中可能就與孩子無緣了,這類家長隨著中考的臨近,會顯得更加焦慮不安。他們不知道孩子最後給他帶來的是驚喜還是驚愕!

第三類家長就是孩子上高中無望的家長,他們對自己孩子也非常瞭解,因為成績非常差,考試分數很低,考個普通高中,根本就達不到分數線,這類家長焦慮的主要就是孩子應該去走向哪裡?去職高還是直接走入社會?每個選擇都會讓這類家長無所適從,很難做出抉擇,去技校,那裡的學習氛圍可想而知,幾年的技校生涯,不知道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走入社會,更是提心吊膽,中考完的孩子最大也就是十五六歲,這樣未成年的孩子走入社會,不知道會遇到多少艱難困苦,孩子能否承受社會的歷練?這些都是未知數。

現實的社會造就了現實的焦慮,學霸的家長,焦慮的是孩子能上哪所名校,能不能進重點班,中等生家長焦慮的是能否發揮好上一個普通高中,踩線生家長最焦慮,一不留神就得去職高報道。而學渣生家長焦慮的是孩子將來該怎麼走!


蕭輝田老師


做家長,難啊。

話說兩年多前,中考分數快要出來的那個晚上,我跟我老婆飯後散步,上一個臺階,膝蓋忽然沒力,人就摔下去了。緊張啊。現在每次經過那個臺階,都會被我老婆笑話。

其實當時我面對的孩子中考壓力不算大了,我家孩子讀的是一線民辦初中,只要達到班平均分,就能穩上本市前五的高中。他平時的成績呢,基本上就在平均線上一點點。按照班主任的說法,就是“邊緣人”。正常能上,失手就高保線。

“邊緣人”三個字,就是我這個家長焦慮的原因。

後來的發展呢,還行,順利的進了目標高中之後,我才發現我焦慮是多餘的。老師口中的“邊緣人”,都進了。

家長為啥焦慮?不確定唄。

如果孩子一直穩定排在前面,就不用焦慮,如果做“邊緣人”,焦慮也是沒法的事。


春暖花開003


緊張還是因為不確定性,不論孩子成績優秀還是差一些,在沒有中考之前,總是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我的孩子今年也參加中考,我最緊張的是孩子體育測試的那一段時間,每天腦子裡翻過來覆過去就是想這件事,因為孩子的體育拿不到滿分,各種擔心。

到現在,距離中考還有幾天時間,我的緊張感消除,一是因為孩子的成績很穩定,考取他希望的高中基本志在必得,二是昨天禮拜天假期回家,我看到孩子的那種篤定和自信,他給了我足夠的平靜,孩子告訴我,長這麼大,我從來沒有這麼自信過。三是因為孩子已經被個別學校提前錄取,雖然不是他的目標學校,但是也非常不錯,也就是退一萬步講,孩子上高中有了保證。

所以,我覺得家長的焦慮最多的還是來自於不確定性。

另外還有一些焦慮是因為過於關注孩子吧,我的孩子體育測試時,我就是焦慮:鞋帶開了怎麼辦?摔倒了怎麼辦?忘帶磁卡了怎麼辦等等,那種焦慮其實沒有意義,但是過分關注就出現焦慮。

放鬆心態,相信孩子,做好後盾,等待佳音!


張彩雲


我也是學生家長,說說我的感受吧,有句話說得好,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確實是這樣的,輔導作業得夫妻倆換著來,不然心梗真的早晚有一天找上門。家長的焦慮可見一斑。原因大概幾點,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不願意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吃自己吃過的苦。二是攀比心理,身邊朋友親戚家孩子都怎麼怎麼了,自己家也不能輸。三是從眾心理,都在上課,上輔導班,有的一門能上幾個輔導班,家長孩子都是疲憊不堪。四是賭博性質,身家都押在孩子身上,學不好就是錢財兩空!


