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時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呢?

Xyz薛玉重


我就是不願意流轉土地的老農民,雖說自己種地收入非常低,可也不願意把耕地流轉出去。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流轉出去畢竟還沒自己耕種收入高,在我們這裡一般小地塊流轉價每畝400元左右,大地塊兒700——800元,如果自己耕種每畝收入一千多元,當然這是不計工錢的收入。如果是年青人在外掙錢是沒必要去管理它,最好還是包給別人去種植,而我們這五六十歲的人就不那樣想了,外出打工已經出不去了,不是沒人用,就是家裡年青人不在家,自己一面看家照顧孫子孫女也就捎帶著把地管理了,何必在再租給別人呢。

其二是流轉給小承包戶給的租金少,給大承包戶他們又不靠譜,有的承包戶一沒經驗二沒項目,盲目上馬,甚至有的不是以種地為目的,純粹是為了套國家的補貼,最後一看要賠錢就一走了之,農民自己還得去收拾荒蕪的土地,還拿不到租金。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流轉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認為,你們農民一直喊著種地不掙錢,還死守著耕地不放,這不是死心眼嗎?還有人認為農民是嘴上說不掙錢,其實不然,只是在哭窮罷了。這都是不瞭解農民的實情,不理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所作出的誤判,其中滋味只有我們農民自己知道。


忙碌快樂農家人


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呢?★答:作為農民,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一生忙於農田,情繫農田,莊稼是否長好,且不談,為什麼這幾年糧食價格持續下跌,但農民又捨不得把土地流轉給他人種呢?原因是,凡是種地的農民,他們的年齡大多在50歲至70之間,甚至身體強壯的80歲老人還在種田,進城打工只能找點重事幹幹,首先年齡大,又不會多少東西,進廠基本不要,這樣為了生計,只好認命。我們現在談談土地流轉,雖然近幾年國家出臺土地流轉政策,在土地流轉的同時,國家是否提倡農民把土地流轉給承包大戶的時候,是否考慮到沒有土地的農民怎樣解決生計養老問題,難道拿一畝多地的承包金能解決生計及養老問題嗎?但農民平均每人一畝多點地,為什麼不承包大戶呢,不要小看這畝把地,雖然不能解決養老,但最起碼夠維持生活。這就是土地不流轉的關鍵所在。縱觀這幾年土地流轉,我作為農資人,深有體感,周邊有幾個種田大戶,但他們只幾年並沒有按想象中一畝收多少多少,實這比沒有承包的農戶還少收200多斤每畝,有的大戶主要通過政府有關係來承包農民土地,其目的並沒有自已過於管理,而使糧食產量降低,他們心裡反正收多收少有政府補貼。甚至鄉農科站領導都到農民手中包點土地,比方說包200畝,但拿400畝的土地上報,因為自已手裡有權,可以獲得更多政府補貼,如果國家不補貼給種地大戶,看看誰還流轉土地種。作為政府,我們在流轉土地的時候,應根據當前實際情況,是否再考慮土地流轉出的農民生計,這關係到農民貼身利益,如果農民能得到貼身利益再加土地承包金,那晚年生活將就好一點。期待,期待!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農民的根就是土地,和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捨得承包出去,但凡自己能幹動,就想自己種地,多少會有些收入,可以種點蔬菜,種小麥,自己磨麵粉,吃的方便健康。我說一下我家的情況吧,家裡有三畝地,因為我們那裡是平原,所以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地不是很費事。我爸出去幹建築,就是農民工,一家人肯定不能指望著這點土地收入活著的。平時家裡的地裡的小活,我媽在家就幹了,比如施肥,打農藥,除草。我爸只有到農忙的時候,才回家,要不我媽一個人忙不過來。這就是農村現狀,土地如果包出去,租金不高,我媽在家也沒事做,有這三畝地收拾著,反而很充實,也是種了一輩子地了,捨不得承包出去。自己種著地吃麵吃菜都很方便,而且乾淨衛生,經濟實惠。不種地,自己在家也得吃飯,也沒事幹。這就是我們家土地不流轉出去的原因。



