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程洋岡村

澄海程洋岡村

走進程洋岡,其間阡陌縱橫,田地儼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子。誰能想到,在千年之前,這裡曾經是汪洋巨海。早在唐宋時期,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點之一——鳳嶺古港就在這個如今稻香處處的村莊。韓江從上游攜來的泥沙沉澱在出海口,年深日久,造就了橫臥於鳳嶺和雞翁山之間的一條大沙隴——大梁岡。唐代建村時,這裡才得名“程洋”,就是馳騁於海疆的意思。

澄海程洋岡村

跟著澄海文博研究會主席、原澄海博物館館長蔡英豪的腳步,記者專程探訪程洋岡。蔡英豪說,早在唐代,潮州的陶瓷已經相當發達,甚至早於景德鎮,僅“百窯山”一地,近年在考古發掘中便發現了上百座窯址。歷史上,隨著海岸淤積,原在潮州城外的貨運碼頭逐漸移至程洋岡。唐宋時期,村前村後有兩個船塢,在潮州生產的瓷器,由小船沿韓江運到村中,裝上遠海航行的大船;進口的貨物也是在此由大船分裝至小船,然後沿內陸水道運往潮汕各地。從程洋岡出發的海船,一路是北上抵達日本等地,一路是向南,下南洋諸國。在唐宋時期,這裡是潮汕地區的第一交通樞紐。

澄海程洋岡村

林道乾:中國海盜縱橫南海30年

但讓程洋岡揚名世界的,不僅僅是貿易,還有海盜。

澄海程洋岡村

萬曆八年(1580年)八月的某一天,明代兩廣總督劉堯海會見了一批來自澳門的特殊客人。這幾位金髮碧眼的葡萄牙來客此行是要執行一個重要任務:要求配合明朝海軍,剿滅橫行東南亞海疆的“巨盜”林道乾。

林道乾是澄海人。他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年少時接受儒家教育,成年後在縣衙裡做過幾年小官,在私塾裡教過幾年書。後來,他得罪了縣官,不得不棄家而逃。1556年,他率領50多艘艦船到達了南澳島,以這裡為基地開始了海上的走私活動。

澄海程洋岡村

明廷派遣名將俞大猷來廣東圍剿他。林道乾先撤退到澎湖,之後又轉移到了臺灣的北港,並以此作為基地,讓自己往來於勃泥(今泰國南部)和潮州之間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得已,明廷只得對其招安,將其安置在程洋岡。但接受了招安的林道乾並沒有停止走私,於是,明廷在萬曆初年又對林道乾展開了圍剿。此時林道乾正在柬埔寨、暹羅等地貿易,兩廣提督殷正茂遂行文通知暹羅、安南,要他們共同發兵搜索。但已經成了北大年(勃泥)國王駙馬的林道乾,要求暹羅國王不要理睬明朝政府抓他的命令,否則他和北大年就會進攻暹羅,結果暹羅國王言聽計從。明廷政令不行,顏面盡失。

澄海程洋岡村

林道乾的活動也與試圖在東南亞拓殖的葡萄牙人直接衝突,於是就有了1580年的葡萄牙人主動請纓之舉。這次進攻也得到了背信的暹羅王的支持。但得到情報的林道乾迅速進攻暹羅,擊敗葡萄牙等國的聯合艦隊,掠走暹羅國大批船艦揚長而去。之後關於他的下落說法不一,有說他死於內訌,有說他在試製大炮時被炸死,也有說他在東南亞立國。但他在海上從事反海禁活動達30餘年,其光芒卻是怎樣也掩蓋不了的。

走在村裡,蔡英豪和村幹部不時向記者指點:這是林道乾的一處宅子,這是林道乾兵營的舊大門……林道乾的石像,就立在村口丹砂古寺的門口,與之並列在門側的,是一座日本倭寇石像。這含意不言自明——都是罪人。也難怪,他屢犯海禁,官兵圍剿難免殃及村民。但是什麼原因讓本可以成為海運鉅商的臣民成為了遠洋巨盜?其中因由,耐人尋味。

澄海程洋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