淮左名都散人


現如今中考的壓力和競爭力絲毫不比高考低,大考當前,比孩子更緊張的是家長,有很多家長不由自主會表現出焦慮,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要說的是這種焦慮不但不會給孩子幫助,還可能是添亂。就像前幾天的一位初三家長,告訴我,她忍無可忍,最終在孩子面前爆發了,到現在還和孩子處於冷戰狀態。

考場如戰場,那家庭就是大後方,父母就是孩子信心與力量的來源地。鑑於此前的案例,我想說,家長焦慮的原因是多樣的,今天主要向大家分享的是這種焦慮的一些表現形式或者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及如何緩解或者克服這種焦慮的情緒,營造良好的考前家庭氛圍,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種形式:夫妻鬧矛盾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這不可能,這條紅線怎麼著也不會觸碰。但實際上要做到也有難度,孩子的備考是個長期的堅持,孩子對良好家庭氛圍的渴望也是一直的。強度高、壓力大,會讓孩子對身邊的一切格外敏感。父母之間即使不吵架,冷戰狀態也會對孩子產生很多影響。

處理方法:家庭是港灣,說的是父母要給孩子身心的撫慰,做孩子的知心人,做孩子的心靈領航者。如果父母之間非常和睦,感情誠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把這些都看在眼裡,他會感到踏實,就像戰場上的大後方非常穩固一樣。

第二種形式:有意無意營造緊張氛圍,加劇孩子的不安情緒

考前幾天最好的家庭氛圍該是什麼樣的?在此我先提煉幾個關鍵詞:輕鬆、歡快、樂觀、積極向上。估計有些家長看了會苦笑,這根本達不到,其實達到的也不少,那樣的家庭的確給予孩子中考良好發揮的力量。

處理方法:退而求其次,就算做不到充滿正能量,也不能讓緊張、抱怨這樣的負能量飄蕩在家裡。而且需要提醒的是,對於一些做事不夠仔細的家長,他們的言談舉止一不小心就會帶上情緒,可能自己渾然不知,但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影響。比如對孩子說:馬上就中考了,你緊張不緊張,反正我特別緊張;或者,原本吃完晚飯是要去跳廣場舞,現在也不去了,習慣上的改變也帶給孩子種種不適應。

最佳建議:放下成績,不去一再過問孩子模擬成績

這一條確實很難做到,對於家長挑戰不小——不關心成績,那還叫關心孩子的中考嗎?但是不妨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家長對成績的關注方式就會有所改變。首先一切矛盾的源頭都是成績,除了自家孩子的成績,激化矛盾的還有別人家孩子的成績。其次,考前幾天孩子的學習水平已經穩定,提高成績的重點已經由學什麼轉變為怎麼學,也就是狀態決定了中考。

而分數和排名是最影響考生狀態的,考生和家長都放下成績,才能放下負擔,才能打消各種顧慮。每年中考都會有一些黑馬,正是考前和考中良好的狀態,促使他們發揮出色,達到超常的效果。而自信、從容,對考試充滿期待的學生,能把自身的實力徹底激發出來,最終實現超常。

總之,要提醒中考前的家長,以上這些行為會影響孩子考場發揮。中考也是在考家長,最好一名考生家長不容易,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真心付出了,就會有好結果。希望家長們都能平和心態,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也祝願每位考生都能信心滿滿,超常發揮,考入理想高中。


優學優考策略


這種焦慮可以理解,老趙也經歷過。在這裡談談自己的看法,供您參考。

一、為什麼家長會焦慮?

從小學,到初中,孩子接受的是義務教育,是免試入學的,沒有升學的壓力。初中畢業,孩子要參加中考,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孩子是升普通高中還是重點高中?還是隻能上職業高中?可以說,中考是孩子面對的是他(她)人生中第一次大考!

考好了,升入重點高中,就有可能考入重點大學,擁有成功的人生。考不好,就可能上普通高中,三年後,讀個普通大學,就會比其他同學失去許多優勢。考砸了,只能讀職業學校,學個一技之長。



老趙不是說考不上重點大學,人生就沒有意義。可目前來說,社會對好素質的人才需求量還是大的,因此家長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才有了焦慮。恨不得替孩子學習。


二、如何化解這種焦慮?

1、全面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學習成績,瞭解往年所在學校的升學情況,結合老師,研判一下,看孩子能夠升入哪所學校?