小廚娘愛美食


你好,那就說說我的感受吧,應該能代表一部分農民心裡的真實想法。

種地收入相對5年前的確減少了很多,5年前我家(遼寧)賣玉米的價格可以在1元/斤以上(6~8月份行情),而現在同期價格才0.8元/斤左右,下浮了20%之多。種地的成本包括種子化肥、收割機、人工成本等卻每年都在升高。成本增高收入減少,擠壓後的利潤空間所剩無幾,年頭不好甚至還要賠錢。所以農民都不想種地了,大多都外出打工,至少能有個穩定的收入,他們將自己家的農田低價流轉承包出去,有一年都低到100元/畝。可見這幾年農民種地的的意願已經非常低了。下圖是我找到的2014年-2017年長春、大連玉米價格走勢圖。

那為什麼還有人不願意流轉土地繼續自己耕種呢。在我們村有一些人,沒有條件外出打工,有的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上學的孩子,身體有疾病等等原因,即使種地的收入再低,他們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然連最起碼的收入都沒有了。


東北宅男老陳


這個問題,我認為,糧價涉及全國百姓。可以說,糧價穩定,國家穩定,社會穩定。至於價格,從進口到供求的環節,相信國家貼了很多錢。我在想,與其貼錢,倒不如把錢補給願種糧的農民,一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二來也不愁政治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三來,農戶得到實惠,土地也不荒廢掉,何樂不為呢?至於流轉,有的農戶不肯很正常。說實在的,有幾家流轉去的,在認真種糧?流轉500元一畝一年,老闆攢了,承包金也付的快。虧了呢?又來個400元一畝一年,不承包拉倒,退出。等等情況,時有發生,讓農戶失去信任。反過來政府也要替承包戶著想。土地承包三五百畝。一兩千畝,曬穀場地應給予協調保障,而不能是,我補了你錢,肥,並什麼都不管了,這是不對的。因此,問題彙總,只有一點,唯有地方真抓實幹,什麼事都做的好,處理的好。


人在征途


題主你不知道農民的跟基是什麼!著為農民的我靠什麼生存?我們農民作為最底層如果是連自己的肚子都沒有了保障那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像我自己家種11畝地每年可保證一家人不餓肚子,大概還可以落個肆到伍千元錢!(當然人工是自己,有時在外做小工補貼在田裡小開支)如果打田流轉出去油要買:米要買你有本事一畝地像今年的物價八百元一畝我流轉給你!你來試試!


用戶4376082802891


農民的根就是土地,和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捨得承包出去,但凡自己能幹動,就想自己種地,多少會有些收入,可以種點蔬菜,種小麥,自己磨麵粉,吃的方便健康。我說一下我家的情況吧,家裡有三畝地,因為我們那裡是平原,所以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地不是很費事。我爸出去幹建築,就是農民工,一家人肯定不能指望著這點土地收入活著的。

我就是不願意流轉土地的老農民,雖說自己種地收入非常低,可也不願意把耕地流轉出去。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流轉出去畢竟還沒自己耕種收入高,在我們這裡一般小地塊流轉價每畝400元左右,大地塊兒700——800元,如果自己耕種每畝收入一千多元,當然這是不計工錢的收入。如果是年青人在外掙錢是沒必要去管理它,最好還是包給別人去種植,而我們這五六十歲的人就不那樣想了,外出打工已經出不去了,不是沒人用,就是家裡年青人不在家,自己一面看家照顧孫子孫女也就捎帶著把地管理了,何必在再租給別人呢。

其二是流轉給小承包戶給的租金少,給大承包戶他們又不靠譜,有的承包戶一沒經驗二沒項目,盲目上馬,甚至有的不是以種地為目的,純粹是為了套國家的補貼,最後一看要賠錢就一走了之,農民自己還得去收拾荒蕪的土地,還拿不到租金。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流轉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認為,你們農民一直喊著種地不掙錢,還死守著耕地不放,這不是死心眼嗎?還有人認為農民是嘴上說不掙錢,其實不然,只是在哭窮罷了。這都是不瞭解農民的實情,不理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所作出的誤判,其中滋味只有我們農民自己知道。

