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01


你还记得,孩子最近一次向你敞开心扉是什么时候?


最近,霍思燕杜江在节目提及儿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事情。


一天放学回家后,嗯哼和霍思燕聊天,很自然就向妈妈敞开心扉:我在学校被同学打了。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这不是嗯哼第一次被欺负。每一次,他都选择直接告诉妈妈,因为妈妈是他背后最坚实的大树。


霍思燕和所有妈妈一样,听到这些本能愤怒,恨不得大喊一声:打回去!!


但她没有,而是保持冷静,耐心引导,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


她知道嗯哼也是比较闹的孩子,于是她问清楚老师具体的情况;拜托老师多关注一下嗯哼和那个欺负他的孩子;她还给嗯哼支招,咱们锻炼体格,不行妈妈也可以给你办转学。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作为父母,她第一时间选择理解孩子,她的做法给了儿子无限的力量,让他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无论发生什么都始终和他站在一起。这大概是世上完美父母的模样了。


可现实中,许多父母同样为孩子操碎了心,却和孩子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02


前段时间,在云南发生的一起悲剧,让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揪心。


孩子长期在学校被霸凌,却从未将此事告知妈妈。


直到有一天,孩子像交代后事般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这才起了疑心,连忙赶去找他。


可这时,孩子已经坐在窗台上,准备跳楼了。


「妈妈放开我,我不跳,就抽根烟。」这是孩子纵身一跃前,和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许多父母明明为孩子操碎了心,却和孩子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看完这则新闻,我如鲠在喉,脑海里浮现出无数个问号:


为什么受了委屈却不告诉妈妈?

为什么宁愿去死也不让妈妈帮助自己?

为什么?!


也许,是孩提时不慎摔倒哇哇大哭时,想要得到妈妈的安慰,妈妈却说:你是男子汉了,哭什么哭,坚强一点!


也许,是考试失败心灰意冷时,想得到妈妈的鼓励,妈妈却说:让你平时不努力吧,这下可倒好。


也许,是被同学欺负满腹委屈时,想找妈妈撑腰,妈妈却说:都是同学嘛,咱别跟他计较……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是指:


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一种冷漠和敷衍的态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存在感的,是不被爱的。


摧毁一个孩子,敷衍他三次就够了。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看起来都是小事,可就是这样一件件的小事,在孩子和妈妈之间筑起一座高高的墙,日积月累,孩子有再多的情绪,你也看不见了。


因为,他的心门永远对你关闭。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毕竟,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习惯待在自己的视角里,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他。


那,作为父母还能怎样才能读懂孩子呢?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们从那个世界拽出来,而是父母走到他们那个世界里去。」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说这话的人可不是我,而是著名心理学专家李松蔚,听听他和女儿的故事,或许能有所启发。


03


北大心理学博士毕业的李松蔚,曾是清华大学的老师。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15年来,他只研究一件事:


如何用心理学中看似虚头八脑的理论,来解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作为「接地气」的心理学者,除日常的研究工作外,他还热衷于回答网友提问,在知乎仅回答了151个问题,就收获了46万点赞,和35万关注。


作为更懂孩子的「读心奶爸」,他每举办一次直播,就能吸引上万人参加,单场直播最高参与人数达2万多人。


由于在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家庭治疗两个领域有深厚经验,并且人气超高,他还成为热门综艺节目《奇葩大会》、《非正式会谈》的特邀嘉宾。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心理学专家千千万,为什么大家都爱李松蔚?


那是因为,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常常因为「剑走偏锋」而产生奇效。


就拿他自己来说吧,他的女儿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也闹过不少让父母头疼的「小插曲」。


比如,他也碰到过女儿吃饭慢的问题,家里人怎么催她都没用。


然后李松蔚就跟她女儿说:「来,我们比赛,看谁吃得更慢。」


——女儿赢了。不管李松蔚吃多慢,女儿总有办法更慢,怎么也比不过她。


他就说,「我们下次比谁吃得快,你肯定比不过我。」她说,「那不一定」。


下次吃饭女儿吃得飞快——她又赢了。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接纳女儿吃饭慢的问题,再重新完成对于「吃饭慢」的构建,让女儿知道「慢」其实是个好东西,这时她的反应就会不一样。


不把问题看成一个问题,而把它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有利资源,这就是李松蔚的独特视角。


而父母的理解也是有力量的,能改变孩子的想法,让他从心底里接受你的建议,而不是被迫服从你的意志。


在李松蔚看来,很多时候,父母读不懂孩子,只是因为方法错了。


有一次在图书签售会上,一位妈妈提了一个令她非常苦恼的问题:


孩子特别调皮,每次玩总是磕伤自己,怎么说都没用。到底该怎么办呢?


李松蔚告诉她:你好像已经把他定义成了一个没有能力自我保护的孩子,可是我想给他一个新的定义,他是一个勇敢的、爱探索的孩子。


后来,这位妈妈按照李松蔚的指点,渐渐地,孩子果然很少再受伤。


其实,做了爸妈的人都能理解,平时处理工作和各种琐事,就已经够累了,孩子若再调皮、不听话、哭闹,简直是要了命了。


于是,你要么耐着性子跟他讲道理,要么简单粗暴地制止他的行为。


可往往却适得其反。


其实,不是你错了,而是你和孩子之间沟通的管道没有搭建起来。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在孩子脆弱、幼小的内心,多希望你也

能理解他的委屈、难过、失望,能够和他站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把他看成一个问题。


3~15岁是孩子心理形成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父母。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成为高情商、有自信、敢争取的人,让他的一生都因为家庭而得到治愈。


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学习松蔚老师的线上课程——《系统式家庭养育-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这是他根据自己10多年家庭咨询的经验和实战方法,总结出的一套实用型家庭养育方法论。


课程通过7大沟通法,帮助家长跳出日常养育中不易察觉的旧模式,并学会新模式,激发孩子自我负责的内动力。


最终培养出乐观自信、思想独立、自我负责的孩子,让孩子活出自己!

霍思燕,你凭什么把嗯哼教成这样?

跟着李松蔚老师学习这15堂课,孩子会有什么改变?

小时候,总是最乖巧懂事的那一个,即便偶尔任性,你说什么,他也能听得进;


长大后,始终跟父母亲近,对爸妈信任、体贴,不会因为年龄、距离、环境差异而跟父母疏离;


人生中,遭遇任何挫折,都会有面对的勇气,这个世界虽然布满荆棘,但他却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