2、熱情鼓勵孩子。哪怕孩子成績不太理想,也要加油鼓勁兒,幫助孩子補齊短板,不斷進步,爭取中考時考出最好的成績。



3、正確引導孩子。重點高中、普通高中,還是職業學校,都是一種選擇。再小的草兒也能給春天增添生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擇業觀最重要。



4、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不要每天都如臨大敵,不要孩子一有點情緒波動就家長焦急萬分。要坦然面對,樂觀積極,不給孩子添壓力,只給孩子增動力。


趙老師筆記


家長之所以比孩子更焦慮,是因為面對中考,孩子僅僅是為自己的成績起伏焦慮,更多的是關注成績本身,而家長面對的是一個更復雜的局面,有太多需要費心費力的地方。



1)對孩子的期望值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自己,過上更優越的生活。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滿滿的期盼,殷殷的期望。

中考是孩子面臨的第一次較大的升學考,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考出好成績,進而有個好的前程。

2)兩種考生的家長最焦慮

對於成績優異的孩子家長,儘管也有些小緊張,但不至於焦慮。因為以自家孩子平日優秀的成績,基本上能穩進目標學校,不需要太多的擔心。

只有以下兩種家長在面對中考時,會呈現較大的焦慮:

  • 差生家長
現在的中考,錄取率低,競爭壓力大。成績差的孩子競爭力不夠高,他們中的許多人往往連高中都難以考上。

面對這種局面,家長不僅要想法提高孩子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必須考慮孩子一旦考不上高中,該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非常不好解決,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不是花錢費力就能解決的。

  • “邊緣生”家長
這種孩子往往是考取目標學校具有不確定性,有希望,但是不能說百分百的把握,有些懸乎。

做為家長,同樣需要做兩手準備。孩子能夠順利考取目標學校,自然是皆大歡喜,一旦出現失誤,沒有考取,那麼退路在哪裡?怎樣選擇?如何做才是最合適的?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困擾著家長。

3)面子問題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人要臉樹要皮”。

我們大家都很要面子。每年的中高考都會成為親戚朋友,同事好友議論關注的焦點。

分數下發時,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成績考得理想的,自然是揚眉吐氣;考得不好的,也自然是心裡不好受,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我們單位有位挺有才學的工程師,孩子當年中考時成績很不理想,平日挺愛說話的個人,中考成績出來,陰了好長時間的臉,同事們也儘量不在他面前提有關中考的事情。



實際上,面對中考,大多數家長都有些小焦慮,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只是大家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讓這種焦慮過度蔓延,更不要影響到孩子。

家長的好心態,是對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導。

做為家長,大可不必太焦慮,把心態儘量放平和一些,積極的幫助孩子更好的完成考試,才是最好的做法。

我是W果果豐,歡迎關注留言!

W果果豐


家長焦慮的主要原因是對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不瞭解,孩子九年的學習生涯,家長關注的焦點是孩子每次考試的成績,而非孩子學習的過程,雖然很多家長也會說不在意結果,在意過程。怎麼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呢?絕對不是天天坐在孩子身邊監督孩子學習,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反感,並且會把這份反感輻射到學習上。

真正的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是關注孩子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思維不明晰的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學習。

今年暑假一個九年級女孩的爸爸找到我,他焦慮到不能用正常語速說話,因為他辭去工作,天天陪著孩子在各種輔導班學習,包括一對一輔導,他的寶貝女兒的成績卻一直呈下降趨勢,眼見就要升入九年級了,女兒的成績沒有絲毫的起色。我要觀察他女兒的學習情況,請小女孩做一套數學題,這位爸爸,在等女兒的時候,竟然從包裡拿出了一套初中的物理題,作勢做了起來,實際上他沒有心思做題,以他的焦慮程度,他什麼都做不了。

觀察他的女兒的學習過程,發現小女孩的數學卡在小學四年級的一個點上,對這種情況,只有從被卡住的點開始學習,這個小女孩才有可能學到一些數學知識,從而擁有數學思維。

和這位爸爸交流之後,他同意不在這麼焦慮,讓孩子從四年級的這個點開始學習數學,結果,不到兩天,他的焦慮又來了,他覺得女兒要上九年級了,從四年級學起,怎麼可能來得及呢?

