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顛簸與風雨成為這趟旅行的主題。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獨自旅行的經歷往往不如想象的那樣美好。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在這場苦旅之中,有人畏難啜泣,有人不懼風雨。有人掩涕嘆人生多艱,有人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不同的心態,看不同的風景。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人心寬處皆是路,有容乃大才是福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寬容是一種人生修養。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寬容不是縱容,而是與人為善。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與暴力相較,善的東西,雖柔軟,卻更有力量。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誌:寬容、忍讓、和善。”陽明心學裡也說要修心,要寬容。寬容既指寬容他人,也指寬容自己。

1、[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人都會犯錯,“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能原諒的過錯就選擇原諒。在平定寧王叛亂的過程中,王陽明的一位部下因失誤戰敗,王陽明不僅沒有問罪於他,反而還安撫他。過後,這位部下在戰事中立下大功。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謙虛其心,宏大其量”,面對傷害、中傷,成熟的人會忍他、讓他、容他、再看他。學會一笑置之,超然待之,智者懂得在寬容中壯大。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不念舊惡,此清者之量。”不斤斤計較,給別人留後路,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留路。當你寬容別人,別人才可能寬容你,睚眥必報的人只能越走越窄。以溫柔、寬厚之心待人,讓彼此都能開朗愉快地生活。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2、【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原諒別人或許容易,原諒自己卻很難,老話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總是容易沉迷於過去,沉迷於自己的錯誤中,折磨自己。

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無論如何自己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一定要善待自己。如果執著於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限制自己的思維與發展。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心安是一種人生態度。身體可以漂泊,心靈必須沉靜。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當我們不停地奔波,捨棄了思考的時間,靈魂也如無根的浮萍,找不到自己的歸屬,這樣的生活是無趣的,也是危險的。

與當代人相較,古人更重視精神層面的歸屬。白居易說“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蘇東坡說“此心安處是吾鄉”,王陽明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心安是一種踏實,既要做到心靜又要做到心淨。


3、[心靜修福報]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常言道:人心靜方能生慧。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看到自己的本心,迴歸自我。

王陽明在悟出“聖人之道”之前,經歷了一個“靜”的過程。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官場到蠻荒之地的驛站,當心靈脫離了浮躁,才能真正獲得感悟。

心靜才能有好心境。陽明心學有以坐入靜之法,通過靜坐去雜思、私慾來達到沉靜內心的效果。

生活的痛苦在於總想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把心拉回來,好好觀察、體會、感受當下的生活,學會感恩和珍惜。

心靜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心靜下來,專注做好身邊的小事,不要與他人比較,學會體驗生活中的美好,認真過好當下。

心靜了,踏實了,看開了,福報自然就來了。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4、[心淨有好命]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人要有一顆乾淨的心,心的通透是最美的。對人幾分真,就會換取幾分真心。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身處俗世,卻不能被俗世所染,時刻記得自己的初心,守好自己的初心。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心要乾淨,做人要有原則與底線。別想佔別人的便宜,別昧著自己的良心,不屬於你的費盡心機得到也會失去。別為了錢財名利害人,真情實意才是一生最重。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每個人都有慾望,都有對物質的追求,這些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了物慾拋棄自己的良知與初心。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一個人心寬了,路就會越走越寬;一個人心安了,生活才能越過越甜。

竹杖芒鞋享一蓑煙雨

感謝晚歸堂主

感恩網絡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