蜂農蜜哥


我們這裡從去年開始也在搞土地流轉,村裡靠北邊的那一片土地,由村委會牽頭統一流轉給了一個種植公司,種植公司在這一片土地上面栽種桃樹,至於這個桃樹到底盈利不盈利,因為剛栽下去還沒有掛果因此不得而知。但從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公司那一刻起,每畝地每年都會給農民600元。


我家在那一塊總共有兩塊地,一塊兩畝左右,一塊一畝多點,最開始聽說這裡的土地要流轉的時候,我還挺高興,因為這兩塊地我家主要是用來種小麥的,每年自己花在地裡的時間都不算,就只扣去化肥、農藥等固有的支出,收入有時候還達不到600塊錢。我想著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公司,自己啥都不用管,每年每畝地還有600塊錢的收入,這是好事呀!

然而當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時,父親卻是一臉的苦笑,一直唸叨著,地給了別人自己吃啥呀。我說你把地流轉給別人,可以用別人給的錢來買糧食吃呀。父親說,這個田只要自己一直在種,那糧食肯定是吃不完的,但用錢買糧食那才能買多少呀,萬一哪天糧食漲價了,地又流轉給了別人,到時候沒啥吃怎麼辦?父親小時候捱過餓,因此對飢餓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雖然早都實現溫飽好多年,但他還是總怕哪一天又出現了沒有糧食吃的情況。

最終,我們家那兩塊地父親只流轉出去了一塊,另一塊任憑別人怎麼做工作,他都不同意流轉,堅決要留著自己耕種。我想大概有好多人都和父親一樣,明知道種地不掙錢,但真的到了要將土地流轉出去的時候,他們又猶豫了。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對地已經有了感情,就算種地不掙錢,也還是要種,他們總說,農民就是種地的,不種地農民去幹啥呀?

除了和父親抱有同樣想法的這批人,還有抱著另外一種想法的人,他們覺得現在的土地雖然可以流轉,但給的錢太少了,他們總覺著將土地留著以後進行流轉,錢肯定會增加,因此不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這一部分人抱著奇貨可居,坐等漲價的想法,想等以後土地流轉給的錢增加了再流轉出去。


總結來說,雖然種地不掙錢,但真的要將土地流轉出去時,有的農民卻不願意。一來他們也種地種出了感情,總覺著就和醫生以治病救人、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天職一樣,農民的天職就種地,不能丟了本分,二來就是嫌錢少,留在手裡等著漲價。各位朋友,你們覺得我分析的對嗎?


搬磚的農村娃


種地不掙錢,

確保肚子圓,

流轉不同意,

失去主動權,

吃啥都得買,

即窮且沒錢,

種田雖受累,

五穀自已產,

瓜果滿園豐,

蔬菜純天然,

豬肉吃不起,

自種自給……不花錢。



評良心而言


種地不掙錢這是現實,而農民從來都沒有想著靠賣糧食發財,因為他們知道種地也發不了財。他們種糧食就是要充分保障自己的口糧,並有足夠的儲備。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不影響農民種地的熱情,農民種地不是為了錢。也請那些不瞭解農村真實情況的人,不要拿著糧食價格低來懷疑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種地是本分,儲糧是備荒。

至於不願意流轉,農民的想法很簡單:

一是流轉出去農民的生活,養老怎麼解決。有土地,農民可以通過自己的艱苦勞作,或種糧,或種菜,或種經濟作物,一年下來還能解決溫飽,粗茶淡飯雖質量不高,但自己幹,看得見摸得著,心裡踏實。如果成了失地農民,地沒得種,打工年紀大沒人要,自己的吃喝,自己的養老都會面臨難以預料的問題。與其未來沒有著落,不如自己養活自己。

二是擔心一但流轉了他的土地就“飛”了。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一但流轉出去農民就是去了土地的經營權,這個經營權會不會就此“飛”了?“權”在自己手裡攥著最安全。

三是擔心一但流轉出去半途而廢。搞農業不掙錢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一但流轉出去後經營者的收益達不到預期,或是賠錢,弄個半途而廢,不僅沒有得到流轉金,還把原有的土地破壞的面目全非。二反手再回來收拾殘局,豈不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