他不考慮,孩子的學習卡在四年級,就算是給她講中招題,她也未必能理解並答到卷子上,不磨刀,還想多砍柴,怎麼可能呢?

家長焦慮的第二個原因是攀比心理作怪,無視自己孩子的學習實際,一味的和別人攀比,勢必引起焦慮。


玲子的小眼睛


這個問題的確很現實很殘酷也很普遍,特別在大城市,特別在白領群體!

孩子小的時候,直至小學低年級階段,每個家長看自己的孩子都是一顆含苞待放的花蕾,相信自己的孩子不僅可愛,也會很優秀,這一階段極少數家長會焦慮,靜待花開便是😄

當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特別是到了初中,發現孩子成績不好,中考可能上不了普通高中,而只能上職高了,這時候有文化的家長大多會焦慮。因為中國的現實環境,家長會想到孩子上了職高不僅沒前途,更可怕的是小小年紀可能就學壞,抽菸喝酒,甚至可能染上更壞的習慣,想想的確可怕的。

即使孩子成績不錯,家長也擔憂孩子考不上重高,因為考不上重高,就意味著考不上重點大學,儘管普通高中偶爾也會有孩子考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意味著某不上好工作,某不上好工作家族的階層地位就保不牢,特別是中產階級家庭,危機感都很強烈,可謂舉全家之力在打一場階層保衛戰。儘管普通高中也會出優秀的孩子,但畢竟普通高中能考上一本的都很少,想考出985、211的真的是鳳毛麟角,自己的孩子有那個造化嗎?

不過據我觀察,焦慮的家庭主要是白領階層,文化程度低的家長,或者做生意的土豪家庭焦慮的很少,可能因為他們要不心態更好,要不優越感較強,認為自己有錢了孩子成績好壞就無所謂了,反正讀了很多書去打工也賺不了很多錢,孩子長大後子承父業挺好啊😄😄😄


育兒可道


家長焦慮實在是太普遍了,好像一直以來都是家長比孩子更著急。

主要出於這麼幾個原因:

1.信息化時代助長了焦慮的氛圍。別人家的孩子不僅限於隔壁家的小王,還跨越網絡,進入到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各種曬娃的方式能不讓你焦慮,簡直是無孔不入!


2.我們這一代固有的思維限制了我們的想法。學習才有出息,不學習能有出息嗎?


3.太多的選擇,讓我們陷入了焦慮。不在北京的羨慕有個北京戶口,進了北京的又要有個好學區,有了好學區還希望更好的學區,有了更好的學區還希望孩子能夠排在全班前十,最好能進入北大清華.......

加入就一個選擇呢,還會有這些焦慮嗎?!

而上述問題,孩子一個都不會遇到。

孩子的焦慮更多的來自父母。

主要包括四點:

第一點,因為擔心被拋棄而產生的焦慮。
第二點,由於內疚而產生的焦慮。
第三點,因不信任或不耐煩而產生的焦慮。
第四點,由於父母之間的衝突而產生的焦慮。

你看,沒有一個和學習有關,都是家庭問題,父母對自己的關注等問題。

孩子對學習的焦慮,毫無疑問都來自父母。

當然,你可能會問我,難道就不管孩子,不給他施壓了嗎?

不是的,作為學生必然以學業為重,但父母一定要扮演顧問的角色,為他學習指明一條道路,為他人生指明一條道路,而不是在本已巨大的壓力下,再加上重重的一腳,踩在孩子的身上,讓本已疲憊的青春喘不過氣來!


可是,就有很多家長不明白,結果就會出現,你越著急孩子越不著急;你越努力孩子越不努力;越走越偏,甚至進入惡性循環。


關於焦慮的詳細論述,我寫過兩篇文章,感興趣可以點擊一下這個鏈接:

(1)《孩子為什麼也會焦慮,家長應該明白這些原因》

https://www.toutiao.com/i6625374186661495304/

(2)《對於孩子的焦慮,可以採用這些辦法進行解決》

https://www.toutiao.com/i6625374703403926030/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感謝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